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 第二十四章 九门提督(1)

战争机器一旦被开启,不止人命变得不值钱,就连金银都跟着不值钱了,楚凌在过去积攒的内帑家底,还有孙黎在生前准备的钱粮,快让楚凌给造光了,今下内帑拢共就剩两百多万银币。

要知道楚凌积攒的内帑,很大一部分是靠紫光阁所辖诸行众号,凭借着酒水、香皂、琉璃、香水等新颖商品聚拢的。

大虞治下的商业繁荣,这让楚凌吃到了新兴红利,不过这机会只有一次,你能鼓捣出来是你的本事,但也架不住人家模仿啊。

所以楚凌的目光瞄向了银号、煤油这些具有垄断性质的产业,或许这些也会有人后续跟进,可凭借着先辟产业的优势,一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成为家喻户晓的存在,这体量就足以赚取很多钱财。

这就是楚凌的底气之一。

其实真要说起来,战后赏赐不搞那么丰厚,以敕爵、晋升为主的话,楚凌的内帑是可以有很多的。

毕竟北伐一役攻破敕汗山等地这缴获是很丰厚的,还有北伐期间清除奸佞败类所查抄的动产不动产,这加起来的数额是不小的。

但楚凌没有这样做。

金银没了,还能再赚。

可要形成滥敕、滥晋的局面,则大虞爵位、职官的含金量就下降了,这是花多少金银都换不来的。

此等蠢事楚凌可不会干。

再者说进行这样的厚赏,是楚凌有意为之的,楚凌要叫天下知晓,针对于战争斩获功勋的赏赐,他这位大虞皇帝是不吝啬的,这不仅会刺激到大虞军队上下,更会刺激到很多群体追投产业。

布匹,药材,酒水,桐油……这些跟军需紧密相连的产业,是不是就会有很多人涉足其中呢?

当大批钱财涌进这些产业,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的繁荣,如此针对商贸,针对边榷的规模就会增加,那么宣课司、榷关总署征收的税是不是就增多了?

这就是一个循环。

当然在这一宏伟蓝图下,尚存在一个隐患,即粮食供给,楚凌要设法解决这一问题,不然粮食产量出现问题,这会给大虞带来致命打击的。

好在楚凌很早就已着手准备了。

记忆里的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楚凌不知此间世界是否拥有,但是扶持农种培育,特别是朝高产作物培育,早在上林苑时期,楚凌就已命人聚拢这方面的人才了。

当然仅靠这些还不够。

将查抄的土地集中,进行成规模的农作物种植,重开边贸以购买粮食,以边贸增加肉类补给,通过其他税收反哺农业……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出来,短期内或许见不到成效,可时间长了,这种成效就会慢慢发挥出来了。

治国难就难在这,一项政策对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是有益的,可与之相对的,就会影响到别的领域,故而推动谋改,不是要做到极致,而应是具有一定弹性的均衡,以此确保整体向上的趋势。

在太极殿召开的国宴,一经结束就迅速在虞都内外传开,这也使楚凌的霸气言论,在民间受到了极大追捧。

人就是这样的。

在没有成功前,各种质疑层出不穷。

可一旦成功了,有的只是无数夸赞。

身居大兴殿的楚凌,知晓宫外发生的种种,但对此却没有丝毫在意,既然他营造的势促成了,那么有些事就能跟着推进了。

虞宫,大兴殿。

大司马大将军孙河,大司马骠骑将军徐恢,禁军大将军张泰,北军大将军韩青,南军大将军张恢,上林军大统领孙斌,骠骑将军黄龙等一众中枢武将,得天子召见齐聚御前,以参加御前廷议。

对于此次御前廷议,天子究竟要商榷什么,孙河、徐恢、张泰、韩青一行并不知情,甚至在他们心底也在猜想。

“那场国宴结束,朕始终对一件事挥之不去。”

君臣在一番寒暄后,楚凌扫视御前诸臣,剑眉倒张道:“既然我朝可以趁着北虏遭遇险情,继而出动中枢精锐发起北伐,在这期间更有西川出兵跟进,由此三面临敌的北虏在拓武山脉一线,在别地遭遇了重创!”

“特别是破袭敕汗山一战,如果北虏在别地兵力,没有被牵制住的话,恐我朝想去此等大胜,只怕伤亡的会更大。”

孙斌、张恢、黄龙几人,听到天子讲的这话,眉头不由微蹙起来,作为北伐的参与者,获利者,天子讲的这种可能,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而孙河、韩青、张泰、徐恢却露出各异神色。

他们明显听出天子话中有话。

“那发生在北虏身上的事,是否会再度发生在大虞身上?”看到诸臣所露神情,楚凌向前探探身,语气低沉道。

“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大忘战必危!”

“大虞是在北伐一役中,取得了震动海内的傲人战绩,甚至凭借此战,使北虏在一两载,甚至更久些,不敢轻易再对我朝进犯。”

“可西川呢?南诏呢?东吁呢?”

“如果在我朝治下,出现了什么牵绊的局面,一旦两国或多国趁势攻伐我朝,中枢又要如何应对呢?”

果然!

一听这话,韩青就知天子何意了。

这是要调改南北军,甚至是上林军了。

毕竟这次北伐,是出动了十几万大军,可因为要驻守虞都,上林苑等地缘由,使得这就是中枢能出动的全部精锐了。

没有能动员的更多精锐,一旦遇到更凶险的局面,这其实是对大虞不利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

大虞刚刚打赢一场对外之战,对南北两军,上林军等部进行调整,这的确不算什么事,可真要增扩员额的话,这笔开支该如何解决?

靠内帑?

靠国库?

一想到这里,韩青就有些踌躇,是力挺天子之想,是规谏天子所想?毕竟这对于社稷而言,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啊。

韩青有这样的踌躇,在场的不少人也有,孙斌、张恢相视一眼,他们露出的复杂表情,对方是怎样想的,立时就瞧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