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363章 钟鸣契冷起风波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363章 钟鸣契冷起风波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皇城西北隅,议政阁的琉璃瓦顶刚被破晓的微光染上一层浅金,沉重的晨钟便已撞碎了薄雾。钟声雄浑,余波震颤着阁前汉白玉阶上凝结的露珠,也撞开了紧闭的朱漆大门。澈儿踏入阁内时,那股熟悉的、混合着陈旧卷宗与上好墨锭的气息扑面而来,还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因争执而生的滞涩。

阁内早已济济一堂。紫檀长案两侧,各部重臣按品级肃立,目光或明或暗地交汇于主位。户部尚书李崇古花白的眉毛拧成了疙瘩,枯瘦的手指捏着一份新墨未干的奏报,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身侧,站着一位身着麒麟补子、面皮白净、保养得宜的中年人——安平侯赵瑞,先帝朝便因军功封爵的旧勋贵胄,此刻正用一方素白丝帕慢条斯理地擦拭着并无多少灰尘的指尖,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殿下,”李崇古的声音带着压抑的火气,率先打破了阁内的沉静,他将手中奏报向前一递,“此乃京畿三府八县联名呈报!新律颁行不过旬日,各地因田亩、屋宅归属不清而起的讼案陡增三成!刁民借新律‘契约为凭’之条,妄图推翻旧有田契、房契,侵占良田美宅之事层出不穷!长此以往,纲纪何存?人心惶惶啊!”

他话音未落,赵瑞便轻轻放下丝帕,接口道,声音不高,却清晰地送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李尚书所言,正是老臣心中所虑。新律立意自是好的,‘削繁就简’,‘为民便’。然则,”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澈儿年轻的面庞,又掠过几位神情凝重的官员,“这‘契约为凭’四字,看似公允,实则隐患无穷。乡野之地,祖辈相传的田产,多是口头约定,或是些早已模糊不清的旧契。如今骤然以白纸黑字为据,那些刁钻之徒,岂不闻风而动,肆意攀诬旧主?更有甚者,勾结地方胥吏,伪造契约……殿下,此风若长,根基动摇啊!”他最后一句,语气陡然加重,如同重锤敲在人心上。

阁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肩头。几位出身寒门、曾对新律寄予厚望的官员,脸上也浮现出犹疑。澈儿端坐主位,晨光透过高窗,在他玄色常服的肩头投下一道清晰的亮痕。他并未立刻回应,只是伸出两指,从李崇古手中接过了那份沉甸甸的奏报。指尖划过纸页,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垂眸,目光在奏报上那些触目惊心的“讼案陡增”、“侵占”、“攀诬”、“人心惶惶”等字眼上缓缓移动。每一个词,都像一根冰冷的针。新律初行,如新苗破土,最惧风雨。旧有秩序的维护者,嗅到了变革带来的威胁,反击来得如此迅猛而精准。

澈儿放下奏报,抬首,目光沉静地迎向赵瑞那双看似平和却深不见底的眼睛:“安平侯忧国忧民,澈感念。‘契约为凭’,乃为杜绝豪强仗势欺人,强取豪夺,使田宅归属有法可依,有迹可循。至于旧契不清、口说无凭之困……”他语速平缓,却字字清晰,“孤已命刑部、户部,会同大理寺,拟定细则。凡能证明确系祖产,且有相邻乡老、里正具结联保者,其权属自当予以认定,不受新契旧契之限。此细则,不日便将明发各地州府县衙。”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李崇古,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至于讼案陡增——李尚书,孤倒要问问,这陡增的三成讼案之中,究竟有多少是‘刁民’无理取闹,又有多少是积压多年的沉冤旧案,苦主终得申诉之门?户部掌天下田亩户籍,职责所在,是当厘清是非曲直,而非仅以‘讼案多寡’论新政得失!”

李崇古脸色微变,嘴唇翕动,似要辩驳。澈儿却不再给他机会,目光锐利如刀,扫过全场:“新律推行,本非一蹴而就。有阻力,有阵痛,皆在意料之中。然则,”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金石之音,“若因些许波折,便畏首畏尾,因噎废食,则新政何以立?律法何以信?朝廷威严何在?孤心意已决!凡借新律之名行不法之事者,查实严惩不贷!凡借旧弊之名阻挠新律施行者,亦当以法论处!”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阁内回荡,震得空气嗡嗡作响。赵瑞脸上的从容笑意终于敛去,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他袖中的手似乎微微一动。

就在这时,侍立在澈儿身后的小禄子,捧着刚换好的热茶上前,躬身欲为澈儿添水。许是阁内气氛过于凝滞,小禄子心神不宁,脚下竟一个趔趄!

“哎哟!”

惊呼声中,茶盘脱手!那盏滚烫的雨前龙井,连带着青瓷茶盅,竟直直朝着安平侯赵瑞的方向泼洒过去!

变故陡生!

赵瑞反应极快,下意识地侧身急避。滚烫的茶水大部分泼在了他脚边的金砖地上,发出“嗤”的轻响,腾起一小片白气。然而,仍有几点滚烫的水珠溅射到了他宽大的云锦袖袍之上,洇开深色的湿痕。更糟糕的是,在赵瑞这骤然侧身闪避的动作间,他袖中一样物件,被猛地甩了出来!

“啪嗒!”

一声轻响,那物件落在他脚边湿漉漉的金砖地上。

阁内瞬间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落地的物件牢牢吸引。

那是一张折叠起来的、边缘已有些磨损的……纸。从展开的一角,能清晰看到鲜红的官印和密密麻麻的墨字,以及一个醒目的、标注着具体亩数的数字——那分明是一张田契!

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冰。李崇古的惊愕,其他官员瞬间变得微妙复杂的眼神,小禄子煞白的脸和抖如筛糠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聚焦在那张湿了边角的田契上,也聚焦在安平侯赵瑞骤然铁青的脸上。

澈儿端坐不动,目光平静地落在那张田契上,又缓缓抬起,看向赵瑞,眼神深如寒潭,无波无澜,只淡淡问了一句:“安平侯,此物……可是要紧?”

赵瑞的脸皮剧烈地抽动了一下,那精心维持的从容彻底碎裂,露出底下难堪的惊怒。他几乎是扑过去,一把将那张湿漉漉的田契攥入手心,紧紧攥住,仿佛要将其捏碎。丝帕早已不知掉落何处,他用力之猛,指节都泛出青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喉咙里却像堵了团浸透冷水的棉花,一个字也挤不出来。那滚烫茶水溅在袖上的湿痕,此刻却像烙铁般灼烧着他的体面。

阁内落针可闻。方才关于新律、关于田亩的激烈争辩,在这张意外现形的田契面前,显得如此苍白而讽刺。那湿透的纸张,像一记无声却响亮的耳光,抽在“忧国忧民”的安平侯脸上,也抽在那些依附于旧秩序的沉默之上。

澈儿端起自己案上那盏尚温的茶,指腹摩挲着光滑的瓷壁,目光掠过赵瑞紧攥的手,又缓缓扫过李崇古等人变幻不定的脸色。他没有追问田契的归属,也没有斥责失手的小禄子,只是平静地开口,声音不高,却足以让每个人听清:

“看来今日议事,诸位大人心中尚存疑虑。无妨。”他轻轻放下茶盏,发出一声清脆的微响,“新律初行,百事待兴。安平侯既如此关切田亩归属,李尚书又忧心讼案滋扰……那便请二位大人,会同刑部、大理寺,十日内,将京畿三府八县所有新起田亩讼案,无论大小,无论告状者是民是绅,所有卷宗、人证、物证,一一厘清,据实呈报于孤案前。是非曲直,孤自当秉公而断。”

他站起身,玄色袍服的下摆拂过紫檀椅面,动作从容不迫:“退了吧。”

话音落下,澈儿已率先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阁门。小禄子慌忙捡起地上的茶盘碎片,踉跄跟上。留下议政阁内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赵瑞攥着那张湿透的田契,僵立在原地,脸色由铁青转为灰败,仿佛一瞬间被抽干了所有血色。李崇古看着他,又看看澈儿消失的背影,嘴唇动了动,最终化作一声沉重而无奈的叹息,颓然坐回了椅中。

阁外,初夏的阳光已然明亮,将议政阁高大的影子长长地投在殿前广场光洁的金砖地上。澈儿走在光与影的交界处,青石路面传来的凉意透过薄底朝靴。方才阁内那张湿漉漉的田契,如同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未掀起滔天巨浪,却在潭底搅动了无数潜藏的污泥。安平侯赵瑞,这位素来以“清贵”示人的勋贵,其袖中暗藏之物,已然撕开了冰山一角。这绝非孤例。那些附着在旧有田亩制度上的庞然大物,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终于在新律的锋刃下,感到了切肤之痛,开始显露狰狞。

这仅仅是开始。澈儿微微眯起眼,望向远处宫墙之上澄澈的天空。他深知,一场无声的较量,已在朝堂的暗流之下,悄然拉开了序幕。而他案头等待批阅的奏章里,或许正藏着更多来自四面八方、或明或暗的试探与反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