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祯:为了百姓,要不朕的寿辰还是别办了!

另外,虽然罗汝才背叛了李自成并且投降了朝廷,甚至还对农民军造成了十几万的损失,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朱慈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这件事情最后造成了三万人左右的死亡以及十万人的伤残。

说实话,这代价有点太大了。

当然,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毕竟在没有正式投降之前,李自成的农民军依旧是大明王朝的敌人,因此农民军的死伤对于大明王朝而言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意味着朝廷的压力会减轻不少。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十万伤残之人全部投降了朝廷,又重新成为了大明的子民,那么毫无疑问,大明就必须养着他们了!

就算孙传庭想到了办法可以维持四个月左右的粮食供给,但接下来朝廷这边也需要尽快调拨粮食。

除了粮食之外,棉花、药物等东西也是必须的。

至于以后该怎么安置这十万伤残之人,那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活下去。

想到这里,朱慈烺当即便重新披上了大氅,然后将书信拿着直接就往外走。

兹事体大,哪怕他这个太子也不能擅自做主,必须尽快告知崇祯和几位大臣。

朱慈烺一边走,一边吩咐一旁的马宝道:

“传令下去,召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前去暖阁商议政事!”

马宝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哪里敢有丝毫的犹豫,赶忙应道:

“奴婢遵命!”

随后便率先一步跑开了。

随后,朱慈烺便坐着暖轿前往了皇宫。

暖轿里温暖而舒适,与外面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此时此刻,皇宫内,崇祯也正一脸惬意地在躺在周皇后寝宫内的大床上。

不得不说,今年是崇祯度过的最舒服的一个冬天了。

因为在这个冬天,他不再需要为任何政事发愁,有没有人因为其他的事情而打扰他。

这要是放在以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以前他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还有处理各种繁琐的政务,比如各地军队的军饷、粮草、百官的俸禄以及救灾的事情等等。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朱慈烺都帮他解决掉了。

如今的朝廷不仅补齐了之前拖欠的所有军饷和俸禄,粮草也都准备的相当充裕,甚至还打了好几场胜仗,开拓了不少疆土。

大明各地也还算安稳,大有中兴之势!

这让崇祯感觉自己仿佛从沉重的枷锁中解脱了出来,整个人彻底放松了下来。

甚至不用朱慈烺刻意交代,崇祯也没打算去上朝。

毕竟自己累了十几年了,应该是时候放松放松了。

因此最近几次朝会都是由朱慈烺这个监国太子代为主持的,崇祯连面都没露。

不过文武百官们对此那也是见怪不怪了。

毕竟谁都看得出来,崇祯确实是不想再当这个皇帝了,如今只需等到太子成年之后,崇祯就会禅位给太子了。

针对这件事情,朝中的大臣们都在私下里议论纷纷。

知道内情的人觉得这是好事,毕竟太子年轻有为,完全有能力带领大明走向繁荣。

但是一些不知道内情的人却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们担心太子年幼,经验不足,有可能会引发新的动荡。

不过当然,这就不是崇祯该担心的事情了

他如今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

可话又说回来了,眼下的崇祯也不过三十岁出头,也算是正值壮年。

既然不想参与朝政,那么肯定得找别的事情打发一下时间。

而在这深宫之中,崇祯打发时间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造娃!

最近一段时间,崇祯除了宠幸周皇后和后宫的几位妃子之外,甚至还宠幸了两个宫女,那些宫女们个个花容月貌,温柔婉约,把崇祯伺候得舒舒服服。

这让崇祯觉得越发惬意,估计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再给朱慈烺添几个弟弟妹妹了。

而对于这种事情,周皇后其实压根就不在意,甚至还主动把那两个被崇祯宠幸的宫女抬为了妃子。

因为早在朱慈烺‘造反’的时候,周皇后的心思其实就已经不在崇祯身上了。

她现在心里有的只是自己的儿子!

只要她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那么这后宫之中永远都是她说了算,甚至不客气的说,有时候就连崇祯这个皇帝都得听她这个皇后的!

当然,这个时候的崇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他满心想的都是该怎么‘造娃’!

突然就在这时,门外的王承恩小声地禀报道:

“陛下,太子爷来了,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和您商议。”

嗯?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有些无语了起来。

要知道此时虽是上午,但其实他还没有起床呢!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他今天也没打算起床。

但朱慈烺这一来,他怕是不得不起来了。

相比于崇祯,周皇后倒是一早就梳妆打扮好了,此时听到这话,她赶忙催促道:

“陛下,烺儿来找你肯定有大事,你还是赶紧起来吧。”

崇祯听到这话,这才不情不愿地在一帮宫女的服侍下穿起了衣裳。

忙活了一番之后,崇祯这才穿戴整齐,然后又简单的洗了把脸,这才来到前殿让朱慈烺进来。

而朱慈烺已经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儿了。

毕竟之前他早就和崇祯和解了,所以自然也要给崇祯点面子,不能动不动就直接闯进坤宁宫。

万一到时候崇祯在和周皇后办事,结果自己又恰好看到了,这也太辣眼睛了。

毕竟怎么说这两位也是他的父母,他还是要尊重他们的**的。

见到崇祯之后,朱慈烺赶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儿臣见过父皇。”

周皇后因为知道父子二人有要事商议,因此只是待在后殿的寝宫内并未出现。

眼看着朱慈烺对着自己颇为恭敬的行礼,崇祯多少有些别扭。

但紧接着他还是说道:

“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父子何必这般客套,说说吧,这次又是什么事情?”

朱慈烺听到这话,也就懒得再客气了,他先是直起了身子,然后说道:

“就在刚刚,儿臣刚收到了孙传庭从陕西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只是不知道这其中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请父皇先看一下吧。”

说着,朱慈烺从怀里拿出孙传庭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疏,然后递给了崇祯。

什么叫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崇祯听到这话也有些纳闷,他微微坐直了身子,伸出手将奏疏接了过来。

随后他缓缓打开奏书,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看了一会儿,崇祯瞬间喜上眉梢,原本微微皱着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然后连叫了三声“好”字。

因为崇祯看到了罗汝才为了投降朝廷,在李自成军中引发了一场大的混乱,最终造成了十三万左右的人死伤的事情!

这对于崇祯而言,确实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毕竟一直以来还真没有一个农民军首领真正地投降过朝廷,罗汝才应该算是第一个了,而且这次应该也不存在什么诈降了,毕竟用十三万人来诈降的话代价也太大了。

但是很快,崇祯那刚刚还洋溢着笑容的脸突然就僵住了,随后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凝重。

因为他看到孙传庭在信中说这十万伤残的百姓聚在潼关城下,哭着喊着要投降朝廷。

面对这种情况,孙传庭自然不能拒绝他们,因为要是拒绝的话,一来会违抗圣旨,二来会导致这十万人百姓全部饿死在潼关城下。

因此孙传庭下令打开城门,接纳了这十万伤残的百姓。

随后,便是孙传庭紧急筹粮的各种办法,以及请求朝廷调拨粮食。

看完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崇祯久久无语。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有些空洞,仿佛陷入了沉思。

他虽然很高兴罗汝才会对李自成的农民军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但他也为那些百姓感到深切的同情。

毕竟说到底,这些百姓也是他的子民。

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农民,只是因为吃不起饭,这才被迫跟着李自成造反的。

如今他们既然投降了朝廷,那自然便又是他的子民了。

只是这粮食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尽快解决的话,恐怕这些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片刻之后,崇祯脸色很难看地看向了朱慈烺,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朱慈烺直接说道:

“很简单,孙传庭要粮食就给他粮食,除了粮食之外,棉花和药物也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要什么给什么,尽可能的让更多的百姓存活下来!也让百姓们看到朝廷善待他们的决心!”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担当。

崇祯听到这话连连点头,他觉得朱慈烺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这个时候,陕西河南的民心还是很重要的。

随后他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对了,如今西北发生了这种事情,要不这次朕的寿宴还是不要办了,省下来的这两百万两银子,朕觉得可以直接拨到陕西给孙传庭,让他把这笔钱用来救治那些百姓,也算是朕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儿了!”

虽然崇祯也很想过一次像样的寿辰,以彰显大明如今的实力。

但是比起他的寿辰来,崇祯还是更关心这十万百姓的生死。

如果自己的一次寿宴可以换来这十万百姓的安定,崇祯觉得这寿辰不过也罢。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摇了摇头。

“父皇不必如此,这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了如今的朝廷并不缺钱,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关于父皇寿辰的事情已经通知下去了,各地的藩王和大臣们以及各国的使臣差不多也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要是再反悔的话,未免有些太晚了。”

朱慈烺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看着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也只能作罢,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随后继续说道:

“虽是如此,但朕始终觉得内心有些不安,这样,除了调拨需要的粮食、药物和棉花之外,再从内帑拨一百万两银子交给孙传庭安置这些百姓,就当是朕的一番心意了。”

“你觉得如何?”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朱慈烺,眼神中带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毕竟崇祯可没忘记,眼下的他可是动用不了内帑的银子的,这件事情还是得朱慈烺点头才行。

而朱慈烺听到这话的时候,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笑着说道:

“父皇圣明,有父皇的这一番心意在,百姓们定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也会更加安分守己的。”

紧接着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儿臣刚才已经下令让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几位尚书大臣全部去了暖阁,这件事情儿臣觉得还是要跟他们打个招呼的。”

“父皇若是闲来无事,就一起过去吧!”

崇祯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朕便陪你走一趟吧!”

其实这件事情朱慈烺和崇祯都已经商议完毕,按理来说也就不需要找其他人商议,直接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但其实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什么事情都是要讲规矩的,在明朝,这般大事肯定是要和内阁大臣以及各位尚书商议的。

没过多久,朱慈烺便和崇祯来到了暖阁。

只见暖阁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炭火也烧得正旺,因此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

而一众大臣早早的便在暖阁里候着了!

看到朱慈烺和崇祯一同前来,几位大臣赶忙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那声音颇为洪亮。

崇祯走向主位坐下,随后这才摆了摆手说道:

“众爱卿都起来吧。”

众大臣听到这话,这才站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皇帝和太子突然召见他们所为何事。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事儿肯定小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