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官居一品养黛玉 > 第164章 诀别

官居一品养黛玉 第164章 诀别

作者:笑苑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1:45 来源:小说旗

在确认彻底安全后,林淡才缓缓舒展僵硬的身体。他背靠着冰冷的墙壁,感受着汗水浸透里衣的黏腻感。夜风掠过脖颈,让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他深吸一口气,将匕首重新藏入袖中,这才整理好凌乱的衣冠,状若无事地走向驿站正门。

房间里,烛火摇曳。沈景明第三次起身踱到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桌上的茶早已凉透,他却浑然未觉。

\"该不会出什么意外......\"话音未落,门轴吱呀一声响起。

\"林兄!\"沈景明一个箭步上前,借着灯光仔细打量林淡全身,见他只是衣摆沾了些尘土,这才长舒一口气,\"怎么才回来?我差点就要去找萧兄商议了。\"

林淡对沈景明安抚性地笑了笑,目光却越过他肩头,落在窗边若有所思的萧承煊身上。\"萧兄,\"他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刻意的平静,\"沈兄看不出来,但你没察觉胡用舟有问题吗?\"

萧承煊闻言一怔,手中的茶盏停在半空。茶水表面映着晃动的烛光,在他指间投下细碎的光斑。\"什么问题?\"

\"刚刚咱们跟踪胡用舟时,\"林淡缓步走到桌前,指尖轻叩桌面,\"他穿的不是官服。\"

房间里骤然安静。窗外传来巡夜士兵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消失。

萧承煊突然一拍脑门,茶盏重重落在桌上。\"对啊!从我们发现他到带回驿站,前后不过半个时辰,他怎么可能来得及换上官服?\"他的眉头越皱越紧,\"除非......\"

林淡的目光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幽深。他总觉得有什么关键线索被忽略了,就像棋盘上那颗被刻意挪开的棋子。\"萧兄,\"他声音低沉,\"将胡用舟刚刚跟你说的,一字不落地告诉我。\"

\"他说自己在西宁郡王世子的威胁下,帮他私运兵器,还贪污了些银子。\"萧承煊回忆道,\"对了,他还特意强调,账册藏在书房暗格里......\"

林淡已经坐在桌案前,铺开一张宣纸。狼毫蘸墨,在纸上沙沙作响。他写下\"甄家争执\"、\"小庙起火\"、\"胡用舟自曝\"几个关键词,墨迹在纸上晕开,如同化不开的疑云。

\"太巧了......\"林淡喃喃自语。笔尖突然一顿,在纸上留下一个浓重的墨点。他没有抬头,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萧兄、沈兄,如果今日从遇到甄家起争执,到小庙起火,胡用舟自曝......\"他缓缓抬眼,烛火在他眸中跳动,\"这一切都是被人精心设计的,你们觉得,这背后之人......究竟所图为何?\"

沈景明倒吸一口冷气,手中的折扇\"啪\"地合上。萧承煊则猛地站起身,带倒了身后的圆凳。木凳倒地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

沈景明与萧承煊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气,那声音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林兄,你这猜测是不是太过大胆了?\"沈景明的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青瓷杯中的茶水早已凉透,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林淡没有立即回答,他望向窗外——那里有萧承煊刚刚安排的护卫在层层把守,连一只苍蝇都难以飞入。萧承煊此刻正亲自检查门窗的缝隙,确认万无一失后才转身,朝林淡点了点头。

\"沈兄,\"林淡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盐铁乃朝廷命脉,与寻常货物不同。想要大批量贩运,没有盐引根本寸步难行。\"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在两位同伴脸上扫过,\"既然持有盐引,光明正大运输即可,何必大费周章修建寺庙遮掩?这不合常理。\"

说着说着,林淡闭上了眼睛。这是他以前读书时养成的习惯——将重要信息在脑海中重新书写一遍,不同知识便能在思维的碰撞中融会贯通。此刻,他正将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在脑海中铺展开来:

胡用舟的异样:茶馆到驿站突然转变的态度;停放重物的寺庙;军中才有的鞋底花纹...种种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在他脑海中串联成线。

\"我知道了!\"林淡猛地睁开眼睛,眸中精光乍现,\"这个胡知县是在一人侍二主!\"

\"呵,\"萧承煊冷笑一声,手指轻叩桌面,\"倒是小瞧了这个七品芝麻官。\"

沈景明若有所思地抚着下巴:\"林兄的意思是...胡用舟在替人陷害西宁郡王府?\"虽是问句,语气却已十分笃定。

\"正是。\"林淡点头,\"而且幕后之人要么握有他的致命把柄,要么许下了他无法抗拒的好处。\"他转向沈景明,\"所以我推测,西宁郡王府涉案的应该是盐而非兵器。沈兄以为如何?\"

沈景明沉默良久,指尖在桌面上画着无形的图案:\"林兄的推断合情合理。只是...\"他眉头皱得更紧,\"军中那些人背后的主子,究竟是谁?\"

\"等等,等等!\"萧承煊突然抬手打断,俊朗的脸上写满困惑,\"你俩能不能从头说起?我完全跟不上你们的思路。\"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锦缎般的发丝从玉冠中散落几缕。

林淡先是一愣,随即失笑:\"是在下疏忽了。\"他重新斟了杯茶推给萧承煊,\"事情要从今晚茶馆说起。陈塘提出用银钱贿赂你时,神情虽然紧张却不显惶恐,这说明他认为郡王府犯的事罪不至死。\"

\"按本朝律法,\"沈景明接过话头,声音如冰泉般清冷,\"私盐案中除非是主犯,否则多判流放。若遇新帝登基等大赦之年,甚至可能免于一死。\"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萧承煊一眼,\"但私运兵器...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萧承煊瞳孔骤缩,手中茶杯\"咔\"的一声裂开一道细纹。茶汤顺着他的指缝滴落,在檀木桌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

\"所以...\"他声音发紧,\"有人想借我的手,除掉西宁郡王府?借刀杀人?他们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他握着茶杯的骨节因用力而泛白。

――

扬州,林如海府邸。

夜色已深,府邸内大多烛火都已熄灭,唯有书房的窗棂还透着明亮的光,如同暗夜中孤悬的星子。

林如海将手中的密函凑近跳动的灯焰,火舌贪婪地舔舐着那张薄如蝉翼的纸,很快便将其上的字迹吞噬殆尽,只余下一小撮焦黑的灰烬,被他轻轻一吹,便散入空气中,仿佛从未存在过。他的面容在跳动的火光中忽明忽暗,显得格外憔悴,眼下的青黑如同晕开的墨团,清晰地显示出多日未眠的痕迹。

“大人,证据确凿了。”站在角落阴影处的人低声道,他身着一身普通的青布商贾服饰,看起来与寻常行商之人无异,唯独腰间那柄军中制式的短刀,在微弱的光线下偶尔闪过一丝冷冽的寒芒,“江淮十二家盐商,皆以西宁郡王府为靠山。他们买通漕帮,在邗沟段凿沉官船,再以打捞之名私吞盐货。将官盐偷偷倒卖出去,从中牟取暴利。\"他声音压得极低,\"更蹊跷的是,属下追查沉船时,在瓜洲渡发现甄家商队夜间往栖灵寺运送铁锭,寺中僧人竟都操着关外口音,北静王府与江南甄家暗中勾结,借着修建寺庙的幌子,正悄悄把精铁运往关外。”

林如海的手指微微颤抖,他拿起案几上的另一份文书——这是他堂叔林栋两日前命林清秘密送来的。两份证据相互印证,如同两块拼合的拼图,勾勒出一个足以撼动朝野的惊人阴谋:北静王与甄家涉嫌走私铁器,而西宁郡王府则与盐商勾结、官盐私卖,桩桩件件,都证据确凿!

“此事牵连甚广,关乎国本,我可能要亲自进京面圣。”林如海转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林大人决定就好。”阴影处的人拱手回答,声音沉稳有力,“东平郡王有令,这段时间属下二人听从大人差遣,定当护大人周全。”

那日东平郡王奉旨来扬州,负责将江南的银钱押运进京,林如海便看出这位郡王绝非等闲之辈,且应是深受皇上信任之人。经过几日的反复权衡,他终究是下定决心,敲开了东平郡王下榻之处的房门。表明来意后,对方竟十分爽快,当即就将身边两个得力心腹借给了他。

果然,这两人的能力远在他原本的手下之上,不过半月功夫,就将江南盐商与西宁郡王府勾结的阴谋查得七七八八,甚至还顺藤摸瓜,查出了北静王与甄家走私铁器这桩更大的事。

与东平郡王的心腹江大人一番商议,定下了进京的计策后,林如海这才回了卧房。见妻子贾敏还未休息,他有些意外,走上前道:“这么晚了,夫人今日怎么还没休息?仔细着了凉,伤了身子。”

贾敏坐在窗边的软榻上,闻言抬起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我让厨房炖了参汤,知道你今夜又要忙到深夜,担心你忘了喝,便在这里等你。”说着,她起身从一旁的小几上端起那碗还冒着热气的参汤,递给林如海。

“夫人,你身子本就还没完全好起来,这些琐碎事让下人做就是,何必亲自守着。”林如海接过参汤,入手温热,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他看着妻子略显苍白的面容,轻声嘱咐道。

“偶尔一次,不妨事的。”贾敏柔声道,目光落在他脸上,细细打量着他连日来的疲惫。

“夫人眼睛怎么红红的?可是出了什么事?”林如海喝了一口参汤,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妻子的眼角,心中莫名一紧,总觉得贾敏的情绪有些不对劲。

贾敏垂下眼睑,掩去眸中的复杂情绪,再次抬眼时,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婉的笑容:“哪有什么事,只是老了不中用了。想着快过年了,想亲手给玉儿做件寝衣,选了块软和的料子,不过才做了两日,就熬红了眼睛,让老爷见笑了。”她说着,还拿起放在一旁的针线笸箩,里面放着一块素雅的湖蓝色绸缎,上面刚绣了几针精致的缠枝莲纹样。

听贾敏这么说,林如海心中的疑虑稍稍放下,他放下参汤碗,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开口道:“夫人,如海有一事,恐怕会牵连到你。”

“夫妻一体,同气连枝,说什么牵连不牵连的。”贾敏握住他的手,掌心微凉,语气却十分坚定,“到底出了什么事?”

林如海便将盐商与西宁郡王府勾结、北静王与甄家走私铁器的事简略地跟贾敏说了一遍,末了,他眉头紧锁,沉声道:“如今我必须带着证据亲自进京,面呈圣上。只是,我担心扬州这边会有歹人闻讯而来,对你和女儿不利。我已经安排好了人,送你们出去暂避锋芒,这一路上怕是要吃些苦了。”

贾敏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握着他的手紧了紧,她尽力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轻声道:“好,我都听你的。只要能让老爷安心办事,这点苦算什么。”

林如海还想说些什么,却被贾敏打断:“老爷放心,我会照顾好玉儿,等你回来。”

“我已安排妥当。”林如海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贾敏,“东平郡王会派心腹护送我从水路进京,另一心腹和林清会护送你和女儿走陆路,伪装成寻常商贾家眷,避开耳目。两条路线,总能保得你们平安。”

话未说完,贾敏突然扑进他怀中,双臂紧紧环住他的腰,将脸埋在他的衣襟处,无声地啜泣起来。林如海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瘦弱的身躯在微微颤抖,心中如同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疼得厉害。他抬起手,轻轻抚着她的后背,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的话。

许久,贾敏才渐渐止住哭声,她抬起头,用帕子拭了拭眼角的泪痕,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异常清晰:“老爷,这一路山高水远,危机四伏,你一定要保重啊。”

林如海心中一暖,重重地点了点头,轻声答应:“我会的,你和玉儿也要平安等我回来。”他没有看到,在他低头整理衣襟的瞬间,贾敏眼中闪过的那一丝决绝之色,如同暗夜中燃起的最后一点火星,虽微弱,却带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翌日,宵禁刚刚解禁,林如海府邸运送秽物的马车照例一早出府。

黎明前的扬州码头,雾气弥漫。一艘不起眼的商船静静停泊在僻静的角落,船头站着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只见他看见另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前来后,立刻吩咐船家开船。

――

晨光初透,纱帐半卷。

贾敏坐在黛玉床畔,指尖轻轻拂过女儿额前的碎发。才五岁的黛玉睡得正熟,纤长的睫毛在瓷白的肌肤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唇瓣微抿,似在梦中仍带着几分诗书里的愁绪。

“玉儿……”贾敏低唤一声,嗓音轻得几乎融进晨风里。

她俯身,在女儿眉心落下一吻,唇瓣触到肌肤的刹那,一滴泪无声滑落,洇进黛玉的发间。

黛玉睫毛颤了颤,缓缓睁开眼,眸中尚带着朦胧睡意。

“母亲?” 她声音软糯,带着初醒的微哑,“您怎么在这儿?”

贾敏连忙侧过脸,指尖迅速抹过眼角,再回头时已换上温柔笑意:“是母亲不好,吵醒玉儿了。”

黛玉眨了眨眼,敏锐地察觉到母亲眼尾微红,嗓音也比平日低哑几分。她撑起身子,小手轻轻拉住贾敏的衣袖:“母亲,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敏指尖一顿,随即笑着捏了捏黛玉的脸颊:“昨日睡得早,醒得也早,便想着来陪你用早饭。”

黛玉仍有些疑惑,但见母亲神色如常,便乖巧点头。

早膳摆在暖阁里摆开,几碟清淡小菜,一碗莲子羹,并一盅炖得极烂的燕窝粥——是贾敏特意吩咐厨房给黛玉准备的。

黛玉小口啜着粥,时不时抬眼看向母亲。贾敏今日格外安静,只偶尔为她夹一筷子菜,目光却始终凝在她脸上,似要将她的模样刻进骨血里。

“母亲怎么一直看我?”黛玉放下瓷勺,轻声问道。

贾敏笑了笑,指尖轻轻抚过她的鬓角:“看着玉儿,便觉得心里欢喜。”

黛玉抿唇一笑,颊边梨涡浅浅,可心里却莫名浮起一丝不安。

早膳过后,贾敏挥退众人,暖阁内只剩母女二人。

贾敏深吸一口气,从头上摘下一根玉簪,递到黛玉手中。

“玉儿,母亲有件事要告诉你。”

黛玉低头看着玉簪,心头一跳,猛地抬头:“母亲,这……”

贾敏握住她的手,力道微微发紧:“玉儿,今日你要随林清叔叔启程,去京中你二叔叔家小住一段时日。”

黛玉瞳孔微缩,指尖不自觉地攥紧绣囊:“母亲,那您呢?”

贾敏摇头,嗓音温柔却坚定:“母亲还有事要办,待事情了结,便去接你。”

黛玉怔怔望着母亲,忽而眼眶一热:“父亲呢?父亲去哪儿了?”

贾敏沉默一瞬,轻声道:“你父亲有要事进京,待他回来,我们一家便能团聚。”

黛玉自幼聪慧,岂会看不出母亲话中隐忍?她猛地扑进贾敏怀里,声音哽咽:“母亲,您别骗我……是不是出事了?”

贾敏紧紧搂住女儿,指尖微微发颤,却仍柔声安抚:“玉儿乖,只是暂别几日,母亲答应你,很快便去接你。”

黛玉仰起脸,泪珠滚落:“真的吗?”

贾敏指尖一顿,随即轻轻擦去她的泪,笑道:“真的,母亲怎么会骗玉儿呢?”

可她心里清楚——

这一别,或许便是永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