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诸天精神文明导师 > 第25章 心思渐起与钓鱼佬

诸天精神文明导师 第25章 心思渐起与钓鱼佬

作者:未名北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7-05 21:2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而动心远不止张成和王旭,还有一同看到这一幕的马思和庞寻。

庞寻之前在让众人报备贪墨的时候,就曾经组织士人闹事,但是那弹劾的折子却如同泥牛入海,一去无影。

这让庞寻感觉那位陈侍中或许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所以在之后,他并没有动作。

结果正如他所想,至少三分之一的士族都被说服了,直接上报了数额。

剩下三分之二没有报数额并宣称自己没有贪墨的士族直接吃了一个大亏。

这时候,庞寻越发觉得这位陈侍中不简单。

无声无息就掌控了尚书台不说,甚至无声无息在政令发出来之前就说服了三分之一的士族,并弄到了那么多钱粮。

所以即便是错失了报数的机会,庞寻也没有敢再生事端。

而现在看来,似乎是他高估了那位陈侍中了。

用宦官监察士人,这位陈侍中怎么想的?

看来这位陈侍中并没有他想的那么高深莫测,那么这政令之中的钱粮,或许就该动一动了。

庞寻想到这里,看向了身边的马思。

两人瞬间读懂了相互之间的想法,马思率先开口道:“看来这位陈侍中的手段确实高不到哪里去,连宦官都用上了,你说是吧,庞兄?”

庞寻闻言道:“这样的话,既然不给我们,那么我们就该自己拿了,你说对吧,马兄?”

两人相视一笑,道:“理当如此。”

随即马思开口道:“我在汉中那边有条路子,我们可以谋划一下。”

“我也有条将钱粮全部换成黄金与古董的路子,想要和马兄参谋一下。”庞寻闻言道。

马思随即道:“那么我们不如去我家里聊聊。”

庞寻闻言点了点头,随即跟着马思离去。

而动了心思的远不止这两人,士人之中众人心思渐起。

-----------------

而另一边,随着宦官监察的事情闹大起来,很快,皇宫之中,黄皓就收到了那些士人弹劾陈道的折子。

黄皓伸手翻看了一下那些世人弹劾他和陈道勾结霍乱朝纲的折子.

“啧啧,一点新意都没有。”

黄皓现在已经不再担心,他私自压下来奏折的事情败露了。

这次让宦官监察的事情,让黄皓再次见识到了陈道对尚书台的掌控。

他把控皇宫,陈道把控尚书台,只要他们想,那么就没有人的奏折能够递到陛下的面前。

他们勾结又如何,大将军费祎、武乡侯诸葛瞻、尚书令董允、内侍陈祗、卫将军姜维都没有意见。

那么下面的人的意见根本不重要。

想到这里,黄皓忍不住再次暗道自己选的盟友人选好。

而此时,黄成开口问道:“这些要呈给陛下吗?”

黄皓闻言嗤笑了一声道:“呈给陛下干什么,还是上次找的那个屋子放起来,等到杂家哪天想起来再说,他们不是说陈侍中和我祸乱朝纲吗?我们就做给他们看看。”

“是。”

-----------------

而另一边,尚书台之中。

此时陈道却根本没有心思关心外面士人究竟如何沸反盈天,他此时正在批阅各地奏折,稳步的推荐着政令。

很多士人都觉得他用宦官是昏招,但是钓鱼总是要有露点破绽不是吗?

现在就看谁上钩了。

让子弹飞一会吧。

时间匆匆流逝,陈道这三天几乎都是在尚书台渡过的,每天不是处理政令,就是处理奏折。

不只是他,诸葛瞻、陈祗和董允这四天都几乎住在了尚书台。

而效果也是显著的,各地几乎都在稳步地推进政令。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还有三天,所有的政令就都能够实施下去。

而这正如陈道计划的那样,刚好十天。

而随着政令的推进,蜀汉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陈道在尚书台内发出的政令带来的好处。

连年北伐,加上士族贪墨,水利失修,蜀地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

说是水深火热也不算太过,尤其是最近朝廷似乎又要兴兵,很多百姓颇有怨言。

汉中,李寡妇便是其中一员,她父亲就是死在北伐之中。

父亲死后,家里当时揭不开锅,母亲将她嫁了出去才换到了可以养活她弟弟的粮食。

而来到夫家之后,没几年她丈夫的父亲死在了北伐之中,随即她丈夫也死在了北伐之中,只剩下了她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相依为命。

日子过的辛苦,李寡妇一般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要起来,然后下田耕作,一直到下午才回到家,然后趁着夜色还没有降临,做一点女红来补贴家用。

但是即便是如此,李寡妇家里也几乎是家徒四壁,只有简易的篱笆院子和连房顶都漏了一个大洞的茅草屋。

李寡妇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她必须顶住,因为如果她也倒下,那她的两个儿子怎么在这个世上活下去。

这天,就在李寡妇又一次下田的耕作的时候,里长王富贵找了过来。

“李丫头,别耕地了,你看政令了吗?”

“怎么了?不会是又要征兵了吧?”李玉抬起头道。

“不是,这次是好事。”王富贵闻言摇头道。

“好事,能够有什么好事?这些年政令没一个是好的。”李玉有些不信。

里长王富贵闻言道:“不一样,这次不一样,据说是朝廷出了一个陈道陈侍中,这次的政令是他下的,阵亡士兵的家属,每家一百石粮食,三块马蹄金。”

“从大汉立国开始补,你们家里你父亲、你弟弟都是战死的,而你母亲也去世了,他们的都要补到你身上,除此之外,你男人的父亲和你男人的战死补偿也都发在你身上,你家这次要领四百石粮食和十二块马蹄金。”

李玉闻言有些不信道:“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那陈侍中可是真正的好官,县里的人都已经到了,马上就来找你,快换身衣服。”里长王富贵催促道。

李玉见此,随即跟着里长王富贵回了家里,换了衣服。

而就在李玉换好衣服出来之后,县里的官吏也到了她家。

“你就是李玉?父亲叫做李四,丈夫叫做王成八?”官吏看着李玉道。

李玉点了点头道:“草民就是李玉,李四和王成八正是我的父亲和丈夫,父亲李四二十年前跟着诸葛武侯病死在了北伐途中,丈夫王成八五年前跟着卫将军战死在了雍凉。”

官吏闻言道:“那就是你,尚书台陈道陈侍中下了政令。”

“北伐阵亡士兵的家属,每家补一百石粮食,三块马蹄金,你父亲、弟弟、丈夫、夫家长辈都是战死的,一共补你你有四百石粮食,十二块马蹄金,有异议吗?”

“啊?真的发?”李玉闻言整个人都呆住了。

官吏闻言道:“啊什么?有意见吗?”

“没有。”李玉连忙摇头道。

她现在脑袋里头都是懵的,难道朝廷真的要给她们发钱发粮?

自古以来,都是朝廷收钱收粮,发钱发粮,怎么可能?

而官吏闻言则是点了点头,道:“那就好,搬东西。”

随着官吏一声令下,一石石粮食被搬到了李玉家中。

等到所有粮食搬完之后,官吏亲手给了李玉十二块马蹄金,道:

“验一验,没问题,就按个手印吧。”

李玉迷迷糊糊地就按了手印,等到官吏离开之后,看着那一石石粮食和手中的马蹄金,半天才回过神来。

朝廷竟然真的给他们发钱发粮了。

李玉喃喃自语道:“陈道陈侍中吗?大汉竟然出了一个这样的圣人吗?”

而此时,有这种感觉远不止李玉一人。

在蜀汉民间,陈道的名字一时间在民间万家生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