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 第168章 羽沾毒证 禽泪洗沉冤

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 第168章 羽沾毒证 禽泪洗沉冤

作者:懒浮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9:42 来源:小说旗

青州府的死牢,墙根永远是潮的。苔藓从砖缝里钻出来,绿得发黑,混着铁锈和霉味,在空气里凝成黏糊糊的团。王老实蜷缩在最里层的牢房角落,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囚服在身上晃荡,像挂在枯枝上的破布。他眼神空得能盛下整座牢的黑暗,只有偶尔风吹过铁窗,才会眨一下眼,睫毛上沾着的灰簌簌往下掉。

十年了。从他被按在堂下听判“斩监候”那天起,这双眼睛就没亮过。十年前,他还是个本分的绸缎铺掌柜,给岳父送了碗参汤,转头人就没了。铁证如山——汤碗里验出了鹤顶红,那是他亲手熬的汤,亲手端的碗,岳父房里除了他,再没别人进去过。他喊冤喊到嗓子出血,可谁信呢?连妻子赵氏都跪在堂上哭,说亲眼看见他往汤里撒东西。

新任青州按察使是个白面书生,捧着积年卷宗在书房熬了三夜,烛火把卷宗的边角都烤焦了。“疑点太多了。”他捏着眉心叹气,指腹划过卷宗上“鹤顶红”三个字,“此毒罕见,王老实一个小掌柜,哪来的门路弄到?再说他刚入赘三年,岳父待他不薄,杀了人,家产也落不到他头上,何苦?”

师爷捧着茶进来,茶沫子在碗里打转:“大人,十年前的案子了,人证物证早就没了。王老实的妻子赵氏,当年指证他最凶,转年就改嫁给了城南的盐商,如今住着三进的院子,哪里还肯提旧事?”

按察使放下卷宗,看着窗外飘落的黄叶,突然想起昨日途径府衙的那位殿下。澈儿殿下年纪轻轻,却在荆南破过热疫,在北境制过军履,或许……他咬了咬牙,起身整理官服:“备轿,去驿馆。”

澈儿正在看青州府的舆图,手指点在城南那片宅院密集的区域。听闻按察使求见,他卷起舆图,指尖还沾着点墨香:“李大人请讲。”

按察使把卷宗呈上,声音带着些迟疑:“殿下,此案……下官总觉得不对劲,可苦无新证。”

澈儿翻开卷宗,目光在“鹤顶红”三个字上停了停。“此毒来源,当年查过吗?”

“查过。”按察使苦笑,“王老实说参汤是从药铺抓的参,厨房熬的,可药铺掌柜早没了踪影,厨房的丫头也回了乡下,查无实据。那参汤确实是他亲手熬煮,亲手端入房内,人证物证都对着他。”

“亲手熬煮,亲手端入,未必是亲手下毒。”澈儿指尖在卷宗上敲了敲,发出“笃笃”的轻响,“参汤从厨房到卧房,途经何处?可有旁人接触?”

按察使翻看旧档,纸页发出“沙沙”的声:“途经后花园。但当日园中无人……只有……”他顿了顿,指着一行小字,“只有富商夫人赵氏,当年抱病在花园凉亭里,看她养的几只红嘴鹧鸪。卷宗说,王老实端参汤经过时,赵氏还跟他说了几句话,抱怨鹧鸪近日烦躁不安,总掉羽毛。”

鹧鸪?澈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把卷宗给我细看。”

他坐在灯下,逐字逐句地看,连仵作的验尸记录都没放过。看到“富商指甲缝中有细微绒毛”时,他停了下来,眉头微蹙。再看到赵氏三年前改嫁,其现任丈夫去年也暴毙了,死状与老富商如出一辙,他突然合上卷宗,烛火被带起的风晃了晃。

“速寻当年的验尸仵作。”他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再查赵氏的现任丈夫,死时身边是否有禽鸟?”

密探半夜敲开了老仵作的门。老仵作早已致仕,在城郊种着半亩菜园,听闻是殿下查案,他披着棉袄蹲在菜窖旁,回忆了半宿,突然一拍大腿:“对了!当年那富商指甲缝里,是有一丝极细的绒毛,颜色红亮亮的,不像是鸡鸭鹅的毛!小人当时以为是花园里的麻雀毛,就没写进卷宗……”

另一路密探传回的消息更惊人:赵氏现任丈夫死时,书房窗台上,正放着一个养着画眉的鸟笼,那画眉第二天就死了,羽毛掉了一地。

澈儿连夜带着玄甲卫,去了那座被赵氏变卖的旧宅。后园荒草丛生,齐腰深的蒿草里,藏着几只受惊的野兔,“嗖”地窜进了破败的凉亭。凉亭的梁柱上,蛛网蒙了厚厚一层灰,石桌上还留着个碎裂的瓷碗,像是当年喝茶用的。

“仔细搜,尤其是梁柱缝隙,砖石角落。”澈儿站在凉亭中央,目光扫过那些朽坏的木柱。玄甲卫们拔出匕首,小心翼翼地刮着梁柱上的污垢,木屑簌簌落下。

天快亮时,一个玄甲卫突然低呼:“殿下,这里有东西!”他从一根朽木的裂缝里,用刀尖挑出几根干枯的羽毛,颜色虽暗淡,却能看出原本的鲜亮,尾端带着红嘴鹧鸪特有的弯勾。

澈儿捏起一根羽毛,放在指尖捻了捻,绒羽细密,像层薄薄的绒布。“取鹤顶红来,再备清水和瓷碗。”

按察司的密室里,烛火通明。澈儿将一点鹤顶红粉末倒在白纸上,用羽毛轻轻扫过,粉末竟像被磁石吸住似的,牢牢粘在了绒羽上。他又将沾了毒粉的羽毛,放进盛着清水的瓷碗里,轻轻搅动,原本清澈的水,在阳光下泛起一丝极淡的光泽。

“取银针来。”按察使声音发颤。银针探入水中,瞬间变成了乌黑色。

真相像被剥开的洋葱,呛得人眼睛发酸。当年,赵氏把鹤顶红粉末涂在了鹧鸪的羽毛上。王老实端参汤经过凉亭时,她假意逗弄鹧鸪,惊得鸟儿扑腾着飞起,沾了剧毒的羽毛扫过汤碗,毒就这么落进了参汤里。鹧鸪沾了毒,自然烦躁脱毛,反而成了她最好的掩饰。她用同样的法子,毒死了两任丈夫,侵吞了家产。

公堂重开那天,青州百姓挤满了衙门口。赵氏穿着绫罗绸缎,被玄甲卫押上堂时,还在哭喊着冤枉,说按察使污蔑她。

“冤枉?”澈儿坐在旁听席上,声音平静,“那你看看这是什么。”

玄甲卫呈上一个瓷盘,里面放着那几根从旧宅找到的羽毛,还有一碗浸过羽毛的水,以及一根变黑的银针。老仵作被请上堂,指着那羽毛说:“就是这种红亮的绒毛,当年在富商指甲缝里见过!”

赵氏的脸“唰”地白了,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当密探把她现任丈夫死时的画眉鸟笼抬上来,她突然瘫软在地,嘴里反复念叨着:“是他先对不起我……他霸占我的嫁妆……”

王老实被从死牢里提出来时,阳光照在他脸上,他眯着眼看了半天,才敢相信自己真的重见天日。十年的牢狱,把他的背压驼了,把他的头发熬白了,可当他看见那几根羽毛,看见赵氏认罪,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公堂重重磕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发出“咚咚”的响,像是要把十年的冤屈都磕出来。

退堂时,按察使看着澈儿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什么。所谓断案,未必是要找到惊天动地的证据,有时,真相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一只烦躁的鹧鸪,几根脱落的羽毛,一句无心的抱怨。

王老实走出府衙时,街上的百姓纷纷给他让路。有个卖菜的老汉塞给他一个热馒头,说:“好人有好报,总算沉冤得雪了。”他捧着馒头,看着天上的太阳,眼泪“吧嗒吧嗒”落在馒头上,混着十年的辛酸,也混着一丝庆幸。

谁能想到,洗刷他冤屈的,不是人证,不是物证,而是几只早已不知去向的鹧鸪,是那几根沾了毒的羽毛。澈儿站在驿馆的窗前,看着王老实蹒跚远去的背影,手里捏着那根从旧宅找到的羽毛。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羽毛上,绒羽间的微光,像极了鹧鸪泣血的泪,也像极了沉冤昭雪时,那一点点透进黑暗的光。

青州府的风,从此带着些不一样的味道。百姓们路过那座荒宅时,总会绕着走,说里面有鹧鸪的冤魂,也有被揭穿的人心。而那几根作为证物的羽毛,被小心地收进了按察司的卷宗,提醒着后来的断案者:再细微的线索,都可能藏着真相;再沉默的生灵,都可能是无声的证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