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08章 奏疏执行(4k)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08章 奏疏执行(4k)

作者:肥鸟先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2:58: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司礼监。

一名传话的小太监,在冯保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冯保将这个小太监打发了,接着通政司的官员就送来了内阁票拟好的奏疏。

冯保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起身来到装奏疏的秘匣前,迅速找到了苏泽的奏疏。

冯保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将苏泽的奏疏和其他的几份奏疏装在一起,搬到了自己的桌案上。

看完了这份奏疏,冯保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位苏翰林,当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啊!

但是这份奏疏上的内容,却让冯保心思翻动。

作为司礼监秉笔,整个太监体系顶点的人物,冯保又怎么看得上内承运库的那些东西。

内承运库的管事太监,在贡物快要摆坏掉之前,用处理的名义将这些贡物变卖,这是内承运库里那些办事太监的一项“福利”。

冯保看了一眼身后的陈洪,陈洪就兼着一个“勾当内承运库”的差事,管理着内承运库。

任何一个体系,在运转了一定时间后,就会诞生所谓的潜规则。

所谓靠山吃山,就算是负责搬运皇城内粪水的太监,也有自己捞钱的偏门,更何况内承运库可是皇帝的内库,陈洪靠着这个差事,成为司礼监内仅次于掌印李芳,以及执掌东厂的自己下的第三人。

当然,冯保看不上内承运库这点油水,但是这不代表他不需要。

如果按照张居正的建议,在登莱设立市舶司,宫里派遣市舶司太监,负责将多余的贡物外销,那这可是个天大的肥缺。

张居正派人传话给自己,既是要自己支持苏泽的奏疏,同时也是提前告诉自己,将这个职位掌握在手里。

冯保意动了。

作为领导,要带着自己的手下一起进步。

冯保是司礼监的三巨头之一,他也有大量的干儿子干孙子。

对于他们这些太监来说,所谓进步无非就是升官发财二事。

冯保心中盘算着,自己的义子中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然后小心的将奏疏扣下。

这样的大事,冯保自然不可能私自批红,这份奏疏必然是要上呈到皇帝的御案前的。

但是冯保可以将这份奏疏一直拖到最后的时刻,不给李芳和陈洪过目,直接送到皇帝的面前。

那冯保就可以掌握主动权,然后打得其他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将自己的人手推上去。

盘算着下一次送奏疏的时间,冯保又将苏泽的奏疏仔细看了两遍。

——

“父皇!”

翊坤宫中,朱翊钧正在向隆庆皇帝汇报自己这些日子读书的成果。

隆庆皇帝和他爹不一样,他很享受这种家庭的氛围,而李贵妃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经常让儿子来宫中,营造这种温馨氛围,吸引皇帝来翊坤宫坐坐。

这些日子以来,朱翊钧日讲经筵都很勤快,隆庆皇帝考较了他一些功课后,更加满意了。

“詹事赵贞吉,少詹事殷士儋,教导皇储有功,赏赐玉带。”

“东宫讲官,赐银十两。”

皇帝心情不错,又给东宫的师傅们发了奖金,干脆在翊坤宫和李妃朱翊钧一起用了午膳,然后在翊坤宫处理起了政务。

“冯大伴!”

朱翊钧看向冯保,惊喜的喊道。

他是冯保带大的,所以和冯保有很深的感情,不过现在两人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冯保是司礼监的二把手,朱翊钧也被册封为太子,冯保也不敢和朱翊钧太亲近,跪下行礼过后,就匆忙带着奏疏来到了皇帝面前。

朱翊钧则跟着冯保,走进了翊坤宫的书房。

“今天怎么是你来送奏疏?”

冯保连忙说道:

“今日司礼监繁忙,小太监都有差事,仆臣怕递送慢了,耽误了朝廷的正事,所以就来了。”

隆庆皇帝微微点头,没有计较这个细枝末节。

但是隆庆皇帝身后的李芳却警惕起来。

冯保亲自来送奏疏,这种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怕是有什么目的。

看到隆庆皇帝打了一个哈欠,冯保又说道:

“陛下,就让仆臣给您读奏疏吧。”

隆庆皇帝点点头,很多时候皇帝累了的时候,都是身边的司礼监太监朗读奏疏,之后皇帝给上几句御批的意见,就算是完成了奏疏的批答。

就在这个时候,朱翊钧也走进书房。

见到朱翊钧,本来准备朗读奏疏的冯保顿了一下,但是隆庆皇帝却说道:

“且读大声点,正好也让太子看看,朕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皇帝发话了,冯保就开始读了起来。

他没有一开始就读苏泽的奏疏,而是找了两个无关紧要的奏疏,迅速的读了一遍。

隆庆皇帝眯着眼睛,基本上都是按照内阁的意见,回一个“准”或者“不准”,这就算是完成了口头批答。

眼看着皇帝更累了,冯保拿起苏泽的奏疏,朗声读了起来。

“《请开登莱通商疏》,詹事府,苏泽。”

原本昏昏欲睡的朱翊钧,听到了苏泽的名字,眼睛突然瞪大。

而隆庆皇帝则听到了苏泽奏疏的题目,也一下子睁开眼睛。

冯保脸色不变,然后将苏泽的奏疏完整的读了出来。

在隆庆皇帝身后的李芳,则注视着冯保,他已经可以确定,冯保亲自来送奏疏,就是为了苏泽这份奏疏。

听完了之后,隆庆皇帝又说道:

“拿来给朕好生瞧瞧。”

冯保立刻将奏疏送到皇帝的手里,隆庆皇帝首先看了三位内阁辅臣的票拟意见。

高拱极力赞同,赵贞吉附议,张居正也赞同,但是提出要在登莱设置市舶司,负责苏泽所说第三条的贡务专卖。

又将苏泽的奏疏读了两遍,隆庆皇帝的眉头更皱了。

隆庆皇帝想起他登基的第一年,曾经下令天下臣工上书言陈国事,其中一个名叫涂泽民的福建巡抚,提议解开边禁,与外国通商。

那个时候自己刚刚继位,自己同意了涂泽民的奏疏,在福建月港开关通商。

如果只是开关通商,苏泽这份奏疏倒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在北方开关?

还有苏泽所说的铸币银元,这可行吗?

当然,这些都还是细枝末节,关键是在登莱通商,就是重启对倭贸易,那些言官?

很显然,这一刻隆庆皇帝心中犹豫了。

代王的案件刚刚结束,言官们消停了几天,但是现在又因为辽王的案子开始吵起来了。

而且这一次,言官还是占着理的。

代王是因为勾结草原叛乱,证据确凿,除国也就除国了,言官不敢多说什么。

但是辽王是在荆州,你说他在荆州要叛乱?

言官的攻击重点在于,就算是辽王朱宪炜的罪行属实,那就废除辽王圈禁凤阳高墙就行了,因为这个就废了辽藩,不是太不近宗亲之情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还有言官上书,说了张居正和辽王的过节,弹劾张居正是为了私仇才要求除辽藩,是挟私报复。

这下子朝堂争论的焦点又变了,逐渐就有人开始拿这件事对张居正做文章。

平静的朝堂又起波澜,如果再提对倭通商?

隆庆皇帝想了想,还是觉得时机有些不成熟,他准备下令将苏泽的奏疏退回。

就在这个时候,隆庆皇帝突然看向了正襟危坐的小胖钧,他起了考较的心思,对着朱翊钧说道:

“钧儿,你觉得你苏师傅说的如何?”

对于六岁的朱翊钧来说,苏泽说的开港通商什么的,他是完全听不懂的。

不过苏泽的奏疏从来都是直接讨论事情,言简意赅,大体意思朱翊钧还是能听懂。

大概就是请父皇在登莱这个地方开放港口,和外国人做生意。

听到最后,朱翊钧的注意力,都在苏泽所说的“白银百万两”上了。

“父皇!我觉得苏师傅所奏的对!”

隆庆皇帝听完哈哈大笑,他又起了逗弄的心思问道:

“你苏师傅哪里说得对了?”

朱翊钧说道:

“能给父皇赚钱,难道不对吗?”

隆庆皇帝愣了一下,他看向儿子问道:

“赚钱就对吗?”

朱翊钧点头说道:

“当然,师傅们讲学的时候都说了,朝廷打仗、治民、办学、赈济,都是要花钱的,所以劝说儿臣要节约。”

“可如果苏师傅能帮着父皇赚钱,儿臣不是就可以不用节约,想要花什么就花什么吗?”

“哈哈哈哈!”

隆庆皇帝为了儿子的童言无忌而大笑起来,但是笑着笑着,他也心动了。

是啊,当时自己想要办元宵灯会,首辅徐阶就是以边关紧张,需要用钱,所以拦着自己不让办灯会。

可如果国库丰盈,自己再想办个劳什子的灯会,内阁还会反对吗?

隆庆皇帝又想到了自己的父皇,那时候一边打着抗倭战争,三大殿还闹了宫灾烧了,那时候为了重修三大殿,朝野可没少议论,工程也都是拖拖拉拉的。

如果内承运库里的银子充足,那不就不用看外廷的脸色了?

但是皇帝还是有些下不来决心,他又问道:

“小儿胡言乱语,开港通商就能赚钱吗?”

朱翊钧却说道:

“当然能!”

被儿子这幅笃定的态度给逗乐了,隆庆皇帝问道:

“你且说说,为什么能?”

朱翊钧说道:

“父皇,儿臣看过报纸,苏师傅在海国记里说,红夷之主就是造船通商,成了海内巨富,建造了一座黄金的宫殿!”

“蛮夷都能,为什么我天朝上国不能?”

隆庆皇帝自然也是看《乐府新报》的,不过他没有细看过《海国记》。

“把《乐府新报》拿来。”

李芳很快就将《乐府新报》拿来,隆庆皇帝翻开报纸,找到了涂泽民所写的那篇《海国记续》。

“果真如此。”

隆庆皇帝又看署名,这不就是当年上书请求开关的涂泽民吗?

原来是他写的啊,他在福建主持开港通商,那他写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

也许可以试试?

反正苏泽的奏疏,通篇都没有讲对倭贸易。

在登莱开一个小港口,然后看看结果?

要是真的和苏泽所说的那样,可以给朝廷带来大量的收入,那也不亏。

如果最后不赚钱,言官攻击得凶,最后将这个港口关闭了就是。

一想到这里,隆庆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说道:

“那就交予户部议一下。”

冯保心中明白,张居正执掌户部,让户部议一下,就代表皇帝是同意了。

隆庆皇帝又问道:

“按照张师傅的意思,在登莱设置市舶司,关于这个市舶司太监,你们可有得力人选?”

显然隆庆皇帝问的,就是身边的李芳和冯保。

太监都是皇帝的私臣,任用市舶司太监这种事情,完全就看皇帝自己的心意。

皇帝只是随口问,李芳仓促之间却也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

冯保则早就已经盘算好了,他直接说道:

“尚衣局张诚办事利落,去年采买龙衣就是他办的。”

新皇登基,都要派遣宫里的太监去江南采买龙衣,也就是制作龙袍。

隆庆皇帝想起去年张诚去江南,确实办的干净利落,才买的龙衣也合身,于是点头说道:

“那等户部议定,就派张诚去。”

李芳看向冯保,他自然知道这个张诚是冯保的干儿子,但是面对冯保的扩张,李芳却有些无奈。

没办法,谁都知道,冯保是储君的大伴。

所以那些年轻太监,也更愿意投靠冯保。

这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而是皇权继承的这条暗线决定的。

当然,李芳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人,在伺候隆庆的间隙,他找来亲信小太监,将今天翊坤宫的事情带话给司礼监三把手陈洪。

陈洪掌握内承运库,今天冯保自己专门来送奏疏,显然是绕过了陈洪,侵占了原本属于陈洪的利益。

——

一名中书舍人,找到了正在史馆编报的苏泽。

“陛下御批了奏疏?张阁老请我去户部?”

这名中书舍人名叫夏炜,是在张居正身边办差的两房舍人。

当司礼监将皇帝御批通过的苏泽奏疏发还内阁的时候,包括张居正在内的三位阁老都无比震惊。

张居正甚至已经做好了长期说服皇帝的准备,却没想到苏泽的奏疏如此轻易的就通过了,甚至皇帝都没有让阁部议事,就让户部去直接办了!

张阁老都如此的惊讶,可上书的苏泽却这么淡定,夏炜只能认为这位苏翰林的养气功夫实在是了得。

“那就有劳夏舍人引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