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八百零三章 决心换相

隋朝的棋局 第八百零三章 决心换相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征沉吟片刻道:“陛下,微臣在想当初我们在太湖养羊,每年提供给军队百万只羊,有的农户一家养几千只羊,微臣就在想,为什么就只能胡人养羊,汉人就必须农耕,明明江南就有好的先例了。”

“然后呢?”

魏征缓缓道:“我们灭了吐谷浑,但西海湖畔几乎都是羌人,这样可不行,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第二个吐谷浑,微臣建议移汉民几万户去西海郡定居,种田养羊,再筑城设立官府,这样才能对西海郡实施有效管理,把羌人各种自立的苗头及时压住。”

萧夏轻轻叹息一声,“魏侍郎说得对,只是我们到处需要人,没有那么多人口啊!”

“陛下,可以从巴蜀迁徙,巴蜀未经战乱,人口众多,而且微臣提一个建议,可以以朝廷意志强行迁徙,不用太考虑百姓的个人意愿。”

房玄龄也赞成道:“魏侍郎说得对,太考虑个人意愿,我们最终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萧夏也道:“两位说得对,房侍郎,你主管户部,由你写一份奏折,交给政事堂讨论,就这样吧!”

三人离去了,不多时,新任秘书郎褚遂良在门口禀报,“陛下,刘相国求见!”

估计刘文静有什么事想单独给自己说,萧夏点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刘文静快步走进来,“打扰陛下了!”

“请坐吧!”

刘文静坐下道:“魏侍郎的方案确实不错,微臣也支持,但在政事堂恐怕难以通过!”

“为什么?”

“陛下想一想漠北方案是怎么通过的?”

萧夏当初提出设立军户制度,将三万军户迁居漠北,但遭到了政事堂的反对,裴矩、张云秋和裴文安都反对,萧瑀弃权,只有刘文静支持,这个方案就没有成功。

最后只得修改方案,戍边十年后返回,再给两百亩地补偿,方案才勉强通过。

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张云秋和裴文安反对在漠北驻军,也反对把突厥人押回中原安置。

这倒不是他们有私心,而是他们反对开疆,认为会过于损耗大隋国力,确实也是如此,三万户百姓生活在漠北,虽然可以粮食自给,但其他生活物资没有,还得从隋朝运过去,消耗太大。

开疆拓土本来就是双刃剑,国土增加,但国家负担也会增加,汉武帝开疆拓土,远征匈奴,但几乎让汉朝破产。

这就是一个理念抉择问题,先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却利在千秋。

萧夏也知道移民背后的艰辛,坐大车走几千里,木质大车承受不住,如果换成铁轮铁轴,但又没有那么多铁,所以大部分时候移民只能靠腿走,往往路上会死掉一半。

可如果担心这样,担心那样,不肯去做,最后开疆拓土也就成了空谈,白白错过了机会。

刘文静虽然没有明说,但萧夏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沉思片刻道:“朕明白了,让朕考虑考虑!”

“微臣告退!”

刘文静走了,萧夏负手站在窗前沉思不语。

萧夏也知道自己到了换相的时候了,他需要积极进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相国,需要和自己一条心的相国,而不是拖自己后腿的相国。

张云秋和裴文安虽然出发点不错,不想耗费国力,但他们的眼界决定了认知,他们认识不到,开疆拓土不光是耗费国力,同时也得到巨大的收益。

而且汉民百姓不愿去边疆,本质上还是出于一种安全上的恐惧,害怕自己和家人被胡人所杀。

关键还是要军事强大,比如每户人家都有枪有火雷,胡人来袭,几户人家连保,十几条枪就能干掉上百骑兵。

还有降低长途跋涉的死亡问题,这也能解决,只要做好沿途后勤保障,尽量减少步行,用畜力代步。

实际上只要积极想办法,任何困难都能解决,关键是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而不是保守、固步自封。

从这一点来看,确实要到换相的时候了。

当天下午,萧夏又分别接见了裴文安和张云秋,两人明确都表态,愿意接受天子的任何安排。

当天晚上,圣旨下达,张云秋出任河北道观察使兼安抚使,保留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

裴文远出任河南道观察使兼安抚使,同样保留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

与此同时,萧夏加封魏征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玄龄升户部尚书,加封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靖加封太子少傅,任兵部尚书,加中书门下行走资格。

大理寺卿杜如晦升刑部尚书,加中书门下行走资格。

另外三相刘文静、裴矩和萧瑀依旧不变。

五天后,从巴蜀迁徙五万户无地农户去陇右的决议在政事堂得以全票通过,这五万户中,包括三万去陇右各郡,两万户去西海郡。

其中去西海郡的每户人家获得三百亩土地或者千亩牧场,同时免税五十年。

而去陇右的人家则获得五十亩安置土地。

这次是强制迁徙,不管是否愿意,一旦被官府选中,必须在一个月内起身出发。

………

这天上午,一夜醒来的洛阳百姓忽然发现二十座新型计时器,这种计时器安放在高台上,高一丈,宽七尺,顶部是一个大圆盘,圆盘上分成十二格,每一个格代表一个时辰,每一个格内又细分成八刻,代表八刻钟。

还有一长一短两个指针,短针指时辰,长针指刻数,几时几刻一目了然。

这让习惯于钟鼓楼报时的百姓都大感新鲜,一时轰动了洛阳城,每座计时钟前都围满了百姓,而且这种钟还有报时功能,每个时辰定时敲响。

当然,这只是开始,以后每个坊都会有一座计时钟,然后到每个县,然后会缩小,出现在到千家万户。

萧夏的御书房外就有一座计时钟,矗立在三十步外,萧夏站在窗前正好看得清楚,他一边喝茶,一边欣赏这座重力大钟。

不得不说,云定兴做东西确实很不错,工艺水平很高,做工精湛,线条流畅,而且计时非常准确,他还自己发明了定时敲钟的功能,这是在自己的图纸之外。

“陛下,匠作少监云定兴求见!”

萧夏点点头,“请他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