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零三章 铸银元的想法生了根

因诸政繁忙,雍正现在还没有商定雍正元年的铜钱铸造标准。

弘历则怕,有别有用心者,以盛世新钱当更精美为由,增加含铜量,也就趁机多提了一句嘴。

因为,历史上,雍正就上过这样的当,反而增加了民间对他以及对改革的怨言。

雍正听后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官僚大户肯定不愿意看见市面上铜钱大量增加,而让百姓日子好过。

但雍正自己为了清朝国祚更长久的考虑,则不希望百姓被盘剥太狠,至少,在他自己任皇帝期间不能被盘剥太狠,而能够积蓄些民力,使自己大清的统治基础更加稳固。

雍正也就笑说道:“官僚大户不高兴是官僚大户们自己的事,朕要是考虑他们的感受,银庄都不会开了,更不会跟你九叔计较。”

“汗阿玛说的是,但以儿臣之见,堵不如疏,也得考虑大户们增加自身财富的需求。”

“以儿臣愚见,不如,将来让以白银为主的交易,也更合乎礼道规矩些。”

弘历这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雍正听后颇为好奇。

决心整肃朝纲,又四十多岁登基的他,是不惮于用最激烈的手段去克削大户的。

但雍正倒是没有想过,也去考虑大户们的需求。

其实,不是他考虑不到。

是他压根就没想过去在乎大户们的感受。

所以,雍正也在这时笑着问他:“怎么合乎礼道规矩,这白银跟礼法怎么扯上了?”

“礼法,自是天地一切之规矩准绳。”

“而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凡是被天子规定可以用于交易,而等价于相关之物的一定数额钱币,也只有在天子允准交易的情况下,才算是合乎礼道的钱币。”

“比如,汗阿玛如果让一种与铜钱一样,由朝廷铸造发行,且也标准了年号或者其他礼教象征的白银,才可以作为交易的钱币,而这种白银可以叫银元或者说银币。”

“这样,朝廷就能通过限制这种银制钱币的发行量,来促使这种银制钱币升值,使得大户们可以通过囤积这种银制钱币来增加收益,而不用囤积铜钱。”

“另外,朝廷也能通过发行银制钱币增加收入,迫使大户把自己的白银拿来兑换成银元。”

“至于海贸方面,为了方便交易,也避免因为银制钱币不足而不利于贸易,可以用类似交子的银元劵代替,假如这种银制钱币用银元指代的话。”

“而如此,就可以让来中土贸易的西洋番必须先拿白银兑换银元劵,然后再去交易。”

“反正西洋番来中土贸易,想要的只是中土的丝绸、茶叶还有瓷器这些,让他们拿银元劵换走这些东西,也是一样的。”

“只是,他们肯定会为了交易方便,而提前拿白银兑换大量银元劵,这样。”

弘历刚说到这里,雍正就若有所悟地接过话来:“这样他们要是有意与我大清为敌,朕就可以让他们手里的银元劵变成废纸!”

弘历讪笑了笑:“不到万不得已,不这样做为最好。”

雍正点头。

接着,雍正又伸手指了指弘历:“你在这方面精明的很,但你说的这个朝廷自己铸造你说的那个银元,还太早,突然不准用白银,天下得大乱!”

“汗阿玛说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来,可以先允许银元和白银同时可以交易,另外,在内务府和国库收入增加时,可以逐渐增加银元铸造发行的量。”

“我大清要以礼治国,就该有只能由天子发行的国家钱币,铜钱可以算是国家钱币,但铜钱只适用小额交易,适用大额交易的国家钱币也得有,如此也能遏制地方盘剥百姓太狠。”

弘历说道。

雍正有些兴奋地抚掌来。

他能想象到,朝廷要是以银元控制天下大户的消费与海外诸夷后,对皇权加强所带来的助力有多大。

但也因此,他对内务府惠民钱庄现在的盈利能力感到不满意了。

半年才十万两白银收入。

太少了!

以大清的大宗商品交易所需要的白银数额来算,根本不够塞牙缝的!

而大清国库收入的白银还要作为军事与民政开支之用。

要知道,光是一次大规模军事开支都要上千万两白银。

雍正作为天子,比谁都清楚,真要在天下推广银元,得需要多大规模的银元供应量才行。

可弘历把这个增加货币权以加强皇权的想法告诉他后,这个想法就开始在他的脑海里生了根。

让他没办法忽视这个做法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把利息再降低一点,鼓励百姓多来贷款,多还银子给银庄。”

雍正因此对昌龄做了这样一个指示。

弘历听后大惊失色。

昌龄自己也跪了下来:“主子三思!再降的话,大户们会生吞活剥了奴才的!本来现在这个利息,就够让许多大户咬牙切齿的了。”

“朕减息造福于民,还要看他们的脸色?”

雍正反问了一句。

昌龄道:“奴才不是这个意思,奴才是觉得,四爷没有说错,循序渐进的来比较好,不如先造一批银元,让大户们先尝点甜头为好。”

弘历知道雍正这是故意要先拆屋子,后开窗,让昌龄这个奴才愿意积极为他这个主子铸造新币,也就在一旁跟着劝:

“汗阿玛,昌龄这奴才没有说错,礼治还未大成,天下人还有不少空谈心性之辈,务求实学以倡教化的还是少,所以减息不能太急。”

“儿臣知道您急于造福百姓,但也不能太心急。”

弘历同时也配合着雍正自己,给雍正戴他是为造福百姓而急切的帽子,让身边的人知道,雍正即便是昏了头,急于求成,也是因为有仁爱百姓之心才昏了头的。

“也罢!”

雍正很满意地看了弘历一眼,就叹了一口气,而对昌龄:“你起来吧,既然弘历也这么说,朕就纳了你的谏言,先铸造些银元出来。”

“圣主英明!奴才幸甚,天下幸甚!”

昌龄惊喜不已地叩首回答起来,同时也感激不已地瞥了弘历一眼。

雍正笑了笑,明显没有因为再次减息没成功而不悦。

胤禧也笑了笑,一脸敬佩地看向弘历,而在接下来找到机会低声对弘历说:“你怎么做到的,让四哥什么都愿意听你的?”

弘历道:“那自然是因为我汗阿玛是有德明君,所以从善如流。”

胤禧点头。

接下来,雍正就带着弘历和胤禧上了银庄最高处的阁楼。

因为银庄有钱库,所以雍正特地派了护军在这里守护,在阁楼上甚至有护军十二个时辰不间断的轮值拿着大鸟铳在这里警戒。

所谓大鸟铳就是一种重型火绳枪,威力巨大,能穿重甲。

登上阁楼,熙熙攘攘的市井就尽收眼底。

而雍正改革之初,追补亏空,使得大量金银收归中枢,又在京师设银庄发钱,也的确造成了虹吸作用,让更多商贾百姓来到京师做买卖,京师也就更显繁华。

“老二十一,你要认真看,看后就把这画下来,就像张择端画汴京一样。”

“朕要后世人通过这画就知道,朕的雍正朝也是物阜民丰的,而不能抹杀也!”

雍正在这时对胤禧也非常感慨地说了起来。

如果说,雍正带弘历出宫,是要用用他这个活算盘,顺便有意让他也了解了解新政成效的话,那他带胤禧出宫,则是要用胤禧的绘画特长给他做个见证。

没错,因为倩太贵人擅画之故,胤禧也擅丹青,而雍正明显有意让他这个皇弟为他做这事。

尽管,雍正身边不缺画师,但可能在雍正看来,只有胤禧这种坚定支持他的皇弟才会尽心画出他的功绩。

“臣弟记住了。”

胤禧点了点头。

弘历微微一笑,他发现胤禧出宫后也在四处观察,自然越发笃定胤禧表面粗犷实则内心精细,乃粗中有细之人,恐早就猜到雍正要让他做什么。

弘历这时则补充道:“汗阿玛,以儿臣愚见,画画恐还不够,得办报才能让更多人明白您的励精图治。”

“办报?”

雍正回头看向了弘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