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 第三十七章: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由来

在那繁华如梦的大观园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宛如十二朵绚烂却又饱含哀怨的花朵,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芒,却又共同谱写着一曲凄美的命运之歌。

“金陵十二钗正册”这一独特的设定,源自曹雪芹先生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刻洞察与悲悯。他以如椽巨笔描绘出这一众女子的风姿绰约与多舛命运,通过她们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与抗争。

林黛玉,这位如诗如画的女子,自幼聪慧敏感,才情横溢。她初进贾府时,怯生生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贾母心疼地拉着她说道:“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从此,她便在这贾府中,开始了与贾宝玉的凄美爱恋。

薛宝钗,端庄大方,理智聪慧。在一次诗社活动中,她对众人说道:“作诗写字这等事,原不是分内之事,咱们女孩儿家,还是以针线纺织为要。”然而,她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爱情也有着隐秘的渴望。

贾元春,身为皇妃,荣耀至极。省亲之时,她满眼含泪,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其无奈与孤独尽显。

贾探春,精明能干,有抱负有远见。王熙凤生病期间,她管理贾府事务,对众人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

史湘云,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一次聚会中,她笑道:“你们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妙玉,孤僻高洁,却又难掩内心的寂寞。她请黛玉、宝钗品茶时说:“这是旧年蠲的雨水。”

贾迎春,温柔善良,却懦弱怕事。面对被欺负,她只是默默忍受,丫鬟为她不平,她却说:“罢了,省事些吧。”

贾惜春,年纪虽小,却心冷嘴冷。当家族面临困境时,她决意出家,旁人劝她,她回道:“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

王熙凤,精明泼辣,善于权谋。她在处理事务时常常说:“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贾巧姐,年纪尚幼,却在家族败落后历经坎坷。

李纨,青春丧偶,心如“槁木死灰”,但仍坚守妇德。

秦可卿,妩媚风流,却早早香消玉殒。

这十二位女子,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故事。她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画卷。

“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含义,不仅仅是对这十二位女子的简单罗列,更是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刻揭示。她们或为爱情所困,或为家族所累,或被礼教束缚,最终都难以逃脱悲剧的结局。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也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同情与尊重。

在这纷繁复杂的大观园中,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们,如同一朵朵娇艳的花朵,在短暂的绽放后,无奈地零落成泥。她们的故事,让我们感慨命运的无常,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红楼绮梦深,十二金钗临。

曹公挥妙笔,群像绘真心。

源起尘间事,情牵岁月吟。

女子多舛命,册中诉悲音。

黛玉娇且慧,情思寄玉林。

初入贾府时,怯语惹人悯。

与宝玉相知,爱意心底存。

葬花泪湿巾,香消梦难寻。

宝钗性温婉,理智藏慧根。

礼教常拘心,良缘亦蒙尘。

纵有停机德,终难守情真。

元春入宫廷,荣华耀府门。

省亲泪满眼,亲情梦里温。

高处不胜寒,寂寞伴孤身。

探春志高远,精明气自存。

理家展才能,无奈运多舛。

叹那风筝去,漂泊风雨昏。

湘云性豪爽,笑靥醉花阴。

醉卧青石畔,诗成妙语新。

却也愁绪绕,命运不由人。

妙玉居栊翠,高洁远俗尘。

品茶论茶道,心向佛门奔。

终陷淖泥中,清白难自存。

迎春性温柔,懦弱受欺凌。

遇苦默无语,终被恶运侵。

花谢香消去,哀怨诉谁听。

惜春心冷寂,决意别红尘。

画笔难描尽,孤零避世深。

看破繁华梦,青灯伴此身。

熙凤威权显,精明手段狠。

弄权贪财利,终落祸灾临。

大厦倾颓际,繁华化烟云。

巧姐幼且稚,家族变风云。

幸得恩人助,方保平安身。

李纨守节贞,教子付真心。

青春虽早逝,望子耀家门。

可卿貌风流,命薄早归阴。

繁华终是梦,遗恨满乾坤。

划分依身世,才情品德甄。

名门望族女,命运各纷纭。

展现群芳谱,揭示世态沉。

金钗虽璀璨,悲剧意难禁。

读罢长嗟叹,曹公笔如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