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仙侠玄幻 > 京中蛰伏十年,世人唤我夜天子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圣眷浓厚

东华剑仙摇了摇头:“劫雷之中所蕴含的鸿蒙紫气终究是有限的,并不足以完全拔除我体内的黄道之气。”

“不过……终究是让我多活了四年。”

他看向赵祈安,拱手一拜,郑重其事道:“这份恩情,东华铭记于心,将来必有报答。”

这个承诺,虽然看似空泛,但对方若是东华剑仙,这个承诺便已是极重。

一位阳剑仙的报答,或许会在不久之后的将来,给予赵祈安极大的帮助。

不过现在来说,这还只是一句空话,赵祈安献上法门的好处,远远不止于此。

“此次你献法有功,让朕想想,该给你什么奖励才好……”

天武皇手拄着下巴,似在沉吟。

至于之前他说过若是赵祈安有办法解决黄道之气,就将龙椅宝座让给他坐坐这件事……

天武皇暂时选择了遗忘。

殿上其他人,包括赵祈安在内,也只当做这话从未被说过。

天武皇思索了片刻,说道:“你如今已是子爵之位,朕便封你为海青县伯,食邑千户,世袭罔替,三世降一等……”

听上去,赵祈安的爵位仅仅只是提升了一等,从原本的“县子”提升到了“县伯”的程度。

在这京都城的上流社会中,县伯也仅仅只能算是刚刚跨越了权贵的门槛,依旧属于最为底层的一类贵族。

大乾朝的爵位,并不是很值钱,毕竟朝廷开国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尤其是赵祈安所在的宗正寺里头,就很难找出几个爵位比赵祈安低的,就连赵祈安手底下的几名主簿,都有好几位比他爵位还高的。

但大乾国的贵族,却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名誉”勋贵,空有爵位名头,却没有该有的待遇,且不可世袭罔替。

而另一种,便是拥有实权的“实权”勋贵,拥有食邑,爵位也能传给子嗣。

赵祈安原本的子爵之位,就是第一种。

而如今天武皇封赏的伯爵之位,却是第二种。

最为重要的是,按照如今的大乾律令,爵位世袭罔替,一世降一等。

但天武皇为赵祈安开了特例,特许他爵位世袭罔替,三世降一等。

也就是说,赵祈安的儿子依旧是海青伯,孙子也是,唯有到了重孙才会降为海青子爵。

食邑千户,这本该是郡侯的待遇,但这一次直接封给了赵祈安,足可见皇恩深厚。

可天武皇的奖赏并不仅仅于此。

“另赐万金,赐绯袍、银鱼袋……”

他说到这儿,停顿片刻,看向赵祈安问道:“你如今是何官职来着?”

一旁的五侯千岁替赵祈安答了:“陛下,驸马爷乃是宗正寺正六品寺丞官身。”

天武皇沉吟了起来。

他有心想给赵祈安升官,但这官也不是那么好升的。

赵祈安毕竟不是科举出身,若是强行安排进六部五府这些要职之中,恐怕满朝文武皆会强烈反对……

天武皇光是想想,都觉得麻烦,更何况他既然已经许给了赵祈安一个须弥山的位置,也不希望他被世俗职务所牵累。

思索片刻后,他开口道:“国师既然看重你,你身边那位‘剑鬼’亦是王旗供奉……朕许你兼巡天监兵曹参军一职,官升一品,为五品正职,如何?”

所谓兼职,其实只是虚职,并无什么实权。

巡天监的兵曹参军,也只是从六品的文职,赵祈安就算顶着这官衔去巡天监,估计都没人搭理他。

不过兼着其他部堂的职务,从而提升官品,这也是大乾朝朝堂上常有的操作。

赵祈安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作揖下拜:“臣无意见,全凭陛下作主。”

也就在这时,一直没开口说话的东华剑仙却是突然插了一句道:“陛下此番封赏,是不是小气了一些?”

他这一句话,分明便是为赵祈安讨功!

赵祈安心中不由感慨,东华前辈是个讲究人,也不枉费他主动进献法门。

其实天武皇这番封赏,若是旁人眼中,那是天大的封赏。

即便是天子,如此封赏宠臣,也势必要顶着朝堂诸公不小的压力。

可在殿中众人眼中,天武皇这点封赏和赵祈安立下的功劳相比,确实是不值一提。

这一道法门……意味着数位至强者的性命得到了延续!

这份功劳,不会比大皇子平定南境要小!

天武皇闻言有些好笑,看向赵祈安道:“你莫觉得朕小气,朕给你的这些封赏,其实不值一提,真正的好处……还得等你到了须弥山,朕只能保证绝不会让你失望。”

赵祈安躬身道:“陛下恩赐已是丰厚,臣感激涕零,不敢多求。”

“不老实……”

天武皇轻啧了几声,嘟囔般的低语了一句,,随后想了想道:“那朕再赐你一物,算作补偿……”

下一刻,他神色一肃,喝声道:“赵祈安接旨!”

赵祈安撩袍跪下:“臣在。”

……

与此同时,京郊皇陵,太庙之内。

庙内正中央,立着一尊雕像。

身披帝王铠、手持天子剑,头戴一顶包裹着半张脸的银白头盔,腰间挂着镇国大印。

这雕像,乃是大乾朝开国皇帝归元皇之雕像。

在归元皇的雕像后头,左右立着两排常年不灭的红烛,正当中一个香案上摆放着一个个灵位,上头无不书写天子庙号。

而在殿中,百官列在两排,大宗伯姬礼元立于雕像之前之下,大皇子姬武昌单膝跪地,低头受命。

“……幸得天命,今有皇子武昌,平西南异族之祸,功在千秋,福泽万民。朕念其勋劳,为彰殊绩,特封姬武昌为一品王爵‘平南王’,赐食邑三千户,荆州离阳郡至中交郡一带皆为藩国。可依制设立王府,内置长史一员、司马一员……等等若干,以佐王事,整饬府务。”

“赐金玺、紫服、玉带……”

“望吾儿武昌受封之后,不忘初心,拱卫社稷,率麾下将士,守土安民,为朕分忧,为苍生谋福。切勿恃宠而骄,当恒怀敬畏,修身立德,永保国恩。”

“钦此~”

当姬礼元诵念完毕,又从身旁人手中接过一个盘子,递给了姬武昌,贺喜道:“平南王,恭喜了。”

姬武昌面色冷峻,俯首拜下,朗声道:“儿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他叩首三拜,这才站起身来,从姬礼元手中接过了属于他的王玺金印!

……

养心殿内,同样有一封旨意宣读。

“赵祈安听旨。”

“臣在。”

赵祈安撩袍跪地,低眉持礼。

天武皇坐在龙椅之上,沉声道:“你献法有功,朕今日赐你金书铁卷一册,将来只要你不谋逆、不叛国,朕保你一命!”

同样是两封圣旨,相比于太庙之中的隆重,这封天武皇亲口宣读的旨意却是那么朴实无华,只有简短的这么一句话。

甚至于金书铁卷这东西……其实也是鸡肋。

大乾朝不是没有赏赐给外臣的金书铁卷,但真犯了事,该杀头还是杀得人头滚滚落地,甚至于金书铁卷的持有者都没几个能善终的。

唯一的用处,也就是犯事之后各部不得私加刑罚,可以直接面圣请圣裁。

赵祈安不明白天武皇此举何意,但有的赏自然是好事,俯首道:“臣谢陛下恩典。”

“平身吧。”

赵祈安站起身来。

可等了许久,也没有等来金书铁卷。

“陛下,这铁卷……”

赵祈安委婉得提了一句,提醒着天武皇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

天武皇哈哈一笑道:“到底是年轻,这铁卷若是私底下给你,顶个屁用?等过两日,朕差礼部官员,带着那金书铁卷在这京都城内外游街一圈,敲锣打鼓得送到你府上去,你且回去等着就是。”

赵祈安眼神微微闪过诧异,很快便明白了天武皇此举的目的。

这份奖赏,重要的不是金书铁卷本身,而是要彰显天武皇要让整个京都城都知晓,他赵祈安的圣眷有多浓厚。

从此往后,赵祈安身上的标签,不会再是哪个皇子的人,而是当今陛下的人!

这是……天武皇要将他视为“自己人”了么?

赵祈安若有所思。

天武皇打断了他的思绪,道:“赏也赏过,赐也赐过,朕有一件事,要与你商量。”

赵祈安恭敬道:“商量不敢当,陛下吩咐便是。”

天武皇说道:“你所献‘大玉手’之法门,虽是有些功效,但却也有不足之处,朕想借你手中初代国师所遗留的所有手札一观,功法正篇也好,随笔闲谈也好,朕都要过目一遍。”

“作为交换,朕许你入天书阁上三层一日,可观阳仙百法,借其中一门三月时间!”

赵祈安在献上大玉手之时,心中便有了准备,如今听到天武皇果然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不过天武皇倒也宽厚,并没有强硬得要求赵祈安上缴,而是以天书阁上三层的资格作为交换,甚至允许赵祈安借其中一门阳仙法借阅三月。

这可是正中赵祈安下怀了。

他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下来:“陛下放心,臣回去之后整理一番,便送入宫来。”

“哈哈哈,好,那便一言为定。”

……

“赵大人,还请留步。”

当赵祈安离开皇宫之时,未曾想东华剑仙跟了出来。

赵祈安停下脚步,回过身来,朝他作揖道:“东华前辈可是有事?”

东华剑仙点点头,说道:“我听闻国师提及,你杀了定波候的弟子,此番又夺了定波候须弥山之席位,他必是恨你入骨,你若有需要,我可赴黄海灵萤岛,替你斩杀定波候。”

闻言,赵祈安心中不由再度感慨。

东华前辈……真是个实在人。

如今他受了自己恩惠,自是不愿欠下这番恩情,恰好知晓了赵祈安的一个潜在仇家,便主动提出要为赵祈安解决此事。

定波候虽已离开朝堂多年,可门生故吏依旧遍布九州,东华剑仙如今尚未册封“镇国”,即便是真成了新晋的“镇国国柱”,杀定波候也势必是要惹得一身腥。

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得准备动手,只等赵祈安一声令下。

但对于赵祈安哪会这般浪费一位阳仙的“大人请”?

定波候对他的威胁是有,但是一个风烛残年的退休老干部,为了保命恐怕灵萤岛都出不了,威胁还不足以让赵祈安浪费一个阳仙的人情。

也正因此,赵祈安明知道后院起火,也不着急回去处理,只是让赵临远带着阮玉的人头回了海青城,威慑一下自己的那位父亲。

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京都城这边的储君之争更为重要。

“不劳东华前辈费心,我与定波候之间虽有些矛盾,但也不至于到了生死相向的地步。”赵祈安微笑着道。

东华剑仙对此也没多说什么,点点头道:“原本我准备随大皇子去一趟南境,如今却是不必。将来一个月内,我会在京都城中小住,你若遇到麻烦,想要寻我,可来巡天监派人给我传信。”

“晚辈记下了。”

赵祈安答过之后,东华剑仙也不再久留,拱手抱拳便离开在了他的面前。

他目送着东华剑仙的离去,随后莞尔着摇摇头,朝着自己的马车那边走了过去。

……

几日之后,天武皇对赵祈安的封赏下来了。

一时间,朝野内外无不惊容,整个京都城都沸腾了。

谁都不知晓赵祈安做了什么,竟是能够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加官进爵不说,更是被赐下了金书铁卷。

要知晓即便是大皇子姬武昌立下不世武功,亦是没被赏赐这金书铁卷。

最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封赏,竟是没有经过朝议,就连左相吴庸连知晓都不知晓,对赵祈安的封赏就突然下来了。

对此,天武皇甚至连个解释都没有。

随着金书铁卷在礼部官员游街之下,被送进了公主府中,整个京都城都知晓了一件事——驸马爷赵祈安这一次是真得了圣眷了!

此事迅速发酵,成了京都城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另一边,朝廷上不少人也都开始留意起了原本不起眼的赵祈安,玉真公主府这几日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往来皆是朝中大员。

赵祈安一时成了整个京都城的红人,从早起到日落,一直都在府上待客,这几日连门都没出过。

直到廿一日,一位预料外的客人登门拜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