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帝好圣孙!

雍正三年的十一月里,天地一白,和煦的暖阳,照耀得大地簇生银辉。

早上巳时,弘历往保定而来。

行进在这样光亮夺目的大道上,他不禁会心一笑。

他倒不是因为晴空朗照而笑,也不是要去抄家发财而笑,而是为老十三可以轻松些而笑。

没错!

老十六分管兵部,十三叔身上的担子可以轻些了。

这一世,或许不用在雍正八年就早早累死。

因为,据他所知,由于雍正自身身体也不好,又急需改革多项弊端,而他信任且放心的兄弟又少,所以,越到后面,老十三兼任的差事会越多。

从一开始只管户部、兵部,到后来既管户部、兵部,还管理藩院、工部,还要负责修陵、科考等事。

虽然,十三叔被后人戏称为常务副皇帝,但这也导致十三叔反而比雍正走得早。

不过,老十六能不能管好兵部,就不可知了。

但总是要试试为好。

反正,现在大战初平。

何况,老十六听劝,如雍正自己在历史上评价老十六所言:“不至于犯什么大错!”

直隶总督蔡珽等官员士绅早已在城外十里跪迎弘历。

弘历在见到这些人后,也露出了春风般和睦的笑容,让他们都起了身,也说了一番勉励的话。

这让这些官员士绅们都觉得身子暖和了不少,而毫无冬日寒冷之感,都愿意相信弘历会是先帝一样的仁主。

“四爷,这是保定府士民们准备的一份表礼,万望四爷慈收。”

蔡珽则在接下来,于驻保定的直隶总督府正堂后厅私见弘历时,就先给弘历双手捧来一礼单。

弘历知道,所谓表礼就是土仪,是钦差等大员到地方后,地方缙绅士民献上的一份孝敬。

而收下这份孝敬后,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为当地说几句好话,且以礼贤下士为名,查看一些士人进献上来的文章诗词,而适当点评一下。

让这些士人有机会在达官显宦面前混个脸熟。

当然,能献文章诗词的士人,肯定是当地背景不简单或者才德不错的士人。

弘历在李玉把礼单捧来后,就见上面写的是合计十万两银子的各类礼品,诸如黄米、白米、冬瓜之类的。

这让他心里一惊,他知道,在大清,土仪标准是巡抚到任一次一万五千两,总督是一次三万两,皆由粮道支付。

《道咸见闻录》里记载,林则徐在任陕西巡抚时,当时任粮道的该书作者就为其送表礼一万多两。

在官场,这是常例进献,收下此银算不上是此官贪婪,也不影响朝野对其清廉评价。

因为这是必须拿的,不拿就不好展开工作,上下都会不高兴,只有常例之外,过多索取才被视为贪得无厌。

弘历若不拿这份表礼,别的王公大臣到保定时,也不好意思拿。

而弘历现在,也没想和官僚士绅们格格不入,也就笑着让李玉收了下来,表现出愿意和光同尘的样子。

但弘历自己清楚,这不代表他将来就要对官僚士绅真的会客气。

他只打算在当皇帝前,先骗住这些人,让这些人对自己放松警惕。

但弘历也没想到,他一个郡王,会比总督的表礼多这么多。

他估计着,这些人也是想看看自己这位可能是将来天下之主的大清皇子,到底有没有愿意与他们和光同尘的意愿。

而弘历虽内心惊骇,但明面上还是故作淡然:“保定士民有心了,不愧是德教有方之地!”

拿人手短,他也就为当地民风说了一句好话。

至于什么瓜果米麦能价值十万两,弘历也懒得去想。

他更好奇的是,这些官员士绅借着给他准备表礼的名义,也在搜刮民脂民膏时,分润了多少,是不是三七分账?

他三成,官员豪绅七成。

且说,出京扰民,就扰在这些潜规则里。

但不出京,一直待在宫内,只通过文书行权,又看不到天下真正的实情。

蔡珽这里见弘历收了礼,心里比自己收了银子还高兴。

接着,他就对弘历主动汇报说:“奴才已奉旨把年羹尧在保定的家人家产都控制了起来,不知四爷打算何时查抄?”

“他的家人现在怎么样,可有生病的,受饥寒之苦的?”

“虽说这些人是罪员家眷,但到底是八阿哥与敦贵妃母的亲眷,又都是旗属,圣谕也没有治罪家眷的意思,所以不能苛待,而出现前明抄张居正的惨状!”

弘历这时很是严肃地对蔡珽说了起来。

蔡珽虽然跟年羹尧不对付,但同作为汉军旗出身的人,他还是被弘历仁待年家的行为感动。

毕竟,年家抬旗之前,也是汉军旗。

这让他想到了恩多于罚的康熙帝。

蔡珽这里也就对弘历越发恭敬地垂首哈腰说:“奴才明白四爷仁德,所以没有为难年羹尧的家眷,皆有提供饭食,需要吃药看医的,也派人在照应着。”

“很好!”

弘历点头。

接着,他就在蔡珽等的陪同下,去了前厅,准备用膳。

膳食是保定官绅给他接风洗尘的上等席面。

弘历让蔡珽等作了陪,也让蔡珽待会给他介绍了一下席面上的地方菜肴。

虽说,无外乎是燕窝鹿尾、鱼翅海参,以及白鳝、山鸡这些珍馐美味,但弘历倒是先注意到了一道菜。

“四爷,这是鲤鱼焙面。”

蔡珽这时也因此笑着开了口。

弘历则顺口而问:“是延津做法吗?”

“不是,来自开封城的厨子所做,奴才失职,不知四爷更喜欢延津做法。”

蔡珽回答后就请起了罪。

弘历摆手:“无妨,只是太丰盛,虽说眼下是盛世之年,但也还是过分了。”

“保定士民久慕四爷至德光昭、故皆欣戴,而愿以十分伺候您,还请四爷赐予与民同乐之欢,而咸乐嘉庆!”

蔡珽笑着作揖回道。

弘历笑着点首:“既然如此,下不为例。”

走完表演不忍铺张浪费的流程后,弘历才正式用起席膳来。

当然!

弘历不得不承认,这些菜肴吃起来,的确至美,保定官绅的确在招待他的事上花了心思。

用完膳后,弘历就照例问了一下风土民情。

也因为拿了十万巨款的缘故,所以,他还是看了蔡珽举荐的几名士子文章诗词,也说了几句夸奖勉励的话,而这些士人赏了些笔墨纸砚和书籍之类的东西。

官员士绅们对弘历礼贤下士的姿态很感动,皆为此眼角藏笑。

众官绅也因此与亲友嘀咕称颂弘历,说他真不愧是先帝寄予厚望的皇孙,褒隆勳德,清爽正色。

他们也都觉得自己这些人的好日子还在后头。

在他们看来,四爷来了,保定就有福了,青天就有了。

而礼贤下士一番后,弘历就开始去查抄年家了。

此时,外面,天已漆黑如墨,四周皆看不见一物。

只有雪花在灯笼黄光照耀下,纷纷扬扬的坠落狂舞。

弘历抱着手炉进了马车,没多久,马车就缓缓朝年宅而来。

他带来的包衣护军营自然前后拥护着他的马车一起前进。

蔡珽等文武官员也骑马带兵跟了来。

保定在清朝是北方大城。

而弘历在进城的时候就发现,年宅的规模即便是在保定这样的大城,也十分显眼,周遭无可与之比肩的大宅。

只是,总督标营兵已提前控制住了这里的一切。

所以,年宅的人不能出来,自然也不能转移家产。

但他们还能在宅内自由活动。

因是年羹尧兄长,而被弹劾免职的年希尧,也因要返京回家,而滞留在了保定年羹尧宅,一时不能离开。

而年希尧之所以来保定,则是由于孔家把他侄女的退婚书交到了他手上,让他转交给当时只是被革职的年羹尧。

“孔家退了妹妹的婚事,阿玛也被锁拿进了京,现在更是要被抄家。”

同年珠一起回到保定家中的年羹尧三子年斌,就在弘历来的这一天,望着屋外禁闭的大门和密集的雪花,就对年希尧倾诉起来,还问着年希尧:“伯父,我们年家真的没有活路了吗?”

“我也不知道啊。”

年希尧叹了一口气,说着就又惨笑了一下:“好在这次来抄家的是四爷,当不会太荼毒我们年家。”

弘历和他带来的包衣护军营在到了年宅后,年宅大门的封条便被揭开。

整个中门,也在这时,豁然洞开。

包衣护军营中的两队步甲就先持着火把长枪冲了进去,随后散开去了各处门道处。

弘历也下了马车,进入了年宅。

年希尧、年斌等年家人此时已经跪在垂花门外,个个身子哆嗦,没多久,头背上都起了白花。

“宝郡王到!”

弘历进来时,就听见年希尧等正伏地叩首:“请四爷开恩救命!”

弘历扶起了年希尧,也吩咐道:“都起吧。”

于是,年斌等也都站起身来。

弘历则对随行的护军统领喀吉尔善吩咐说:

“圣谕只是让拿年羹尧一房的家人仆婢,年希尧不在此列!”

“你派人把年斌等都拿了,人口和一应财产契约登记造册,不得辱人放火,混偷混拿,一旦发现,严厉处置!”

“事后,我自有重赏!”

“嗻!”

喀吉尔善便向一应参领、佐领安排了起来,且派了最老成纯良的部下带人去了后院。

弘历这里则请年希尧与自己去了正堂分宾主而坐。

弘历为此问他:“公为何在此?”

看着年贵妃的面上,加上年依柔已经是他内定的试婚格格,弘历也就对年希尧以公相称。

年希尧起身大拜说:“奴才在被革职之前,用积宦从广州购洋铜三十万斤,寄放在舍弟年羹尧之保定家中,故在革职后特来取回京,准备献于万岁爷,以作奴才孝敬之意,更有孔家送退婚书至,而不得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