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新阅微异谈 > 第69章 玄秘之事难明了,狡黠奸谋尽曝光

新阅微异谈 第69章 玄秘之事难明了,狡黠奸谋尽曝光

作者:硕云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0:39 来源:小说旗

【**谜影】——

天地之外的玄妙之事,圣人往往存疑不语,留待后人思索。可即便是我们身处的这方天地间,也藏着诸多难以用常理解释的奇事,每每忆起,都让人心生疑惑,仿佛置身迷雾之中。

人离世之后究竟会怎样?儒家典籍中记载,人死后魂气轻清而升天,形魄重浊则归地,阴阳两隔,各安其位;佛门故事里,阴曹地府设有森严的审判体系,亡魂皆会被勾至冥司,接受善恶评判,绝无重返人间之理。然而民间却流传着“回煞”之说,荒诞离奇却又仿佛确有其事。那些行走乡间的术士,手持一本神秘莫测的旧书,自诩能精准推算出逝者魂魄回返阳间的时辰,甚至连其离去的方位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在常人看来,这无疑是无稽之谈,可我亲历的那件事,却颠覆了我的认知。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独自在隔院的楼窗边休憩。突然,一道奇异的白烟从隔壁人家的灶烟囱中袅袅升起。那白烟似有生命一般,缓缓凝聚成束,在夜色中摇曳升腾,散发着朦胧的光晕。我心中一惊,猛然想起近日听闻的那家丧讯,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回煞”?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道白烟,只见它沿着术士所预言的方向,朝着西南缓缓飘去,最终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时间与方位竟与推算丝毫不差,这诡异的一幕让我脊背发凉,久久回不过神来。

还有一次,我听闻有户人家刚刚办过丧事,术士预言逝者回煞之日会留下踪迹。出于好奇,我在那一天亲自打开死者生前居所的门锁。房间内弥漫着一股陈旧而阴冷的气息,地面上事先撒好的白灰,此刻竟布满了清晰的手印和脚印。那手印大小、纹路与死者生前别无二致,脚印的步幅、深浅也与死者生前的习惯如出一辙。闻讯赶来的亲友们围在四周,辨认着这些痕迹,有人当场泪如雨下,直呼是亲人回来了。那一刻,我望着这些神秘的印记,只觉头皮发麻,心中满是困惑:这世间难道真有如此神奇之事?

人们常说“生死有命,富贵由天”,就连圣贤之人也无法与命运抗衡。可令人费解的是,世间竟流传着蛊毒、魇魅之类的邪术,这些害人之术甚至被明文载入刑律。我虽未曾亲眼目睹蛊毒的威力,但魇魅之术却见识过多次。施法者大多是目盲的巫师,或是游走四方的泥瓦木工,他们看似平凡,却仿佛掌握着神秘的力量。

曾听闻有位农妇与邻居发生口角,不久后便卧床不起,整日神情恍惚,口中喃喃自语,状若疯癫。家人遍访名医都束手无策,后来有人说她是中了魇魅之术。无奈之下,家人请来一位通晓破解之法的老者。老者在农妇床前摆下香案,口中念念有词,手持桃木剑四处挥舞,一番折腾后,农妇竟渐渐恢复了神志。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些看似荒诞的巫术,却一次次应验,让人不得不心生畏惧。仿佛天地间的生死祸福之权,竟能被这些凡夫俗子随意操控,这其中的道理,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这些奇事背后,定然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法则,只是以我们现有的认知,还无法参透其中的奥秘。宋代的儒者们常常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想象,对世间万物进行论断。他们谈论起日月星辰、天地运行,往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仿佛早已洞悉宇宙的本质。然而,宋代的历法却在一次次的实践检验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多次修改却依然误差不断。直到郭守敬等天文学家通过实际观测、精准计算,才逐渐揭开天文历法的真实面貌。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些声名远扬的理学大师们,在天文历法的实际应用上,竟如此不堪。即便是以精通数学着称的邵雍,也不过是凭借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猜测,与真实的天文规律相去甚远。

李又聃先生曾感叹:“宋代儒者空谈义理,自以为掌握了宇宙真谛,可连有形有象的天体运行都无法准确判断,更何况是那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玄妙之道呢?”先圣孔子早就说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对于那些超出我们认知范围的事物,或许保持一份敬畏与谦逊,才是明智之举。毕竟,这世间的奥秘无穷无尽,人类的认知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理解。

【诡术拆穿】——

沧州吕氏姑母家的老槐树下,总聚着些交头接耳的妇人。每逢朔望之日,树荫深处便飘来若有若无的檀香,伴着沙哑吟唱——女巫郝媪又在“请狐神”了。

初见郝媪时,我不过垂髫小儿。她裹着褪色的蓝布头巾,眼角皱纹里似藏着数不清的秘密。只见她枯枝般的手指捏着三炷香,突然剧烈颤抖,香灰簌簌落在供桌上。“狐仙娘娘附我身咯!”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八度,尖细得像夜枭,“王二家的母鸡昨儿被偷,是西头张屠户家的恶犬干的!”人群顿时炸开了锅,远处正巧传来张屠户的叫骂声,众人惊叹着纷纷掏出铜板。

这妖异场景成了街坊茶余饭后的谈资。郝媪的名声愈发响亮,连邻村孕妇都揣着鸡蛋来问胎相。那日,身怀六甲的赵家媳妇刚进门,郝媪浑浊的眼珠一转,猛地拍案:“必是男胎!日后定能考中秀才!”赵家媳妇欢天喜地回去准备男娃衣物,谁知分娩那日,产婆抱着女婴出来时,整个村子都等着看郝媪的笑话。

次日清晨,赵家媳妇气势汹汹地踹开郝媪家柴门。我混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只见郝媪不慌不忙地捻着佛珠,突然双目圆睁,瞳孔泛起诡异的幽光:“大胆孽障!你可知罪孽深重?去年腊月初三,你娘家送来二十个白面饼,你只给公婆六个,自己偷吃十四个!阴司判你德行有亏,才将男胎转女!”赵家媳妇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煞白——这隐秘之事,她连枕边人都未说过!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赵家媳妇瘫坐在地,不住磕头谢罪。

日子就这样在郝媪的“神谕”中流转。直到某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她照例焚香做法。青烟缭绕间,她突然挺直脊背,端坐在太师椅上,姿态竟比平日挺拔三分。开口时,声音变得清越如鸣泉:“吾乃真狐神是也!”众人吓得连连后退,只见她扫视人群,目光如利剑:“尔等愚昧!吾等修炼千年,岂会屑于掺和人间腌臜事?这恶妪豢养十余名爪牙,每日穿梭各宅,偷听墙角、收买婢仆,稍有隐秘便编排成‘神谕’!”她将郝媪如何指使村妇扮作乞丐探听**,怎样用钱财收买媒婆传递消息,一桩桩一件件说得清清楚楚,连在场众人谁偷藏私房钱都抖了出来。

郝媪的脸色由青转白,又化作死灰。话音刚落,她像被抽走筋骨般瘫软在地,待重新抬头时,眼神已恢复浑浊。她踉跄着爬起来,撞倒供桌,在众人的唾骂声中跌跌撞撞地跑远。那之后,老槐树下再没响起过诡异的吟唱,只留下散落的香灰,在风里诉说着曾经的荒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