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红楼晋升之路 > 1.8 林妹妹上门

红楼晋升之路 1.8 林妹妹上门

作者:二手电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1: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卷

1.8林妹妹上门

转眼已入四月。

大概是受到此次抄家影响,尤其是被抄的还是何家这种已入圈子的大家族,整个江南地区的盐务工作出奇的平静,自抄家之后至今一个多月,愣是没出任何上台面儿的案子。

林锐总觉得这不对劲儿,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正所谓“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钱的事情无人问”,这年月但凡是牵扯到盐货的生意,三岁小孩都知道,中间意味着数不尽的银子,这么长时间没问题?谁信?

就算盐商怕死不敢动,后面等着分钱的大爷们在乎吗?

问题是,当前既然没出事,巡盐御史衙门总不能主动找事吧?

平时无妨,现在刚收拾掉何家,再搞就有些太不懂“规矩”了。

无关于律法,只是会显得吃相太难看。

明知道如此,林锐也只能压下心头的不安,趁机休息起来,最主要的是何家被查抄这么久以后,各类账目总算收拾利索,可以按规矩上报,到时候只等赏赐公文便可。

巡盐御史衙门,正堂里间。

“不错、不错!”缓缓放下手中账册,林如海面露满意之色,“这段日子辛苦安平,老夫也没想到,何家区区一盐商,竟能查抄出如此大额的银子,想来这些年违法乱纪狠了。

如今国事艰难,朝廷开销日增,连年的税赋收入却一直没什么起色,如今一年不过五百余万两的收成,算上粮棉布帛等实物租税之后,也只有区区千万略多,哪里够用啊!

可惜如何家这等商贾之辈,不思报效国恩,只顾一己私利而枉顾朝廷律法,中饱私囊、贪得无厌,只一家一姓竟有朝廷年入近三成的银两,真是该杀该抄!”

“大人说的是!”林锐自然点头,只是心中叹气。

林如海确实太“天真”、对下面的事情了解太少了。

大周王朝税收的大规模减少,以至于堂堂朝廷“富有天下”,收入的现银竟然只剩下五百万两左右,根本原因从来都不是出在商贾之辈身上。

他们不配。

林锐很明白,这个在现代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王朝,出现的原因是前朝、准确说是明朝的一次“意外”——嘉靖帝在自家庄敬太子无子而薨后,始终没有再立太子。

这一点严重助长了皇室野心之辈的想法,比如他的四儿子、景王朱载圳,一心觊觎王位,暗地培植亲信、拉拢百官,最终形成了尾大不调之势。

原本嘉靖帝死后,该继位的是他的三儿子、现代历史上的隆庆帝朱载垕,却不想没等他死呢,四儿子朱载圳眼见机会越来越渺茫,一咬牙打出祖传的“靖难”旗号,试图武力解决。

为啥他能拉出兵马?

这么多年“培植势力”呢,他完了,下面的人会如何?

“站队”这玩意儿之所以麻烦,根本原因就是退不出来。

谁也没想到,嘉靖帝听说叛乱后,急怒攻心之下当场嗝屁!

然后,他的两个儿子都没能取得优势,一打四年,朱载垕立足京畿,朱载圳跑到金陵,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天下会再次回到南北朝的时候,后者突然无子病死!

这下麻烦了。

他这一死无所谓,原本手下的人怎么办?

又是一番“讨论”后,本是朱载圳手下大将的大周太祖皇帝取得优势,在四个结拜兄弟及一干手下的支持下,于金陵登基,改国号为大周,继续隔着长江干架。

这就是如今大周核心武勋、四王八公的最初由来。

可惜他没啥天子命,区区四年就驾崩。

接着是他的儿子、太宗皇帝“雄才大略”、最主要的是京城的朱载垕也很短命,继位六年后嗝屁,残明一片混乱,大周趁势北伐还都京城,彻底统一天下,立国至今。

但这位的寿元同样不咋样,仅仅十年就没了。

之后其子继位,也就是如今还在世的太上皇,总算长寿了。

太祖、太宗、太上皇加上现任的靖安帝,四代仅六十余载。

问题是,当初太祖皇帝本就得位不正,为了保证安定,基本没动任何明朝政策;太宗皇帝北伐时,为了最大可能消除抵抗,宣布承认前明的大部分“待遇”,包括许多老牌世家、爵位。

简单点儿说,明、周虽然改朝换代,其实也能看成一脉相承。

太祖以武立国,肯定镇得住。

太宗一统天下,当然没问题。

传到太上皇时,前明各种狗屁倒灶问题就已经有爆发征兆,幸好他确实称得上明君,依靠各种平衡手段还能稳住局势,可惜在位时间太长、年纪大了身体不行,最终因眼疾无法视物被迫退位。

接任的就是皇四子、现在的靖安帝。

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前三个呢?

皇长子就是红楼中隐约提到、谁也说不清的义忠亲王,因为从来没公布过的原因突然“兵谏”,平息后至今尚余残部,二子和三子眼看有机会,哥俩一起斗成了乌眼鸡。

害怕重演朱载垕、朱载圳旧事的太上皇才选了四子继位。

二子一怒之下自暴自弃、郁郁而终,三子就是忠顺亲王。

朝廷内部如此,再加上白山黑水的女真势力、北方草原的鞑子以及南疆隔着大山的茜香国等南洋诸部,真能称得上内忧外患。

自古“强干弱枝”,“主干”如此,对“枝叶”的控制可想而知。

此时税收、或者说朝廷核心利益被侵占,真的不足为奇。

“老夫已于本月初一将何府抄家一事结案,事无巨细整理到折子上,这会子大概入京了。”林如海不是某人肚子里的蛔虫,当然猜不猜他的内心想法,“所有银两你都准备好了?”

“一共二百七十万两,现存于扬州府库。”林锐当然不会在这方面耽误工夫,“知府大人当面表态,他会联络扬州卫人马护送,尽快将银子送往京城。”

“那就好、那就好啊!”林如海满意的点点头,“如此一来,老夫大概在这里不会呆太久,安平啊,你的能耐我知道,这两年只让你管着盐丁,全是因为没有位置,入京之后定不会继续如此。”

“林叔栽培!”林锐终于露出喜色。

这两年他虽然管着几百号盐丁,其实一直都无名无分。

当初他能够直接弄个从五品同知的捐官、同时也是这条路子的上限,全靠林如海作保,要不然的话,真以为谁拿着银子都能买啊?

问题是,巡盐御史虽然是江南盐政一把手,隶属关系却始终挂在都察院,名义上是“外派巡视盐务的监察御史”,定级甚至低到仅有从五品,名下实在没什么能够安排的职务。

就连盐丁这么重要的武装力量,其实都是以“亲兵家丁”的名义存在,直接挂在林如海名下,只是默认饷银从盐税抽取,根本没有管辖职务。

林锐身上挂的从五品同知是捐官,其实就是好看的空衔,对外只被视为林如海的“亲兵头目”,一身荣辱皆系于上官,这是他一直以来全力协助巡盐御史衙门公事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不外放?

林如海当前不在京城、没办法亲自操办的情况下,实在难以保证弄到好位置;他不是没提过写信求助,请荣国府代为保举,但林锐自己不放心。

因为他很清楚,贾家早就已经只剩下空架子,贾雨村的金陵知府位置其实是王子腾操办,这也是在“葫芦案”了结后,那封“令甥之事已完”书信的根本原因。

贾雨村是王家的人,所以基本没给过贾家面子。

他更清楚,王子腾现在已经自身难保,怎么为他运作位置?

再一点,封建时代的“门生”身份一旦坐实,今后必然要站在恩主的阵营中,王家乃至贾家的破船实在不能上;相反,林如海作为皇帝心腹、未来大佬,明显更有前途。

更何况,这位大人有些天真、不懂基层,不坑人、机会多啊!

现在不就来了么?

林如海已经立下如此大功,以他“兰台寺大夫(正四品)”、最主要是皇帝心腹的地位,入京升职以后,必然会奔着一部侍郎(正三品)而去。

这等于是进入朝廷最核心的小圈子。

一旦达成,想安排个把从五品肥缺还不是手拿把攥?

“这个你带着。”就在林锐已经喜不自胜时,没想到林如海还有惊喜,边说边将一只信封递给他,“如今的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徐晋徐文中,乃是老夫同年好友,一向亲厚。

上个月查抄何家后,我便将案子上报至通政司,没几天就收到他的私信,明言陛下已经宣布招老夫回京,还提到如今的户部左侍郎年老,很快就要致仕。”

林锐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知道事情基本定了。

“恭喜林叔!”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林如海没再说话,只是点点桌上的未粘口信封。

林锐这才打开,抽出后见是三页信纸和一张名帖。

“如今只等公文。”林如海含笑看着他狂喜的表情,“到时候你要先一步启程,回京后安置好,就带上此信去找徐文中,他会为你安排,然后再带些土仪,帮我送几封信。”

“多谢林叔!”林锐急忙恭敬的起身行礼。

这是让他以重点培养子侄的身份进圈!

“好了,这是你应得的。”林如海没再多话,“接下来想必无甚大事,听说你新收了两个丫头?自你当初投奔老夫,至今已是两载有余,趁此机会放松一番也好。”

“小侄告辞!”林锐听出意思,当然不会耽误时间。

只是当他回到衙门,刚进后院就被眼前的情况镇住。

“林妹妹,你怎么——”

“锐大哥好福气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