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 465 迁都提议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465 迁都提议

作者:白色的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5 22:4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元璋拿着那根麦穗翻来覆去看,脑子在拼命转动。

桌角摆有一个青釉缠枝花卉纹奁式炉,烧着那香中极品“女儿香”,明明是无烟清香,朱元璋思考着思考着,嗅到这香气,一时气恼。

都是这香!肯定是这香熏得俺头晕脑胀,才没想出来神女隐意!

神女饶有兴趣看着他,突然从园中池子里飞来一捧水,将香泼灭。

——脑……算了,还是用些修真词汇,神念真的很好用,能移山填海,自然也能移动一捧水。

朱元璋在疑惑之后,眼中突然盛满惊涛骇浪,竟不由自主后退半步。

朱标探出红彤彤眼睛:“爹?”

爹没有说话,反而是神女,依旧是那温柔恬雅的笑。

祂微笑地说:“是你脑子里声音太大,我如今神力不稳,无法克制此等事情发生。”

朱元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哈、哈哈,俺无甚见不得神女的思想——俺问心无愧!”

曙色长发垂在神女肩上。看头发颜色能看得出来,祂确实被逗乐了,就连嗓音都轻快许多:“至于生产力……你们亩产二百升左右,可有错?”

朱元璋摇摇头:“没错。”

“刚开国时,人少地多,假若你颁布一条政令,百姓开荒多少田地,就能拥有多少田地,如此,依照你前年颁布民田亩税五升之政策,百姓若能有田五六亩,在纸面上看,不计较各处剥削,是否就能生活得很好?若能开荒个十亩田,是否就能成为富裕人家?”

“……”

那“纸面上”和“不计较剥削”听上去特别刺耳,朱元璋顿了顿,才语气恭敬地说:“是这样不错。”

神女伸出一根手指,池塘水便有一小团跳到祂指尖,捏成长耳兔子,兔耳朵一阵乱晃。捏成晶莹水花,花瓣似果冻,中间有水珠滚动。还捏成一个小茶碗,在祂指尖滴溜溜打转……

水珠映着又变回去的漆黑眼眸,神女语气冷淡下来:“五十年之后,风气开始变化,百姓手中本来有十亩地,如今只余七亩,剩下三亩被官吏,被豪强贪走,但因着朝廷兵力强盛,耳目还算聪敏,官吏豪强还愿意交两亩地的税,自己贪一亩地,朝廷税收有所减少,但还算丰裕。”

朱元璋忽然兴高采烈一拍大腿:“俺明白了!”

神女:“嗯?”

旁边,朱标对着亲爹露出崇拜眼神。

朱元璋嘴角上移:“标儿你瞧好,这并不难。”

他让宫人去拿三十双箸来。

“这十双,代表朝廷能收上来的税,这十双,代表贪官手里有的钱财,剩下这十双,就是百姓拥有的地。每一根箸都代表一石粮食。”

朱标站在桌子前,眼皮揉得红通通,竭力透过水雾去看。

朱元璋:“一开始,大家都有饭吃,大家都能活。但贪官不会知足,他开始贪百姓的地。但又怕朝廷知道,所以只昧下来一小部分,剩余一大部分还给朝廷交税,所以朝廷税收有所减少,明面上看却不大看得出来。”

朱元璋拿起朝廷那边的一根箸,掰断放到贪官那边,拿起百姓一双箸,还放到贪官那边。

现在是——

朝廷:195根箸。

贪官:225根箸

百姓:18根箸。

“朝廷还有钱,百姓虽然从之前足够温饱到勉强温饱,但至少是能活着。但是——”

朱元璋再次拿起箸分配。

“贪官不可能只贪一时,他们继续掘皇朝的根。在皇朝第一次出现昏君,顾不得底下时,他们更大胆了。拿了百姓三双箸(6根),却只上交给朝廷一半税收。”

桌面上又变成——

朝廷:165根箸。

贪官:255根箸

百姓:12根箸。

朱标问:“为什么代表朝廷税收的箸在一直减少?朝廷不是一直有在收税吗?”

“因为……”朱元璋垂下眼,掩去眼底冷意与刀光:“百姓地里收成常年是二石左右,收成是定数,税收总额也是定数。所以,蛀虫拿得多了,朝廷就只能拿得少了。”

朱标恍然大悟:“所以,越到后面,贪官拿得越多,朝廷收上来的税越少,百姓手里的地被拿走,渐渐吃不起饭,就会造反。而如果亩产能增多,一根筷子就代表粮食十石、二十石甚至十石,那不管贪官怎么贪,百姓和国家还是能有余粮——这就是生产力!”

贪官当然是无底洞,但国家那边有余粮后就能扼制贪官,让他们不至于贪得太过火。

“对,这就是……”朱元璋看向神女,恭敬地问:“神女,俺没有理解错吧?这就是生产力。”

神女不由莞尔:“确是此意。”

朱元璋先是高兴,而后声音沉闷下来:“亩产提升不易,这三百大限……

看来也很难突破。”

那确实,中华上下五千年,亩产基本是在十石内打转,直到科技发展,又是化肥,又是科学种植,又是培育新种,又是机械耕种,这才突破了小农经济。

工业革命先不考虑,得保证小农经济下,在天灾打击中存活,再谈其他。

青霓从系统自带仓库里拿出一篮红薯,放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这是何物?”

“新粮种,你自拿去种。篮子底压着种植方法。”

朱元璋点点头,一头雾水地把红薯带走了,一边走,一边绞尽脑汁。

这亩产……要怎么提高呢?

正琢磨着,身后传来神女轻轻淡淡,却含着笑的嗓音:“生姜味道太重,下次还是换一个物件藏在袖中吧。”

朱元璋身体一僵,袖子里那块生姜一时间无处安放。

原来神女早就看出来他们父子在做戏?!

等朱元璋父子走后,青霓再次给自己倒茶,浅尝一口。

茶水温热,入口生津解渴,茶味苦涩短,回甘快,青霓凭借自己贫匮的品茶知识,猜测这应当是好茶。

然后对系统说:“虽然红薯已经被穿越写烂了,但它确实很有用。很适合古代救急。”

五彩小蛇摇晃着尾巴听,时不时还插上一句自己的见解:“衣衣你之前特意去明末拿红薯,是不是怕你那个时代红薯不适应这边土地气候?怕它会出问题?”

青霓点点头:“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

但是谨慎一些比较好。”

有红薯后,想让它代替主食很难,但至少天灾救急,能让人死得更少一些。

五彩小蛇再次晃晃尾巴,抬起蛇首,忧心忡忡:“可……衣衣你为什么不太开心?”

玛丽苏的头发泄露了玛丽苏的心情,肩上垂散下天水碧,想让系统忽视都难。

青霓放下茶盏,手指漫不经心抹去唇角水渍,道:“我不开心不是因为红薯,是因为我想到一些事情……”

她沉默一会,拍拍蛇头:“统统,陪我出去走走。”

朱元璋抱着红薯篮子来到宫里菜园子旁。

这菜园子里的菜是他亲手种下,长势喜人。

朱元璋拿起农具,在菜园子旁边埋头刨地起垄。朱标便也随着父亲在此地耕种。

“标儿啊,俺和你说……呼哧呼哧……做人不能忘本……呼哧呼哧……要时刻记得民间疾苦,比如这种地……呼哧呼哧……农人种地特别辛苦……”

一场耕种下来,朱元璋擦擦额头汗水,转头对朱标说:“俺预备着过段时间,待你几个弟弟都大一些,便送回凤阳老家居住几年,以免他们久居深宫,不知民间事。”

朱标艰难地喘息两声,放下农具往垄上一坐,双腿大叉,毫无皇明太子雍容华贵模样。

待大喝几口凉水,喉咙舒服一些后,他才点头:“爹说的没错,他们生在富贵里,不知衣食得来艰难,是该教一教。”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

便有宫人上前汇报,言翰林院学士宋濂求见。

——就是那个写出《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宋濂。

朱元璋有点头疼:“这老顽固怎……”

朱标急眼:“爹!那是儿先生。”

哪有当着人学生面骂老师的!

朱元璋用方言嘀咕两句,才换回官话,让宫人将宋濂请过来。还没忘记吩咐:“扶着些,他六十了,可别摔着!”

朱元璋口中“老顽固”过来后,对于君王身上尘泥视而不见,上来就提议迁都。

“上位,此前建都金陵,皆因开国时,中原尚不在我等治下,如今古之长安、洛阳、开封皆在手中,再定都金陵,恐难控制大江以北。若单设重镇在北拱卫边境而无京师坐镇,只会犯唐时安史之祸,还望上

位三思。”

当初定都金陵确实迫不得已,朱元璋早就发现这地方,宫城前昂后洼,居住起来十分不便,如今听到迁都之语,心中一动。

“卿以为,该迁至何处?”

宋濂既然过来,心里便有了计较:“关中险固,可都;洛阳便利,可都;北京为赵宋故都,可都;北平宫室完全,可省民力,可都;还有建业六朝旧都,亦可都。”

朱元璋脱口而出:“朱由检那小子不就是在北平居住?”

——他后来还是知晓了朱由检全名。

说完之后,朱元璋愣住。

“朱由检,由……”

他想起来了!

这是老四家子孙的排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