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唐协律郎 > 0198 张六才捷,非人哉

大唐协律郎 0198 张六才捷,非人哉

作者:衣冠正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7: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诗经》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颂”就是指的讴歌先人、告成祖宗的宗庙祭祀的歌舞曲辞。

说的更直白一点,“颂”就是夸奖、赞扬某一个人或某一种事物、现象。颂文作为一种题材,通常以四言为主、并且押韵。

当然后世随着题材的发展,颂文也有不拘于这一文体格式的,但其撰文目的仍然不变。

虽然颂文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度并不高,但是在大唐诏命体系中使用频率却是非常的高。这么说吧,只要大臣想要知制诰,就必须要熟练掌握颂文的书写。

唐太宗贞观年间,岑文本为秘书郎,先后上《籍田颂》、《三元颂》,因其文辞甚美而才名大躁,被李靖举荐为中书舍人,开始执掌中书机要。

严挺之对此命题也解释的很清楚,就是要让考生们以颂文夸赞积翠宫凝甘露这一件事情,谁夸的又好又工整,那就能排名靠前。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甘露在古代政治生态当中是一种非常吉祥的物品,也是象征着太平盛世的一个美好意象。历来诗词歌赋诵之赞之者不乏,所以这个考题倒也并不怎么新鲜。

再加上颂文本就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应用文体,所能够展现出来的才情较之应试诗还要更加有限,主要体现的还是文辞的驾驭能力。

一个大家已经夸了几百上千年的东西,你还要继续夸、把它夸出花来,本身难度也是不小的。

张岱先提笔在纸上写出“河图、洛书、景星、庆云、甘露、膏雨”等几个词汇,这几种通常都是代指天人祥和、太平盛世的祥瑞,而翠微宫又地处洛阳,若能一起运用,无疑能增加出一种层层推高的排比气势。

不过想了想,张岱还是把其他几个词全都勾掉,排比虽然是有气势,但也不能凸显出“甘露”这个意象出来。毕竟河图洛书那是什么级别的祥瑞,谁跟这个摆在一起不会相形见绌?

“天清地宁,时和岁丰,兹有甘露,降于轩宫……”

沉吟一番后,他又落笔写出一个开头出来,虽然比较顺畅,但又感觉开篇似乎稍显平淡,气势不足,于是斟酌一番后,便又写道:“神武御元,太阶气平,芝台承运,瑞液天生,五材并用,**凝津,晶莹绚丽,祥玉玲珑……”

他这些日子恶补课业可不是瞎混日子,哪怕还做不到落笔即成华章,但磕磕绊绊、斟酌再三,也能应题行文,兼具文理。

此时的考场中也不像上一场的试帖经时那么热闹,大家全都在用心构思章句。有的人伏案枯坐,久久不置一词,有的则提笔奋书,写了好长一篇之后,稍作停顿便又全都废弃。

这种命题性和应用性极强的文章,哪怕是天纵之才如李白之流,也很难洋洋洒洒挥笔立就。

前游塞外而名篇众多的王昌龄这会儿也是捻须皱眉、抓耳挠腮,想了好久甚至都不知该要如何破题,于是便索性走出考棚来,一路溜达着去看别人的写作。

这样的行为是允许的,因为文章不同于其他,好与不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的人确实就是思路一时间受阻不能成篇,看一眼别人的答卷或许能有所启发,偶作借鉴但能融入自己的篇章,只要不是通篇摘抄,便也不算什么。

当王昌龄溜达到张岱这里时,看他破题两句后眸光顿时一亮,口中略作咂摸之后,便俯身凑近张岱小声道:“张六有忿气……”

张岱闻言后不免一愣,视线转回看了看自己的开篇,略作思忖然后便对王昌龄摆手道:“且去且去,休作此罗织言扰我文思!”

太阶指的是古代三台星,上中下三台各有两星,仿佛阶梯一样,上阶为天子、中阶为宰辅、下阶为庶人,太阶平则天下安。

王昌龄跑过来嘴贱一句,说的就是张岱给他爷爷张说鸣不平,张说封禅之后被罢相,是致太平而后失其位。张岱当然没有这个意思,王昌龄那也是瞎解读,他要真抱怨他爷爷被罢相,那还夸啥甘霖玉露!

王昌龄溜达一圈后心里也有了主意,于是便匆匆返回自己试铺当中,开始提笔书写起来。

邻铺的杜孟寅看到王昌龄只是瞅了张岱的答卷一眼后便大受启发,心里也是倍感好奇,于是便接着起身接水的时候特意绕过张岱的试铺,向里探头瞥了一眼,然后脸色微微一变。本来装着要去取水,这会儿却又提着空水罐径直返回自己案中。

张岱这会儿也正有些才思枯竭,见这小子如此,便也起身走到他案前去看一看这小子如何破题。

杜孟寅见状连忙要遮挡,但张岱眼尖还是看到他首句是“寰宇谧静,月朗日清”,于是便嘿嘿一笑,故作叹息的摇摇头,打击一下这小子的自信心。

他走出杜孟寅的试铺然后往北面一瞧,发现严挺之正站在东廊排头试铺那里,那里排头的正是东监案首李嶷。张岱见状后不免心生好奇,于是便又向那里走去想看看李嶷何以吸引考官驻足。

“皇天眷命,元德御运,大造凝泽,万象俱润……”

张岱走到看了看李嶷的开篇之句,心内又比了比自己的,不免暗叹还是这货会拍马屁,的确是自己写的还要好上那么一丢丢。

“成篇未有?”

严挺之也是一脸欣赏的看着李嶷答卷,待见张岱走过来,便随口向他问道。

“才只半篇,思绪枯竭,仍待斟酌。”

张岱闻言后连忙躬身说道,他也不再久留,接着便转身回了自己的试铺中去。

严挺之则在外边一路走一路看,尤其是在几个本就颇具才名的举子案前停留颇久,来到张岱这里时也不例外,除了正在书写的这一篇,把其他已经废弃的文稿也都一一拿起来看了看,停了停后又问道:“张岱岁龄多少?”

“禀座主,徒是开元元年生人,至今已十六岁了。”

张岱听他作此发问,便连忙开口说道。

严挺之闻言后便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往下一试铺行去了。

撰写一篇颂文,花了张岱足足几个时辰,等到写完之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午后,他这里刚一搁笔,顿感饥肠辘辘。

这会儿考场中也已经是炊烟袅袅,许多考生已经暂停答题,开始生火做饭起来。

张岱见状后便也开始做饭,他这里炭火始终没有熄灭,只是太阳升起后嫌热挪出了试铺,这会儿加上一些细炭后火势便又旺盛起来。

他的考箱里还有许多食物,只要在炉子上简单煨热便可食用,这里还在摆弄着,王昌龄几人又转过来,各自送来一点吃食,于是张岱索性扯出茵席来铺在地上,几人就这么席地而坐聚餐起来。

不过这聚餐也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毕竟下午还有一篇难度同样不低的赋文呢,各自简单填饱肚子然后洗了洗手便又返回试铺中去了。外间的那些厨余垃圾,自有巡场的甲兵赶着牛车负责收拾。

总得来说,唐代科举各项规矩跟后世明清时代各种违背人性的严苛规定来说,简直不要太惬意了。吃完饭后甚至还能在考场里溜达溜达,顺便跟同场考生们探讨一下稍后赋文押韵的问题。

张岱回到试铺后,便开始构思起赋文来。这赋文韵题他瞧着有些熟悉,“能得师者王”典出《尚书》,说的是求贤任能的重要性。

律赋的要求就是在规定的篇幅内,以“能得师者,王道成矣”八字为韵,运用到篇章之内,难度确实不小。有的题目甚至还规定按照八字次序依次用韵,那难度就更高了。

之前的颂文已经耗费了张岱不小的精力,吃过午饭后又有点犯困,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来思索命题,总不能真的跟他爷爷说的样答到深夜吧?

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为什么看这题目这么眼熟了,这题他做过!不对,严格的说来应该是抄过。

之前他把自己脑海中还有印象的一些古代律赋都抄写整理了一遍,以备不时之需,其中就包括一篇北宋文彦博的《能得师者王赋》!

严挺之出的这赋题是《王者礼贤赋》,所用典却仍是能得师者王,虽不同题但却通韵。所以接下来张岱根本不用再费心撰写,只需要把这一篇赋文抄写下来即可!

有了这样的取巧之法,张岱自然是美滋滋,当即便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先把这一篇赋文在脑子里过上一遍,然后便开始伏案疾书。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他便把这篇赋文抄写完毕,自此两篇杂文便全都完成了。

这会儿距离天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岱转头看看其他考生们都还在冥思苦想、奋笔疾书,也不想让自己表现的太突兀,于是索性便从考箱里掏出一条锦被,躺在试铺中睡了起来。

他这一觉便睡到了傍晚将近天黑时分,被一阵窃窃私语声吵醒,睁眼望去,只见试铺外站着不少考生正传看自己的赋文,那上午时分还下笔如有神的李嶷见他醒来,更是连连说道:“张六才捷若斯,非人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