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高考落榜后:我手搓热气球空降白宫 > 第119章 无耻灯塔

高考落榜后:我手搓热气球空降白宫 第119章 无耻灯塔

作者:火柴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4 00:17:34 来源:小说旗

当龙国“嫦娥七号”在冯?卡门撞击坑的采样舱成功封装,带着 3米深的月背岩芯升起时,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紧急会议已经开了整整一夜。

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龙国机械臂抓取蓝绿色冲击熔融岩的画面,NASA局长的指关节在桌面磕出淤青:

“他们在月背发现的超导矿物,足以让可控核聚变效率提升 40%——这意味着什么,不用我多说。”

三个月后,灯塔国“阿尔忒弥斯 4号”的登月舱在月背同一个撞击坑着陆。

当宇航员的机械手套触碰到一块嵌着金属光泽的黑色石板时,舱内的辐射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

这块布满楔形纹路的石板被带回地球后,激光扫描显示其内部藏着多层纳米级电路,碳 14检测结果更是颠覆认知——形成于 42亿年前,比月球本身的年龄还早 3亿年。

“这是外星文明的造物!”

白宫科学顾问在绝密会议上拍着桌子,投影屏上的石板纹路被破译出部分片段:“能量约束...氦- 3...星图...”

他突然指向龙国的月背采样点坐标,“龙国的着陆点距离石板仅 7公里!他们不可能没发现——那些超导矿物、富氦- 3月壤,根本不是天然形成,是外星科技的残留物!”

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举起石板的全息投影,声音通过电波传遍世界:

“龙国在月球背面获取了不属于地球的技术,却试图独占!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人类文明的公平发展——我们要求龙国立即公开所有月背探测数据,共享外星科技成果!”

五角大楼随即宣布将 SLS火箭的发射频次提高到每月一次,“以确保月球安全”。NASA则联合欧洲航天局发布《月背技术共享宣言》,声称“任何国家隐瞒外星文明信息,都是对全人类的背叛”,并威胁要对龙国的航天设备实施“技术隔离”。

西方媒体掀起轩然大波。

《纽约时报》头版刊出“龙国隐瞒外星科技证据链”,将冲击熔融岩的超导特性与“疑似外星合金”并置分析;bbc的纪录片更是虚构了龙国宇航员“秘密搬运外星设备”的画面,播放量三天破亿。

龙国航天局的新闻发布会上,龙国团队展示了月背岩芯的全流程检测视频。

地质学家指着屏幕上的矿物结晶图谱:“所谓的‘超导特性’,是小行星撞击产生的高压相变所致,地球上的陨石中也有类似结构。至于那块石板,我们的探测车确实在 7公里外发现过,但当时判断为普通玄武岩——毕竟宇宙中 42亿年前的岩石并不罕见。”

外交部发言人的回应掷地有声:“将正常的科学发现歪曲为‘外星科技’,本质上是为技术霸权找借口。灯塔国若真心想合作,不妨先公开你们石板的破译数据——而不是一边独占研究,一边要求别人共享。”

国内实验室里,许阳正带领团队对新带回的月壤进行同位素分析。

屏幕上的质谱图显示,氦- 3的富集区与撞击坑的地质断层完全吻合。

“他们不是想要数据吗?”他调出所有探测参数,“把月背地质图、矿物成分表、冲击熔融模拟数据全部公开——让全世界看看,科学不需要阴谋论。”

同时巴铁、肯尼亚等国联名发表声明,支持龙国“公开透明的科研态度”;而樱花国、澳大利亚则跟风要求“彻底调查月背样本”,却被网友扒出“他们的航天设备全靠灯塔国提供”。

国际科学界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300名各国地质学家联名致信《自然》杂志,指出“将高压矿物称为外星科技,违背基本地质学原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访谈中直言:

“这种炒作很危险——它让人们忽视了龙国在月背探测技术上的真正突破,比如 3米深钻取和原位分析系统。”

当龙国公开所有月背探测的原始数据,包括 7公里外那块“玄武岩”的高清照片时,灯塔国的石板破译工作仍在保密中。

网友“太空侦探”制作的对比图在社交平台疯传:

左边是龙国公开的 300G地质数据,右边是灯塔国模糊的石板局部特写,配文“谁在搞科学,谁在玩政治,一目了然”。

……

麻省理工学院的低温实验室里,液氦罐的嗡鸣透着刺骨的冷。

杨老盯着核磁共振仪上紊乱的谱线,指节因用力攥着钢笔而泛白——这是他申请的第 17次经费,又被打了回来,审批栏里的红笔批注像根刺:

“项目与国家安全无关,且申请人健康状况堪忧,建议终止。”

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系主任带着两个西装革履的人站在门口,语气里的轻蔑像冰碴子:

“杨,你的癌症诊断报告我们收到了。”

他晃了晃手里的文件,“说实话,72岁的人,手抖得连移液枪都握不稳,还占着我们的超导实验室——这不合适。”

其中一人突然嗤笑出声:

“龙国不是很厉害吗?月球背面都能去,怎么还让你在这讨经费?”

他故意撞了下实验台,架子上的样品管哗啦啦摔下来,蓝色的液氮溅在杨老的白大褂上,瞬间凝结成霜。

“听说你们国家的‘人造太阳’缺低温技术?可惜啊,你带不走这里的任何数据。”

走廊里的学生们窃窃私语,有人举着手机偷拍,镜头里的杨老佝偻着背,像株被寒霜打蔫的芦苇。

但没人看见他藏在白大褂口袋里的手,正紧紧攥着个 U盘——里面是他三年来偷偷备份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数据,这些本该属于合作项目的成果,此刻成了“国家安全机密”。

回到租住的公寓,邮箱里躺着封驱逐通知:

“鉴于您的科研活动未对我国产生‘实质贡献’,签证将在 30日内失效。”

电视里正播放着龙国“嫦娥七号”从月背传回的画面,主持人说“我国的超导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杨老突然捂住脸,浑浊的泪水从指缝里渗出来——那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正是他十年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深夜的越洋电话里,许阳的声音带着焦急:“杨老,这边已经给您准备好了实验室,低温设备比麻省的还先进。”

杨老望着窗外的自由女神像,突然笑了:“许阳,还记得我说的吗?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他们说我老了、病了,可我这脑子,还能为国家再拼几年。”

收拾行李时,他把所有荣誉证书都留在了抽屉里,只带走了那支用了二十年的钢笔和 U盘。

房东来收房时,看见墙上贴着的龙国地图,阴阳怪气地说:“你们国家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回去能干什么?”

杨老没抬头,只是把“龙国科学院院士”的聘书轻轻放进箱子,封箱胶带扯出的声响,像在和这个国家做最后的切割。

肯尼迪机场的安检口,海关人员翻出他的实验记录本,指着上面的公式冷笑:

“这些鬼画符,带到龙国也没用。”

杨老突然挺直腰板,用流利的中文说:“等我们的可控核聚变电站发电那天,记得看新闻——里面有我写的公式。”

飞机起飞时,杨老望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突然解开安全带,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

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下:“月背的氦- 3样品,建议用钇钡铜氧涂层的容器储存……”

阳光透过舷窗照在纸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像在书写一个老科学家最后的冲锋号。

他知道,回国的实验室里,许阳和年轻人们已经搭好了设备,就等他带着数据落地。

那里没有嘲讽,没有经费卡脖子,只有一群愿意为科学拼命的人,和一个需要他的祖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