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游戏 > 棋王林默 > 第48章 棋心一颗映日月

棋王林默 第48章 棋心一颗映日月

作者:夏高奕轩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14 00:36:08 来源:小说旗

立秋的风带着凉意,掠过林默棋艺馆的飞檐。周明轩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工匠给树干缠上保温棉——这是老街的规矩,每年此时都要给老树“穿衣裳”,就像林默当年总给棋馆的木门刷桐油,说“物件要疼惜,才对得起日子”。

“爷爷,国际象棋联盟寄来的‘终身成就奖’奖牌到了!”周承宇捧着个丝绒盒子跑来,少年的球鞋沾着槐树叶,是刚在“棋林”里捡落叶时蹭的。盒子打开,金质奖牌上刻着林默的浮雕,旁边嵌着颗绿檀木“帅”,阳光透过奖牌,在地上投下片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棋子。

赵淑兰的藤椅旁,堆着新收的绿豆和芝麻。老人正教孩子们做“棋形月饼”,面团被捏成“马”“象”的模样,豆沙馅里混着槐花粉。“林老师说,中秋的月饼要带点棋味,”她给月饼刷上蛋液,“吃了能让人心里亮堂,像棋盘上总有路可走。”

穿汉服的苏晚带着团队来拍摄纪录片,镜头对准了老梨木棋盘上的细痕。特写镜头里,那些凹痕像连绵的山谷,最深的那道里卡着半片枯叶,是昨夜的秋风落下的。“这些痕迹会呼吸,”苏晚对着镜头解说,指尖轻轻拂过棋盘,“1958年的‘车’痕里藏着暴雨,1976年的‘兵’印里裹着雪,现在,它们正接住这片秋天的叶。”

林思棋的“故事角”前,新搭了个小小的戏台。小姑娘穿着蓝布衫,站在台上给游客讲林默“以棋换粮”的往事:“1961年的冬天,太爷爷用三副棋换了二十斤红薯,全分给了孤儿院的孩子。他自己啃冻硬的窝头,却说‘棋子暖了,人就不冷了’。”台下有人抹起了眼泪,有个白发老人举着手说:“我就是当年的孩子,那红薯是甜的,林老师的手是烫的。”

午后,“全球棋迷回信展”在棋馆开展。墙上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封:有巴西孩子用蜡笔画的棋盘,说“我家的芒果树会结‘兵’”;有挪威老人寄来的雪棋谱,棋子是用冰块冻的,说“融化前,它赢了三局”;还有封来自月球观测站的信,宇航员说“在太空看地球,像颗发光的‘帅’,而老街是最亮的那点”。

周明轩给这些信编了号,最珍贵的一封放在展柜中央——是1983年林默收到的,信封上贴着张邮票,图案是副中国象棋。信里写着:“林先生,我在监狱里学会了下棋,您的‘和棋之道’让我明白,输了可以重来,做人不能回头。”信纸边缘有泪痕,却把“悔棋”两个字划得格外重。

傍晚,少年营的孩子们要表演“棋艺舞”。他们穿着绣着棋子的衣裳,红“兵”组的孩子迈着整齐的小碎步,黑“将”组的孩子故意走得慢悠悠。当“楚河汉界”的音乐响起时,所有孩子突然手拉手转起圈,红黑棋子在夕阳里混在一起,像幅流动的画。

赵淑兰坐在第一排,手里的“世界棋铃”随着舞步轻响。老人的眼睛有些花了,却能准确认出哪个孩子穿着“帅”字衣——那是林思棋,正踮着脚指挥大家变换队形,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像极了当年站在棋馆前教棋的林默。

深夜的棋馆静得能听见月光落地的声音。周明轩在整理林默的遗物,从个旧木箱底层翻出本相册,最后一页夹着张字条,是周凯的笔迹:“老林,你总说棋心要像月亮,亮堂,还能照人。其实你自己就是那月亮,我们都是借光的人。”

窗外的老槐树在风里摇晃,叶片摩擦的声音像有人在翻棋谱。周承宇和林思棋趴在石桌上,用荧光笔在青石板上画星空棋谱,把北斗七星连成“士”的走法,把银河标成“楚河汉界”。“太爷爷说,天上也有局大棋,”思棋的声音软软的,“我们都是棋子,却能走出自己的路。”

天快亮时,第一缕阳光爬上奖牌,绿檀木“帅”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条通往天际的路。周明轩拿起笔,在《棋乡回忆录》的扉页写下:“棋心一颗,可映日月;人间一局,终是温暖。”他知道,这是林默在说:不用记得我,记得那颗想把棋下好的心,就够了。

市集的叫卖声响起时,赵淑兰的“棋形月饼”刚出炉。香气漫过青石板,漫过老槐树,漫过每个握着棋子的人掌心——那是棋心的味道,是岁月的味道,是无论过去多少年,都能让人想起“老街有位林默,他把棋下成了人间”的味道。

而石桌上的绿檀木“帅”,正迎着朝阳,泛着温润的光,像在说:这局棋,还早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