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九十八章 崇祯:什么?你要朕御驾亲征?

片刻之后,崇祯满眼复杂地看向了朱慈烺:

“说说吧,你想怎么办?”

朱慈烺喝了一杯酒,缓缓说道:

“这些官员和将领中,有一半应该是被迫或者无辜的,所以就不杀他们了,至于另一半,儿臣要全部杀掉。”

崇祯听到这话,狠狠地说道:

“什么一半不一半的,全部杀掉不就好了?宁可错杀一人,也不放过一个!”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的眼神中尽是杀意,很明显他是真的被气到了。

如果真是一般的贪污受贿,他忍忍也就过去了。

但这次涉及到的可是私通建奴!

一想到这些家伙一直再和八大皇商联合起来给建奴输送粮草、铁器、茶叶、食盐甚至是情报。

崇祯就气的不行!

朱慈烺没有理会崇祯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无论如何,宣府总兵王承胤和宣府巡抚郭之琮都不能留了,儿臣已经和薛国观还有李邦华商量好了。”

“让史可法担任宣府巡抚,让秦良玉担任宣府总兵。”

崇祯听到这两个名字,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对这两人都有印象,是难得的忠臣良将。

特别是秦良玉!

之前秦良玉奉旨勤王的时候,他还曾为秦良玉写了几首诗,尽是赞美之词。

在他看来,秦良玉比那些勋贵们可要忠心多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无奈地说道:

“你做得不错。”

就目前朱慈烺的所作所为,他就算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解决宣府那边的问题,因为还需要一位镇得住所有人的大人物去宣府走一趟,确保宣府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出什么乱子。”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贵,而且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要能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崇祯听到这话,有些诧异地看了朱慈烺一眼,疑惑地问道:

“等等,你要去宣府?”

朱慈烺一时间只觉得无语。

拜托!

我明明说的是你好吗?这怎么就扯到我身上了?

随即,朱慈烺开口道:

“这个人不是儿臣,而是父皇你!”

我?

崇祯更加疑惑了,但下一秒,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满脸惊恐地说道:

“等等……逆子,你是想要朕御驾亲征?”

“不行!不行!这件事情这绝对不行!”

崇祯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都是抗拒。

因为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他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反应,一时间只觉得心中好笑。

崇祯这是在北京呆的时间太长了,连北京都不敢出去了!

随即,他又解释道:

“父皇你想多了,只是让你过去震慑一下那些人罢了,这跟御驾亲征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宣府可是咱们大明自家的地盘,怎么可能打起来?”

“说实话,要不是儿臣太年少,儿臣自个就去了!”

“可惜,年幼的太子是不足以服众的。”

崇祯听到这话,整个人突然又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发现朱慈烺说的没错,宣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真要追究的话,整个宣府的官兵都会被牵扯进去。

那些人可不是好对付的,到时候万一狗急跳墙,蛊惑所有的士兵造反,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叛变。

而宣府一旦叛变,大明的京城可就危险了,毕竟宣府距离大明京城也就四百来里的路程。

想明白了这一点,崇祯重新坐回桌上,然后又喝了一杯酒,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看向朱慈烺说道:

“逆子!你想要朕跟你去一趟宣府也不是不行,但是你难道就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吗?”

“你需要朕跟着你一起去震慑所有人,那你就不能再给朕下药了。”

“毕竟一个病殃殃的皇帝可是没什么震慑力的。”

“可你要是不下药的话,难道你就不怕朕把你造反的事情告诉其他人吗?”

崇祯说着,目光锐利的看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

“父皇请放心,儿臣当然考虑过这种事情,而且也做好了相应的后手。”

崇祯听到这话,只觉得心里不妙,追问道:

“什么后手?”

朱慈烺眉毛一挑,语气颇为坚定的说道:

“只要父皇你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人,那么儿臣就会在第一时间裹挟着你逃往辽东。”

“然后直接跟建奴决一死战!”

“到时候要么你我父子二人击败建奴,复我大明山河,要么你我父子二人死在建奴手里,成就一段美名。”

“这样也算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了!”

“反正无论如何,儿臣都是不可能让你再当皇帝的,因为你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这逆子还真是不给他留一点活路啊!

他要是敢拆穿这逆子造反的事情,这逆子就要直接带他去辽东送死!

好好好!

他还是真拿这个逆子没办法了!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妥协了。

他恨很地说道:

“罢了,就依你吧!何时出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

“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一下,就后天吧,到时候儿臣来接你。”

崇祯这次没有再拒绝。

而且不知为何,当知道要去宣府的时候,他的心里居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激动。

或许是因为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有出过北京城吧?

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渴望着离开这个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番商议之下,朱慈烺又让崇祯写了两道圣旨,随后揣着圣旨离开了坤宁宫。

一道圣旨立刻发往宣府,一道圣旨自己留着。

离开坤宁宫后,朱慈烺并没有着急回去东宫,而是来到了东暖阁,然后让王承恩把崇祯元年到现在的关于蒙古的奏折全部拿了过来。

一番细致的翻阅后,朱慈烺终于对蒙古的局势有了清晰的了解。

早在一六三五年,也就是崇祯八年的时候,建奴对蒙古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彻底击败了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蒙古可汗林丹汗,实现了对蒙古的占有!

或许你会疑惑,为何在建奴已经统一蒙古的情况下,张家口的贸易仍在继续?

这岂不是在为建奴提供粮草吗?

实则不然!

尽管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部已名存实亡,但建奴并未真正掌控蒙古。

那些不愿臣服于建奴的蒙古人,要么加入了明军的行列,成为了边军,要么继续在大草原上抵抗着建奴。

张家口的贸易点,事实上是为了他们而设的!

因为要是没有张家口的话,这些蒙古人就获取不到粮食、茶叶和食盐,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去劫掠大明、或者去投靠建奴了。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朝廷还是保留了张家口。

而这也就给了八大皇商可乘之机,他们借口将粮食卖给蒙古人,转而卖给了建奴。

宣府的总兵和巡抚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但因为收了好处,所以一直也只当看不见。

朱慈烺依稀记得,现今的蒙古大汗应是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简称额哲。

在历史上,他臣服了建奴。

但他的弟弟孛儿只斤·阿布鼐(同音:奈)却与他截然不同。

阿布鼐在额哲去世后继承了汗位,并在康熙时期发动了叛乱,虽然这场叛乱最终被平息了,但足以说明阿布鼐并不愿意被建奴统治。

朱慈烺心中暗自思量,若能设法将其拉拢至己方阵营,必将引发建奴大乱!

从而彻底打乱后金的计划!

尽管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只要能打乱建奴的计划,即便付出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直至深夜,朱慈烺这才放下了手中的奏折,随后返回了东宫。

次日,因为早上起得晚,朱慈烺就索性摆烂不去上朝了,只让王承恩随意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

毕竟他还小,想必那些文武百官们也不会过太在乎。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没过多久,薛国观和李邦华便匆匆赶了过来。

朱慈烺连脸都来不及洗,只简单擦拭了一下便接见了他们。

两人一见朱慈烺,便赶忙准备行礼。

朱慈烺挥手示意他们免礼,随后不等他们开口便说道:

“二位大人,昨天的事情有眉目了,昨日本宫与父皇商议过这件事情,最终决定本宫亲自前往宣府。”

“在此期间,国家大事就要靠你们了。”

薛国观和李邦华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紧。

事实上早在今天早上朱慈烺未能上朝之时,他们便已预感到了不妙。

这会儿听到这话,更是如坠冰窖。

薛国观连忙劝阻道:

“太子殿下,不可啊!宣府乃边境重地,鱼龙混杂,您怎能轻易前往呢?”

李邦华也附和道:

“太子殿下,请您三思,朝廷完全可以派遣别的勋贵去做这件事情,不一定非要您亲自前往。”

朱慈烺看着两人焦急的神色,心中不禁暗自好笑。

只是说自己去这两人就这么大的反应,要是告诉他们崇祯也去,这两人不得急死啊?

但他仍正色道:

“二位应该也知道这件事情关乎到大明的安危,所以本宫必须去。”

“而且本官有办法压得住那些边军,这点你们不用担心!”

“至于本宫的安全,也请你们放心,因为本宫有秦良玉的三万白杆兵随行。”

“除此之外还要再带上五六千人马随行,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见朱慈烺如此坚决,薛国观和李邦华也只好不再多言了。

和朝廷里的其他大臣不同,他们知道眼前这位太子爷可不仅仅只是一个十三四的孩子。

他的谋略和手段,甚至不比他们这些老家伙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