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7章 统一天下这个副本不是随便穿越就能成功的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华夏一统就是中国人的惯性思想。但是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这完全就是气运加身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皇帝比如汉武帝这种,贡献很大,但是未必能在乱世统一中国。基本上就是大一统朝代的开国者才能做到这点。这样算的话,完成统一中国的也就寥寥数人。

说起“天下归心”这四个字,听上去真是顺耳,仿佛只要有个仁君出现,百姓就会齐声称颂,各路诸侯立马放下兵刃,一起拥戴新天子。然而,翻开真实的历史,统一从来不是一句“天下归心”那么简单。统一背后,是刀兵、是计谋、是岁月的拉锯,是无数人命与财富的消耗,远比任何剧本写得都要艰难。

大家想想,一个天下,幅员辽阔,山川险阻无数,多少地方豪强、多少军阀割据,凭什么因为某个人喊了几句仁义口号、打了几场胜仗,所有人就会放下私心,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去?这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历史哪来的那么多腥风血雨?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天下”,不是地图上的一块大饼,也不是任人划分的棋盘。天下是由千千万万的利益集团、军阀、豪族、宗室、地方官僚和百姓构成的。每一个地方的统治者、地主阶层,都在自己的小地盘上经营多年,积累了人脉、财富和武装力量。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来?哪怕对方打出“仁义”的旗号,喊得震天响,也不等于自己把地盘双手奉上。所谓“仁义”,在动乱年代往往只是喊给百姓听的口号,真要让割据势力投降,拼的依旧是实力。

以三国为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的就是“正统”名义,但这没能让孙权、刘备放下武器。吴、蜀两国的统治者,哪一个不想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天下归心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依旧打得你死我活。最后统一三国的晋武帝,也不是靠一纸诏书,而是靠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布局。

而且统一的“剧本”,从来不受控。

很多人幻想历史可以按剧本走,主角登场,几次大战之后,群雄归顺。然而真实的历史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让统一大业延后几十年甚至彻底失败。

举个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曾多次遇到意外挫折:白起被逼自杀,秦**机受挫;长平之战后虽然重创赵国,但赵国顽强支撑十多年。齐国偏安东海,最后靠的是六国已经元气耗尽、孤立无援。秦国自己也是一边打仗,一边忍受国内的反对声音和沉重的财政压力。统一六国,是连年征战、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是靠一个“统一剧情”就能轻易完成。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拓跋魏、南方的刘宋,谁不想一统天下?可战争打几十年、上百年,天下依旧分裂。到了隋文帝杨坚登基时,北方已经经过长期战争的“筛选”,地方割据势力衰弱,中央集权力量才能重新集中,统一才终于水到渠成。这哪里是简单的“写好剧本”,哪里是靠个人意志就能推动的?

写剧本容易,但历史不按剧本走。每一场统一,都有无数的意外、反复、妥协、挫折

很多人以为百姓想安定,所以地方就一定会归顺中央。但问题是,百姓想安定归安定,割据政权的主事者可不见得就愿意安定。对他们来说,投降中央意味着失去权势、财富甚至性命。历史上太多割据者,明知不敌也要死撑,因为他们手上已经捆绑了太多利益,哪怕是为了家族、为了部下,也得拼到最后。

比如南北朝时南方的陈国,哪怕国力不如北周、隋国,也没有主动归顺,而是被隋军一战平定。再比如唐末的诸镇节度使,中央再怎么号召平叛、号召“天下一心”,人家手握兵权、占据地盘,怎会轻易放弃?

百姓心向安定不假,但老百姓的力量能决定天下归属吗?在冷兵器时代,决定权掌握在军政强人手里。统一需要的,是打得赢、稳得住、管得牢,而不是光靠民心就行。

统一看起来光鲜,背后的代价却是巨大的。打天下需要军队,军队需要粮草、兵器、工匠、后勤,这些都要钱。钱从哪来?征税、徭役、借贷。每一次统一战争,都伴随着百姓更沉重的负担。

每一次统一,都不是白白得来的,背后都是庞大的战争开支和人力物力的投入。秦统一六国,用了几十年的战争机器,耗尽全国财政;隋统一南北,用尽国库,百姓负担沉重,刚一统一不久就爆发民变;元灭宋,同样是十余年苦战,百万士卒死伤。

所谓“天下归心”,如果真那么容易,哪会需要这么多战争与牺牲?统一是国家机器长期运作、反复较量的成果,不是几个口号、一纸诏书能换来的东西。

最后要说的是,统一除了靠人,还得靠天时。统一的时机没成熟,哪怕你有雄心壮志,也只能徒叹奈何。春秋战国时,早期强国晋国、楚国、齐国哪个没想过统一,但为什么最后是秦国成功?因为地利、天时、国策在秦国逐渐成熟,而其他国家在漫长争霸中逐渐消耗殆尽。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他们的统一都是在长期战乱后,地方力量虚弱、中央有力时才完成的。这种时势,不是想等就能等,想要就有,而是历史大势走到那一步了,才能水到渠成。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感受统一的艰难,我们详细讲几个历史故事。

秦灭六国:百年布局与最后疯狂

秦统一六国,看似势如破竹,其实是百年积累的结果。商鞅变法打下国力基础,张仪连横瓦解六国联盟,白起一战定赵,王翦父子逐步蚕食六国。每一次战争,都是重金打造、深谋远虑的成果。哪有一步登天?

晋灭吴:险象环生的水陆并进

西晋为了统一东吴,派出水陆大军。东吴凭借长江天险,抵抗多年。最后,西晋水军侥幸突破,但若孙皓麾下水师将领拼死一战,结果未可知。

总结一句话:统一不是靠一句“天下归心”就能轻松拿到的果实,它需要的是国家机器的强力推进,需要军队的胜利,需要政治的整合,需要岁月的积淀。历史上的统一,每一个都浸透了血与火,是成百上千场战争、一代又一代人谋划和牺牲的产物。

那些以为统一是“写个剧本、出个明君、喊个口号”就能成事的看法,说到底是低估了历史的复杂,低估了人心的多样,低估了利益的分歧。真正的天下归心,是靠实力和时间换来的,不是靠愿望和台词写出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