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朝的棋局 > 第七百三十四章 登基准备

隋朝的棋局 第七百三十四章 登基准备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0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仅仅十天时间,苏定方就从榆林郡返回了太原,他带来一个让萧夏震惊的消息,榆林郡并没有三千突厥驻军,不是突厥军队返回草原,而是从来就没有在榆林驻扎过。

这就和朝廷的军报不符了,萧夏之所以认定榆林有三千驻军,这是杨恭仁去年给朝廷上的一份军报中记载,突厥在河套驻军一万人,其中前套驻兵四千人、中套和后套各驻兵三千,后套就是榆林郡,黄河‘几’字型向南转弯处。

现在杨恭仁的报告居然有问题,萧夏着实无法理解,他很了解杨恭仁,在做凌烟阁武士时,萧夏便知道杨恭仁是很稳重且认真的人,绝不会故意造假,只说明杨恭仁也被骗了。

旁边,苏定方小心翼翼汇报道:“要不要卑职继续向西挺进,进入五原郡?”

萧夏沉思片刻道:“现在时机未到,再放一放,在榆林郡驻军三千就足够了。”

萧夏随即改任李靖为晋北总管,统兵三万驻扎善阳县,负责娄烦、马邑、雁门、定襄、榆林五郡的防御,又任命崔奉贤出任太原郡刺史,在太原郡驻兵两万,萧夏凯旋班师。

回到洛阳时已是九月中旬,隋军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在数十万百姓的夹道欢迎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入城,队伍整齐,声势浩大,两侧百姓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欢呼声不断。

当主帅萧夏在三千骑兵簇拥下骑马入城时,整个入城阅兵式达到了**,无数百姓振臂高呼,热泪盈眶。

“万岁!万岁!晋王殿下万岁!摄政王殿下万岁!”

呼喊声响彻天际,萧夏骑在战马上,不断向两边百姓挥手。

这一刻萧夏的声望到达了顶点,同时也让礼部的官员们如释重负,他们正绞尽脑汁考虑怎么实施瑞兆,现在似乎不需要了,大军凯旋归来就是最好的瑞兆。

萧夏返回了家中,尽享家庭欢乐以及妻妾们的如水柔情。

次日上午,刘文静和张云秋一起来皇帝拜见晋王,萧夏在自己皇宫内的书房,山斋院接见了二人。

“启禀殿下,卑职要汇报唐王世子李建成来洛阳的情况!”

半个月前,李建成来洛阳请求恢复通商之事,就是为了盐而来,萧夏在太原接到了鸽信,随即进行了批复,允许卖盐。

萧夏只是原则性同意,但具体怎么谈则是资政堂决定。

“刘尚书请说!”

刘文静欠身笑道:“李建成拿出一份一揽子购货清单,盐只是排在第八位,我们把盐单独去掉后,李建成只好承认,其他都是陪衬,盐才是真正的目的。”

“继续说!”

“我们最后同意卖盐给他们,条件有三,首次按照洛阳的市场价格卖给他们,其次允许我们在长安和关中各地开盐店;第三,必须走官盐,如果发现他们购买私盐,我们立刻停止供盐!”

这三个条件都不错,基本上把关中纳入盐税范畴了,萧夏又问道:“这只是民盐,军盐呢?”

“军盐是每年向我们采购两万石盐,也同样是市场价,我们按月供应。”

萧夏点点头,“除了盐,他们还想买什么?”

“他们还想买生铁,但被我们否决了,别的他们也不要了,就要盐。”

生铁是不可能给的,生铁会沉淀成兵器,盐是每天必须的消耗品,一卡脖子就完蛋。

“除了李建成外,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张云秋道:“启禀殿下,还有就是登基的筹备,按照盛大隆重,又不铺张浪费的原则,我们用了大业二年先帝在洛阳举行登基大典的各种物资,放了十几年,基本上还能用,有些只要稍微翻新一下,这套典仪物资如果全部用新的,至少要耗费三十万贯以上,我们用旧物,只花费了五千贯钱。”

“还需要筑祭天坛吧!”

“殿下,宗庙里就有现成的祭天坛,用铜块浇筑而成,我们可以把它运到紫微宫前。”

“用铜浇铸而成?”萧夏着实吃惊。

刘文静笑道:“确实是用铜浇筑而成,用了五百万斤铜,后来天子去洛水三次祭祀,也都是把它搬去洛水,没有再造新的祭坛。”

萧夏摇摇头道:“太奢侈了,没有这个必要,登基结束后就把它熔解铸钱,让后专门找一个地方修建一座天坛,不管什么仪式都用上的那种!”

“微臣遵令!”

晋王即将登基的消息早已经传遍洛阳,甚至已经传遍周围所有的郡县,基本上每个人都深信不疑,在绝大多数人的心中,晋王早就是大隋天子,先帝死后,他就是必然继位者,反倒是几个皇孙,九成人都不认可,天下大乱之时,必须有一个强势君主重新统一天下,恢复秩序和安宁,几个皇孙显然不具备这个能力,晋王登基已是众望所归。

这天上午,在大朝上,太后萧后正式宣读了文帝遗诏,宣布晋王杨夏以皇太孙的名义,继位其父大统。

这就从法理上解决了晋王的继承权问题,萧太后同时宣布,十月初一吉日,皇太孙晋王登基皇位,消息传出,整个洛阳都沸腾了。

元孝矩乘坐马车在天街上缓缓而行,他眯眼望着大街,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就仿佛上元节一般,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晋王登基,给所有人都吃下了定心丸,曾经动荡不安的洛阳又要重新复苏了。

元孝矩心中也很踏实,晋王在回来的第三天就专门接见了他,对元家的退出武川会、迁徙洛阳的实际行动十分赞赏,元孝矩被封为上清阁大学士,元弘嗣出任兵部侍郎,这就是对元家的褒奖。

元孝矩当即代表元氏家族向朝廷认捐了一百万贯,有了真金白银和坚决的态度,元家终于过了这一关。

元孝矩已经老了,外表看起来就是个衰弱干瘦的小老头,他也感觉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出来走走,好好看一看这个世间。

马车进了安业坊,元家在安业坊内有一座大酒楼,原来叫西魏酒楼,现在改名为上元酒楼,上元酒楼在洛阳就有八座,之前被王世充没收,后来萧夏又全部还给了元家。

马车在酒楼停下,随从连忙打开车门,小心翼翼将元孝矩扶下来,他刚走上台阶,便听见有人喊他,“元世叔请留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