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81章 草原奇旅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81章 草原奇旅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严格地说,信笼里的并不是信。

沈一贯也不知道,苏泽的这只鸽子是如何找到他的。

但是他见到了这只胖鸽子,就立刻将自己出使草原后的见闻笔记塞进了鸽笼。

苏泽看的,就是沈一贯出使草原以后的笔记。

苏泽也没想到,王世贞的使团这一路竟然如此的惊险。

戚继光将自己的贴身护卫调给使团护卫,但是刚刚出大同右卫就出事了,护卫首领胡守仁就发现使团被人跟踪。

胡守仁军事经验丰富,带着使团甩掉了后方的追兵,然后绕了远路向板升城而去。

这一路上的急行,可是把王世贞给折腾坏了。

他本来就有脾病,到了草原就有些水土不服,这一路急行更是上吐下泻,等到了板升城的时候都瘦脱相了。

也幸亏及时赶到,如果再走下去,怕是王世贞就要死在路上了。

沈一贯又在笔记中写下了板升城的见闻。

“板升城倚邻黑水,墙非砖石,乃层层垒土夯就。”

“垒土之墙非为御敌,是乃防沙,牧人言漠北风沙杀人,噬人吞畜,卷入则尸骨无存。”

苏泽叹息一声,经过几千年的游牧,明代中晚期的气候变化,漠北的土地沙化已经非常严重了。

沈一贯说的“杀人风”,应该就是裹挟大量沙尘的沙尘暴。

看来戚继光的判断确实没错,板升城对于蒙古人来说,并不是用来守御的坚城,而是一个定居点。

所以直接攻击板升城,除非能一举覆灭土默特部的主力,否则并没有太大的战略意义。

不过板升城还是很繁华的。

沈一贯的笔记中写道:

“驼马商队杂沓,华夷衣冠交错,市集绕垣而建,车马绵延黑水而不绝。”

苏泽微微叹气,蒙古人也是商业民族,元朝就是一个横跨亚欧的商业帝国。

草原经济实际上和中原经济是互补的,历史上俺答封贡以后,蒙古一直到明末都没有闹太大的变乱。

当然,这也和俺答汗死前,迎接乌思藏佛教入蒙有关。

封贡是要封贡的,但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封贡,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和后世清代一样,将蒙古变成中原的附庸。

草原可以提供战马,除了战马之外,草原还能提供一种棉花革命前的重要物资——羊毛。

羊毛和毛皮是不同的。

如今草原使用和贸易的是毛皮。

所谓毛皮,就是将牲畜宰杀后,连皮带毛一起割下来,处理制作成的衣物。

这就类似于后世的皮毛一体。

而羊毛则是另外一种资源了,将羊身上的毛剃下来制作成毛线,再通过毛线制作成衣服。

羊毛是可再生的资源,也是可以长期稳定贸易的资源。

工业时代前夕的英国,在建立遍布全球的棉花帝国之前,先建立起来的就是羊毛帝国。

英国的毛纺织业冠绝欧洲,使用毛线编织成的衣服耐寒又轻盈,是制作冬衣最好的材料。

除了羊毛之外,现在的漠南地区,也是适宜棉花种植的地区。

这块在唐代称之为陇右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棉花的种植地区。

唐代高昌国就开始制作棉布。

盐碱干旱却又平整的土地,日照时间又长,其实非常适合种植棉花。

这些都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土地,是绝对不能让给别人的。

苏泽继续看沈一贯的来信,他们抵达板升城后,就得到了三娘子的热烈欢迎。

为了摆脱追兵,使团是绕了远路,王世贞在大同作的诗,果然传到了板升城中。

素来喜爱汉文化的三娘子大喜,日夜盼望着大明使团的到来。

等到见到了形销骨立的王世贞,三娘子连忙安排医师给王世贞治疗,还将他们安置在板升城的宫殿中。

沈一贯写到这里的时候,表示出了深深的忧虑。

因为迎接使团的只有三娘子。

据说俺达汗身体不适,在板升城内宫殿里养病,不方便见外客。

土默特部的合法继承人,俺达汗的儿子黄台吉也不在城内。

虽然三娘子每日都用丰盛的酒菜招待使团,但是沈一贯还是提醒王世贞和使团护卫胡守仁,小心发生意外。

而事情果然和沈一贯所想的那样。

就在三天前,俺达汗的孙子,领土默特右部的实权领主把汉那吉,冲入了使团的房间中。

把汉那吉控诉俺达汗的罪行,请求归顺大明。

这下子可把王世贞给整不会了。

原来把汉那吉是俺达汗的孙子,但是他的父亲黑台吉是起兵谋反被杀的。

但是把汉那吉从小养在俺答妻一刻哈屯的帐篷中,长大后也继承了父亲的部落。

俺答汗曾经给把汉那吉定下一门亲事,让他娶兔扯金的之女。

但是在俺答汗征讨瓦剌的时候,迫使瓦剌王妃绰罗斯氏所生三娘子献与俺答为妃。

但是三娘子已受草原上另外一个部族首领袄儿都司结亲。

俺答汗夺了三娘子,袄儿都司要攻打俺答。

俺答汗这个时候刚刚征服瓦剌,手上的军队疲乏,于是就把把汗那吉结亲的兔扯金之女,嫁给袄儿都司来补偿。

因为这件事,原本就和祖父关系不睦的把汉那吉,彻底和俺达汗翻脸。

去年把汉那吉不遵守俺达汗的汗令,独自南下攻打大同,被戚继光击退。

这把汉那吉见识到了明军的强悍后,竟然升起了投靠大明的念头。

于是深夜秘密闯入了王世贞的房间,准备归顺大明。

王世贞是文人,让他写诗交际没问题,可是这种事情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王世贞只能喊来沈一贯商议。

面对这样的诱惑,沈一贯就很冷静了。

他首先稳住了冲动的把汉那吉。

沈一贯给把汉那吉分析,他背叛祖父投降明朝,这就是不孝,就算是大明接纳了他,那在道义上就是吃亏的。

把汉那吉的土默特右部屡遭俺达汗削弱,部族不到五万人,能战的兵马更是不足五千,实力不强。

如果从利益角度出发,如果日后俺达汗归顺大明,和谈的条件要求大明将把汉那吉交给俺达汗,那大明会怎么办?

听到这里,把汉那吉的额头也冒汗了,他性格冲动,要不然也不会为了一个没结亲的未婚妻和祖父翻脸了。

但是沈一贯这分析都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出发,于情于理都说得没错。

祖父俺达汗也不是没有封贡的想法,如果自己投降大明后,俺达汗也封贡,再开口向大明讨要自己,那大明于情于理也不会拒绝。

把汉那吉脸色铁青,沈一贯又给他指了一条路。

沈一贯让把汉那吉继续留在草原,暗中拉拢一批愿意归顺大明的草原部落。

在政治上,把汉那吉也可以公开表态,反对和大明开战,求贡大明。

而沈一贯就可以请求朝廷,暗中和把汉那吉的部落交易,增强他们部落的实力。

如果能促成俺答归顺大明,那作为首倡的把汉那吉自然也能在草原上获得声望。

沈一贯甚至暗示,如果真的能让俺达汗归顺,大明可以支持他取得汗位。

毕竟把汉那吉也是有继承权的。

安抚送走了把汉那吉后,第二天王世贞的房中又来了三娘子的使者。

王世贞同样喊来了沈一贯,这名使者告诉王世贞和沈一贯,三娘子已经确定,袭击使团的是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

原来草原上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和大明封贡贸易的,这一派就是以三娘子为首。

另一派则是反对和大明封贡,这一派并没有首领,但是很多人都聚集在黄台吉的麾下。

黄台吉原本态度中立,但是如今被手下裹挟,再加上不满三娘子被俺达汗信任,掌控了俺答部的内政大权,日益和三娘子对立。

黄台吉得到使团的消息后,就派遣手下追杀使团。

三娘子调查清楚了后,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世贞。

沈一贯的笔记到此为止了。

苏泽微微叹气,草原的局势如此复杂,也真是难为使团了。

不过这也坚定了苏泽的判断,大明和草原还是要有一战!

草原两派的势力旗鼓相当,甚至反对封贡一派的力量还要更强大些。

无论俺达汗还能活多久,一个身体衰落的可汗,在草原上还有多大的威信?

草原实力派,会自然而然的聚集在俺达汗的继承人黄台吉身边。

就算是俺达汗废掉这个继承人都没用。

草原就是追随强者的,衰落的可汗是无法令人服众的。

而最亲大明的三娘子,她权力来源于俺达汗,而且手上没有军权,这就更是无根之萍了。

东胜卫无论如何都要建,和俺答部早晚都要打一场,只有彻底将狼群打怕了,狼才能驯化为狗。

而且东胜卫的位置险要,也可以作为栓狗的缰绳。

苏泽提起笔,给沈一贯写了一封回信。

信上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让沈一贯记住出使的初衷,就是要稳住俺答汗,只要能拖到东胜卫棱堡建造完毕再起兵,使团就算完成任务。

苏泽也相信以沈一贯的政治嗅觉,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既然草原内部都有分歧,那只要利用好这个分歧,自然就能拖延出兵的时间。

将信塞进了信笼,胖鸽子扑腾翅膀飞向北方,苏泽又拿起了工部的信。

这是傅顺和万敬离开京师之前给自己写的信。

在京师冶铁铸炮完毕后,两人就被工部尚书雷礼派去了北方。

万敬前往山西,要在山西勘探煤铁,建造新的铁厂,在山西铸炮。

而傅顺被派的更远,要领了一个督造东胜卫的差事,直接被雷礼安排到东套筑城去了。

苏泽心中有些过意不去,自家的婚宅还是两人帮着装修的,可一转眼两人都出京了,而且他们领的差事都和苏泽有关系。

不过两人的信中,都对苏泽表示了感激。

对傅顺来说,棱堡这种新城堡让他十分的着迷,他迫不及待的要去实践自己新学的营造技巧和算学知识,他还在信中写要留在东胜卫棱堡,亲身经历一次棱堡被围攻,这样才能造出更完美的堡垒。

苏泽有些汗颜,没想到傅顺竟然是这样的土木狂魔。

苏泽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写封信把水泥的配方教给傅顺。

但是想想在东胜卫那地方估计没足够的资源煅烧水泥,还是等以后再说吧。

相比之下,万敬就要理智多了。

他写信和苏泽探讨了山西冶铁的问题。

万敬认为在山西铸铸炮只是权宜之计,山西虽然有煤铁资源,但是并不适合铸炮。

万敬的理由是山西的地形复杂,水运不便,而且山西缺乏稳定的水资源,无法用流水提供风箱动力。

风箱是平炉法提高炉温的关键。

而万敬也计算过,要建造更大规模的冶铁炉,就需要更大的风箱,这就不是人力和畜力可以提供的了。

万敬想到的就是水力。

利用水力滚轮推动风箱,就对铁炉的位置要求极高,所以万敬才会亲自前往山西选址。

苏泽对于万敬的思考很欣慰。

万敬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风箱动力问题。

历史上,正是为了解决风箱动力问题,人们发明了蒸汽机。

当然,蒸汽机的科技距离现在还远,需要在材料学和工程制造上进一步突破才有可能制造出来的。

而且苏泽的记忆里,也没有早期蒸汽机的图纸。

但是科技这东西就是这样,最好的发展动力就是现实需求。

当现实中产生需求后,才会有更多的人投入到研究中。

要知道要点亮蒸汽机科技,需要一个又一个的科技节点,这些不可能都由苏泽来攻破,他也不是学机械制造的,也没有这些知识。

有了需求,再加上华阳奖的激励,苏泽相信自然会有人想出解决办法,攻破一道道难关。

要知道工业革命早期的很多发明家,其实学历也不高的,甚至有些人干脆就是文盲。

放下这些回信,苏泽突然接到通报,罗万化在户部门口等自己。

等苏泽走到户部门口,见到了罗万化身边的东宫太监张宏。

张宏开口说道:

“苏翰林,帮帮太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