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63章 这就是实学!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63章 这就是实学!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艘船的船长名叫贺镇,原本是一名莱州海防卫所的把总。

登莱市舶司成立后,贺镇就因为熟悉海事而被镇守太监招募,成为市舶司下船队的一名船长。

贺镇本来是跟着市舶司的舰队去朝鲜的,却没想到在海上遭遇了风暴,偏离了原来的航线。

贺镇虽然有海图和指南针,他也懂得测量纬度的牵星术,他观察斗星后得出结论,自己在距离原来航道很北的地方,但是具体是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

没办法,牵星术只能知道南北,但是不知道经度,无法准确定位。

越往北就越冷,贺镇船上的食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修补船舱的木材也消耗殆尽,就在这绝路的时候,发现了这座大岛。

听到被土人围船,贺镇反而大喜,岛上只要有人,那自己就可以招募到人手帮着修船。

“鸟铳队随我来,没本船长的命令不得随意射击!”

“夫子呢?请刘夫子过来!”

刘夫子,名叫刘长之,是本地的一名落魄秀才。

他同样是被市舶司招募来的船上,负责船上的账目,同时还要给船员看病。

虽然满口之乎者也,刘长之被戏称夫子,但是船员们对唯一的船医还是很尊重的,在船上口粮紧张的日子,也没断过他的食物。

贺镇和刘长之来到船后的甲板上,这些土人的桦木船靠近,一个土人叽里呱啦对着贺镇说了半天,刘长之露出无奈的表情说道:

“把总,我也听不懂。”

就在这个时候,一艘刚刚从岸边起航的小船划到了大明海船边上,船上站起来一名老者,用半生不熟的汉话说道:

“船长的可是天朝上国尊使!?”

刘长之连忙说道:

“我们是大明的船!”

听到大明两个字,这个老者激动起来,他连忙命令土人的船让开,又喊道:

“吾等是大明册封的苦兀人,吾乃苦兀囊哈儿卫世袭千户!”

听到苦兀两个字,刘长之连忙对贺镇说道:

“把总,这里东海之东的北海峡!这是苦兀岛!”

贺镇从没听过苦兀的名字,但是听到对方的话,他问道:

“难道这苦兀也是我大明藩属?”

刘长之在出海前也是读过一些市舶司的藏书的,他说道:

“苦兀是我大明藩属,我大明设囊哈儿卫,贡貂,三年一贡。”

“苦兀岛在倭国以北的极寒之地,倭乱后就断了朝贡。”

原来如此,贺镇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在莱州从没听说过这苦兀入贡。

但是听到苦兀贡貂,贺镇的眼睛更亮了!而且苦兀人能来大明朝贡,必然有航向大明的海图。

再加上岛上大片的冷杉木,这些可都是修补造船的上等材料!

等到海船靠岸,刚刚那个苦兀首领老者抱着贺镇说道:

“祖灵保佑!老夫死前还能见过上国使者!”

贺镇没想到这里老者比自己还激动,他又怕这个唯一懂得汉话的老者猝死,连忙反过来安抚了他一顿。

听说贺镇要补给和修船,老者立刻喊来了部族的壮丁交由贺镇差遣,又让妇人捧出大量新鲜肥美的渔获来款待船员。

贺镇和刘长之见到这些土人如此热情,脸上露出笑容,只要能修好船体,很快就可以归航了。

——

四月六日。

刚刚过了清明,苏家新女主人的操持下,完成了祭祖的仪式。

明代开始,清明习俗就和后世没什么区别了,祭祖踏青是主要活动,就连皇室也要在这天祭祀祖庙。

苏泽在完成了家祭后,又带着妻子出城踏青。

清明是踏青的好时节,苏泽也约上了好友,申时行、沈一贯、罗万化等也都带上家人,一同在城外踏青赏春,一众女眷都在申时行妻子吴氏的带领下准备野餐,而男人们则聚集在河边上,又聊起了朝廷的事情。

申时行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道:

“今年的祭礼总算是结束了。”

皇室在清明的祭礼要礼部筹办,申时行依然被赵贞吉抓回了礼部,负责这次祭礼的筹办工作。

沈一贯八卦的说道:

“汝默兄,听说这一次是定国公徐文壁代祭的?”

申时行点点头说道:

“陛下身体欠安,所以遣公代祭,但是成国公的身子从过了年就不行了,据说都下不来床了。”

众人叹了一口气,成国公朱希忠,是如今勋贵中的第一人,以往这些代祭的事情都是他代劳的。

王锡爵也应申时行的邀请,参加了这次踏青,他同样在礼部任职,也说道:

“陛下已经赐了药,但是成国公的年纪太大了,怕是很难熬过今年了。”

看着气氛有些沉闷,沈一贯又说道:

“对了,听说武清伯世子在莱州港捕获一头鲸鱼,从腹中得了龙涎香。”

武清伯世子在莱州巧得龙涎香的事情,已经在京师传开了。

这则故事集合了大海、宝物、福祸相依等多种要素,天然就是一个容易传播的新闻。

王锡爵点头说道:

“听说陛下亲自打开内承运库,对比了世宗留下的龙涎香,确定武清伯世子所进献的真的是龙涎香。”

“因为这件事,陛下龙颜大悦,足足赏了武清伯世子五十金元!”

众人倒吸一口气,五十金元是相当重的赏赐了,由此可见武清伯世子这次进献龙涎香的赏赐之重。

王锡爵又说道:

“这次武清伯世子进献的龙涎香足足有一斤重,这抵得上世宗二十年搜罗的一半了。”

王锡爵又说道:

“当年世宗皇帝曾经命户部官员去南海搜罗龙涎香,八两龙涎香就用去了白银八百两。”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纷纷咂舌,这么算五十金元也不多了。

沈一贯又补充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道消息,他说道:

“从鲸鱼腹中得到龙涎香,也被视作是祥瑞,听说京师不少勋贵子弟都准备前往莱州捕鲸。”

在场的众人都是文臣,听到祥瑞这个词都有些应激,罗万化首先说道:

“登莱开港本来是好事,岂不是违逆了朝廷初衷?捕鲸取香岂不是伤了天和?等清明后我要上书,请陛下禁止登莱捕鲸。”

众人纷纷点头,文臣是本能的厌恶“祥瑞”的。

但是苏泽却说道:

“我倒是觉得,在登莱捕鲸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子霖兄?”

众人看向苏泽,没想到他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最惊讶的还是王锡爵,他和苏泽交往不多,基本上都是听申时行讲述的苏泽事迹,他没想到苏泽竟然支持这样的事情,难道苏泽真的是谄媚皇帝的佞臣?

苏泽却说道:

“我听说武清伯世子不仅仅组织船队捕鲸,还在莱州建造了鲸油厂,用鲸油制皂。”

听到这里,沈一贯等人微微改变了脸色。

苏泽给太子献方制造棉籽皂这件事众人都知道,虽然因为苏泽在报纸上刊登过棉籽导致不育的科普文章,所以京师比较有钱的人家还是抵触使用棉籽皂,依然会使用皂角浣洗。

但是普通百姓家里,却已经普及了棉籽皂。

听说鲸油也能制皂,那捕鲸也算是有利于百姓的事情。

苏泽接着说道:

“除了鲸油制皂外,鲸脑中有一种油,点燃后十分的明亮,据说此油点亮之后宛如白昼一样,也可以夜间读书而不伤眼睛。”

众人都是读书人,也都是爱书之人,听到这里已经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搞来一点鲸脑油试试。

普通的油灯昏暗,读书写字久了双眼酸涩,也很伤眼睛。

如果这鲸脑油真的和苏泽说的那样,点燃后宛如白昼,那岂不是白白多了晚上读书的时间?

苏泽接着说道:

“其实点灯读书还只是一个用处,以后还可以在莱州港口建造灯塔,点燃鲸脑油来指引船只归航。”

还能这样?

王锡爵只觉得苏泽的思维天马行空,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用法,难道这就是实学吗?

自己是不是也要研究一下实学?

苏泽其实也没想到,这位李国舅的偶然行为,竟然开启了大明的捕鲸业。

捕鲸,这个后世听起来十分罪恶,又不环保又很残忍的行业,实际上在工业时代初期,是非常重要的行业。

鲸鱼身上的油脂可以用来制造肥皂,一头鲸鱼体内的油脂很多,在近代养猪业出现前,鲸脂是制造肥皂的主要原料。

鲸油的作用除了照明之外,还是石油化工出现之前最重要的润滑剂来源。

更高亮度的照明工具,实际上增加了人们可支配的时间,低廉高效的照明提高了识字率,也普及了市民文学。

而且为了追逐鲸鱼,人们也会在航海上加大投入。

苏泽也没想到,武清伯世子李文全竟然就这样成了捕鲸业的鼻祖?

日后捕鲸船开拔前,是不是要给他烧几支香祈求平安?

就在苏泽胡思乱想的时候,沈一贯又岔开了这个话题。

“子霖兄,我叔父快要到京师了,他想要见见你。”

“句章先生要来京师了?我一定要上门拜访!”

沈明臣,越中十子之一,也是徐渭的好友,也曾经在胡宗宪幕府中效力抗倭。

作为好友的长辈,苏泽自然要上门拜访。

沈一贯高兴的说道:

“诸位好友有空也要来我沈家坐坐。”

众人连忙表示一定会去做客,沈一贯又说道:

“说起来我叔父此次入京,还是多亏了子霖兄倡议的灵济宫大会。”

“这次陛下邀请天下贤良文学入京,叔父因为在越中的诗名,也被地方官府征辟入京的。”

众人这才想起来这些日子京师确实热闹不少,原来是为了灵济宫大会来的。

王锡爵也说道:

“礼部四方馆已经住了一半人了,听说礼宾司的人还找了赵阁老,要找地方安置这些贤良文学,好像连城内的几座敕封寺院都拿出来招待人了。”

申时行说道:

“城外寺院也住满了,那些没被邀请的文人进京,也都借宿在这些寺院中。”

罗万化突然站起来,众人疑惑的看向他,只听到罗万化说道:

“京师这么多读书人,我要赶紧回报馆,增加《乐府新报》的印刷量!”

这下子连沈一贯都惊讶了,罗万化这状元郎怎么也开窍了?难道是近朱者赤?

但是想到现在苏泽将报馆的日常工作都交给了罗万化,而罗万化的《帝鉴图说》好像也已经完成初稿,内阁的几位阁老都对他的书很满意,在校对一下就能刊印了。

想到同年好友的进步,沈一贯又想到自己这段日子,好像真的没做什么实事,不由的焦虑起来。

其实作为翰林官,沈一贯的进步已经很快了,而且苏泽这样的毕竟是异类,大部分翰林其实一辈子都在熬。

但是同辈的才有竞争焦虑,沈一贯在踏青结束前找到苏泽,向苏泽说了自己的焦虑。

“所以肩吾兄是想要做点实事?”

沈一贯连连点头。

苏泽想到自己正在草拟的一封奏疏,看向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倒是有件事说不定适合你,但是此事十分的艰险,还有生命之危,你愿意去吗?”

沈一贯听到苏泽说有生命之危,他原本想要退缩,但是又想到罗万化刚刚的样子,咬牙说道:

“子霖兄,就算是有生命之忧,只要能上利朝廷,下利黎庶,我也愿意去做。”

苏泽点头说道:

“这件事如果办好,就能挽救不少生命。”

听到这里,沈一贯连忙说道:“那这件事子霖兄一定要让我参加!”

苏泽笑着说道:

“这件事还没影呢,这是需要陛下和阁老们商讨的事情,苏某也只是上疏提个建议罢了。”

沈一贯听说苏泽要上疏,更是下定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一直到苏泽保证会向阁老举荐他,这才放过苏泽。

——

四月八日,苏泽来到了工部在城外的工坊,看着傅顺督造的新式铁炉,苏泽指挥工匠将焦化的焦炭放入燃烧室内,接着开始加热焦炭。

随着焦炭和空气反应,铁炉上方开始冒出一氧化碳。

苏泽又下令点火,工匠举着长长的木杆伸入到铁炉上方,随着一氧化碳被点燃,熊熊烈火开始燃烧。

苏泽也没想到,傅顺的手艺竟然这么好,竟然一下子就制造出了带有反射盖的平炉炼钢法的锅炉。

虽然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锅炉,但是那种工业时代初期的超大钢厂,其实就是同样的原理。

在这场追逐高温的竞赛中,首先是风箱的出现,提升了煤炭燃烧的温度。

在燃烧煤炭无法达到合适的温度后,工匠们想出了新的办法,在锅炉上加反射盖,减少热量的损失。

当这个反射盖也达不到温度的时候,工匠们又想到,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直接在铁水上方加热。

当然,这还不是完全版的平炉炼钢法,完整版的平炉炼钢法,还需要加热燃起和空气,才能达到最高的温度。

这其中加热炉的设计,就不是苏泽这个门外汉能搞清楚的了。

但是有了原型炉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工部改进好了。

傅顺却拉着苏泽问道:

“子霖兄,无薪之火是仙术吗?”

苏泽摇头说道:

“傅兄,此乃实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