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2章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老百姓不会选择当兵

我们现在总会以当兵为荣,不仅自己有荣誉感,甚至家庭都会骄傲。但是,大家先了解一件事,在教员进行改革以前,士兵通常是叫做“兵痞”的。在这和大家说一下,古代士兵屠城比比皆是,而且是不分你我、胜败的,全凭士兵喜好,甚至有些将军为了鼓舞士气,允许士兵枪杀劫掠老百姓。

所以,这些人本身就良莠不齐,很多人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实在没办法才去当兵。以前当兵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条短暂性的求生渠道。因为,当你选择当兵后,大概率也是会死的。

很多人以为古代当兵是条出路,能吃饭、得俸禄、封功名,穿越小说里也动不动“投军报国”,轻松就当上百夫长、千夫长。但现实是:兵役几乎是底层百姓最无奈的选择之一,尤其在大多数朝代,当兵意味着——吃不饱、睡不好、死得快。

真实历史中,兵卒地位极低,军纪严苛,战死率极高,粮饷长期拖欠,待遇还不如佃农。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犯了事要避风头、被强征、或是“无籍无田无业”,老百姓不会主动“去当兵”,而是“被抓壮丁”。

明代“卫所制”实行军户世袭,一个人若祖上是兵户,他的后代子孙都要当兵,不许脱籍、不许转业、不许离乡。这意味着你不是“参军”,而是被钉死在军籍上世代服役。

很多军户家庭极度贫困,一面要训练守备,一面还得自种军田,自己解决口粮,朝廷发的军饷常年拖欠。军户孩子大多想逃籍、改名换姓进入民籍,这不是“逃兵”,而是“求活路”。

据《明实录》记载:正统年间,“军户弃业逃散者十之五六”,其中一名军户写信道:“我祖三代皆死于戍守之途,余若不逃,亦归骸边塞矣。”

战争爆发时,朝廷急需兵员,往往通过“征丁”、“募兵”、“抓壮丁”补充军力。特别是在宋末、明末、清初等战乱频繁年代,士兵来源多数是被抓来的百姓。

有地方官直接下令:“五户保一丁,十户出两人”,如若不出兵,就以“违令”罪论处。抓壮丁时,常常出现“强拉、毒打、逼债压人”等恶性手段,甚至直接到街市上拐人、进村抓人。百姓纷纷逃亡、躲进深山。

晚明兵荒马乱,有村庄因怕被抓走,全村“老小弃业藏林”,活活把田地荒掉。穿越回去若你是个无业青壮,“被征兵”是你逃不过的命运,而不是主动“参军报国”。

历史上真正能稳定领到军饷的,往往是将军、都督、边防高官,而普通兵卒根本等不到足额发放。甚至很多时候,兵士连口粮都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比如宋代兵员众多,但财政困窘,“兵无食者比比皆是”。明代戍边士兵常年领不到饷,被迫在边地垦荒种地谋生,导致战斗力极差。清代更有“兵困于饥寒,肠断而死”的记录。

雍正曾下令清查军饷**,发现“一百两发至兵卒手中,不足三两”。意思是被层层盘剥后,基层士兵基本喝西北风。穿越想“靠当兵混饭吃”?你很可能会饿死在营地里。

戍边士兵长期驻守荒地或险地,比如辽东、甘肃、新疆、云南等边陲之地,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瘴疠盛行,不打仗就病死,打仗就是被敌军射杀。

《明史》记载:嘉靖年间调兵三万征剿蒙古,半年后“归者三千”,战死与病死者各半。有兵卒回忆:“朔风如刀,粟米难得,日日走马千里,不见亲骨者十月。”

更惨的是,若战败被俘,轻则沦为奴隶,重则直接斩首示众。而战死者的尸体往往“暴露野外,不得收葬”,更无“烈士抚恤”。

穿越文常写“从兵卒打上将军”,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将领基本靠门第、功勋、举荐提拔,底层兵卒几乎没有晋升渠道。

例如明代军队中,“千户以上”皆由上级任命,大多数将军是勋贵之后。哪怕你战场表现英勇,若无推荐人、无官职背景,顶多赐银几两,不会提拔你为官。

清代绿营士兵打仗再勇猛,升职仍需军功加资历累积十几年。战死十个“老兵油子”,也未必能让一个升伍长。你靠“智谋打赢仗”,人家靠“祖宗八代”安排位置。

当兵不仅苦,还得忍受极其严苛的军纪。打仗胆怯、擅离职守、违令不从,都是斩首之罪。清代军队有“先斩后奏”制度,将领有权直接处决犯军纪者。

明代戍边兵士逃营者直接“枭首示众”;清代绿营士兵若斗殴、赌钱、闹事,一律杖责五十以上,屡犯则发配宁古塔、伊犁等地服苦役。

更有“连坐制”:一个士兵犯错,整队受罚,拖家带口一起遭殃。穿越要去军中混日子?你可能连帐篷都没睡热,就被杖毙或发配充军。

复员士兵无依无靠,回乡多成无籍流民。打完仗就能回家养老?那是神话。现实里,复员兵士多数无田无业、户籍变动受限,在乡间也无地可归。

明末兵员制度崩溃后,大量老兵流落街头,“无籍可归、无田可耕”,只得靠乞讨、打短工度日。甚至有兵痞聚众为盗,形成“乱兵流民”群体,被官府严打。

你若穿越为一介无籍之人,即便侥幸活着回乡,地方也不敢收留你,乡老村正怕你“惹事惹祸”,你将成为被排挤的“前兵人”,连口饭都没得吃。

战争远比你想象残酷,战死往往毫无意义。冷兵器时代打仗没有“战术脱身”,两军对阵,多是直接肉搏、冲杀、短兵相接。一个兵卒能活过五场战役已属奇迹,死状惨烈、尸骨无存才是常态。

《左传》《资治通鉴》《明实录》中记载的战争,多数“斩首万人”“尸横遍野”,普通士兵根本没人记得名字。你可能为王朝流血牺牲,最后尸首不全,家人也拿不到抚恤金。

当兵不是舞文弄墨,不是沙场扬名,而是可能“出征无归”的高风险苦活。穿越若真不懂行军作战,战场就是你的坟墓。

古代当兵,不是“热血男儿梦”,而是“绝望中求生计”。从征丁制、军户制、募兵制,到清代的绿营、八旗兵,兵役制度始终是朝廷的“人力池”,却从未给士兵基本保障。

真正的“从军得志”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流血牺牲换不回一顿饭”。那些幻想穿越打仗当将军、封侯拜相、拥兵自重的剧情,放在真实历史里,只能变成一句话总结——不是命硬活不下去的人,没人愿意去当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