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八百章 突厥之灭

隋朝的棋局 第八百章 突厥之灭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横跨娑陵水和额根河的两座桥梁都被隋军烧毁,突厥败兵无处可逃,被两支隋军前后夹击,突厥军大败,败退数十里。

李靖命令处罗可汗投降,处罗可汗却不愿投降,又率领数万败兵拼死反击,但已经无力回天,最终隋军全被斩杀,十四万大军最终只有数千人活下来,其余全部被杀,处罗可汗也死在乱军之中,鲜血染红了娑陵水和额根河,在最后的决战中,隋军也阵亡了六千余人。

也正是这场残酷无情的杀戮之战,深深震慑了草原各个铁勒部族,游牧民族开始从骨子里畏惧汉人,再也没有之前视汉人为牛羊的轻慢之心,他们纷纷向隋朝臣服,把之前掳掠的汉人奴隶也送还大隋。

两天后,二十万隋军渡过娑陵水,占领可敦城,俘虏了包括义成公主在内的十余万突厥老弱妇孺。

大帐内,义成公主满脸愤怒,质问李靖道:“大隋一向以仁义为先,从未像今天这样残暴,把突厥青壮斩尽杀绝,你们对得起先帝在天之灵吗?”

李靖冷冷道:“我出征之时,天子有言在先,突厥投降可饶命,但若顽抗,则斩尽杀绝,我已经给了处罗可汗投降机会,是他自己不要,宁可战死,公主还要责怪我吗?”

“但那些士兵呢?跪地投降也被你们杀死,你知道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在苦苦等他们回家!”

“够了!”

李靖愤怒地打断义成公主的话,“这些突厥士兵杀进大隋,肆无忌惮抢掠杀戮汉民之时,你怎么不可怜那些被凌辱被杀戮的女人和孩子,你怎么不可怜可怜汉人妻儿?你枉为大隋公主,却站在敌人的立场说话,令人不齿!”

“是你们入侵草原,谁才是敌人?”义成公主愤怒大喊。

“十四万突厥大军聚在一起,难道他们是在庆祝节日?”

李靖最后一句话,顿时让义成公主哑口无言。

李靖深深看了她一眼又道:“天子登基,你不派人祝贺,突厥大军南侵,你不阻止,突厥换可汗,你也不通知大隋,天子已经下旨削去你的公主称号,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李靖一挥手,士兵将义成公主押走。

李靖随即下令,将阿史那皇族以及反隋强硬派贵族,共计一千四百余人,全部斩杀,其余突厥妇孺约十八万人,牛羊三千万头,羊皮五百万张,还有帐篷、药材、金块等等物资,全部押送回大隋。

同时解救了两万汉人奴隶,将他们一起送回大隋。

突厥在开皇年间便分裂了,留在漠北草原的突厥王朝是由启民可汗重建,突厥各部总人口也不过二十余万,突厥青壮男子也最多七八万人。

所以始毕可汗所称的控弦四十万大军,其实绝大部分军队是铁勒各部,回纥、同罗、薛延陀、仆骨等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突厥逃到了金山以西,生活在夷播海、伊丽河谷、碎叶河谷等地,这就是西突厥,历史上深刻影响中亚和中东的突厥人,便是指西突厥。

苏定方率五万大军坐镇可敦城,这也是天子萧夏的命令,大军不撤回,继续占领草原最富饶的突厥可敦城所在地。

娑陵水和额根河的交汇处,是一片广袤的三角地形,面积约五万多平方公里,这里也是漠北草原最肥沃的一片土地,历朝历代的草原王朝都被王帐定在这里,两条大河成了它天然的屏障,如果烧毁河上的桥梁,游牧骑兵就算划皮筏子过河,战马也过不来。

这里有两座土城,一座叫富贵城,一座叫可敦城,面积不大,城墙也矮小,只能起到防战马跨越以及防狼的作用。

在临行之前,李靖巡视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天子提到了这片土地,准备将这片土地划为隋朝的领地,建一座大城驻军移民,让这里成为大隋控制漠北草原的军事中心。

李靖指着可敦城对苏定方道:“你们可以暂时驻扎在这里,然后就地取材烧砖筑城,城池可以慢慢建造,但一定要大一点,周长三十里左右,我禀明天子后,会有工匠过来。”

“卑职遵令!”

李靖留下大量物资补给,次日一早,十五万大军押送突厥俘虏和战利品浩浩荡荡启程南下。

义成公主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她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土地,带着无限惆怅跟随大军南下了。

北征大军的战绩传到洛阳时,已是初夏时节。

但突厥灭亡的消息还是让洛阳城沸腾了,满城军民敲锣打鼓欢庆胜利。

天子萧夏下旨,放假三天,天下百姓欢庆胜利。

消息传开,天下各地也都沸腾了,各县自发组织队伍游行,欢庆隋军大胜。

隋朝从两晋南北朝中走出来,还留存着很多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游牧民族对北方造成的深重灾难并不遥远。

很多百姓心中都留存着对胡人的畏惧和痛恨,尤其对强大的突厥更是从骨子里害怕。

所以当隋军灭了突厥的消息传来后,才会激起这么热烈的反响。

萧夏特地下旨,封李靖为卫国公、加封兵部尚书、中书门下行走,李靖的两个儿子皆封子爵。

同时参战将领皆官升一级,所有将士赏钱百万贯,绢两百万匹。

但另外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怎么处置二十余万突厥战俘,尤其绝大部分还是老弱妇孺。

政事堂上,裴文安提出用河套之地安置这二十余万突厥战俘,却遭到了吏部侍郎的魏征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重蹈五胡乱华的覆辙,当年就是把南匈奴安置在关内道,才导致永嘉之乱,拉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

张云秋也认为这两者性质不一样,这二十余万突厥战俘都是普通百姓,贵族已经被消灭,已经翻不起大浪。

刘文静并不同意,他认为所有的大患都起源于最初的毫末之事,最初的不重视最终会酿成大祸。

“安知他们三十年后不会出现首领?”

最后还是由萧夏拍板,“突厥人聚居一百年,他们依旧是突厥人,但把他们融入汉人生活,最多十年就消亡。”

在天下的建议下,政事堂作出决议,在北方十六郡作为安置地,分散到三百个多县内,在二十里内,每户突厥人不得有相邻,其次将他们的民籍全部改为汉民,须按照汉民的习俗生活。

没有等到十年,只在短短数年后,随着大批突厥老人先后病逝,这批突厥人便完全融入了大隋北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