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277章 风起萍末倦鸟思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277章 风起萍末倦鸟思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江南道的秋雨,缠绵而阴冷,仿佛要将骨头缝里的最后一丝暖意都浸透、抽走。细密的雨丝织成一张灰蒙蒙的巨网,笼罩着刚刚巡视完毕、新落成的育婴堂。青砖黛瓦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清冷肃穆。

东方澈立在育婴堂的门廊下,并未急着登上等候的马车。他身上那件象征储君身份的玄青色常服下摆,已被檐下溅起的泥水濡湿了一片深色。年轻的储君眉头微蹙,目光越过雨帘,落在堂内。几个妇人正小心翼翼地从乳母手中接过包裹在柔软襁褓中的婴孩,脸上交织着失而复得的狂喜与长久压抑后的疲惫。

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粗布衣的农妇,抱着自己刚领回的孩子,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抚摸婴孩细嫩的脸颊,浑浊的泪水混着雨水滚落。她抬头,恰好对上储君温和的目光,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感激涕零的话,却又哽咽在喉头,最终只是抱着孩子深深躬下身去。

东方澈快步上前,在妇人即将跪倒前稳稳扶住了她的手臂。那手臂粗糙而冰冷,隔着单薄的布料,传递着生活的艰辛与刻骨的凉意。这触感,像一根无形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了东方澈记忆深处某个温凉的角落——很多年前,在议政殿偏殿那方宽大的紫檀书案旁,他小小的手被一只更大、更骨节分明的手覆住,引导着握住那支沉重的紫毫。那只手的主人,他的殷师,虎口处覆着一层微凉而坚硬的薄茧,那是常年握剑留下的印记。那时的他,懵懂地感受着那份力量与引导,只觉得安心。

“大娘,快回去吧,雨大,孩子要紧。官府会按时送来米粮衣物,若有难处,随时可来寻里正。” 东方澈的声音清朗,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他将妇人扶稳,又亲手替她拢了拢孩子有些松散的襁褓。妇人千恩万谢,抱着孩子,一步三回头地消失在雨幕中。

直到妇人的背影再也看不见,东方澈才转身走向马车。侍从连忙撑开油纸伞,他却摆了摆手,任由细密的雨丝落在发间、肩头。坐进车厢,一股混合着皮革、湿木和淡淡熏香的暖意包裹上来,却驱不散他心头那股莫名的沉重和身体深处隐隐的疲惫。

马车在泥泞的官道上颠簸前行,每一次颠簸都仿佛敲击在他紧绷的神经上。他裹紧了身上那件墨色锦缎披风,指尖触及领口处细腻的银线云纹刺绣,那是离京前,殷师亲手为他系紧的地方。

一阵突如其来的寒意毫无预兆地窜上脊背,紧接着是喉咙深处难以抑制的奇痒。东方澈猛地侧过头,用手背死死捂住嘴,压抑的咳嗽声在封闭的车厢里沉闷地回荡。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把肺腑都掏出来。好不容易平息下来,他摊开手掌,借着车厢壁上悬挂的琉璃风灯微弱的光,掌心赫然多了一抹刺目的、带着铁锈腥气的暗红。

他盯着那点血迹,眼神有片刻的凝滞。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深沉的疲惫,如同潮水般瞬间淹没了四肢百骸。他默默掏出素白的手帕,仔细地、缓慢地擦拭干净。

抵达驿站时,已是暮色四合。驿站里燃起了灯火,昏黄的光晕在湿冷的空气中晕染开一小片暖色,却显得驿站外的风雨更加凄清。随行的太医早已闻讯赶来,在驿丞特意腾出的最干燥温暖的房间里为他诊脉。老太医的手指搭在东方澈的腕上,凝神细察良久,花白的眉头越锁越紧,脸上的皱纹仿佛也加深了几分。

“殿下……” 太医收回手,声音低沉,带着不容忽视的凝重,“忧思过甚,积劳成疾。心脉……已显虚损之象。江南湿冷,久居于此,恐非养身之所。殿下,需得……静养,万不可再劳神耗力。” 最后几个字,说得极慢,极重。

东方澈靠在铺着厚厚锦褥的圈椅里,脸色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亮。“知道了,有劳太医。” 他的声音有些微哑,却异常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太医又叮嘱了几句饮食禁忌,开了方子,才忧心忡忡地退下。

房间里只剩下东方澈一人。烛火在灯罩里跳跃着,将他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墙壁上,随着火苗轻轻晃动。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敲打着窗棂和屋顶的青瓦,单调而寂寥。桌上铺着江南道特产的玉版宣纸,细腻洁白。他提起笔,饱蘸了墨,想写下此次巡视育婴堂安置流民孤幼的捷报,以及新修水利堤防的进展。

笔尖悬在纸上方,墨汁凝聚,将落未落。他脑海中浮现的,却是江南道特有的新橘。皮薄如纱,色泽金黄,轻轻一剥,饱满多汁的橘瓣便露了出来,清甜的香气仿佛已弥漫在鼻尖。父皇东方宸嗜甜畏酸,一点酸味便让他皱紧眉头;殷师则嫌甜腻之物过于轻浮,更喜清苦回甘之味……

笔尖落下,流畅的墨迹在纸上铺开,写下的却不是奏报,而是家书:

“父皇、殷师钧鉴:江南新橘初黄,皮薄多汁,清香盈室。忆及父皇畏酸,殷师不喜甜腻,已命人选酸甜适中之品,快马送京。堤工顺利,育婴堂已安置流幼百余人,民心渐安。儿一切安好,勿念。”

“勿念”二字写完,笔尖顿了顿。他放下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信纸的边缘,那细腻的触感仿佛带着某种魔力,瞬间将他拉回到离京前夜那个同样飘着微寒雨丝的夜晚。

离京前夜,皇宫内苑。春雨如酥,带着初春的料峭寒意,无声地润湿了殿宇的琉璃瓦。他的寝殿外,一方小小的暖阁里,灯火通明,驱散了些许湿冷。他正俯身在一张巨大的江南道舆图上,指尖划过蜿蜒的河道与标记着水患频发的区域,眉头微锁,思索着即将面对的挑战。

父皇东方宸一身家常的玄色常服,姿态闲适地斜倚在窗边的软榻上,手里随意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羊脂玉佩。那玉佩在修长的指间翻转,折射出柔和的光晕。他的目光看似漫不经心地扫过书案,落在澈儿略显紧绷的侧脸上。片刻后,他忽然起身,步履无声地走到澈儿身边。澈儿正凝神于图纸,忽觉手上一暖。低头看去,父皇已将一个小小的、雕着瑞兽纹的紫铜手炉塞进了他微凉的手中。那手炉显然是刚添了银霜炭,暖意透过炉壁瞬间包裹住他因紧张而有些发僵的指尖。父皇什么也没说,只抬手在他肩上不轻不重地拍了两下,那力道沉稳如山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安抚。澈儿抬头,只看到父皇已转身踱回窗边的背影。

而他的殷师,殷照临,则一直站在稍远些的阴影里,身形笔挺如松,几乎与那暗色的殿柱融为一体。他沉默地看着澈儿整理那些卷帙浩繁的图纸和奏报,目光沉静,仿佛在评估一场即将到来的战役。

当澈儿拿起一件厚实的墨色锦缎披风准备试穿时,殷照临动了。他无声地走近,如同夜色中的猎豹,脚步轻捷得没有一丝声响。在澈儿尚未反应过来时,一双微凉而修长的手已拂过他颈后的领口。殷照临精准地解开披风内侧一个被系得有些紧蹙、不甚平整的系带,手指灵巧地将其重新理顺、系紧、抚平。他的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与不容置疑的掌控感,指尖无意间擦过澈儿后颈的皮肤,留下一点微凉的触感,转瞬即逝。

整个过程,他依旧沉默着,仿佛只是完成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只是在烛火跳跃的光芒映照下,澈儿不经意抬眼,撞进了殷师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年轻的身影,倒映在那片沉静的墨色之中。

窗外的雨声骤然变得清晰起来,带着江南特有的、挥之不去的湿冷粘稠感,将他从那个温暖而安心的夜晚硬生生拽回冰冷的现实。

驿站的房间仿佛一下子空旷了许多,也寒冷了许多。烛火跳动了一下,灯芯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东方澈的目光重新落回那封只写了寥寥数语的家书上。“勿念”二字,此刻看起来竟有些刺眼。

他沉默片刻,再次提起笔。这一次,笔尖没有犹豫,在信纸的末尾,飞快地画下一个小小的、简笔的太阳图案。那线条圆润而饱满,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稚拙,仿佛要将此刻驿馆里所缺少的暖意,透过这薄薄的纸笺,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人。

画完,他轻轻吹干墨迹,将信笺仔细折好,装入早已备好的锦囊中。唤来门外值守的亲随侍卫,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朗,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意味:“用八百里加急,即刻送返京城。告诉信使,路上谨慎,不必回禀。”

侍卫领命而去,脚步声沉稳而迅速地消失在走廊尽头,融入了驿站外无边的雨声里。东方澈独自一人,重新坐回圈椅中。

他没有再看书,也没有处理任何公务,只是静静地望着那盏跳动的烛火。昏黄的光晕在桌面上晕染开一小片温暖,却无法驱散他周身弥漫的湿冷与疲惫。窗外的雨声,永无止息般地敲打着江南深秋的夜晚,单调、冷寂,一声声,一下下,也敲打在他年轻却已初尝社稷之重的胸膛上。

倦意如同涨潮的海水,无声无息,却又无可阻挡地漫涌上来,冰冷而沉重,将他紧紧包裹。身体深处那被太医诊出的“虚损”,在此刻寂静的驿馆深夜,伴随着窗外的冷雨,清晰地昭示着它的存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