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 420 碑上有名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420 碑上有名

作者:白色的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5 22:43: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都统,黎阳那边来人啦,送来夏收的粮食。”

王彦听得这话,又是惊讶,又是羞愧,还有些无言。

这已经是第一波辎重了。

王彦原先不想收,但念及手下军汉苦累,外加对方说粮草是供给抗金将士,共同收复国土,这才将之收下。只默默记住这份人情。

王彦道“可不能等着人家送上门,快快前去迎接。”

这一迎接,就走出十里路。两支队伍相遇后,有说有笑回到山寨中。

十六岁的青霓帮着民兵卸货,顺便和王彦说“这些是夏粮,正是丰收时候,粮食充足。车上有豆麦,还有些许粗布匹,正好用来做衣服被褥。还有一些漆器、陶器、织好的衣服和做好的鞋。”

王彦有片刻恍惚。

回过神来,便朝着少年拜谢,比起第一次见面那时候,他整个人振奋不少,喋喋不休着述说战事,着重点都在如今后勤充足,和金兵打起来胜率比原先高出好几倍。

“那你还能更高。”十六岁的青霓笑嘻嘻地说“你瞧,这是什么?”

王彦微微一愣,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盔甲?怎么会有盔甲?难道是朝廷……”

“倒也不是。我麾下谋士陆符钧前往扬州,面见官家,求个安抚制置使职位回来。”

安抚制置使可以自制武备。

“也好,也好……”

王彦抚摸着甲胄,恋恋不舍地看着人搬进库房中,直到人走没影,才回身笑道“使君可别又如上回,一来便走,留下来用个饭,休整几日再归。”

十六岁的青霓缓缓环视了周边八字军,笑着说“好啊!”

王彦欣喜道“备饭!”

山上无数火光烛起,如同怒睁的兽瞳。山地连绵起伏,兵士穿梭其中,吆喝声与高歌声充斥在风中。

这才是正常军伍,充满着希望。

赵嬛嬛在打量着这支军伍。

身为帝姬,前十几年长在深宫里,后面又遭逢大难,第一次进入军营也就只有被掳掠北上之时,那里面充斥着惊魂梦魇。这还是她首次来到宋军军营,又是好奇又是羞赧,还没偷偷打量够,就被老妇人拉走“闺女别发呆,和俺去看看有没有将士衣服破了需要缝补。”

老妇人拉走赵嬛嬛和其他妇人女子,八字军中将士一听说她们来帮忙缝纫衣物,慌慌张张拒绝,但哪里争得过这些热心肠,只能坐在一旁不大好意思地看着妇女们动作飞快地穿针引线,这手艺可比他们这群大男人好得多,不一会儿就把窟窿缝得几乎看不出针脚,还能用兽皮给他们缝鞋子。

老妇人缝着鞋子,嘴巴也没闲着“俺儿就在小官人军中做事,俺经常进女营帮将士们缝衣服缝帽子,还有鞋儿,还能常常见到俺儿。”

便有人好奇“女营?军中怎会有女营?”

老妇人大嗓门便嚷起来“怎么没有!可别小瞧俺们女人,谁衣服有破洞,往女营一递,不出半刻就能还回来,让你们不至于穿着破衣服打仗。做饭也由俺们接手,都在地里讨生活过,那锅还能有犁重?还有谁身上摔了伤了,也是俺们包扎,哪怕是破个洞,也能用针线给你们缝上——这可是小官人教我们的,把伤口一缝,线头一拆,这人就能活啦!”

八字军士卒听得满脸艳羡,不出半日,传遍整个营地。

这种军旅简直是神仙日子啊。

赵嬛嬛也从这些士卒口中打听到不少事情,比如王彦为人和善,会和士卒同吃同住,甘苦与共,也因此,那些士卒都为之奋力效死。然而和善归和善,王彦训练起士卒来却是极其严苛,平日里可以懒散,训练时若是没个正形,轻则用脚踹,重则鞭打。

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记不住队列,分不清左右就要挨打,被打怕了,就记住了。”

赵嬛嬛听着,不由自主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好!”

赵嬛嬛转头,见王彦大踏步过来,高大强壮的身体,粗犷的姿态,让她回忆起一些经历,脑袋轻轻往后仰。

王彦往赵嬛嬛身边一坐,也不知刚去做过什么,粗颈上还潮着湿漉痕迹“你这姑子还懂得练兵?”

“不是妾。”赵嬛嬛说“这话是小官人所说。他们训练士卒时,也和都统这般,毫不留情。”

王彦嘴角处便多出一丝笑容,鬼使神差道“若日后能与他们商一商这练兵之道,亦是快哉。”

临运粮前,李纲曾来见过赵嬛嬛,叮嘱过她些许事情,此刻,赵嬛嬛便睁大眼睛,一副惊讶模样“都统为何可惜?若想论道,去浚州城便是。”

“嗯?他们已搬入浚州城?那城池建在山上,可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王彦夸赞过后,沉默好一会儿,再开口时,只是摇头笑“姑子有所不知,金贼势大,浚州又与金国边境距离甚远,有何动静他们都不知晓。总得有人在边境打听消息,且对敌国进行骚扰。”

赵嬛嬛赧然一笑,心中却是暗喜。

李公与她说过,提出此事时,若王彦一口否决那便先按下不提,若王彦沉默之后再否决,便是心动了,只是心有顾虑。

如此……接下来她该说甚,才能劝动王都统?李公也不曾和她说,只说让她问一问那开封是如何破的……奇怪,问这作甚?

赵嬛嬛还在思考,王彦已是随口一叹“这金贼近来也不知在打甚么主意。突然自中原各地撤兵,大军动向许久未曾听闻。”

“啊……”

赵嬛嬛心头一跳“王都统你还不知?”

王彦客气地问“某兵少力寡,确是有些难以哨探到消息,莫不是这金贼国中有变故?”

赵嬛嬛“金贼国主突然驾崩,宗室互相猜忌,各有心思,前些日子打得宛如水火,如今偌大朝廷一分为三,各自为政。”

王彦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局势竟已变成这般模样?

赵嬛嬛想起李纲的叮嘱,犹豫一下,轻声问“都统,你可知道……靖康一年,汴京为何会破?”

王彦猛然朝她看来,那视线倏然变得如鹰隼般锋利,赵嬛嬛只觉得心脏都好似停止了跳动。她本能地冒出一句“妾姓赵。”

赵……

王彦一顿。

目光一时忘记礼仪,停在赵嬛嬛脸上,喉咙发涩,双眼发红“你……”

“妾运道好,被人救出。”赵嬛嬛不太想谈这个,轻轻一抿嘴,只道“妾想知晓……汴京城高人众粮多,为何会被金贼破城?”

“你若问旁人,旁人不一定知晓。若问俺……”

“如何?”

“当日金贼兵围汴京,河北招抚使张所以书信招募河北兵民,应者足足有十七万,俺便是其中一人,由张使君破格提拔为都统制。汴京如何被破,俺人便在支援汴京,确实清楚。”

王彦没有再笑,徐徐道来“当日,俺们跟着张使君前去营救汴京,才刚落脚,便被金贼围攻,当时军中儿郎或死或逃,余下之人随着张使君杀敌。那时候,听闻翟汝文率越州兵五千人入京勤王,傅亮率领陕西、京西部队三万人入京勤王,李纲与湖南安抚使郭三益等在荆湖南路组织勤王队伍,得精兵十万入京勤王……各路勤王人数合计有七十万人……”

赵嬛嬛想到自己遭遇,口气一下子有些冲了“七十万人,都不能驱赶虏兵?!”

王彦道“当时汴京城下金贼约十万众,若一位上皇能够支撑片刻,或许可以。然而,先是金贼发现他们上一次来进攻汴京的炮石机,竟然无人拆除,他们一来就能使用,又是天降大雪,如同为金贼平添十万精兵,这些都并非破城关键……”

“关键是?”

“关键是,城内疫死者几半,冻饿死者十五六,士气大跌,不肯作战,因而城破,此时天下勤王之兵才至半途,可怜守将姚仲友、辛永宗,自守御以来,夙夜勤劳,食息不暇,却为军民殴打至死,骨肉星散,家财尽被劫掠。而靖康天子在此紧要关头,并未安抚军民,抗击金贼,反而是依然在警惕上皇借机夺位,特意让一百亲从官披甲把上皇带回宫中。”

赵嬛嬛听到此处,把脑袋一低,只觉耳垂烧到发烫。

好丢人啊……

她恹恹地说“这些我都不知,那时被锁在深宫中,只听得有人说甚么皇兄昏庸,错信道士郭京,以为他能施‘六甲法’,召唤‘六丁力士’、‘天关大将’、‘北斗神兵’,还将守城将士都撤走,才使得京师城破……”

这事她知晓后,心中是怨兄长,也怨那郭京为何要蹦出来,若他不冒出来,也许京师便能撑到勤王大军到来,却不知原来除却郭京,还发生了其他事情,或许,没有郭京,城也终将会破吧……

王彦嗤笑一声,笑声有些冷“好流言。只是可怜郭京,背水一战不成,还要替君王分担罪名。”

赵嬛嬛不敢相信“背水一战?顶罪?”

“郭京不是道士,是一名老卒,找他来也并非是为召唤神兵,而是要以神鬼名义激励士气。”

在王彦口中,赵嬛嬛听到和传言不符的事情。

当日汴京已快山穷水尽,枢密使孙傅找到老卒郭京,或许提前秘密授意过,老卒郭京对外言称自己能施“六甲法”,请动天兵天将下凡附身在普通士兵身上,那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士兵并不知情,真以为自己有神将附身,随着郭京出城之后,杀敌时悍然不顾生死,对比其余宋军和金兵作战一触即败,这些“神甲兵”反而让金人吃惊,误以为是宋军精锐,甚至没有正面迎战,而是派出精锐铁骑冲击,就算是这样,金人大王手上还不知被谁射中了一箭。

至于这事之后,为什么赵桓不对外说这是敢死队——事前不说是出于保密,事后总能说上一说,把自己的名声稍微往上提一提?王彦也不清楚,听幕僚猜测,或许是因为这样能够将城破责任不至于完全归结于一帝。

山穷水尽才需要背水一战,那之前为什么会到山穷水尽地步?还不是一帝操作太骚,大敌当前又是内斗,又是一心议和,整整一年,连敌人留下的炮台都没拆。

瞒着郭京这事就不一样了。城破是因为皇帝信了郭京真的能召唤天兵天将啊!皇帝如果没信郭京,汴京还能继续坚持!之前那些骚操作对汴京守卫没有任何影响!汴京被破,郭京要占大半责任!至于咱们皇帝陛下?他只是识人不明!

赵嬛嬛整个人都恍惚了“原来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她倏地站起身“失礼了。”低头小跑离开。

方才帝姬在恍惚,王彦也在恍惚。

这事他早就知道了,可今日一提起,他心中突然浮现出之前看过的大宋笑话。

不是那三个连在一起的笑话,是后来又放出来的一则笑话——

一帝在泛舟游玩,舟翻了,谁得救了。

答曰大宋得救了。

当真是五味杂陈,恨不得笑话成真。

还有如今在位那官家,也是不能指望了。

正在惆怅之时,帝姬拭过眼泪后又跑回来“王都统,你记不记得你们军中战死将士姓名?”

记得是记得,但为何要问这个?

王彦正茫然着,帝姬又道“小官人在修祠立碑,名为忠烈祠,忠烈碑,凡为国牺牲者皆入此祠,香火不断。他们让我问问你记不记得军中战死将士姓名,都是为国捐躯,待我回到浚州城,也为他们在碑上刻名,供奉香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