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0章 没有怡然自得,只有累死累活

历史不是爽文 第10章 没有怡然自得,只有累死累活

作者:减重60斤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7:35 来源:小说旗

古人的生活没有所谓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其实一直很反感那些文人墨客所做的田园山水诗,那种生活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能够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人,一定是有足够的钱财,他们本身就属于特权阶级。而他们所创作的那些诗,更是会隐瞒王朝背后的百姓心酸,也会让现在的一些小说作者有认知偏差。如果真能隐居山水,哪来那么多的流民横祸。

隐居山水说的容易,你吃什么、喝什么、衣服从哪来、房子谁给你修、孩子上学怎么办?人类生活是需要贸易支撑的。

很多人想象中的古人生活,总带着几分诗意。春看桃花,夏赏荷塘,秋听蝉鸣,冬围炉夜话,好似人生处处有闲暇。但只要翻开史书,看看赋役簿册、灾荒记录、诉状碑刻,就会发现,这样的日子只属于极少数贵族士大夫。对于绝大多数平民百姓而言,古代的日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劳,是一年三百六十日无一日闲,是田头地角、矿场工棚、河堤工事上的血汗与眼泪。

正如《诗经》所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予望之,亟不敢忘。”他们望天吃饭,天不赐恩,唯有血汗换命。

古人以农为本,农时是绝对不可违逆的天条。一年四季,哪有真正的闲?

春日催耕,土地解冻须尽快耙犁播种。迟一日,庄稼生长便要落后,秋收时产量减少,影响全家口粮。此时还得修堤防涝、疏渠引水、备春荒粮。

夏日田间杂草疯长,不除草就养不住苗。虫害横行,稻瘟麦锈,防不胜防。还要防涝、防旱,修水车、挑水浇田,劳作从未停歇。

秋收,正是“争命”的季节。一场雨可毁尽辛苦。收割、脱粒、晾晒、入仓,分秒必争。往往白日收割,夜里还得守仓防鼠防贼。

冬季也不是闲时。得修理农具,修补房屋,打柴积炭,纺织纳衣。若有副业,还要织布、打铁、编箩。每一日都是营生。

正如《齐民要术》所记:“一岁之劳,四时无息。”

除自家农务,赋役是古人最难承受的负担。

汉唐时的徭役赋税就已繁重:男丁须服兵役、工役、差役、远役;宋元以后,兵役虽以钱粮代折,徭役仍繁多。唐代丁男年服徭役二十日,遇有国事、地方大役往往加倍。宋时民户轮差官役,富家可买人顶役,穷人自苦自劳。

明清时,徭役更加繁多,如修城、修堤、运粮、运盐、站夫、漕丁、夫马递送、火耗差徭。地方催役多严,民户逃役者连坐,全家受罚。

江南某地志载:“岁岁修堤,户户出丁;雨雪不息,寒暑不避。”

有的民夫为役中病死,有的路途劳累致死,尸骨无收,家人无力葬送。

比农人更苦的,是工役、矿役、纤夫、挑夫这类劳力人群。

矿役最为凶险。宋元以来矿税重金,矿工多被官府强征或富人雇佣,条件恶劣,洞深气稀,粉尘毒瘴,常致矿难。明清时矿役称“死亡役”,福建、江西、山西矿山碑刻屡见“人不满岁死”字句。

纤夫靠肩背拉纤,每日十余里,身上勒出血痕。挑夫负重百斤,行于山水之间,风餐露宿,寒暑不避。沿途摔死、病死不足为奇。

正如《清嘉录》所载:“纤夫如牛马,终岁疲于水岸;挑夫如行尸,力竭即倒。”

古人一年辛苦劳作,不等于能换得温饱。

天灾**随时可能将一年辛劳付诸东流。一场蝗灾、一次洪涝,一夜间颗粒无收。赋税徭役却不会因灾免除,催科依旧如期上门。

饥荒之年,卖儿鬻女、弃老送幼的惨剧屡见不鲜。明代《天启留题》有诗:“老妪扶儿哭欲绝,荒田无麦可为粮。”

即便平年,农户口粮多以粗粮杂豆、糠粑充饥,肉食难得一见。体力消耗极大,饮食又难补充,积劳成疾、饿死病死极常见。

累死不是稀事,是常态。“积劳而死”,在古代几乎是农民、工役、苦力的宿命。

唐宋碑志中,多有“某公勤农殚力,积劳卒于田间”之记;明清地志屡载“民夫修堤三月,死者数百人”“纤夫累毙水滩”。

乾隆年间,江南修河堤,三月役使夫工五千,病死劳死者千余。官府只付丧葬银数钱了事。

在古代,一个人累死,往往只是再换一人顶役继续苦役。百姓的命,不值钱。

古人若真有“闲暇”,那就是绝境。

没有地可种,没有工可做,没有役可服,便意味着一家老小坐吃山空。古代没有现代社会的救济,没有失业保险,没有公助赈济。

连日不劳作,就等于连日断炊。

即便富农之家,也需四季辛劳。秋收后需加工粮食、织布造衣、置办盐柴,不可有一日废功。士大夫虽有闲暇,但也是依托万千劳苦百姓的血汗。

节日,并非真正的“闲日”。新春需置办祭品、修缮祖祠、迎送客亲;清明需修墓祭扫;端午需备节礼、编艾挂符;中秋需备礼往来;冬至需宰牲祭祖。

穷人家节日不敢歇工,需趁节市贩货,或在富人家打短工换得口粮。

就连除夕夜,挑水、劈柴、纺纱、磨面,哪样少得了?

古代社会对劳力者“累死”的态度,更多是冷漠与麻木。

役夫死于役所,官府视作“工役常情”,薄葬草草了事。商队苦力亡于途中,雇主也多弃尸而去。乡间田头人死,邻里亲友能助者少,多叹息而已。

碑刻多有“积劳卒”“殚力殒命”之词,显示古人早已习以为常。

唯富贵人家累死之子弟,才可能得“殉志殚诚”美谥。

女人同样无休。

女子每日需纺纱织布、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看护幼儿、缝补浆洗。贫家女子多需入市贩货、出门做工、参与农活。

《女孝经》言:“妇以勤为德,纺绩不辍。”明清笔记屡记妇女因劳积疾而亡,或因产后劳作无休致病不起。女子的劳苦,往往被诗书文人以“勤俭持家”美化,却鲜有人真正怜惜。

从四时农事,到徭役赋税,从苦力矿役,到家务纺织,古人的每一日都在与生存作战。他们拼尽全力,换得一家口粮,换得岁岁赋税,换得微薄生机。所谓“古人闲适”,只是文人笔下的幻象。

古人真正的日子,是用血汗铺出来的,是“辛苦一生,只为糊口”的艰难人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