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诗与刀 > 第二百零一章 《文远集》与元夕孙思潮(4800 )

小刀儿拜堂成亲了,兴许徐杰是羡慕的,羡慕小刀儿这么简单就能成亲。兴许小刀儿的结婚方式,才是徐杰心中的水到渠成。

徐小刀结婚,不仅南山帮来了人,南柳派也来了人,连带凤池山也派人来了。

热热闹闹,皆大欢喜,骗子徐小刀还是把袭予小姑娘骗成了妻子。

徐老八大年初三就乘船往东去,江南血刀堂,开年必然是最忙碌的时候,也需要徐老八到许多人过去坐镇,到得元夕之后,应该也会有一番小小的腥风血雨,地盘的争夺与摩擦,最终总会变成厮杀之事,人为财死,便是如此。徐老八倒是不一定要亲自出手,大多只做最后的仲裁者,除非有人不按照规则来。

江湖与官府,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规则,才能长久。订立规则的人,往往也会受到他人的挑战,不论是本地虎,还是过江龙,总是少不得那一番血腥,血腥多了,位置才能安稳。

初八之后,徐杰回了大江城,依旧还是大包小包的礼物,从郡守孙思潮,到郡学卫夫子,也少不了那凤池山,人人都要拜访一番。

徐杰自然也能收到别人的拜礼,竹林诗社那些同窗之类,如今徐杰隐隐成了竹林诗社的领头人物,自然有这般的待遇。

其中还有一份礼品,是徐杰没有预料到的,来自东湖上的画舫,来自颜思雨。

徐杰的印刷小作坊又开始忙碌了,这回印的倒不是什么武侠言情,而是徐杰的文集,有诗有词有赋,有原创,当然也有文抄。

原创如那回文诗《水镜》,或者是那《九宫山赋》,又或者是钱塘江边杨二瘦身死之后写的《浪淘沙》……

文抄也有回文诗,还有那《念奴娇》之周郎赤壁,或是还有青山县城里那曲《声声慢》……

文集不厚,总共不过三十篇左右。记录徐杰写过的,也有徐杰绞尽脑汁添加的几篇,如此保持足够的水准。

沽名钓誉总是要的,文集名为《文远集》,倒是直白,也显出不少文人傲骨。

文集印好,有送有卖,送给一些诗社成员雅正,或者送给卫夫子等人斧正。卖给一些青楼画舫,书画商店之类。

元夕依旧还有诗会,文昌书院里的文昌诗会,徐杰的请柬早早就送来了。

几年没有了欧阳正,没有了欧阳文峰,也没有欧阳文沁。这个元夕诗会,多少显得有些孤单。

徐杰没有带人,独自一人往那凤池山文昌书院而去。

京城里,还有人记得去年元夕的一个承诺,去年元夕被一场江湖血腥给搅了,有人相约来年元夕再同游。

这个承诺的徐杰给欧阳文沁的,欧阳文沁还记得清清楚楚,对镜理了红妆,换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梳理好了头发。大家闺秀,难得有机会不必在意世俗的眼光,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门而去。

京城里的元夕,比之大江城,更热闹几分。欧阳文沁与欧阳文峰看着一个个的花灯,看着游人如织,看着各处卖艺杂耍,看着各处新奇事物。

似乎也期望着人潮之中,出现那个熟悉的身影,再带着她去把那贴金箔的花灯带回家。

“姐姐,那个花灯真是漂亮,八面有谜,看起来如一顶大花轿一样,你看那上面,可不是金箔,是真的金子做了雕琢……”欧阳文峰指着不远处一个最为亮眼的花灯说道。

欧阳文沁似乎并不如何高兴喜悦,看了看那花灯之后,开口答道:“今年文远不在,那八方的谜面,我们两人怕是猜不出多少。”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姐姐,我们且去试一试再说。”欧阳文峰开口说道。

两人近前去看,看了在猜。欧阳文沁显然没有多少猜字谜的心思,猜得片刻,拉着欧阳文峰继续往前而去。

也不知大江城里的徐杰还记不记得去年的承诺,兴许徐杰是不记得了。就如此时徐杰连今夜晚上还有比武都不记得了。

那与徐杰比武之人,正在凤池山上摩拳擦掌,等着与徐杰今晚一场大战,以此来扳回去年丢失的脸面。

徐杰进了文昌书院,沿着阶梯而上,还是去年的那个平台之上,还是那些条案,左右还是那些准备酒菜之人,花魁大家们也在做着准备。

徐杰选了不前不后的一处条案落座,坐得不久,也有三五个诗社相熟之人上来与徐杰见礼,然后左右落座。

京城里的竹林诗社与大江城里的竹林诗社,人员是不一样的,但也是一脉相承的。在大江城里的竹林诗社的,将来到得京城里,也还是京城竹林诗社的成员。

京城到大江城,一千多里路程。并非人人都能回乡过年,也并非人人都愿意回来过年。路途遥远难行是其一,大多数人回乡,只能徒步而行,其中的盘缠也是一笔不小的耗费,还有一些人多少也抱着富贵才回乡的念想,也怕人来多问多猜,自己也有不自信。

出门千里,都求一个出人头地,这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与梦想,更是承载着一个家族的追求与梦想,几百上千人抬着眼睛在看。这份压力,实在不小。考进士就如得道一般,一人得道,当真就能鸡犬升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出门进考,大多数人的盘缠差旅,也并非就是自己一人的家底,多来自族中许多门户的支持。甚至年年往京城里寄钱,这叫那些考了一次两次三次都不能中的人,如何好意思回乡见人。短的三年不归家,长的十年不归家,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粱伯庸倒不在这些人之列,粱伯庸有一手书法绝技,即便是在京城里,也开始显露了一些名声。粱伯庸本身家境也不错,如今自己也能赚上不少钱。租得起马车,回乡也没有多少不好意思,所以粱伯庸虽然也考了两次不中,却还是能安然回乡来过年。

粱伯庸就坐在徐杰身旁,与徐杰调笑不止,说着一些开心的事情,也听得徐杰大笑不止。

比如粱伯庸回乡之前,替人写了一幅字,落款是中书省相公刘汜。虽然那经手之人不敢去刻刘汜的印鉴,但是就是这么一幅有落款的字,从粱伯庸手中出去是八十两,经手之人卖出去,却卖了一千六百两。买字之人,还是一个从三品的朝廷高官。

这般的笑话,粱伯庸平常也不会拿来讲,与徐杰倒是并不藏着掖着。主要是笑话那个买字的冤大头,徐杰听来也是觉得可笑。

有道是盛世的古董书画,乱世的黄金。唯有安稳时代,这些古董书画的玩意,才能值得比黄金还要贵的价格。到得乱世,这些东西也就不值钱了。

笑过之后,徐杰倒是叮嘱了一句:“梁兄,那经手之人可一定要信得过才行,否则传扬出去,梁兄就麻烦大了。”

粱伯庸闻言也不开玩笑,一本正经答道:“文远放心,这也是他的财路,他岂可乱传出去,这不是砸了他自己的招牌吗?此事若是被旁人知晓,他便是破产了也赔不起,那些贵人可不是好惹的,岂能放过他?他自己可不敢传扬,甚至还来求我不可传扬呢。”

徐杰点点头,这个道理倒是对的,随即徐杰却又转头看向粱伯庸。这般的隐秘之事,粱伯庸却是对徐杰毫无掩藏。

这是个什么道理?粱伯庸看起来也不是那等心思随意、不缜密之人。

粱伯庸见得徐杰看向自己,开口哈哈一笑:“文远可不得把我给卖了。”

徐杰陡然明白过来。交人交心,粱伯庸与徐杰相熟并不久,粱伯庸与徐杰说出这般隐秘之事。一是在徐杰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展示自己的价值。二来,何尝又不是在纳投名状?

粱伯庸好似在给徐杰表达一个事情,表达自己是信任徐杰的,也表达自己是值得信任的。粱伯庸是要以真心换真心,其中有功利之心,也有真诚之心。

徐杰此时才陡然觉得自己忽然重要了起来,对许多人而言,徐杰真成了关键人物。其中有徐杰自己名声的加持,更多的还是来自徐杰身后的欧阳正。

徐杰并不纠缠那些,倒是觉得这个粱伯庸真值得一交,开口笑道:“梁兄放心,小弟岂能做那般的事情,梁兄自顾自发财就是。”

粱伯庸闻言大笑不止,抬杯来敬徐杰。

两人碰杯一饮,人群忽然都站了起来,郡守孙思潮来了,还有一帮老夫子同行。

所有人恭敬见礼,孙思潮带着众人往头前去落座。

欧阳正高升了,这是孙思潮没有想到的事情,春闱就在明年春,不过一年的时间,今年秋的新举人,少了欧阳正的教导,能不能中几个进士,孙思潮不免有些担心,孙思潮的政绩,似乎少了一些着落。

倒是今日主持之人,也就不必与欧阳正推来推去了,孙思潮站了起来,准备开口致辞,忽然孙思潮又左右看了看,开口问道:“听闻徐文远回来了,老夫府里还收到了徐文远的拜礼,还收到了徐文远的文集,徐文远人呢?来了没有?”

徐杰倒是也未想到孙思潮致辞之前,竟然点了自己的名,站起身来拱手一礼之后,开口说道:“孙郡守,学生来了。”

孙思潮闻言大喜,抬手挥了挥,开口说道:“徐文远,上来。”

徐杰不明所以,左右看了看众人,下了条案往前走去。走到郡守孙思潮面前,又是一礼,连带还给左右卫夫子等人见了见礼。

孙思潮往前倾了一下,拍了拍徐杰的肩膀,开口道:“临来之前,还读了一读你那新出的《文远集》,着实不错,今夜你当坐到头前来。”

徐杰闻言回头看了看头前那些条案,早已座无虚席,不免有些尴尬,总不至于把别人赶走让自己坐。

孙思潮见得徐杰回头,又是笑道:“徐文远,还回头看什么,叫你坐头前来,是叫你坐老夫身边。”

徐杰闻言一惊,满场两百余人,徐杰却跟郡守与卫夫子等人坐在一起,这是荣幸,但也容易变成众矢之的,嫉妒之心从来不可小觑。

徐杰正欲拱手婉谢。

一旁的卫夫子挪了挪位置,开口笑道:“文远,你在京城里的名声,老夫在大江可多有听闻,今夜你坐头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必回绝,往后你若是回乡了,都应坐在头前来。”

若说孙思潮这般安排徐杰,多少有一些其他的小心思。但是卫夫子不同,卫夫子早已是无欲无求之人,便也不会多想那些功名利禄的事情,卫夫子叫徐杰坐头前,兴许还真是觉得徐杰够资格与他坐在一起。

徐杰又回头看了看,还是有些犹豫,犹豫的不是自己有没有资格坐上去,犹豫的是想看看场下众人是点头表示认可的多,还是眼神里羡慕嫉妒恨的多。

孙思潮见得徐杰还在犹豫,伸手拉了拉徐杰,还往一旁伺候的小厮示意一下,说道:“还不快快给文远准备座椅!”

便听场下,也有人起哄道:“文远,你就坐在上面吧,我等可是心服口服。这大江出了你徐文远,教我等也是与有荣焉啊。”

这般捧场的,自然是粱伯庸。

徐杰点点头,绕了几步,还是坐到了孙思潮身边,坐下之前,还左右感谢了一番。

孙思潮达到了目的,起身再致辞几句,这诗会也就开始了。

题目已出,众人动笔考试一般。

孙思潮却是与徐杰低声说道:“文远啊,来年春闱可有把握?”

孙思潮关心徐杰的春闱,便也是在关心自己的政绩,淮西郡府九个,天下郡府一百一十九个。若是大江一地多出几个进士,那便是天下独一号的事情,教化有德、治学有功的孙思潮,自然是要升官加爵的。若是大江一个进士都不出,孙思潮这加官进爵的路,也就难上加难了,修多少桥、铺多少路,也难以弥补教化治学之失。

“多谢孙郡守关照,学生秋闱今年方考,明年春闱之事,实未多想,惭愧惭愧。”徐杰对于考进士,还真没有多想,也可以说是并不那么自信满满。

孙思潮闻言摆摆手道:“秋闱于你而言,算不得什么。这春闱之事,文远当多多准备。听闻你与御史中丞谢昉相交莫逆,还识得吴伯言。如此好的机缘,当不可浪费了。礼部之试,本就是尚书省管辖,尚书省吴相公乃是吴伯言之胞弟,御史台也会参与春闱之事,行监督之职。欧阳公向来正直,文远自己当多多走动几番,不可怠慢啊。”

孙思潮知道徐杰有才,却是怕徐杰年少,不懂这些门道,说得是一清二楚,只在教导徐杰如何中考。也是孙思潮觉得欧阳正兴许不会如何帮衬徐杰,便让徐杰自己要把握机会多走门路。

徐杰闻言连连点头,答道:“多谢孙郡守提点,学生考完秋闱入京,定当多多准备春闱之事。”

徐杰答是这么答,心中却知道有些事情还是不能做。如谢昉,徐杰是不会开口去求这种事情的,凭白叫人看轻了。吴伯言,那是更不能去求,吴仲书不太熟,也不能毫无脸面上门去求。

所以这春闱之事,徐杰还是得靠自己来。谢昉显然也不会在行监督之职的时候,还故意去帮徐杰走动,谢昉也是有自己的风骨的,也做不来这样的事情。欧阳正就更不必多说了。

孙思潮闻言点点头,放心不少,却是又道:“文远若是有相熟的同乡好友,也当提带一些,将来入了朝堂,定是助力。”

孙思潮这话就是在暗示徐杰了,暗示徐杰有这么好的关系渠道,也当帮着同乡好友走动一下。孙思潮这般暗示,自然也是为了大江郡户籍的举子,当多中几个进士。欧阳正忽然升迁了,对于信心满满来大江任职,等着升迁的孙思潮,还真成了压力,兴许孙思潮能调到大江郡来任职,也是花费了不少力气的,孙思潮可不想到头来是一场空。

徐杰听得懂,也点头应答,却也让徐杰实在有些为难。孙思潮大喜,便是有人递上来了诗词,也先放在徐杰身前,让徐杰去看。

徐杰却也聪明,并不去多评论,而是又递给了卫夫子。徐杰大概也知道,台下还有马子良之辈,应该是嫉妒到恨的一类人,徐杰也懒得去惹那些是非。

一边台上,曲子也起。那些花魁人物,连带颜思雨,倒是人手一本《文远集》,有词上来就唱,间隙时候,便唱那《文远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