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347章 引经据典定风波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347章 引经据典定风波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新蒙学堂开蒙礼上,那一声声稚嫩的“向学则明”,那清亮如溪的眼神,那粗糙掌心紧握崭新笔砚的温度,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澈儿将那份沉甸甸的期许带回了东宫,然而,储君案头堆积的,从来不是孩童的课业,而是关乎江山社稷、吏治民生的千钧重担。那份纯然的希望之光,很快便被另一份奏章的沉重阴影所覆盖。

一份由吏部主笔、都察院附议、数位朝中重臣联署的《澄清吏治疏》,被郑重地放在了紫檀书案的最上方。奏疏的核心,直指大靖官场根深蒂固的沉疴——官员荫补过滥,冗员充斥,尸位素餐;地方胥吏盘根错节,上下其手,侵吞国帑,鱼肉小民。奏疏提出了一套堪称雷霆万钧的革新方略:

1. 严控荫补:大幅削减勋贵、高官子弟不经科举直接授官的名额与品阶,非真才实学者不得滥竽充数。

2. 裁汰冗员:对各级衙门进行彻底清查核编,罢黜怠政、无能、贪墨之员,精兵简政。

3. 胥吏改制:将长期把持地方具体事务、却游离于正式官员体系之外的“胥吏”,纳入朝廷统一管理考核,给予固定俸禄,严禁私设名目盘剥百姓,并引入地方乡绅监督机制。

此疏若成,无异于一场席卷朝野的飓风!它将撼动无数既得利益者的根基,斩断多少贪婪攫取的黑手!澈儿深知其分量,更明白其对于澄清吏治、减轻民负、充盈国库的深远意义。他亲自批阅,朱砂御笔在关键处圈点,添补了几条强化监督、防止地方借机生变的细则后,批下了两个力透纸背的字:“廷议!”

廷议之日,东宫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如铁。阳光透过高窗,在地面投下规整的光斑,却驱不散那份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抑。受邀前来的官员分坐两侧:有锐意革新的吏部、都察院少壮派,有持重老成的几位阁老,更有几位面色沉郁、目光闪烁的勋贵代表和被触及根本利益的地方大员。

澈儿端坐主位,玄色常服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沉凝。他并未多言,只命内侍将那份朱批过的《澄清吏治疏》誊抄分送诸臣阅览。

短暂的沉默后,风暴骤起!

“殿下!此议万万不可!” 率先发难的是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紫袍的老臣,乃礼部侍郎,亦是某位开国勋贵的姻亲。他手持奏疏抄本,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荫补之制,乃太祖所定,酬功臣、安勋贵,乃维系国本之基石!今若骤然削减,寒功臣之心,乱祖宗法度,恐致朝纲不稳,社稷动荡啊!” 他痛心疾首,仿佛动荫补便是动摇国本。

“侍郎大人此言差矣!” 一位年轻的吏部给事中立刻出言反驳,声音清朗,带着初生牛犊的锐气,“荫补本为酬功,非养庸!如今多少膏粱子弟,凭祖荫窃据高位,不学无术,贻害地方?裁汰冗员,正是为朝廷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谈何容易!” 另一位身着绯袍、面容儒雅却眼神锐利的地方大员(某富庶州府知府)冷冷接口,他代表的是胥吏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胥吏虽非正官,然地方钱粮刑名、户籍赋役,哪一样离得开他们?这些人世代相传,熟知地方情弊,骤然改制,纳入官管,发放俸禄?哼,朝廷俸禄几何?能填其欲壑?只怕是杯水车薪!更遑论引入乡绅监督?乡绅与胥吏本就盘根错节,岂非引狼入室?此议若行,地方必生大乱!政令不通,税赋难收,最终受害的,还是黎民百姓!” 他言辞犀利,直指新政可能带来的混乱,扣上了“害民”的大帽子。

“知府大人莫非是担心,改制之后,断了某些人上下其手的财路?” 都察院的一位年轻御史语带讥讽,毫不留情。

“你!” 那知府脸色瞬间涨红。

“够了!” 一位身形魁梧、身着侯爵常服的勋贵猛地一拍座椅扶手,声音洪亮,带着武人的蛮横,“什么裁汰冗员?什么胥吏改制?说得好听!还不是要拿我们这些为朝廷流过血、立过功的老臣开刀?我府里那几个不成器的子侄,不过挂个虚衔领份俸禄,碍着谁了?这也要革?殿下!此乃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寒了将士们的心,将来谁还肯为朝廷卖命?!” 他声若洪钟,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储君,话语中充满了**裸的威胁意味。

议事厅内瞬间炸开了锅!支持者引据力争,反对者言辞激烈,更有勋贵代表拍桌咆哮!各派势力,各怀心思,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引经据典者有之,危言耸听者有之,撒泼耍横者亦有之。声音越来越高,争执越来越烈,整个议事厅如同一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那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老成阁老,眉头紧锁,看着这混乱的局面,眼中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澈儿坐于主位,如同风暴中心最沉静的礁石。他并未立刻出声喝止,只是静静地听着。那双深邃的眼眸,如同明镜,清晰地映照着每一张因激动而扭曲或涨红的脸庞,也清晰地洞察着每一句激烈言辞背后隐藏的私心、恐惧与真正担忧。

当那勋贵咆哮的余音还在梁柱间回荡,当反对的声浪攀至顶峰,几乎要将支持新政的声音彻底淹没时,澈儿缓缓抬起了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抬手动作,甚至没有拍案。然而,那无形中散发出的威仪,却如同冰水浇入沸油,瞬间让喧嚣的议事厅安静下来!所有目光,带着愤怒、质疑、担忧或期待,齐齐聚焦在主位之上。

澈儿环视全场,目光平静无波,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诸公忧国忧民,各抒己见,其心可鉴。然,争执无益于国事。本王且问诸公几个问题。”

他微微一顿,目光首先投向那位拍案咆哮的勋贵,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

“侯爷言及荫补乃酬功安贵之基,将士寒心。然,《盐铁论》有云:‘吏道以治,不以贵近废法。’ 荫补子弟,若尸位素餐,蠹害地方,岂非玷污祖上功勋?若真才实学者,自有科举正途可通青云,荫补不过锦上添花。严控荫补,去芜存菁,使功勋子弟知奋进,守清名,岂非真正保其门楣、慰其先祖?”

那勋贵被澈儿引经据典、不温不火的反问问得一滞,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

澈儿目光转向那位忧心地方生乱的地方知府,语气依旧平稳:

“知府大人虑胥吏改制生乱,恐害黎民。此虑不无道理。然,大人可知前朝大业年间,胥吏无制,盘剥无度,终至民怨沸腾,烽烟四起?《贞观政要》载,太宗有言:‘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今日胥吏之弊,便是那侵蚀舟底之蛀虫!若不除之,任其坐大,侵吞国帑,鱼肉小民,今日之小乱不除,他日必酿倾覆之祸!纳入官管,给予俸禄,严明法度,引入监督,正是为其正名,断其盘剥之根,使其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地方方能长治久安!此乃治乱之良药,非致乱之祸端!”

知府脸色变幻,澈儿引用的前朝教训与太宗箴言,如同重锤敲在他心头,让他无法再以“恐生乱”为由轻易反驳。

最后,澈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锐利与悲悯:

“至于冗员充斥,怠政贪墨!此乃沉疴痼疾,毒瘤脓疮!诸公可曾亲见?江南水患,赈粮十万石,层层盘剥,至灾民手中不足三万!北境戍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某些京官衙署之内,闲职冗员,俸禄照领,笙歌宴饮!此等景象,于心何忍?于国何益?《韩非子》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裁汰冗员,罢黜庸贪,正是为有能有志者腾出位置,畅通仕途,使朝堂如活水,方有勃勃生机!若固守陈规,抱残守缺,任由蠹虫蛀空栋梁,这江山社稷,终将倾颓于蚁穴!”

他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从《盐铁论》的吏治原则到《贞观政要》的民本思想,从前朝覆灭的惨痛教训到《韩非子》的用人智慧!每一句引用都切中要害,每一层剖析都直指核心!没有情绪化的指责,只有冷静而强大的逻辑力量和无可辩驳的历史与现实依据!他不仅回应了所有反对者的核心论点,更站在了江山稳固、民生疾苦的至高点上,清晰地阐述了新政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

整个议事厅内一片死寂!

方才还面红耳赤、拍案咆哮的勋贵,此刻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额角渗出细汗。

那位忧心忡忡的地方知府,垂下了目光,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衣角。

激烈反对的官员们,如同被抽去了底气,眼神闪烁,不敢再直视主位上那目光如炬的年轻储君。

而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员,眼中则爆发出强烈的光彩,充满了敬佩与振奋!

澈儿不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他霍然起身,身姿挺拔如松柏,声音清越而坚定,带着一锤定音的力量:

“荫补严控,为保功勋清名,畅通正途!

胥吏改制,为断盘剥之根,安地方黎庶!

裁汰冗员,为清蠹虫蛀蚁,振朝纲活力!

此三策,相辅相成,乃澄清吏治、固本安邦之必须!纵有万难,亦当推行!”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回那份摊开的奏疏上,斩钉截铁:

“着吏部、都察院、户部,依此疏方略及本王所添细则,详拟章程,克日推行!阻挠新政、阳奉阴违者,无论勋贵朝臣、地方大吏,严惩不贷!”

说罢,他提起朱笔,饱蘸浓墨,在那份凝聚着无数争议与期待的《澄清吏治疏》上,重重地、沉稳无比地,批下一个力透纸背、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的朱红大字:

“准!”

朱砂如血,印鉴如山。

一场险些失控的朝堂风波,在这引经据典、恩威并施的从容应对下,尘埃落定。少年储君的身影,在议定乾坤的朱批落笔处,更显沉稳如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