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60章 《请修棱堡复设东胜卫疏》

“子霖兄!搜套大捷!”

消息灵通的沈一贯冲进了报馆,听到这个消息,罗万化、张位和王家屏都激动的站起来,他们看向苏泽,但是苏泽却很淡定。

戚继光出手,进攻的还是河套地区的套虏,能不大捷吗?

苏泽理所当然的想道,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可是激动人心的军事胜利!

沈一贯连忙走到苏泽面前说道:

“戚总兵出兵搜套,击溃套虏兀慎部!斩敌千人,俘获部族马牛羊五千头!”

听到这个战果,众人的呼吸更急促了!

套虏和俺达汗是相互勾结的,俺达汗在河套地区册封了十二部,而兀慎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落。

兀慎部号称带甲三万,每一次套虏入寇,兀慎部都是领头的。

草原上的这些兵力都是夸大的,所谓带甲三万,就是全民皆兵能动员三万人,其实常规的作战部队也就是核心的几千人。

戚继光竟然直接击溃了兀慎部,斩敌千人,这已经大明从成祖年后,在河套地区获得的最大战果了!

此外还有牛羊五千头!

要知道大明缺乏牲畜,所以比起临阵斩敌,俘获牲畜是更没办法造假的战果!

没办法,大明这时候河套地区已经没办法养马了,没了河套,自然也没有陇右。

所以大明是没有西北马场的。

大明战马的两个来源,一个是和蒙古做生意买马,一个是通过马政养马。

如今和蒙古还是战时状态,还没有封贡互市,所以只有零星的私马贩售。

而大明马政,那就是比大明卫所和盐政更一言难尽的东西了。

大明在全国范围内养马,最大的牧场设在朱元璋的老家凤阳。

简单说,就是国家把马承包给百姓养。

但是官府给马户马驹,收的却是成年的马,要知道养马这件事可是风险很大的,一不小心马就会死亡。

马死了,那就必然需要自己花钱买马补上,于是马户就成了养马的奴隶,他们养的马都要交给群牧监,可是什么也得不到,为了求生还要自己种田。

万一死了马,那就要倾家荡产自己买马补上。

更可怕的是马户这种职业还是世袭的,世世代代都要被群牧监盘剥。

因此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马户逃亡的事件。

这种制度下养出来的马,结果可想而知,而凤阳府账上两万马,实际上只有三千匹,也是因为马户大量逃亡,根本没有足够的马了。

而且马户养马也很敷衍,反正都要贿赂官员才能合格,干脆将草场改成了农田,凤阳府明明号称战马两万,真的合格军马才八百匹,这还是按照最低合格标准来的。

所以到了隆庆年,大家都知道马政败坏,所以干脆就直接折银了。

隆庆年的俺达封贡,除了考虑维持边境安全的成本问题,大明缺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说斩敌的战果还有造假余地,那牲畜的战利品就没办法造假了。

对于草原上的部落来说,马牛羊这些牲畜是部落的核心资产,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戚继光能俘获这么多的牲畜,说明他是真的找到了兀慎部的核心部落,并且彻底击溃了兀慎的精锐,才能将这么多的战利品带回来。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这次你的首倡之功是跑不了了!”

众人纷纷点头。

戚继光去大同本来就是苏泽推荐的,九卿共议争论不休的时候,也是苏泽上书一锤定音,让皇帝下令决心搜套的。

如此战果,宣达总督王崇古和大同总兵戚继光自然会分到大头,而朝中苏泽也会分到另外一块。

苏泽表情平静,他倒是不觉得皇帝会给自己太多的赏赐。

按照大明的惯例,苏泽这样的官员,基本上是留给太子用的。

苏泽身上的本官职务,其实就是詹事府的职位。

但是苏泽在詹事府已经没有多少升迁的机会了。

隆庆皇帝是不会将苏泽从詹事府系统里抽出来,毕竟他的年龄放在这里。

但是这次戚继光的大捷,也让苏泽收获了一个“精通军事”的评价。

这也意味着苏泽在军事上的建议,日后都会被当做认真讨论的内容,没有人会轻视他在军事上的发言。

正如上一次大同兵变后,内阁没人会轻视赵贞吉的军事意见一样。

而苏泽更加高兴的,是这一次搜套大捷,给隆庆君臣更大的信心,可以在西北展开更加积极的军事行动了。

那接下来就是复设东胜卫了。

苏泽思考着上书的时机。

而此时系统也弹出了上次上疏的结算报告。

【黄骥领导四海测验,耗时三年完成观测,编修新历。】

【新历批准通行。】

【黄骥还搜集了大量天文观测资料,为确立经度积累了不少天文资料。】

【黄骥发现了木星卫星,发明了木卫法,给陆地测量经度提供了方法。】

【大明国祚 6】

竟然一下子加了六?

看来历法这东西,还真的能凝聚人心啊?

还有木卫法!

苏泽记得,在确定精度的方法中,天钟法还分为两派。

一派是观测木星卫星位置来确定时间木卫法,一派是测算月亮距离的月距法。

木星有四颗卫星,通过确定太阳、木星和四大卫星的位置来确定时间,这是伽利略发明的方法。

但是这个方法也是有弊端的,首先就是太阳、木星和四大卫星这是六个星体,三体问题尚且在数学上无解,别说是六体问题了。

所以这个方法只能求近似值,而且木星和木星的卫星太小,根本无法在颠簸的大海上观测。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法国用这种方式,在陆地上建立了大量的天文台测算经度,绘制出了精确的世界地图。

这个方法倒是也有用,大明也是一个陆权大国,也需要经度来绘制地图。

当然,天钟派最好的办法还是月距法。

但是月距法还需要背景星图,还需要计算太阳、月球和地球轨道的三体问题。

前者需要精确的天文测绘,地日月这个三体问题的近似周期是十八年,也就是至少需要连续十八年的天文测绘数据。

后者还需要更多的数学工具,至少要将微积分给搞出来才行。

可以苏泽的微积分水平,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看样子还是要让黄骥坚持观测天文数据,绝不能因为新历编完就回来!

另外还有微积分,既然三角函数他能理解,微积分应该也能吧?

苏泽决定总结自己仅剩下的一些基础微积分知识,好好启发一下黄骥!

让他在四海测验的时候正好用微积分解闷,完美!

——

“恭喜陛下,西北大胜!”

如此辉煌的军事胜利,自然是要全体内阁入宫向皇帝报捷的。

首辅李春芳刚刚结束养病,就接到了这样的好差事,这让次辅高拱看向一脸容光焕发的李春芳,你李阁老无论是养病还是结束养病,怎么都这么是时候?

但是人家是首辅,高拱也没办法。

不过高拱也无意和李春芳争抢这个报捷的差事,宣达总督王崇古是他的人,戚继光是他的门人苏泽推荐的,这场西北捷报,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高拱一系。

三辅张居正的脸色平静,这次西北战事对他没什么影响,当年他也没有反对搜套。

唯一可能的麻烦,就是在搜套成功后,可能王戚二人会重提复设东胜卫,那他主管的户部又要花钱了。

但是这一次戚继光带回来的牲畜,已经让这一次搜套行动大赚了,朝廷花点钱复设东胜卫也没什么。

四辅赵贞吉也很高兴。

他是主张改革军事的,戚继光这次的胜仗,也是对大同军事改革成效的肯定,再能复设东胜卫,那宣大的防线就更加稳固了。

御座上的隆庆皇帝则是心情大好。

自己父皇在位的时候,兀慎部就曾经响应俺答汗出兵,劫掠到京师城下。

而自己执政后,竟然击溃了兀慎部。

光是这一点,自己就胜过了父皇!

而且这场搜套行动战果丰硕,也堵上了那些主张搜套无功的官员的嘴。

兴奋过后,那就是要酬功了。

皇帝看向自己的内阁辅臣们,还是李春芳说道:

“臣以为,可以复设山西行都司,由戚继光担任都指挥使。”

都司,就是一个省最高的军事部门。

但是有的省比较大,所以会设置一个“行都司”衙门,分担管理。

在明朝初年的时候,山西的范围包括了河套地区,所以设置了一个山西行都司管理。

但是后来连东胜卫都撤销了,所以山西行都司也撤了。

都指挥使可以由文武官员担任,但是从土木堡之后,很少有武官担任这个职位。

都指挥使是正二品的武官了,这对于戚继光来说已经是突破了职业天花板了。

隆庆皇帝点头说道:

“李首辅的意见很好,就这么办。”

皇帝又问:“王崇古呢?”

李春芳思考了一下说道:

“王总督本人暂时是没办法升了,可以升他的儿子王谦。”

皇帝点头,王崇古再升就只能回京担任兵部尚书了,但是如今的兵部尚书霍冀做的没问题,所以只能委屈王崇古,先给他儿子升升官,日后等到兵部尚书空缺再让他回朝。

这就是高级官员升迁的难处了,你要有功劳还要有位置,高级职位那是一个萝一个坑,必须要前面的萝卜坑空出来才有机会填补。

不过能让皇帝和内阁记住功劳,日后也总有填坑的机会。

这两个功臣赏了之后,隆庆皇帝又面露难色的说道:

“苏泽怎么赏?”

这个问题抛出来,就连高拱也面露难色。

苏泽在詹事府的职位已经是左中允,再往上就是左谕德了。

现任的左谕德是诸大绶,人家是资深翰林。

在皇帝和内阁看来,苏泽是肯定入阁的。

但是入的是肯定是皇太子的内阁。

现在再给苏泽升官已经不太合适了。

这时候,还是李春芳站出来说道:

“陛下,可以给苏泽加日讲官。”

李春芳说完,众人纷纷点头,连隆庆皇帝也点头。

日讲官,也是讲官,但不是给太子讲学的讲官,而是给皇帝讲学的讲官。

苏泽还有翰林院的职位,而皇帝的讲官也都是出自翰林,苏泽在资格上没有问题。

皇帝满意的点头,这下子苏泽就在太子讲官的基础上,又多了给皇帝讲课的职位。

这件事处理完毕,皇帝又问道:

“京察的事情怎么样了?”

高拱站出来说道:

“黜落名单已经草拟完毕了,然后就是六科纠核。”

其实皇帝已经见到名单初稿了,这次黜落的最高级官员,就是在勘辽工作中办事不利的刑部侍郎洪朝选。

京察就是最后一步程序了。

“廷推的事情预备的怎么样了?”

有黜落,就有升迁。

刑部侍郎这样的职位,是需要九卿廷推的。

其实皇帝早已经想到了人选,现任通政使李一元,接下来就是走个流程了。

高拱明白皇帝的想法,立刻说道:“陛下放心。”

隆庆皇帝满意点头,一个九卿级的人事变更也就这样完成了。

——

三月二十五日。

通政使李一元心情不错。

这次京察的结果已经有了不少消息,刑部侍郎洪朝选罢官已经成了定局,而如今朝中也有风声,自己要转任刑部侍郎。

通政使这个位置虽然关键,消息也灵通,但是毕竟通政司还是和六部不能比。

刑部尚书毛凯年纪大了,而且在部务上很少表态,如果能做刑部侍郎占着位置,日后等到毛尚书致仕,自己就能更进一步了。

而李一元更加高兴的地方,是自己终于要调离通政司,日后就不用和苏泽打交道了!

这担惊受怕的通政使,谁爱当谁当!

李一元哼着小曲儿,手下抱着奏疏走进他的公房,见到这位大银台心情好的样子,手下有些于心不忍的说道:

“大银台,苏泽上疏了。”

李一元的好心情戛然而止,他连忙让手下将奏疏拿过来。

《请修棱堡复设东胜卫疏》?

原来是东胜卫啊,李一元松了一口气,在西北大捷后,王崇古戚继光复设东胜卫的事情就是理所当然了。

军事上就是这样,军事决策遭遇质疑的原因,就是怕你打败仗。

只要你能打胜仗,那你说的都是对的。

戚继光如此大捷,威震西北塞外,这时候复设东胜卫,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苏泽也是最早明确支持搜套的官员,由他上书,更是名正言顺。

可是棱堡是什么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