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241章 竹筏刻载重 浪沉知民艰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241章 竹筏刻载重 浪沉知民艰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江淮的水退得仓促,田埂上还留着半尺高的泥痕,地里的麦茬泡得发白,像撒了一地碎骨。运往灾区的粮船在浅滩搁浅,船底的裂缝里卡着水草,管粮的年轻官员急得满嘴燎泡,帽翅歪在一边,对着河工们吼:“扎竹筏!都给我扎最大的竹筏!”

竹筏扎得确实大,比寻常的宽三尺、长五尺,竹篾用的是新劈的楠竹,青得发亮。可当粮包往上堆时,竹筏就不对劲了——吃水线没过筏身一半,竹缝里的麻绳被泡得发胀,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老牛在喘。

澈儿来巡查时,正见两个河工抬着粮包往筏上扔,竹筏猛地一沉,差点把人晃进水里。他蹲在筏边,指尖戳了戳竹梁,那楠竹看着粗,内里却有些空。“这筏能载多少?”他抬头问那官员,对方的脸瞬间涨红,袍角还沾着泥。

“回……回殿下,工匠说,精心算过的,万无一失。”官员的声音发飘,眼神躲着澈儿的目光。

澈儿没说话,让人取来凿子和锤。他蹲在最大的竹筏边,筏底的横梁硌得膝盖生疼,他却像没察觉,握着凿子在梁上凿刻数字——“石三百”,每一凿都用了力,竹屑纷飞,刻痕深得能嵌进指甲。“这是它能载的数。”他拍了拍手,竹筏晃了晃,溅起的泥水打在他的靴上,“就按你说的装,装满。”

官员的脸白得像纸,嘴唇哆嗦着,却没敢说不。周围的河工们都停了手,看着那行深嵌在竹梁上的数字,有人轻轻叹了口气,去年就有竹筏超载翻了,一船的粮都喂了鱼。

竹筏离岸时,吃水线已经平了筏沿,粮包堆得像座小山,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撑筏的老河工皱着眉,竹篙往水里插,半天没探到底,他回头看了眼岸上的澈儿,欲言又止。

“走吧。”澈儿挥了挥手,声音平静得像水。

竹筏缓缓驶离浅滩,刚到河道湍急处,一个浪头打过来,竹筏猛地倾斜,粮包“哗啦啦”往下掉。撑筏的老河工想稳住篙,可竹梁“咔嚓”一声断了,整座竹筏瞬间散架,粮包像下饺子似的坠入浊浪,筏上的民夫惊呼着落水,拼命往浮着的粮包上爬。

岸上一片死寂,只有浪涛拍岸的声音,震得人耳朵疼。那名年轻官员瘫在地上,帽翅掉了一个,眼神直勾勾的,像丢了魂。

澈儿立于高处,风吹动他素色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看着浊浪里沉浮的粮包,声音沉痛却清晰,传遍每一个人的耳朵:“看到了吗?这沉没的,何止是粮食?是民命!是民心!”他指着浪里那截刻着数字的竹梁,“这刻在筏底的数字,不是死的规矩,是血的教训!”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惨白的官员们:“从今往后,凡转运粮秣军资的舟筏车马,必刻最大载重于显眼处。超载一石,主事者同此筏——革职,杖三十,发往灾区服劳役,什么时候明白‘民食为重’,什么时候再回来!”

河风呜咽,带着水汽的腥气,像在哭。被救上来的老河工跪在地上,抹着脸上的水:“殿下,早该这样了……粮食是百姓的命,哪能这么糟践?”

澈儿走下高台,扶起老河工,他的手心还留着竹屑的刺,微微发疼:“是我没早想到。这竹梁,我让人捞上来,竖在码头边,当警示牌。”

三日后,那截刻着“石三百”的竹梁被捞了上来,洗去泥污,竖在码头的石墩上。澈儿让人在旁边立了块木牌,写着:“载物者,当知其重;载民食者,当知民重。”

年轻官员被杖责后,拖着伤腿在码头扛粮,每走一步都龇牙咧嘴,却再不敢偷工减料。有次他看见竹梁上的刻痕,忽然蹲在地上哭了,说想起那些掉进水里的粮包,像看见百姓空着的米缸。

那年秋收后,运往灾区的粮都用新造的竹筏转运,每只筏上的数字都刻得清清楚楚,撑筏的老河工们说:“这数字看着踏实,比再多的军令都管用。”

澈儿再次路过江淮时,码头边的竹梁上爬满了青苔,刻痕里的青苔长得格外厚,像给那数字裹了层绿衣。有个孩童指着竹梁问:“爹,那上面写的啥?”汉子扛着粮包,笑得满脸风霜:“是规矩,也是良心。”

浊浪依旧拍打着码头,却再没翻过一艘超载的筏子。那截竹梁立在那里,像个沉默的老者,看着粮船来来往往,看着百姓的米缸渐渐装满,看着风里的炊烟,终于带着踏实的香。

242章:禁斗鸡翎拓田契 赌注化泥沃桑田

京畿的斗鸡场藏在巷子深处,朱漆大门紧闭,门内却传出血腥的嘶吼——那是斗鸡在斗,也是赌徒在叫。最狠的是“斗命鸡”,赌徒们押上田产、妻儿,甚至自己的手指头,赢了的狂笑,输了的哭嚎,闹得整条街不得安宁。

澈儿微服私访那天,正撞见个破落户被人按在地上,手里的田契被抢,他老娘扑过去抢,被推倒在地,当场哭晕过去。赢家是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撕碎旧田契,强按着破落户的手印,新契上的墨迹还没干,就被他揣进怀里,狞笑着:“三亩薄田换只鸡,你赚了!”

澈儿的拳头在袖中攥得死紧,指节发白。回宫的路上,他看见路边的鸡笼里,斗败的鸡耷拉着脑袋,羽毛上的血滴在地上,像一朵朵很快干涸的花。

翌日,东宫颁下严令:禁绝一切斗鸡赌戏,尤其严禁以田产、人口为注。违者重处,赌资田契一律收归官有。告示贴在斗鸡场门口,墨迹未干就被人撕了,夜里的嘶吼声,反倒更响了。

“他们觉得,藏在暗处就没事。”殷照临将密报放在案上,上面记着京城大小赌坊的位置,“得让他们知道,这祸根不除,早晚要烂到骨子里。”

澈儿看着案上收缴的斗鸡,最凶的那只羽毛呈紫黑色,冠子上还沾着血,眼神狠戾。他忽然想起那三亩薄田,想起破落户老娘哭晕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冷峭:“把这些鸡的翎羽拔下来,用最好的朱砂,拓在那些查没的田契上。”

属下愣住了:“殿下,田契拓鸡毛?”

“对。”澈儿指着那紫黑斗鸡的翎羽,“就用最艳、最沾血的那些。”

三日后,官府贴出新告示,旁边挂着数十张田契,每张契上都拓着鲜红的鸡翎纹路,朱砂像血,翎羽的纹路狰狞地盘踞在“田产”二字上,看着格外刺眼。告示上写:“此契已烙‘斗魂’,非勤耕力作者不可镇!凡无主荒地及查没赌资之田,皆拓此印,招民垦种。拓印之田,免赋三年,垦熟后即归耕者所有!”

百姓围过来看,起初觉得古怪,再一想,忽然明白了——那些靠斗鸡赢来的田,沾着多少人的血泪?用鸡翎拓印,是让所有人都记着,这田以前是“赌注”,现在要变成“生路”。

“我要那三亩!”破落户挤到前面,手里还攥着被撕碎的旧契碎片,“那是我爹留下的,我要自己种回来!”

“我也要!”一个瘸腿的老兵拄着拐杖,“我能种地,不要官府免赋,只要块田,让我能养活娃!”

短短三日,查没的百亩田地就被认领一空。认领田契的那天,破落户捧着拓着鸡翎的新契,忽然对着官府的人磕头,额头磕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谢殿下,这田我一定种好,再不碰那劳什子斗鸡!”

澈儿站在城楼上,看着百姓们拿着田契往城外走,他们的脚步踏实,不像赌徒那样虚浮。柳明远跟在身后,欲言又止:“殿下此举,虽解了燃眉,却未免……太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澈儿指着远处的田埂,有人已经开始翻地,“柳卿你看,他们在田里撒的是种子,不是赌注。这田以前长的是怨恨,现在要长庄稼,怎么会是异想天开?”

那些隐匿的赌坊,渐渐没了生意。汉子们不再往斗鸡场跑, instead扛着锄头去田里;以前围着赌桌的婆娘,现在聚在井边说的是“哪块地的麦子长得好”。有个曾经的赌徒,在自家田里捡到根鸡翎,想起以前的日子,忽然把翎羽埋进土里,对着土地磕头:“再也不赌了,再也不赌了。”

秋收时,拓着鸡翎的田地里,庄稼长得格外好。破落户的三亩田收了两石麦,他捧着新麦去官府,非要捐出一斗:“这是田给的,该给朝廷,也给殿下看看,这田能长好粮食,长不出歪心思。”

澈儿让人把那斗麦磨成面,蒸了馒头,分给东宫的人吃。麦香里没有血腥气,只有阳光和泥土的味道。他看着案上剩下的半张拓印田契,鸡翎的纹路在灯下泛着红光,像在说:有些东西看着凶,只要用对了地方,也能变成好兆头。

后来,那些拓印的田契都被小心收着,成了百姓家里的“传家宝”。有人说,夜里能听见田埂上有“咯咯”声,不是鸡叫,是田在笑——笑那些争来斗去的人,终于明白,再好的斗鸡,也不如一亩能长出粮食的田实在。

京城的斗鸡场改建成了桑田,春天桑树发芽时,嫩绿的叶子间,偶尔还能看见几根掉落的鸡翎,被露水打湿,渐渐融进土里,像在给桑树施肥。风穿过桑林,沙沙作响,像是在唱:不争,不斗,日子才能像桑叶一样,长得旺,长得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