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诗与刀 >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诗与刀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作者:祝家大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4: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杰其实也知道,许多已经没有门第的读书家庭,大多是这般的情况,真要拜师上学堂,当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胡家还能留下一些书籍,已然就是不错的了。

孩童读书,启蒙为重。却是这个时代并未有真正的启蒙读物,论语已然就是启蒙的基础了,其实也无形之中提高了读书的门槛。

书,便是文化传承。一个文化最早的传承,其实就来自于故事,一个民族流传的故事,就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就代表了这个民族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如何的道德观念体系。

启蒙之物,徐杰脑中有一个《三字经》,其中主要就是以故事为文化之榜样,兼以许多常识为辅助。孝义的道理,谦让友爱的美德,民族文化的认同,华夏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南宋开始成文,历朝历代都以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补充。大华朝起,宋已然没有了。

三字经之所以能成为蒙学之物,就是因为三字经道理简单,字面之意,并不需要再进行发散。比《论语》之类好学太多,也并不存在论语之中比较深的逻辑思维与辩证的哲学道理。

只是在徐杰看来,《三字经》其实有一个缺陷,《三字经》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唯独却少了一个东西,那便是勇武。《三字经》里既没有那些将帅打仗的故事,封狼居胥、马踏燕山,也没有士卒奋战的事故。常识里,没有健马战车,也没有铁盔弓弩,更没有刀兵血腥。

唯有简单说了一句“古六艺,今不具”。却也从来没有劝人勇武的话语。这在徐杰看来,便是极大的缺陷,一个民族,怎么能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勇武呢?从春秋战国之下,到秦汉隋唐,君子佩剑行,再也不复,这是一种潜在的悲哀。

徐杰看着这个名叫胡精忠的小孩童,忽然想编写那蒙学《三字经》,还要在其中加一些语句,徐杰脑中已然在编,要加一些比如:三千甲,能吞吴。孙膑腕,运筹胜。武灵王,骑射胡。少卫青,逐匈奴。霍去病,狼居胥。。。

又不如:马能驰,骑士威。弓能射,百步穿。铁甲厚,将军勇。刀枪利,胡不侵。。。

这些故事,这些常识,如何能不讲给小孩子去听,小孩子最是好教化,自小听着这些故事,如何能不在脑中浮现出那些勇武英雄事,如何能不产生勇武之心?勇武自少年,若是年少没有勇武之心,长大之后便更不可能有勇武之心。

编着编着,徐杰越发觉得这《三字经》的启蒙读物,一定要写出来,还要写得不同。不仅要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孝义与友爱。还要有卫青霍去病那般少年英雄事。不仅要有道德教化、历史更迭、常识见解,还要有英雄事,勇武心。

忽然,厅外的院子柴门,被人踢得嘭嘭作响,几个税丁大摇大摆走了进来,也听得有人喊叫:“胡老头,快出来!”

徐杰听得眉头一皱,便也知道是收税的来了,抬头往外看了看,又示意身边的小孩童坐回去。

胡精忠似乎有些害怕,却是没有坐回去,而是直接到得一边的墙角处站定。

胡太公连忙从院子侧面的小厨房奔了出来,腰弯成九十度不止,连连作揖行礼,赔笑道:“几位官人今年来得早啊,快里面请。”

头前那个朱捕头脚步不停,直往厅内而来,口中笑道:“今年春早,听闻你村里已经出了生丝,合该把赋税交一交了,县太爷哪里我也好交代。”

“这是应该,这是应该。”胡太公连连点头,也在把这几人往厅内引。

朱捕头进了厅内,见得厅内坐了几人,却也觉得有些眼熟,左右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回头与胡太公问道:“胡老头家中有客?”

其实这问话显然也有其他意思,小厅不大,坐了六人之后,哪里还有多少地方再去招待这五六个官差?

胡太公此时当真有些为难,看了看徐杰,又看了看着朱捕头,口中答道:“不凑巧来了些客人,朱捕头今夜可是要留宿?老朽屋小,但是挤一挤也住得下。”

朱捕头又是打量了一番徐杰几人,看着几人身上挎着的刀剑,面色虽然不好看,却也知道这些人轻易还是不招惹为好,便也无法,只道:“胡老头,再去搬些条凳桌子来。”

“老朽这就去再借张桌子与些条凳来,朱捕头稍待见谅。”说完胡太公连忙出门而去,便是去隔壁左右借那招待人的东西,不仅是座椅之类,也还要借一些碗筷,甚至还要多走几家人,看看能不能再借一点酒菜。

如此,朱捕头几人便站在了厅内,抬眼看着徐杰,见得徐杰丝毫没有让出几个位子的客气之意,朱捕头不免也有些不快,微微有些怒意再看徐杰一眼,气呼呼走到了厅外去。

若是平常过路人,这朱捕头只怕早已开口赶人,却是徐杰一行人,衣装不差,还有刀剑在身,朱捕头便也忍了忍。倒是也并不代表朱捕头就怕了徐杰,官府捕头,一县之地,缉拿一些强梁盗匪的差事,不论愿不愿意,也是做过的。能当捕头的,手底下总有几下把式。所以刀剑并不能真的吓到这朱捕头,倒是徐杰一身儒生打扮比较起作用。读书人,能不为难,也就尽量不为难,其中也是有几分道理。

待得条凳桌子借来,胡太公搬了几番,然后又端上了水,赔笑不止。

朱捕头落座喝了水之后,再开口:“胡老头,这赋税你可准备好了?是用粮来抵,还是用钱来付,亦或是拿生丝来抵?”

丝农田地,多种桑,想要出产大量的生丝,便要养殖大量的蚕,蚕胃口惊人,桑叶本身并不高产,百十只蚕就能吃完一颗不大的桑树叶,所以靠着自然界里的桑是养不活巨量的蚕的,还需要人工栽种桑叶树。栽种桑树,与种植粮食,其实是有互相影响的,其中也还要有权衡。

胡太公闻言,面色皆是为难,又是作揖几番,口中答道:“朱捕头,我们胡家村不比其他地方,相比别的村镇向来都要贫瘠一些,田地也少,口粮之外,余粮实在不多,每年都靠生丝贴补生计。所以还请朱捕头您通融通融。”

胡太公显然也知道套路,通融之下,其实办法倒是简单,那就是要孝敬,孝敬的作用就是让这朱捕头能帮忙少算交税的田亩,如此便可少交税。通融的办法也是简单,那就是给点好处,至于这好处给多少,就如谈生意般,也有一个讨价还价。

只是这讨价还价的主动权都在那捕头身上,胡太公自然是希望朱捕头不要那般狮子大开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