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浪迹异星 >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赶考学子

浪迹异星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赶考学子

作者:李小罗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5 21:0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刻正值中秋,但是在大夏国的各条通往京都的大道上,却热闹非凡。赶考的学子们络绎不绝,他们或骑马、或坐车、或徒步,形态各异。然而,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有着共同的追求。路旁的行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仿佛在感叹他们的毅力和勇气。随着离京都越来越近,学子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结伴而行。

李凌坐在马车上,目睹这一切,心中不禁想到,或许这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颇为相似。此时,他们正身处金阳洲通往京都的最后一个县城——太昌县城。这个县城原本只是太昌山脚下的一个乡村,但因为大夏国开国皇帝夏武的老师太昌子曾在此居住,夏武建立帝国后,特意将此地设为县,并以老师的名字命名。

太昌庙位于太昌山上,是夏武曾经学艺的地方。如今,参加大夏国秋试的学子们都会前来拜祭太昌庙,以此祈求学业有成。几百年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而太昌县以前的一位县令为了讨好皇帝,特意设立了一个名为“谢师节”的节日,定在每次帝国秋试前的第十天。这个节日原本是为了纪念夏武皇帝对太昌子的情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寓意逐渐演变成了天下文士对愿意入朝效力、拜为“天子同门”的一种许愿祈盼。

大夏皇室自然不会反对这种有利于自己的宣传举动,因此会派出皇族人员在这一天代表先祖祭拜太昌庙。这使得谢师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参加。李凌到达太昌城时,正是谢师节的前一天。整个城市热闹非凡,客栈早已爆满,甚至连附近的农家都住满了学子。

李凌看到这样的场景,怎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即便没有住的地方,他也毫不在意,大不了就在马车上过夜。这辆马车是他从商队手中买来的,前几天他还在路边雇佣了婆媳二人帮忙赶车。婆婆名叫吴氏,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孙子叫吴二狗。他们原本是南迁的难民,但吴婆作为云州人,赶马车却是得心应手。

李凌为他们更换了衣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并且每月还发放一两银子作为生活费。尽管李凌有能力给予更多,但他选择保持低调,避免引起过多的注意。这样的安排让吴婆子感到非常满意,因此她在照顾李凌和王凤的过程中格外尽心尽力。然而,吴婆子的手艺与李凌相比确实有所欠缺,这常常让王凤在用餐时忍不住多看李凌几眼。李凌明白王凤的心思,但他现在并没有心思去做饭。一方面,他对食物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干净卫生就可以;另一方面,他最近忙于温习,没有多余的精力。

于是,李凌决定在街上买些食物,直接前往城东北的太昌山下。当他们到达太昌山的山门时,他们发现这片空地上已经有许多贫穷的学子在准备夜宿了。显然,他们并不是第一个想到这个主意的人。山门庄严大气,门口站着一队禁卫军,显得神圣不可侵犯。门匾上的“太昌庙”几个大字充满了书法的韵味。往上看去,山门后的石梯一层层延伸而上,在傍晚的余晖和夜雾的映衬下,显得颇具仙气。这一切都让李凌对即将到来的谢师节更加期待。

李凌让吴氏把车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准备将就一宿。他们刚安顿好,就看到那些学子在空地中央升起了火堆,还摆放了一些器具。几个学子模样的人注意到李凌他们这个角落,议论了几句后,两个学子走了过来向李凌询问:“在下云州人文山,敢问阁下也是要参加秋试而来祭拜太昌祖师的吗?”李凌走上前去回答:“正是,小子苍州苍海文士封侯,初到此地!”那人一听就高兴地说:“原来阁下也是参加进考的,我们大多都是要参加十日后的秋试,可否来一起论文一番?”进考就是文士进一步的考试,考中后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举人。举人也分为正举和同举,正举是只在京都秋试中高中的学子,考中正举人就可以直接填补朝廷空缺官职,而同举则是每个州每两年组织考试录取得前十名,虽然原则上也可以填补朝廷空缺,但待遇和地位略逊于正举。

只有在没有正举闲置的情况下,同举的优势才得以体现。与举人一样,同举者可以直接参与帝国秋试的第三轮殿试。只要具备一定的文才,并恰好遇到擅长或对口的审考官和皇上,便有可能一举高中。成为殿士,意味着成为天子的门生,这通常意味着仕途坦荡。因此,同举的名额在各州往往被各大家族和乡绅所垄断。

李凌欣然表示:“以文会友,实乃人生一大乐事!”文山赞同道:“以文会友,的确妙哉!”李凌让王凤三人先行休息,自己则随文山一同参加这群学子的临时论会。李凌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参加这场论会,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测试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文学造诣;其次,他希望通过融入这个圈子来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

在文山的引领下,李凌加入了这群学子。经过引荐,他们互相认识。这群学子大约三十余人,主要来自大夏国北部的北关州、云州、武州以及西部的定州、盘山州、阳州等较为贫困的地区。考虑到京都的学子和富裕的学子早已预定好住宿,而这些学子只能在山下空地露宿,李凌更加确信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李凌并没有因此瞧不起他们,反而感到一种亲切感,因为他自己也曾出身于贫困的农村。

经过一番交流,李凌了解到他们刚才议论的原因。原来,李凌是乘坐马车并带着仆人来的,而这群书生大多是孤身结伴而来。相比之下,李凌算是这群人中的有钱人了。于是,李凌大方地将准备带去京都的吃食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表示明天可以再补货。他故意装作凄惨地说:“各位才子,在下苍州苍海文士封侯,家乡被贼酋侵占,只带着妻子逃难至此。此次想考取功名,以便有机会向陛下请命,望朝廷早日发兵收复失地!”

如果你们有幸面见陛下,我恳请你们传达我苍州百姓的心声!这些微薄的小吃,是我对你们的一点小小感谢。”李凌谦卑的态度和恳切的话语赢得了众人的同情。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尚未亲身经历战争,但随处可见的难民已经让他们心知肚明。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群人在品尝了李凌提供的食物后,话题便如泉水般涌流不止。李凌很快便与这群人打成一片,他注意到其中不乏才华横溢之士。想想也是,就像两千年前的科举考试一样,没有把握的人会去浪费时间参加吗?很多人在最后一年都会选择打工或寻找其他出路。这些学子们不远千里来到京都,他们的决心和志向都是非凡的。

在这群学子中,年纪较大的文山约三十岁,据说已经参加了两次秋试,这是他第三次尝试。如果他这次还不中,他开玩笑说就要安心回家了。其他人如定州的云马,瘦高而有力;阳州的李闪,面冷言寡;平洲的子墨,文弱书生;庆州的舒明志,体态丰满,都让李凌觉得他们的才学颇为突出。

令人惊讶的是,李凌还发现了西康县的老秀子范举也在场。这位老者显然没有认出李凌来,此刻他换了一件新文士衣服,倒显得有些考场老手的气派。刚才李凌看到他在一群初次参加秋试的学子面前介绍经验,说得口沫横飞。

当大家都吃得差不多时,文山站起来提议:“明日便是谢师节,再十日后便是帝国大秋试。今日我们在此相聚也算是有缘。不如我们就按照封兄的建议,以文会友,各自作诗一首如何?”众人都纷纷表示赞同。文山见众人热情高涨,便即兴赋诗一首:“一夜八载,多少梦短不到家,三度紫禁,只献帝王家!”他的诗赢得了众人的赞赏。李凌也听出了文山诗中的含义,大致描述了他第一次落榜后日夜苦读,如今第三次参加秋试,如同考前的誓言。。

首先,子墨以一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入大海不知海之广,学而不试何知学之深也!”表达了他对学问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学问的深奥,这种心态使他在秋试中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众人都被他的才学所折服,认为他必定是秋试的佼佼者。

接着,李闪则以“宝剑出自磨砺,梅香自寒来,秋风得意,紫禁之殿上扬!”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抱负。他相信自己经过磨砺和努力,一定能够在秋试中脱颖而出,甚至在五天后的殿试中也能大放异彩。虽然有些人认为他有些自大,但他的诗歌却展现出了他的功底和自信。

而李凌则一直在品味着众人的诗歌,他发现虽然有些诗歌与书中所学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差异让他更加了解学习和怎样学习。然而,当他被文山提醒轮到自己作诗时,他却一时有些慌乱,脑海中一片空白。他站起来,感觉就像上课开小差被老师抓个现行一样尴尬。这就引得一些人心下议论,难道这个文士不会做诗?

然而,李凌并没有放弃,他强定了神,一字一句地吟出了他之前编字典时翻译出来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这首诗的意境与整齐的诗文格式让众人感觉有些怪异,但它却展现出了李凌独特的文学视角和翻译才华。

接着,舒明志对李凌的诗歌提出了质疑,认为“床在”与当前的时景不符。然而李凌也同时恢复过来,他继续以杜甫的《春望》为灵感,翻译出了另一首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数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虽然这诗也不算符合现在的时景,但这首诗正是杜甫当年安史之乱时所作,与自己现在的身份很符合。众人慢慢品味出来顿觉李凌文才高绝,不少人发自内心的共鸣,也不在追究什么时景不时景了!

这时李闪抱礼道:“封兄忧国忧民在下敬佩,这等字诗慢慢品味更是一番滋味!”不少人纷纷附和。他们开始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不再纠结于时机的合适与否。

时光荏苒,夜色渐浓,文山提醒大家:“今日已晚,明日五时便需排队,大家早些歇息,不可让客栈的公子哥们占了先机。”众人都表示同意,各自整理行装,准备休息。

原来,明早需要排队购买香火,以便按顺序祭拜。李凌对此并不在意,他回到自己的马车,却发现王凤眼中闪烁着泪光。他关切地问:“怎么了?”王凤轻声说道:“你作的诗真的很美。”李凌恍然大悟,王凤的遭遇与这首诗中的情感如出一辙。李凌只得安慰着抱着王凤在马车上慢慢睡去,现在李凌和王凤除了最后一道防线似乎真的弄假成真做了夫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