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九十七章 衡臣,拟旨!

苏培盛这时走到了众王大臣面前,展开了雍正的手谕: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忧悴,不可殚述。”

“今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

“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

“今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此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

“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诸王大臣等、当各竭忠悃,辅弼朕躬,俾朕成一代之令主。”

“尔等亦必保全成就,笃厚恩谊,岂非家国天下之大庆乎?”

在苏培盛念了手谕内容后。

怡亲王、庄亲王、恂郡王以及张廷玉、朱轼等王大臣皆跪了下来:“吾皇圣虑周祥,臣等心悦诚服!”

“八弟,你还有什么异议?”

雍正这时见老八胤禩还未表态,依旧立在原地发愣,就先一脸肃然地问了他一句。

同样没有跪下的许多满汉大臣,也都在这时,看向了老八。

因为,老八才是此次建议立储事的真正幕后推手。

说是确立立储,且让定弘历为储,为的就是让雍正对弘历起猜忌之心,同时分雍正之权。

在老八看来,即便雍正答应了立弘历为储,他也能让弘历变成事实上的改制反对党。

因为,他可以让大部分反对改革的官僚,以更愿意听储君吩咐的名义,对抗雍正。

比如,他可以让王大臣们,对利于弘历的事严格执行,对利于雍正的事阳奉阴违的方式,进而让弘历变成第二个胤礽,与皇权产生直接冲突!

雍正这时也拧起了眉头来。

他自然清楚,还没表态的满汉大臣都是在看老八的态度,也都是老八的党羽,而老八无疑产生今日这事的始作俑者。

而看见这么多满汉大臣依旧心向老八,雍正作为一个帝王,也本能的感到一丝不安,且也对老八多了几分忌惮与不满。

可对于老八而言……

现在局面变成许多朝臣支持秘密立储,尤其是许多真正心向弘历的大臣,还先提出秘密立储为妥,雍正自己也有意秘密立储。

这意味着,真正支持弘历的满汉大臣,和雍正自己的铁杆心腹大臣,联合了起来。

老八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他既因真正支持弘历的这些人对雍正心思的了解程度而感到震惊,也因这些人在这件事上高度一致而震惊。

他不知道,弘历的背后到底是哪位高人在指点,让真正支持弘历的人,没有上当,而是早有预谋的跟雍正本人的想法保持一致。

但老八知道,他现在要是再坚持,就真的只能跟雍正起直接冲突了。

那样,他不但没有胜利的希望,还会前功尽弃。

所以,老八果断抛弃了自己的同党,选择了做出一种识大体、勇于否定自己此前主张的大义凛然之态,而跪了下来:

“臣弟也心悦诚服,秘密立储的确更为恰当。”

“皇上圣明!”

甚至,老八都没再称雍正为四哥,而是恭敬地称呼起为皇上来。

鄂伦岱等见此愕然不已,最后也只得跪了下来。

只有王掞还没跪,且失望地瞅了老八一眼,微微叹息一声。

然后,王掞自己一咬牙,他决定自己做这个出头之人,便朝雍正叩首说:“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雍正垮下脸来,但因王掞连康熙都会给他几分面子,一直只下旨申饬,从不惩处,也就没有不让王掞说话:“讲!”

“秘密立储固然可避免二阿哥之事,然也会加剧天家诸皇子内斗,使朝局不稳,百官不安,进而使陛下也不安啊!”

王掞这时慷慨激昂地说了起来,且伏地大拜:“请陛下三思!”

啪!

雍正这时站起身来,把桌案一拍。

“老货!”

“你的意思是,朕的儿子将来都会成为利欲熏心之辈吗?!”

随后,雍正就指着王掞怒叱起来。

王掞抿了抿嘴,再次咬牙回道:“陛下,您也在先帝身边当过多年的阿哥,当比老臣清楚啊!”

“朕是清楚,朕更清楚的是,二哥有如此结局,确实不在于二哥本身,而在于你王掞还有他身边的许多大臣!”

“在未将皇子培养的心志坚定以前,在未彻底整顿朝纲以前,你们就别想借着立储的事,要害朕自己的儿子!”

“朕是随时都可以立储,也不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商量考验,现在就可以对外宣布储君是谁,但朕作为一个爷们,朕要脸!”

“朕不会让十余年前的教训再重演!”

雍正说到这里就坐了回去,一脸冷厉地吩咐道:“传旨,将大学士王掞革职下狱,等候处置!”

须发皆白的王掞也就被拖了下去。

而王掞则在被拖下去时,没有说话,只失望地看向了裕亲王保泰、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以及王鸿绪等人。

因为,他都站出来了,结果这些跟他意见一致的满汉大臣居然依旧没站出来。

他不禁纳罕,难道非得老八站出来带头,他们才肯响应起来,对抗皇权吗?

“既然大部分王大臣都不反对,就将朕的手谕明发天下!”

雍正接下来又说了一句。

“嗻!”

“退朝!”

弘历很快就知道了前朝的事,且也知道了王掞被下狱的事。

他对此只有呵呵冷笑。

他不得不承认,王掞是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以为眼下大清是大明,觉得老八不敢在关键时候触怒雍正,自己咬牙力谏,是可以策动自己这边的满汉大臣一起进谏逼宫的。

但殊不知,满洲大臣自己内部都不齐心,怎么可能真的与汉大臣齐心,要跟着你王掞一起逼雍正?

如果事成,那不是满洲大臣都得认你汉人王掞为党魁?

要是老八愿意领头逼宫还行。

可这不是老八没有这样做嘛。

谁让老八讲究的是暗地里布局,明面上,从来是要展现出以大清社稷为重的识大体形象,而不愿意起直接冲突的呢?

当然,弘历也知道,王掞有这么大的胆量和野心,也跟康熙一而再再二三的宽纵他有关。

康熙六十一年,王掞在康熙千叟宴上,当着众多老臣的面,要求康熙复立胤礽,等于当众让康熙去面对他这辈子最难堪的一件事,即二废太子。

而康熙盛怒之下,也只是申饬他有其祖上王锡爵一样的不臣之心,却念在他年迈和对旧太子还有些感情,也就没把他这个旧太子老师怎么样。

可这让王掞越发飘了,快忘了大清跟大明有区别了,也就在老八胤禩的拉拢和捧杀下,想在新朝,借着立储的事,整出一个有自己参与的朋党来,而再来一个清朝版“国本之争”。

……

……

“朕不是明朝的万历,他王掞也别想在我大清结朋党之事!”

“朕欲下一道谕,申饬朋党之祸,颁示诸臣,衡臣,朕念后,你给朕润色一下。”

“朋党最为恶习,明季各立门户,互相陷害,此风至今未息……”

雍正在退朝后,则单独召见了复值南书房的张廷玉,且对张廷玉也说起了王掞的事。

张廷玉没有为王掞说话,只惊出一丝冷汗,他没想到新皇帝已经因此开始盯上了朋党之事。

雍正则在张廷玉根据他的意思拟好旨后,就一边看着谕旨内容,一边说:“好在,这次你们与朕倒是心意一致。”

“臣不敢瞒陛下,臣能想到这一点,是四阿哥提醒的。”

张廷玉可不敢让雍正知道他也在暗自结党,就果断如实说起了自己主张秘密立储的根本原因。

雍正听后很意外地瞅了张廷玉一眼,随后笑了笑:“是吗,他居然也愿意朕秘密立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