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51章 《请设营造学社以助营造疏》

苏泽奏疏被送到内阁。

内阁首辅李春芳缺勤。

李春芳给苏泽的,只有小半部西游记,他也没想到,报纸连载的速度竟然这么快,苏泽手里的稿子已经快要用完了。

李首辅蒙头在家里写了整整一个正月,才算是完成了对苏泽的承诺,将第二本西游记送到了报馆。

饶是李首辅勤修内丹术,这一次也觉得身体被掏空了,他上书养病后,皇帝派遣御医问病,听说李首辅身体亏损,皇帝连忙赐了高丽参给他调摄,又给李春芳批了长假,让他安心在家养病。

高拱也不在内阁。

三月就要京察了,高拱这些日子都在吏部准备京察大计。

赵贞吉同样也不在内阁,苏泽和赵家娘子的婚期就是十天后,赵贞吉又请假回去准备婚事去了。

内阁只有张居正一个人。

刚刚过完年,内阁中都是积压如山的工作,饶是张居正这样极度自律又精力超人的顶尖政治家,也每天工作到心力交瘁。

张居正这下子都有些撑不住了,他甚至上书皇帝请求增补阁臣,但是隆庆皇帝似乎并不准备在已经平衡好的内阁继续塞人,只是勉励张居正再努力努力,再扛一阵子就好了。

张居正甚至改了自己的习惯,每天都要提前一个时辰来内阁,可工作依然做不完!

张居正掐着自己的美髯,想到的都是苏泽!

他现在的工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苏泽的考成法闹的!

考成法中,以六科督导都察院,而皇帝要督查六科,考核六科报送的考簿。

年前的考簿,隆庆皇帝还是饶有兴致的亲自考核,但是到了正月过后,皇帝新鲜劲儿过了,就将考核六部的职责扔给了内阁。

内阁考核后,交给司礼监把关就行了,这种事情就不用麻烦皇帝了。

结果就是在处理日常票拟事务外,张居正又多了给六科考课的工作。

张居正好不容易处理完了上个月六科的考课,就听到身边的中书舍人夏炜通报,通政使李一元来了。

张居正涌起了不祥预感,连忙让李一元进来。

果不其然,李一元带来两本令人头疼的奏疏。

第一本自然是苏泽的。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张居正的想法和李一元一样,这下子又有好多衙门要倒霉了。

张居正取来揭纸,写下赞同苏泽的票拟意见。

接着又看向另外一封奏疏。

“李银台,兵部怎么看?”

李一元说道:

“霍尚书似乎支持戚总兵,宣大总督王崇古也另外上书,支持戚总兵。”

军务是张居正的短板,但是他从后勤角度出发问道:

“宣大的军粮能支撑吗?冬去春来,马上要春耕了,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

李一元沉默不语,他知道张居正并不是询问他的意见,这是在自问自答。

不过等张居正说完,李一元说道:“张阁老可以请九卿公议。”

张居正点点头,九卿公议相当于阁部会议的扩大会议,在京九卿衙门的主官都要参加,公议的发言都要记录,交给皇帝做最后的判断。

张居正也取来揭纸,写下奏请九卿公议的票拟意见,将两份奏疏交给李一元说道:

“就劳烦大银台亲自送去司礼监了。”

李一元正色说道:

“请张阁老放心。”

李一元亲自送的奏疏到了司礼监,司礼监秉笔陈洪看到了两份奏疏,也不敢擅自批红,直接送到了皇帝的御书房。

陈洪揣着奏疏,这戚继光的奏疏事关边关军务,当然要皇帝御览。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司礼监开始不批红苏泽的奏疏了?

普通官员的奏疏,基本上都是司礼监批红就行了,有的事情都不需要汇报给皇帝。

不知不觉,苏泽的奏疏已经和阁部重臣的奏疏一样,每次入宫都是直接送到皇帝的御案上,而且是御案上最醒目的位置。

陈洪走着走着来到了御书房,将两份奏疏放在了隆庆皇帝的御案上。

“苏爱卿竟然熬到今日才上疏?让朕看看他这次议的是什么?”

隆庆皇帝在两份奏疏中,先选了苏泽这份奏疏。

《请设营造学社以助营造疏》。

苏泽开头呼应雷礼的上疏,写道:

“臣闻圣王治世,必先立工政以固国本。今《营造法式》虽存而真义湮没,匠作无准致物料虚耗,审计失据令贪蠹丛生。”

“今《营造法式》破译在即,然九章之术若止于工曹,则钱粮审计终隔云雾。”

“臣请设营造学社,统摄工计之脉,钻研算学之法。”

紧接着苏泽开始点名:

“工部主营造测算,六科掌钱粮勾稽,户部、司礼监掌内外帑拨付。二部一监一科具司其职,均需通晓算学之士。”

“然工部算手不谙查账,科道言官难辨虚实,内宦监工多遭蒙蔽。当召二部一监一科精干入社,授以差分、方程、开方之术,使营造预算、物料核销、工期验算皆通贯如一。”

接着,苏泽又贴心的想好了老师。

他又写道:

“臣以为,工算之术非为匠道,测算之道乃近数道。我大明精通术数者,莫过于钦天监,当选任钦天监精通算学者充任教授。”

“再从翰林院中遴选算学优异,能授数理精髓者,以任教习。”

“学社官员学成完毕,考核通过后授料材审定官。”

“如此一来,可建大明工程法式。”

看完了苏泽的奏疏,隆庆皇帝看向陈洪说道:

“苏子霖的奏疏事关司礼监,你怎么看?”

陈洪连忙说道:

“仆臣自然是说好。”

这句回答就很陈洪了。

李芳今天不在,下个月要在城外先蚕坛举行躬行桑礼,李芳和定国公徐文壁视察典礼的准备工作去了。

冯保被皇帝派去东宫询问太子学业去了。

如果是则前两位司礼监大太监在这里,大概都会说点话,但是陈洪对万事都只有点头附和的意见。

“陈洪万事唯唯”,这就是外朝对这位司礼监三把手的评价。

当然,这不代表陈洪就是好说话,只是因为头上有两名尊神,所以陈洪谨言慎行罢了。

隆庆皇帝知道问他也是白问,就在这个时候,冯保从东宫回到了御书房。

冯保进门,隆庆皇帝说道:

“冯监也来看看苏泽的奏疏。”

冯保其实是听到小太监的通报,知道苏泽上疏了,才小跑回来的。

苏泽的每次上疏,都引起了朝野巨大的变化,这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利益重新分配。

冯保瞪了陈洪一眼,陈洪在这个时候送来苏泽的奏疏,明显是要绕开李芳和自己。

陈洪还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冯保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冯保有些纠结。

他不得不承认,苏泽就是要比大部分的大臣想的更深远一些。

这份奏疏,是呼应工部尚书雷礼的奏疏。

重订《营造法式》是工部的事情,但是也如同苏泽所说的,有了新的法式,也要有用的人。

工部、户部、司礼监、六科,都要有精通算学的官员,能够用《营造法式》来计算工程量。

在《营造法式》勘定的同时,培养相关的算学人才,这也是未雨绸缪。

这样一来,只要《营造法式》勘定完毕,朝廷就可以立刻使用了。

而冯保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

既然要用法式来核定工程,那日后谁掌握了《营造法式》的计算方法,就是实际上的宫造局主事。

所以司礼监推荐进入营造学社的太监,日后就要负责宫廷工程建造审计的主官,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皇宫最重要的职位之一。

冯保瞥了一眼陈洪,显然陈洪是想要将自己的人塞进这个营造学社。

冯保想要支持苏泽,但是看到“钦天监”三个字有些头疼。

如果苏泽不写钦天监,这份奏疏皇帝绝对不会犹豫。

钦天监,是负责天文历法的机构。

这个机构地位十分的特殊,不属于外廷,而是一个皇家直属的特殊机构。

简单的说,钦天监甚至都不算是朝廷大臣,而是类似于朱明皇室的私臣。

钦天监父死子替,和军户一样世袭,世代研究的都是天文数算。

朱元璋亲自设计的大明钦天监,就是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将星象解释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里。

朱元璋还订立律法,民间私自研习星象问斩。

自从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后,“天”就是外朝压制皇权的法理基础。

天地异象,就是皇帝无道。

掌握了天文星象解释权的钦天监,被牢牢控制在皇室手里,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

但是苏泽也说的没错。

大明最精通数算的人,就在钦天监里。

冯保有些疑惑,苏泽到底是故意这么做,还是无意为之?

但是苏泽布局,草蛇灰线,冯保觉得苏泽可能是故意将钦天监牵涉其中的。

可扯进钦天监到底有什么意义?

冯保不明白,但是他决定还是帮苏泽一次。

他也想要往这个营造学社塞人。

面对隆庆皇帝,冯保老老实实说道:

“仆臣以为苏翰林所言甚是可行。”

隆庆皇帝也点头,但是事关钦天监,隆庆皇帝决定先留中再说。

冯保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汇报起了自己的工作。

“仆臣今日去东宫,殷少师夸赞太子学业认真,大有长进。”

隆庆皇帝连连点头,詹事府夸赞儿子读书用功,作为父亲自然高兴。

冯保又说道:

“殷少师特别说了,太子在算学上长进飞快,这多赖东宫讲官黄骥之功。”

“算学?”

隆庆皇帝点头,大明朝的皇室教育其实是很完备的。

作为皇帝,自然也是要懂得算学的,要不然看不懂账本,岂不是要被人蒙蔽?

所以算学在朱元璋亲自制定的皇室教育大纲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篇幅,属于必修的项目。

隆庆皇帝想到自己做裕王的时候,也有一名精通算学的师傅。

冯保和陈洪捧着批答完毕的奏疏准备退下,隆庆皇帝再次拿起苏泽的奏疏。

算学?

苏泽说的没错,要重订《营造法式》确实需要精通算学的人。

司礼监、六科,工部户部,都要有帐。

隆庆皇帝又想起自己做裕王的时候,父皇重修三大殿,严嵩一党不知道从中上下其手,贪墨了多少利润。

三大殿修了那么多年,而最后骂名却都是父皇承担!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也觉得憋屈,身为皇帝,总不能家里堂屋烧没了都不修吧?

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法式的原因。

如果真的如同雷礼所说,各司都能拿出一个计算出来的结果,一个可以验证的计算结果,按照这个结果去造工程,那外朝也能少很多议论。

想到这里,隆庆皇帝说道:

“等等。”

冯保和陈洪停住脚步,只见皇帝拿起御笔,同意了苏泽的奏疏。

“从钦天监和翰林院,挑选精通算学的人才,去营造学社任教。”

“营造学社就挂在内阁下,设在六科廊边上吧。司礼监、工部、户部各自推举有算学基础的官员,参加营造学社的课程。”

“等《营造法式》刊成,一应学社内的官员通过考核,授料材审定官。”

“唯!”

冯保和陈洪都称唯,各自盘算司礼监里有哪些有算学天赋的小太监。

毕竟这个营造学社是要考试的,如果推荐的人选通不过考试,那不是白白浪费了机会?

隆庆皇帝又说道:

“也不能让苏泽那厮闲着,让他出任学社筹备使,负责筹备学社。”

“对了,刚刚冯监说的那个东宫讲官黄骥,也是翰林吧?”

詹事府的职位和翰林院重叠,多有兼任,冯保立刻说道:

“黄骥也是翰林。”

“既然他教育太子有方,就让他也去营造学社出任讲师吧。”

“唯。”

处理完了苏泽所奏,皇帝干脆一鼓作气,又拿起那份戚继光的奏疏。

隆庆皇帝提起御笔,同意了张居正的票拟意见。

“戚继光所奏召集九卿共议。”

“对了,戚继光也是苏泽推荐的吧?”

“让他也列席。”

再想想,隆庆皇帝又觉得不能让苏泽白干事,又吩咐道:

“过几天苏泽大婚了吧?在皇城边上找几处宅子,让他挑一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