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 446 圣人番外(二)

他在乎的土人听说他要离开,登时连头发都炸开了,拦着他不让他走。

同时还有很多土人对着韩世忠和十四岁的青霓举起锄头,想让一个人死的眼神完全藏不住。

十五岁的青霓则半点温柔、委婉也没有,开口直接说:“我必须回去。我来这里,就是来‘学习’种地。”

现在学成,当然该回到中原,提高粮产,增多粮仓储量,好一鼓作气,拿下金国。

少年很坚持。

土人们又不忍心强行留住他,于是对视一眼,心里有了计较。第二天,十五岁的青霓蹙着眉头,很是不解:“你们这是干什么?”

土人们大包小包背在身上,皮肤很黑,牙齿很白,笑得阳光灿烂:“‘捞’,我们和你一起去宋国!”

十五岁的青霓一来西双版纳就是七年。

七年前,他带着决心过来,埋头种地。

七年后,他带着满车笔记,顺着来时路回家。

穿过充满障气的深林,穿过潜伏鳄鱼的大泽,穿过十万大山,滔滔江河……

韩家军呆呆地盯着少年(其实已经是青年了,但玩家的脸显嫩)看,实在想不通当年他是如何孤身一人走过这些地方,到达大理。

蛇尾巴在暗处摇啊摇,七彩祥云映在十五岁的青霓头顶。

一朵,两朵,三朵……

韩家军发现,天空铺满了彩云。

异象现,圣人出。

陌生的人满面困惑,可熟悉的人——那家黑店,那个小偷,那座匪寨……数不清的脚步声从来时路上传出,数不清的人上了高处,朝少年这边遥遥行礼。

回来了!

他带着良种和知识回来了!

十五岁的青霓说:“不要对我抱太大希望。”

他认认真真地解释:“我不是农学生,虽然尝试过育种,但成果不明显……”

玩家们知道这人保守,便直接问:“不明显是指?”

“每亩只多收了二斗五升。”

十五岁的青霓伸出拳头,摊开,掌心里是一粒粒麦种。玩家们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大概也知道这是育种时选择的种子,但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有哪里稀奇的地方。

“我不仅种小麦,还种了水稻。不过,如果全说就太麻烦了,现在先拿小麦来举个例子。在第一季小麦成熟后,我在麦田里挑选出来没有病虫害、穗大粒多的麦穗,到下一季就把它们种到田里,随后我观察一下麦苗,发现它们整齐壮实,连病虫害也很少。等到这一季成熟后,我又从中挑选出抗倒伏的麦穗,待下一季继续种,继续选种。”

十五岁的青霓种到第三年时,地里小麦已经变得高矮、色泽一致,连病虫害也很少。当地部落中人纷纷向他求种。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们开始慢慢接触,他慢慢成为部落里领头那个人。

“二斗五升已经不少啦!”玩家们高兴地蹦起来:“十亩地就是二十五斗,多了足足二石半收成呢!”

二石半看着少,却足够一个壮劳力吃将近四个月!

“还有吗还有吗!”玩家们拽着他直晃,十五岁的青霓被晃得满眼金星,好一会儿才说:“还有轮作……”

“轮作?可是中国人老早就会轮作了啊!”

“不太一样,他们现在的轮作技术属于每一轮都是想种什么种什么,没有规划。就像我种田,我知道要轮作,但只处于生搬硬套的知道,一开始用的是二田轮作模式,就是分两个实验田,第一季,一号田想种什么种什么,二号田就闲置,并且把牲畜拉到地里溜溜,好让它们往里面拉粪便。到第二季,我就让一号田闲置,二号田想种什么种什么……如此轮作,虽然能保证地力恢复,但至少一半田地处于闲置之中,效率太低。”

玩家们认真听着。

这些都是血与汗总结出来的经验,他们容不得自己嘻嘻哈哈。

还有人给十五岁的青霓递过去一颗麦芽糖,糖味甜滋滋,让少年脸上起了一丝变化,周身那股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硬也消减不少。

他接着说:“然后,我想起来书里说过,地力可以靠种豆恢复,鹰嘴豆、豌豆、大豆、黄豆、苜蓿、扁豆……这些豆子所能补充地力应该不一样,我就都试事,以防万一,试过两年,这才确定苜蓿恢复地力效果最好——还有芜菁,不过这个是后来我意外发现的。这里先不说,继续,后面是三田轮作模式……”

十五岁的青霓声音没有一丝起伏,就好像这七年辛苦都不值一提,包含在平平淡淡的话语里。

三田轮作模式之后,才是最终版,十五岁的青霓称呼它为:四田轮作模式。

在这个模式之下,再没有田地需要闲置,既可以保持地力,又能让农人将田地利用到百分百。

——十五岁的青霓不清楚,像这种田地利用率百分百的种田模式,在历史上直到十八世纪,也就是1700年,才被人实验出来。

玩家们当然不会犯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先在浚州城附近划拉出三十亩地分为三个实验田,试验了三次,整整一年半,才确定十五岁青霓带回来的知识,可以作用于中原。

然后,就是推广。

先推广一个州。

以小官人名誉作为保证,要求农人耕种固定作物。

一号田种小麦,二号田种芜菁,三号田种大麦,四号田种苜蓿。百姓共有十亩地,五号田继续种小麦,六号田继续种芜菁,以此类推,至于九、十号田,经过玩家们商议,决定让农人自行决定,也是作为一个对照组。

有些农人一听说这是小官人的要求,爽快地将相应种子种下去,有些农人迟疑不决,或是打算阳奉阴违,但玩家们这次一反常态,态度坚决,如果不听从官府指挥,就取消所有政策优待。

岳飞有些讶然:“飞还以为主公仍会怀柔……”

比如他们不听就不听,等经过两三季作物成熟后,他们发现产量大增,自然就会跟着学了。

不怪岳飞会惊讶,自他认识玩家们以来。玩家对百姓几乎可以说是予取予求,将百姓看得很重。

玩家们比他更惊讶:“五郎,你没那么天真吧?一个势力,既要能柔,还要能硬,不然迟早要出事。”

试想,一个政权颁布政策,底下百姓都抱着可做可不做的态度去对待,这事情是多么可怕。

这还能被称为政权吗?

岳飞不好意思地说:“我晓得,但我以为……”

“你以为我们会不懂这个?”

“咳……”

“哎呀!五郎你不用担心!别的我们不会,键政我们最会了!理论知识特丰富!”

“?”

……什么政?

岳大佬茫然。

总之,大蛇军麾下官员特别欣慰看到主公懂恩威并施这个道理,而农人在政策强令之下,不得不按照官府要求去种植物。

第一年看不出好处,反而因为规定种作物后,只能一年一熟,没办法和以往一样两年三熟,粮食变少,众人议论纷纷。

有百姓依旧固执的相信小官人,哪怕被人嘲笑是愚昧无知,他们也梗着脖子说:“我们这条命是小官人给的,我们的家也是小官人保护的,我们相信小官人做事一定有缘由,他们心里有我们这些泥腿子!而且,就算没有缘由,就算他们走错路,我们也愿意跟着小官人走一走,他们不会一直走错路!”

也有百姓害怕,骚乱,尽管才在一个州推行,但是看玩家们那态度,迟早会推行到整个江北……让粮食产量减少,那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人心浮动。

玩家们安之若素。

陆宰他们……也安之若素。

倒不是盲目相信主公,而是已经非常熟练地给主公扫尾。不就是人心浮动嘛,找些其他事情稳一下民心就没问题了。

当然,相信还是相信的,不然早就有人前来了解情况,视情况决定要不要上谏。

第二年,一号田从小麦转种芜菁,二号田从芜菁转种大麦,三号田从大麦转种苜蓿,四号田从苜蓿转种小麦。

这下子可有人回过味来了,这不就是一块地,一年种粮食,一年种肥田作物吗?

他们以前也是差不多的做法,连着种两次粮食,然后种一次肥田作物,然后再种两次粮食,再种一次肥田作物,如此轮着来……二者之间,有甚区别?难道小官人们指令里那些作物,比他们自己挑作物好?

然后,就有人发现——

“小麦、大麦和芜菁都可以给人吃,保证能填饱肚子,同时,大麦和芜菁也可以给家畜吃,而且芜菁还能保存到过冬。苜蓿肥田效果,竟然比我们往年所种大豆、胡麻还要好!”

“哇——”

百姓哗然。

临近两个州,其中有农人心思灵活,连忙过来观察地里情况,他们都是经年老农,一眼就能看出来地里肥力确实好了很多。

回家后,等到下一次耕种需要肥田时,立刻把大豆收回仓库里,换上苜蓿种子。

还有一些人更加有魄力,一咬牙,学着试点州第一年的种植,往地里种上相同作物。

到第三年,玩家们说怎么种时,试点州农人已经不再有怨言,乖乖跟着种,然后,他们惊喜发现,经过前两次调养,第三年收成时,亩产竟然高达五六石!

老天!五六石!以前的亩产才半石一石,极好丰年才有两石!!!

“还没到最多的时候。”十五岁的青霓笑了笑,对于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四田轮作,还有最后一轮没有轮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