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协律郎 > 0241 船匪路霸

大唐协律郎 0241 船匪路霸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7: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多的地方难免纷扰多,尤其是管城驿这种品流复杂又利益纠葛颇多的大型输场,不出意外的张岱等人到来之后不久便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他们上午时分入城,时间来到下午,运输的车队也随后抵达,两百多车的物货,哪怕是在管城驿这样繁华的地界也是非常引人瞩目的存在。

由于没有官方运物的标识,所以城外的行人们也都纷纷在猜测这是哪里来的豪商,携带如此大宗物货将去往何处谋利?

行人们还在议论纷纷之际,早有牙郎掮客凑上前去,大声询问道:“敢问足下来自何方?运输的又是什么时货?是途经管城还是坐地销货?”

“尔等牙子速速退下!这是东都来的贵人家私,你等若再骚扰致有闪失,小心各自小命不保!”

负责押运车队的除了安孝臣、丁青等人之外,还有之前州境相迎的一位赵姓的参军,这位赵参军自知管城驿这里三教九流、多有奸猾,见人靠近上来便大声喝骂道,不肯透露车队的细节。

“东都来的?东都来的也要遵守管城的仪轨程式!”

那些牙郎们见这赵参军狐假虎威的驱赶他们,只能悻悻退开,但口中还在低声哼哼着。

管城驿周边人多眼杂,各种意外也颇难防范,而这批物货中除了普通的物资之外,还有许多比较稀缺的药材之类,若在城外逗留,难免会有闪失,因此需要暂时借用城中输场仓库以寄存。

这些事情自然无需安孝臣他们处理,那位同行的赵参军自拿着州府的手令入城去管城县廨交涉。

然而安孝臣等人在城外一直等到傍晚时分,那赵参军才总算走回来,只不过脸上神情不甚好看,向着安孝臣等人说道:“事情有些不妥,趁天色未黑,还是速速告知张郎,请张郎亲往交涉罢。”

“赵参军持州府手令,还遭县官刁难?”

安孝臣闻言后眉头顿时一皱,口中沉声道。

那赵参军闻言后面露尴尬之色,口中轻声解释道:“管城虽然隶属郑州管辖,但此间馆驿与输场规模俱大,并不由州府管辖,而是由京中尚书省派员领事。”

管城驿位于汴渠旁,属于水路兼济的大驿,由朝中尚书兵部下属的驾部直接派遣驿将管辖。而与之配套的管城输场事关江淮租米的折造事宜,则就由太府寺下属的左藏署进行管理。

赵参军手里虽然拿着州府的手令,一般情况下此间官员也会给州官一定的面子,只不过这一次运输的物货数量实在太多,协调起来也有些困难。赵参军在内说尽好话,也没争取到一个好的结果。

安孝臣等人眼见日头已经西斜,也不敢再耽误时间,只能赶紧派人入城去通知张岱。

张岱本来还在翻阅去年以来管城这里各类花销,得知货队无法入城后,便也连忙放下手头的事情,直往城中输场官署而去。

输场便是官方转运租调以及其他各种物资的货场,而管城的输场主要接纳的就是来自江淮的租物,江淮地区的租物常常需要以布易米,为了确保每年租物能够顺利入京,所以专程在此设置输场以协助买卖。

因为钱帛和粮食的储存都需要大量的仓库进行存储,故而管城的输场在城内也有许多的仓库可供使用。张岱一行这么多的物资,也只有输场仓库临时能够存放得下。

张岱快马来到这里时,正见到同年杨谏也从街道另一侧向此而来,他勒马顿住,向杨谏问道:“杨郎来此有事?”

“我一位同族的堂兄于此判事,途经此地故来探望一下,顺便问一问此间民情风俗,期望能增长一下见识,归都后以应答座主盘问。”

杨谏闻言后便笑语说道,同时见到张岱面有焦虑之色便又问道:“六郎来此有事?”

“同行货队被拒城外,眼见要天黑,我来问询何事见拒,迟恐有失。”

张岱开口答道,而杨谏闻言后脸色也是一变,当即便说道:“同去同去,我堂兄正判此方输场事!”

张岱闻言自是大喜,这杨谏年纪二十出头,为人却比较低调,并不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张扬,以至于张岱也时常注意不到对方。

但事实上,真要讲到出身的话,他们同年十三人中尤以杨谏最为尊贵。他出身虽然不是正经的弘农杨氏,但却比弘农杨氏更牛逼一些,乃是前隋杨氏,隋炀帝的后人,大唐的国宾二王之后!

只不过落架的凤凰不如鸡,李家人杀起自家人来都毫不手软,区区一个前隋之后也实在不算什么。大概因此家世,杨谏为人也比较内敛,并不刻意吹嘘家世。

听杨谏这么说,张岱也才想起来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官三代,他爷爷便是太府卿杨崇礼,父亲则是天宝年间的盘剥名臣、被李林甫迫害致死的杨慎矜。

管城输场占地颇广,尤其张岱刚从那狭小的邸店行出,行入其间越发觉得这输场之广阔。

两人行入不久。便有一身穿便服的中年人阔步向此而来,远远便向杨谏笑语道:“十一郎几时来此?怎么不先使人来告、我好出城相迎啊!日前家书报喜,知你春榜及第、光耀门楣,实在是畅快啊……”

杨家虽是二王之家,但本身并没有多少清声令誉,杨崇礼父子多凭庶能见用、或者可以称为吏治,大概是当年隋炀帝砍薛道衡伤了文运。

唯独到了这一代,杨谏才艺颇高,历经波折后成功及第登科,成了如今其家惟一一个不是抱冢中枯骨而获出身之人,这对杨家而言大概也是意义非凡吧。

“我与同年关试后同行游历,行经此间。别情稍后再叙,先有一事要询问堂兄。”

杨谏迎上他这堂兄,指着张岱稍作介绍:“这一位张岱张宗之,乃是张燕公户下贤孙,亦我同榜状头。我等自洛阳携物入州救济灾民,有物需暂寄此间,州府亦允,请问堂兄何处不便?”

“原来这一位便是张六郎,久仰久仰!”

中年人先向张岱拱手示意,旋即便又说道:“十一郎竟也相与其事,那我也不再隐瞒。方才州府赵参军确是来请为我所拒,但我也并不是要刻意刁难。请问张六郎,你等货入之前可曾遣徒知会城中诸行社?

此城之内人有人情、物有物轨,若不遵守,难免人情哗噪不安、事情也会有诸多不便。”

“请问杨监事,此间有何人情物轨?我等新来,也无意冒犯,若在人情之内,自然遵守不违。”

张岱闻言后当即便沉声道,而杨谏也望着他堂兄说道:“我等入州来是为的救灾济人,并非牟利的贾徒,有什么冒犯之处?”

“所谓情轨,也不过只是俗人贪利的积弊罢了。既然是十一郎来问,且先将物输送入仓,你两位入堂听我细讲。”

这位杨监事倒也挺给他堂弟面子,之前还拒不接纳,这会儿则就网开一面,掏出自己的令牌着员出城去接引货队,自己则请两人入堂去。

“张六郎行事,我亦有闻,如此不惜钱帛、急公好义,实在是令人钦佩。去年你家人携巨款入州来,诸多采买,且又有州府的关照,自然不会受此间物情刁难。而今直携巨货入境,则就难免令人惊疑不定了。”

入堂坐定之后,这杨监事便讲起了此间的规矩:“通常巨货入境,须得先报此边百业行社,此间群贾云集,各有积货,若遭倾销而大坏行情,难免群徒折本。另外货之出入,亦需招赁此间运船、丁卒,否则货将不行……”

“这不是欺行霸市、船匪路霸?”

杨谏虽然性格低调,但也有少年意气,闻言后当即便冷哼说道。

“事是此事,但理也有理。管城这里时货的聚散各自有时、人能循规取利,若行情骤起骤落,则就不免百业凋零。另汴渠漕运之通畅,皆赖两岸民家丁力疏浚维持,他们又要承担各类转运脚力,自然也期得更多报酬以养家小啊!”

杨监事讲到这里,又向张岱歉然一笑道:“之前不敢直接纳入,并非有意刁难。某虽忝居此职,但凡所行事也需要仰仗当地人力。

张六郎你货队自有车马运力与随同丁卒,那些力卒若不能由此得利,还要喧闹罢事,我亦为难啊。我只是领受考课的过路之官,但这些篙力船丁驮夫之类,各自都是乡里勾结、豪侠为首,他们各自熬官的手段,可是层出不穷……”

“事我亦有耳闻,没想到于此竟这样严重。”

虽然说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而论。像这杨监事甚至用上了“熬官”这样的字眼,可见应该也是跟地头蛇们博弈过一番,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运河旁的民众为了维持河渠的畅通,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劳役,所以想把持运河沿岸的物流运力,这一点无可厚非,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可一旦地方上的权势豪族插手,那就让事情变得复杂了。诸如张岱他们只是过路,而且也并非为的贩货牟利,但是因为没有请当地的运输队,结果连城都进不来,这显然是有点过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