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新阅微异谈 > 第28章 鬼凭智巧保良方,塾师怒遇化缘僧

新阅微异谈 第28章 鬼凭智巧保良方,塾师怒遇化缘僧

作者:硕云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40:39 来源:小说旗

【医方鬼魂藏】——

内阁学士永公,名宁,正值年富力强、在官场施展抱负之际,却不幸被病魔缠上。起初,病症看似寻常,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永公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整个人虚弱不堪,面色苍白如纸,身形也愈发憔悴,往昔的神采早已消失殆尽。

家人和下属们心急如焚,赶忙为他延请城中有名的大夫前来诊治。大夫把过脉,又仔细查看了舌苔,神色凝重地开了药方。家人迅速照方抓药,满心期待着永公服下药后能药到病除。然而,几剂药服下,病情却并未如众人所愿那般好转,永公依旧整日卧床,被病痛折磨得苦不堪言。

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另寻良医。这位新请来的医生,听闻之前已有大夫诊治过,便索要前医所开的药帖,想着参考一番,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可奇怪的是,这药帖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永公满心烦躁,只当是身边的小婢女做事粗心大意,误把药帖放置到了其他地方。他强撑着病体,眉头紧皱,语气严厉地斥责小婢女,命她把房间的每个角落都翻个遍,还声色俱厉地威胁道:“若是找不到,仔细你的皮,定要狠狠笞打你一顿!”小婢女吓得瑟瑟发抖,眼眶泛红,豆大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赶忙四处寻找起来。

永公疲惫地靠在枕头上,不知不觉进入了一种似睡非睡、恍惚迷离的状态。朦胧间,他感觉有微弱的光亮闪烁,睁眼一看,竟瞧见一个人影直直地跪在灯下。永公吃了一惊,仔细打量,只见那人面容清瘦,神色恭敬中带着几分感激,身上的衣物虽破旧,却还算整洁。还没等永公开口询问,那人便抢先说道:“大人切勿笞责这小婢女,那药帖是小人藏起来的。小人便是当年大人担任臬司时,承蒙大人明察秋毫,平反冤情,从而得以活命的囚犯啊!”

永公闻言,心中疑惑更甚,问道:“你为何要藏起药帖?”那人长叹一声,缓缓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这医家同行之间,大多相互猜忌、嫉妒。他们总想着改变前一位医生的药方,以此来彰显自己医术的高明。大人您之前所服的药并无差错,只是初服一剂,药力还未完全发挥效用。倘若这后医见到前方,定会为了标新立异,开出相反的药方,如此一来,大人的病情不但难以好转,反而可能会愈发严重,甚至危及性命啊!小人承蒙大人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只能出此下策,暗中将药帖藏起,以保大人平安。”

永公此时正被病痛和昏沉之感笼罩,脑子也不太清醒,竟一时没反应过来眼前这人是鬼。他只是迷迷糊糊地听着,机械地点点头。过了好一会儿,一阵凉风吹过,永公打了个寒颤,猛地回过神来,这才意识到刚刚与自己对话的竟是个鬼魂。他瞬间惊恐万分,冷汗顺着额头直往下淌,后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湿透。

等情绪稍稍平复,永公强装镇定,对后请来的医生说道:“实在抱歉,之前的药方已然丢失,我也记不清具体内容了,还请先生根据我的病情,另开药方吧。”医生点点头,重新为永公把脉、看诊,随后提笔开方。永公接过药方一看,心中不禁暗暗称奇,原来这医生所开的药,竟与之前那位医生的药方如出一辙。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永公依照新方连进数剂药。神奇的是,随着药物的作用,他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也一天天好起来。没过多久,便霍然痊愈,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后来,永公镇守乌鲁木齐的时候,与我谈及此事,脸上满是感慨之色,说道:“此鬼可谓谙悉世情矣!若非他暗中相助,我这次恐怕难逃一劫。这世间的人心复杂,有时候竟还不如这鬼魂懂得感恩和顾全大局啊!”

【佛儒冲突事】——

族叔楘庵曾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起过这么一段奇事,故事发生在肃宁。当地有一位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一生都致力于钻研、讲授程朱之学。平日里,他总是将自己视作正统儒家思想的卫道士,头戴方巾,身着长袍,举止间尽显迂腐刻板,时刻以宣扬圣贤之道为毕生使命,动辄便引经据典,摇头晃脑地教训旁人,言谈之中满是对自己学问的极度自负,仿佛世间唯有他才真正领悟了圣贤的真谛。

那是一个平平无奇却又注定不凡的日子,朗朗晴空下,私塾里传来阵阵诵读声。突然,一阵有节奏的木鱼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这份宁静。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游僧立于私塾外,身着一袭破旧却干净的僧袍,手持木鱼,不紧不慢地敲着,口中念念有词,正在化缘乞食。他就那样静静地坐在不远处的树荫下,从清晨辰时,一直到骄阳似火的中午午时,木鱼声始终未曾停歇,清脆的声响在私塾周围悠悠回荡,一下又一下,扰得私塾里的先生和学生们心烦意乱,难以专注于课业。

私塾先生终于忍无可忍,他原本就对佛教这类“异端”学说心存鄙夷,如今这和尚又如此“不识趣”,搅乱了私塾的安宁。只见他涨红了脸,怒目圆睁,猛地站起身来,将手中的书本重重地摔在桌上,大步流星地朝着门外走去。来到和尚面前,他双手叉腰,扯着嗓子大声呵斥:“你这佛门之人,本就是异端,那些愚昧无知的百姓或许会受你蛊惑,可此地皆是熟读圣贤书、信奉孔孟之道的人,岂是你能来招摇撞骗的地方?还不速速离去!”

和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怒火,不慌不忙,缓缓抬起头,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声音平和地说道:“阿弥陀佛,先生莫要动怒。佛之弟子外出募化衣食,就如同儒家弟子追逐功名利禄一般,究其根本,都是在这尘世之中迷失了本心,偏离了最初的修行与志向。既然本质相同,先生又何必苦苦为难于我呢?”

这番话在私塾先生听来,无疑是大逆不道的狡辩。他觉得这和尚简直胆大包天,竟敢公然反驳自己,还将佛门与儒家相提并论。盛怒之下,他随手抄起墙边的一根夏楚(旧时的一种体罚工具,类似戒尺),劈头盖脸地朝着和尚打去。和尚也不躲避,只是静静地承受着,待先生发泄完,他才轻轻抖了抖被打的衣衫,站起身来,神色平静地说:“先生,您这玩笑开得可有些过分了。”说罢,他像是不经意间,将随身携带的布袋子遗落在地上,转身便扬长而去。

私塾先生望着和尚离去的背影,冷哼一声,心想这和尚肯定还会回来取袋子,便吩咐弟子们留意。可从午后一直等到天色渐暗,夕阳的余晖洒在私塾的院子里,和尚却始终没有现身。先生和弟子们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他们围在布袋子旁,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有弟子伸手摸了摸,惊喜地喊道:“好像都是散钱!”众人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几个年轻的弟子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伸手去把钱拿出来。

私塾先生见状,赶忙阻拦道:“且慢!先等他许久不来之后,我们再做计较。不过,为了避免日后起争执,得先把钱数清楚。”说罢,他亲自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布袋子的绳结。就在袋子刚一打开的瞬间,只听“嗡”的一声,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蜜蜂如汹涌的潮水般倾巢而出,直冲着私塾先生和弟子们扑来。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一时间尖叫声、呼喊声此起彼伏。他们四处逃窜,试图躲避蜜蜂的攻击,可蜜蜂却紧追不舍,不一会儿,先生和弟子们的面目就被蜇得红肿不堪,一个个疼得眼泪鼻涕横流,在院子里抱头鼠窜,手忙脚乱地挥舞着手臂,想要驱赶这些恼人的蜜蜂,场面混乱得如同战场一般。

周围的邻里听到这嘈杂的动静,纷纷赶来一探究竟。就在众人乱作一团的时候,那和尚却不紧不慢地推门而入。他看着眼前狼狈的场景,大声说道:“你们这些口口声声自诩为圣贤之徒的人,竟然想着私吞别人的财物吗?”说罢,他大步上前,一把提起地上的布袋子,转身便要离开。临出门时,他又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对着私塾先生微微欠身,脸上带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说道:“贫僧这异端之人偶然冒犯了圣贤,还望先生大人有大量,多多恕罪。”

在场围观的邻里们看到这戏剧性的一幕,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忍俊不禁,一时间议论纷纷。对于这件事的缘由,大家众说纷纭。有的人猜测这是和尚施展的神奇幻术,毕竟谁也没见过如此诡异的事情;有的人则认为是私塾先生平日里过于偏激,总是喜好抨击佛教,每次见到和尚都要恶语相向,所以和尚才故意在袋子里放了蜜蜂来捉弄他,给他一个教训。

楘庵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认真地说道:“这件事我可是亲眼所见。如果事先在袋子里藏了这么多蜜蜂,那袋子外面肯定会有蜜蜂蠕动的迹象,可当时我一直盯着,却完全没有察觉到任何异样。所以依我看,说这是幻术的说法更为靠谱一些。” 这段充满趣味与意外的奇事,也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