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协律郎 > 0260 刺史雅兴,礼佛虔诚

大唐协律郎 0260 刺史雅兴,礼佛虔诚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7: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汴州的相国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齐年间,据说这寺址乃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国信陵君的宅邸。

寺庙最初名为建国寺,初唐时毁于战火,后来又经重建。唐睿宗李旦以相王而继大统,于是便诏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并出内帑加以扩建,使得这座寺庙成为整个河南地区都首屈一指的名刹。

相国寺有这样的渊源,使得这寺庙也成为左近善男信女和世道名流往来聚会的场所,寺庙中有一座禅院用以存放和树立各种各样的刻碑,既有信众礼佛供奉的经碑,也有记录各种仁人善事的功德碑。

一些过往在汴州境内担任官职的官员,有的政绩出众,也被民众自发的刻碑于此以作瞻仰纪念。

源复最初来到汴州的时候,也曾应邀前来游览相国寺的碑林,当时还不乏畅想自己在任其结束之后会获得州人怎样的评价,能不能有幸也留碑此中。

此番再来相国寺,他却再没有了这样的心情,而是满怀焦虑的喝令州卒和寺中的僧侣们将一座功德碑树立起来。这功德碑正是寺中所造,为惠妃纪事之碑。

“功德碑树起之后,还有什么样的诵经法事、时流聚会,全都尽快操持起来,不必省俭!尔等僧徒专心用功,事毕后凡所耗用皆由州府付账!”

源复亲自监督着竖碑事宜,同时还一脸严肃的叮嘱此间的僧长们。

之前与张岱交涉无果,他心中便暗生不妙之感。而那小子果然做事不留情面,直接向朝廷进行控诉,甚至还向惠妃告状,而朝廷也很快便作出反应,派遣两路使者奔赴汴州加以调查。

源复自知眼下州事诸多不协,如果细致纠察一定会查出一些问题出来。

如果仅仅只是他对州事的处理不当,那么事情还可以在外朝进行辩论分讲,毕竟每个人对人对事的看法都不尽相同,他虽然在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但在某一些方面却也可圈可点。

就算是论定有罪,他父亲也可以在外朝进行一些人事上的修补调度,可以让大事化小,最终落在他身上的问责也能尽量做到从轻发落。

更何况源复也并不认为他的做法有什么不妥,或许在力度和步骤方面稍可商榷,但在面对如今这种情况,换了其他人在他的位置上怕也不能做得多好。

甚至是以精干著称的宇文融,也要仰仗他在汴州这里做出配合。说到底,如今河南河北这种混乱的局面,其一自然是天灾所致,第二就是开元十三年那一场不合时宜、劳民伤财的东巡封禅了!

说到底,他们这些州县官员到现在为止,都是在为之前一意孤行坚持要封禅的张说收拾烂摊子。

张说的孙子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入州搞事,打扰各州行政,如果朝廷真要拿他开刀严惩,那其他受灾州县的官员怕也免不了惴惴不安,或许会令各州情况变得更加恶劣!

政事方面,源复还没有太过担心,但为了给巡察官员留下一个尚可的印象,他也勒令州吏们停止了之前关津设卡、大税行人的做法,不要表现的过于严苛、热衷于与民争利。

除此之外,比较让他担心的就是武惠妃功德碑一事。哪怕这造碑流程并不合法合规,但这件事本身就没有道理可讲,如果武惠妃因此对他心存厌恶、甚至是记恨,那恐怕也免不了会影响外朝针对他的风评和处置。

所以他一连好几天来到相国寺,督促造碑竖碑事宜,赶在宫使到来前将这件事处置妥当,以证明自己绝无阻止此事。

届时若再稍作贿结,兴许宫使还能为自己美言几句,证明自己无辜,一切都是张岱这小子在用奸使坏,仗着惠妃的宠信在外欺下瞒上、兴风作浪!

只可惜汴州与洛阳之间消息交流并不顺畅,他只是通过父亲使派家奴报信知道了朝廷遣使的决定,但具体派遣的是谁则还并不清楚。若知使者具体是谁,那自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的做出应对准备。

他这里还在盘算着相关的事情,忽然有留守州府的官员匆匆入此,一番寻找后快速的来到他的面前叉手道:“启禀使君,府中有客递帖叩门,自言乃是朝中来使……”

“朝中来使?州境相候之人怎不依令先告?可知来人是谁?”

源复听到这话后自身脸色大变,他身为州刺史,等闲不能出境,只能安排属官守候在州境几处大道关口,并嘱令他们在迎接到使臣仪仗后便立刻派人归告情况,却不想他这里还茫然无觉,使者竟然已经杀到州府中。

他接过属官递来的名帖,发现来人竟是裴伷先,而且职衔还是河南黜陟使,心内不免又是一惊。

所谓黜陟,便是指的审量贤愚、考功大小,以定官员之升降进退,直接决定州县官员称职与否和官职的升降,在各类使职中职权也是非常的大。

源复同样也是出身官宦之家,熟知各种名目掌故,只看了一眼裴伷先的使衔,当即便意识到对方这一次绝不只是走个过场那么简单,分明是在朝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优势后,才到河南来进行一番人事整肃,极有可能会掀起一番人事大风暴!

意识到这一点后,他自然也不敢怠慢,一边疾步往外走去,一边又沉声问道:“那位裴使君,眼下还在州府?有没有安排官吏作陪?”

“下官不知其身份真假,又恐失礼见罪,于是、于是便一并引至此间,眼下正在寺内前堂等候。”

那属官见源复神态有些慌张,连忙又垂首答道。

“引来寺中?”

源复听到这话后,心内更加慌乱,怒视其人一眼后也不敢再停留,一溜小跑着便向寺庙前堂而去。

相国寺前堂中,张岱正跟随在裴伷先的身后,在这寺庙中游览,并且又无意中发现了一座佛堂中有画圣吴道子早年描绘的经变壁画。

他一边欣赏着壁画,也一边在心内感叹这位画圣是跟寺庙杠上了,后世对其画作片纸难求,而今稍有名气的寺庙就有其画作。

除了吴道子的画功出神入化、民众喜闻乐见之外,大概也在于寺庙出钱爽快吧。

等以后他入朝做官、执掌了翰林院,到时候一定得让画圣给他多画几幅画,等以后装进自己棺材里,后世挖出来后他也能跟海昏侯一样震惊考古界,让自己成为顶流古人!

裴伷先却没有欣赏画作的闲情逸致,老先生入州游荡几日后,脸一直都是黑的。

之前他还吹牛逼说不会让张岱亏得鸟蛋精光,可现在到了汴州城后,一行人基本除了坐骑和身上穿的之外,都没剩下多少东西了。

虽然说商货是他们主动放弃在途中的,可是按照汴州官员们的盘查力度,就算他们还带着货一起行动,到了汴州城只怕也不会剩下太多。

张岱之前入州总还挂着一个义造织坊的名头,兼有宣抚使的文书,结果都免不了遭受盘剥,而今他们微服出行,所遭受的盘剥自然更加凶狠。

源复一路小跑赶来这里,已经是气喘吁吁,但他也顾不得停下来将气息喘匀,连忙又趋行入前向裴伷先作揖道:“下官见过裴使君,之前便已派遣官吏于州境守候,不意竟然错过,使君入城方知,实在失礼。下官亲为执辔,请使君先归州府登堂,再引群徒拜见!”

“倒也不是刻意错过,是我刻意避开关津入州,想看一看州情具体如何。”

裴伷先望着一脸汗水的源复,口中冷哼一声,不客气的说道:“沿途所见,州事糜烂、人情不安,料想源使君必然勤恳伏案、处置事务,不意府中访而不得,难得源使君竟有雅兴于此听经礼佛。向法之心如此虔诚,未知佛陀可有垂恩启智,授以良策?”

听到裴伷先这有些刻薄的话语,站在一旁的张岱忍不住微微一笑,旋即便引来了源复的怨视,他也毫不畏惧的瞪了回去:之前在州内你是老大,老子只能灰溜溜离开,现在帮手来了,还怕你?

源复受此奚落,心内也是很不服气,当即便沉声说道:“下官居州数月,所见所知或与裴使君有异!当下州情确有几分不协,亦皆天灾所致,人事之内,州内府库充盈、百姓安居乡里,未有如裴使君所言州事糜烂之况!”

“府库充盈?州吏行迹一如匪寇,横征暴敛,行人绝迹,能不充盈!”

裴伷先听到这话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拿出之前行途中所缴纳的过税回执文书,劈手就摔在了源复的面前:“源使君究竟是衔命治州,还是据地掳掠!”

“不可能,绝不可能!我早已经下令禁制州吏再……”

源复捡起那些文书略作打量,当即便脸色一变,疾声说道。

裴伷先却不再理会他,转望向讪讪站在一旁的寺庙主持,口中沉声道:“你等方外僧侣,本应慈悲为怀、恤人疾苦,而今却罔顾州情困境,将州主诱惑此中,沉迷邪法、不理州务,当真可恶!”

“使君误会了、使君误会……”

那住持僧闻言后忙不迭作拜于地,口中连声辩解道:“源使君入此并非礼佛,而是为的造碑,是为当朝武惠妃造碑!”

“造碑?去看一看!”

裴伷先听到这话后,先是瞥了张岱一眼,旋即又狠狠瞪了一眼脸色苍白的源复,而后便在僧人的带领下向那碑林行去。

“使君且慢、使君……听我解释,下官并非……”

源复见裴伷先举步向内,脸色也是骤然一变,忙不迭紧随其后而去。

张岱看他这紧张模样,心内自是乐开了花,他也不说什么,就跟在几人身后一起过去看看热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