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七十四章,当年的错和错

侯门纪事 第四百七十四章,当年的错和错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行太过专注,席连讳默默看他片刻,“呀,”魏行这才发现。他并不乱阵脚,行礼问安一丝不错,席连讳看不出端倪,让他坐下奉茶。

魏行不是能坐在席家说长道短的官员,把来意这就告知。席大人,是个端方的官员,这是魏行和马浦一致的认识。

因为端正方严,不熟悉的人看不出他的内心,像马浦就忌惮他,总怕他资历老过自己,有好事情也抢走功劳。

魏行有心讨好又捉摸不定此人,放出老实面庞说话。

“卑职本不应该上门,但既然在丞相官邸任职,有话不敢不回老大人。”

席连讳倒挺温和:“魏大人不必客气,有话请说。”

“自从马丞相罢官,老大人还是养病,卑职不敢越权,但京里又有大乱迹象,蛛丝马迹已到面前,老大人不出面,卑职莫说看官邸中同事们不行,就是放眼朝中也不能阻止此事。此事可大可小,唯有请老大人定夺。”

魏行说的蛮严重,但席连讳面色不改,还是呵呵地微笑:“最近朝中太平不是?”

有一瞬,魏行以为自己和马浦看走眼,把这位老大人看高。但他自以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轻易不忽略别人,硬着头皮挑明话题。

“宫里出事,只怕惹得朝堂上下不安。”说完,眨巴眼睛一脸天真打量席连讳神色。

席连讳连个小风都没有从面上过,云淡风又轻,语气和蔼丝毫不让魏行难堪:“你想的周到,但内宫不是你我能说话的地方。”

魏行无奈,重复道:“但柳家官员众多在朝堂上,让袁加寿关押的水家叶家许家等嫔妃娘家人也在朝堂上。还听说,欧阳家最近在谋官职。”

最后一句说的小心翼翼,是魏行代欧阳老大人试一试左丞相这里的口风。

左丞相虽然不管吏部,但他要是肯说话,好或者是坏,对欧阳父子很关键。

举一反三的事情,在席连讳这里显然行不通。闻言,他乐不可支:“魏大人呐,你是多虑啊。后宫里嫔妃女官无数,她们的家人为官的也无数,这要是拌个嘴吵个架你都担心朝堂上出事,你这心眼可过细了,请问你家的家事,你可能烦得过来?”

魏行面上发烧,心里动了气。听他语气都活泼几分,像是自己真成他眼前的笑话。

一个不服气上来,魏行忘记和上司争辨不应该,负气回道:“丞相应该听说,柳家凡有的官员全到金殿面前请命,”

席连讳莞尔:“老夫我虽不上衙门,耳报神还有几个,如你魏大人,不就跑来告诉我。”

魏行懊恼:“那您应该知道柳家动静大,水家等难免认为他们想逼死嫔妃。世上哪有坐以待毙的人,水家等人若是再向柳家寻衅,这里面还牵扯到太子殿下,太子年青,他一心卫护娘娘,这不就乱了起来。”

席连讳慢慢的肃然。

就在魏行以为自己的话打动他时,席连讳威严的开口。

“魏大人,你关心是好的,但你说话老夫听来诸多不解。头一个,袁加寿姑娘是皇帝下旨以公主制养在太后面前,她由太后教导,却不是正经管理宫务之人。谈何诸嫔妃由她关押?”

魏行张口结舌,席连讳接下来又问他:“第二个,柳家诸官员到金殿前请命,当由皇上裁决。谈何水家等不会坐以待毙?”

魏行脸上红一阵青一阵时,第三句就出来。

“第三个,国有国法,水家等敢向柳家寻衅,当请都察院出面。谈何牵扯到太子殿下?”

年老的丞相还有痰喘,但义正词严像尊天神,丝毫不像病人。句句切中要点,把魏行吓得魂不附体,他慢慢的还有一句厉害的:“殿下是储君,诽谤有罪。”

“扑通”,魏行抹着冷汗,聪明的跪了下来。在席连讳出来以前念叨的皇后无德,不能再为国母的话让打飞走,他本就是个时时揣摩别人的人,在左丞相这几句话发现一件事情。他没有一句是歪的。

自己的小官吏谈吐,甚至对着马浦可以用上的,什么水家不服,一定有事。在这位老大人面前完全歪到墙角里,他只会认为心思不正。

魏行求饶:“卑职糊涂,卑职想得过了。”

席连讳倒不赶尽杀绝,也不指着拿魏行的错,换上笑容:“起来起来,这是老夫的私宅,看你们都当子侄辈一般,咱们是闲说话呵呵。”

魏行道谢起身,坐下来都不敢直腰杆。席连讳把他好一通的安慰:“不要放在心上,我把道理说给你听。上有国法在,吏部有尚书。真的出事情也是他们先管,再说目前太平着呢,老夫我昨天在家里赏了赏花,今年气运盛,比去年开的好,太平年呐,理当喜欢。”

唯唯诺诺一番,魏行带着余悸走出席宅,头也不敢回。他一直觉得忠毅侯算厉害的,一会儿探花一会儿将军一会儿又尚书。也见过几个皇叔和皇弟。但这才发现厉害原来不在嘴上的猜测,而在这四平八稳不动声色中。

魏行苦恼起来,看来左丞相走中正之路,依律法他支持的是太子和皇后。因为那二位现在是国法上的贵人不是。

那自己就要把水大人除去?太子和皇后不是自己的助力,水大人却对自己交了半条心,先不说除掉不容易,除掉真可惜。

魏行烦恼的走了,他不知道席连讳进内宅喃喃自语:“这个人机灵是有的,就是还看不出心计,且看几天也罢,说话也不稳重。在老夫面前论短长,老夫是不奉陪的。当年的柳老儿想拿我的错,他都没有本事,何况你这一小儿。眼前来看,你没有关切的心,分明想在这里分一杯羹的心思,你是勾不出来我话的。”

席老夫人廊下接着,说天气和暖,让他还睡到榻上嗅春风。席连讳在春风里眯起眼眸,眼前仿佛出现柳丞相。席连讳连连冷笑:“我谨守国法,你一辈子没能动我!”

……

垂着宽大帷帘的宫殿里,皇后泪流满面:“是柳至吗?真的是他吗?”回话的宫女柔声道:“正是他,他带着娘娘的娘家官员们,在金殿外面跪上一天又一夜,为娘娘受冤枉请命呢。”

“一天又一夜,真是难为他了。”皇后哽咽着,仰面睡着的她任泪水滑落面颊,凉凉的落在两边耳朵上,带来冰冷好似心底寒的感觉。

原来自己一直冤枉柳至,柳明的话一句一句从眼前飘过。

“回娘娘,您不用再指望柳至出面,他是个胆小鬼,他为自己的官职,他不敢为娘娘说话,他怕得罪太后,娘娘和丞相一直错看了他。”

“今天臣又对柳至苦口婆心劝导,可柳至反说臣为娘娘说话不对,”

皇后病得晕晕沉沉,看床前烛光都模糊。但这些话清晰无比。谁奸,谁又忠?难道我看错了不成?

正让这些话徘徊环绕得头疼难耐,走进来一个宫女,因为皇后气弱,回话声轻轻:“寿姑娘奉太后之命来见娘娘。”

皇后骤然气急:“是抓我的不成,是……”她激动的伸长手臂,宫女们扶住好言安慰着她,加寿走了进来。

“有几句话问娘娘,问过我就离开。”她独自一人站在窗前,小胖身子同瘦弱的皇后相比,逼迫无形中扑面而来。

皇后有些喘不过来气,无力的点点头。加寿见状,让宫女们退出,这里只剩下她们两个人,还有红烛不住轻摇。

“我办娘娘下毒给我的案子,所以有话来问。”

皇后猛地一惊,看着面前小小的人儿。五、六年以前,她从没有在乎过她。三、四年以后,因为她而受难连连。

从往太子府上赐姬妾到“加寿下毒”,和现在的自己下毒,没有一件事不是与她有关系。

曾经憎恨她,曾经不愿意有她出现,曾经也愿意对她好……场景旋转着从眼前掠过,直到今天,她以问案的口吻出现在自己面前。

这孩子,今年是九周岁吧?

皇后深吸一口气,九周岁她就能在宫里问案子,天生的嫉妒想上来,但病软无力,又正在对柳至的懊恼中,皇后奄奄一息,接受这个事实,正要回答你问吧,加寿以为皇后一直不出声是不相信,她认真地提醒:“娘娘,我是钦差。”

精美大床上那个瘦弱如柴,面色无光,以后是自己母后的人丝丝的抽着凉气,以前的倨傲和尖刺都不复存在:“你问。”

“那加寿得罪了。”加寿先告个罪,就干脆起来:“请问娘娘,为什么你要赏赐给袁加寿帕子?”

叫着自己的名字,加寿有模有样。

这里没有别人,皇后嘴角泛起苦笑,也就没什么隐瞒:“没怎么想,那帕子是进贡来的雪白丝锦,咱们国内没有,是异邦羊毛织成,因为珍贵而我喜爱,听说她为我说了许多次情,我想感谢她。”

这一段话她说得缓慢,但倒真实。加寿聆听过,欠欠身子,再回到钦差身份上面:“请问娘娘,帕子一向是谁保管?”

“是我的宫女。”

“除去她再没有别人碰过?”

“我心爱的东西都是专人保管,哪种不好,就问罪于哪个宫女,多人来管一旦出了事情就不知头尾。”

加寿点点头:“这是个好法子,”再问道:“您的宫女和袁加寿有仇吗?”皇后凄然:“她不是我陪嫁的人,是进宫后给我的。你要问她的来历,应该去问宗人府。”

下一句,让皇后猝不及防:“您和袁加寿有仇吗?”

皇后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金星直冒。想支肘把面前小钦差看得清楚一些,却又倒在枕上更容易些,她大口喘着气,这句话像把搁浅的鱼儿空气抽干净,让她不能不用力呼吸。

“我……”回想以前,皇后涌出几点泪水:“以前……我不喜欢她,但后来,”

以她一惯的身份,天生娘肚子里带出来的,所谓江山难改,本性改易,在今天她要剖析自己的错误,实在痛苦无比。

她手脚微微挣着,似乎一起压抑着心中石裂天惊的躁动不安。左冲右突的心里,让她无法抗拒的说此时此刻心里的实话。

“后来,我很愿意对她好,可是……。”抽泣声起来,皇后茫然地又回到那一天,她把两个姬妾锦心绣心赏给太子,从此以后事情的发展不再受她控制,还是从加寿挑奴才,自己送她柳廉柳仁开始?

她伤心落泪,加寿也不再问下去,只是略提嗓音,下面的问话让加寿也有些激动,或者是小心思里压的不满也在翻腾。

“那以后,你愿意和加寿好吗?”加寿问得严肃端正。这一次她没有加上自己的姓,袁。

皇后没听出来这已经不是问案的语气,无力地枕上点一点头,手没有去摸帕子擦泪水,反而直接盖到脸上,像是不想面对加寿。

加寿蹲身行礼,说了一句祝福:“愿所有的错事情都去了吧。”然后告退。

到外面,跟来的嬷嬷把她抱起来,任保陪着来的,和女官一起围起大红大紫寿姑娘走出这里宫墙,都争着欢天喜地:“问的好。”

女官在这几天里太满足,寿姑娘小时候多受太后宠爱都不算什么,太后是她的亲戚,疼爱是本心。只有这几天施恩于柳家,责问皇后,才是女官认为的成就。

任保也开心,他为太后开心是一层,为寿姑娘是他出宫接来的开心,为了接加寿,他六宫总管的职位总让拿下来,落得低等太监侍候徐夫人回乡治病。也为自己那跟随忠毅侯的外甥关安开心。

大家欢欢喜喜簇拥着加寿回宫复命,皇后在枕上更难过不堪。“我错了吗?我又错了?”

她闭上眼眸,柳至和加寿也轮流出现。挡不住的面容里,柳至含笑翩翩,还是当年太子最宠爱,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少年。而加寿胖墩墩走路软软,这是她刚进宫的那一年。

又是两滴子浊泪从她眼角慢慢的滴下来。

……

黄昏,晚霞上来,把忠毅侯府的朱红大门照出玉色光辉。袁训赶着车行过大门,看角门的人见到,把角门拉开。车行进去,还能听到里面稚嫩小嗓音的背书声。

二门外停车,奶妈和丫头从后面下车并不匆忙。袁训揭开车帘,和女儿对个脸儿,惹得加福格格一声笑,张开小手到父亲怀里。

有一只小手上面必然有一本书。

加福在这时候说的话也往往是:“爹爹,今天教我背到这里,战哥儿说只到这里,我还是比他多。”

对于此时的小女儿,袁训疼到骨头里。虽说他的孩子他都疼爱,但加福表露出小神童的迹象,不由得当父亲每每见到她,总像看到家里的另一个骄傲。

她的长姐加寿依就六宫里“横行”,这是有些人的说法。用当父母的话来说,是六宫里协助太后当家,太子府上为大。

二妹香姐儿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福气,但近来学乐养花,收拾出来好院子太后喜欢,也是父母亲的心头宝。

最小的加福今年五周岁,不出彩也正常。但她最近是亲戚中津津乐道的女学生,让袁训不管见到谁,都是满耳赞赏声。

答应着女儿,把她一路抱回正房。先和宝珠见过,然后夫妻带着去见长辈,回一声女学生到家。

宝珠接住父女们,送上两个盒子。袁训漫不经心地猜道:“柳家送来给寿姐儿的?”

“另一个是太子殿下送来的。”

袁训恍然,殿下越来越懂事,柳家折损了人,殿下只有心疼的才是。

先看太子送的,红木大盒子里面是数个小盒子,打开来,一个是龙眼大的珍珠串成珠花,做一对。一个是白玉手镯,两个。一个是一排五对簪子,分别雕刻花纹和宝石。还有一个小盒子,是一把子红玉珠子,跟晚霞有得一拼。

袁训道:“太子殿下想得周到。”挑出有福字纹的金簪子,唤过加福给她一左一右的带上:“明天有一根给战哥儿。”加福说好。

余下的袁训捧着,带上孩子们往母亲房里来。

每天晚饭前,安老太太就到袁夫人房里来。这样免得孩子们请安要跑两个地方,在这里一处受礼就行。

谢氏石氏方姨妈母女带着禇大路早就过来,见袁训夫妻进来请安,把盒子呈上:“太子府上送来,这应该是殿下的授意。”

袁夫人会意,方姨妈她们都在,不好谈论宫中的事情。看了看,也说想得周到,阖家人都有。

把一对珠花和安老太太分了:“老太太,你一枝我一枝,小六生日那天刚好戴这个。”

安老太太喜盈盈接过。

白玉手镯留给宝珠,余下还有四对的对簪,一式两枝。把执瑜的给他,让他明天分一枝给称心。把执璞的给他,让他明天分一枝给如意。小六和小小苏的袁夫人留下,香姐儿的一对全给了她。袁夫人不多说,香姐儿也不提,自己个儿玩两枝,感觉良好。

玉珠子分给谢氏石氏和方姨妈母女,龙书慧和念姐儿住在陈留郡王府上,袁夫人让送几个过去串扇坠儿也行,系在荷包上面也行。

太子果然是周到的,这个家里人人都有。这也是太子常来往袁家,知道岳父家里是有东西人人不少,内中有太子的一腔羡慕。加寿的不在这里,想来太子自己另外给。太子府已归加寿掌管,不管给什么也不过是他们两个的东西取出来,再给他们两个自己。

分家,一家人去用晚饭。方姨妈往老太太面前陪着说话,谢氏石氏觑着袁夫人今晚会不会姑丈,不会就陪她多说几句。

方明珠红着脸告退:“托这里的福,大路明天进学去,我给他再收拾一回笔墨纸砚。”

袁训和宝珠带着孩子们回房,孩子们在前面走着,侯爷在后面悠悠:“接来倒没有错,祖母也有人陪,母亲也有人候着。”

宝珠和他并肩而行,柔如春波的眸光轻轻抬起:“侯爷就是这一条好,总是看得到别人的好。所以,这接来以后,长辈面前我疏忽也没什么,你还落下一个好名声。”

“好名声全是宝珠的,我一出门,家里全归你照管。”袁训把好听的话还回来,对宝珠温柔一瞥,把她手握住,兴头上来:“走,回房去预备,今天晚上顺带的谢宝珠。”

宝珠嘟起嘴儿不依:“能不能不顺带,特意地谢一回宝珠。”袁训还没有回答,和哥哥姐姐走在一起的加福回首:“爹爹母亲快些儿,加福还要念书呢。”

“你看,我哪里有许多闲功夫谢你,能顺带上你就不错。”袁训借势说过,和宝珠笑容满面回房。

执瑜执璞香姐儿进房就嚷:“说有好玩的,带我们玩什么?”宝珠含笑:“先坐会儿,等咱们的女将军念一段儿兵书。”

让丫头取针线筐来,和执瑜执璞香姐儿刚好做两对拈线。袁训抱着加福在榻上,见到微笑:“儿子们天天说当大将军,你倒让他们做这个活?”

“大将军也得穿衣服,问问侯爷自己,听说你在战场上,遇到偷袭的时候衣包全丢掉,衣裳破了没有的换,关爷缝的是粗枝大叶,蒋德将军倒是有个模样,可曾离得开针线过。”

说到这里,执瑜执璞喜欢了:“好,我们先学一学。”加福从父亲怀里探出小脑袋,笑眯眯:“哥哥学拈线,加福学打仗。”

袁训把她塞怀里坐好,脸儿又要虎起来:“你是个陪学的,把战哥儿磨出来也就罢了,你将来也是和母亲一样,一辈子坐房里绣花衣裳。”

加福嘻嘻,宝珠不服气,自言自语:“好一阵子没见到田光,还有小邹、周边,过得怎么样?”

袁训甩她一眼:“要不要我请卫妈妈来,告诉她,你二爷的病根儿又犯了?”

宝珠抿抿唇陪个笑脸儿:“那要听好些罗嗦话。侯爷赶紧的,把小女儿侍候好,这里还有三个孩子等着你。”

袁训哼哼两声,继续去教加福。一般晚上只教一段,今天晚上有事情,更是教的短。把加福送到宝珠怀里,加福叽叽哝哝自己背着,袁训如释重负般:“好了,取纸笔来。”

丫头按叮嘱过的,同时送上大红烫金贴子。执瑜执璞和香姐儿知道要请客,站旁边看着。

袁训执笔在手,先写上款姓名:“袁执瑜,”执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地一声大叫,手往自己鼻子上指:“是我的,爹爹请我?”

袁训带笑答应,随后又写给执璞,香姐儿加福都有份。分给女儿们:“你们两个作陪。”这就起身要走,宝珠扁扁嘴叫住他:“这里还有一个,”眨动眼眸:“难道你明天要见王…。”

袁训对孩子们看看,宝珠轻笑:“给宝珠写一张,不然明天宝珠送儿子过去。”

“本来你也就要送,儿子们明天开始折桂,你不送怎么行?”袁训说着,坐下来又写一张请帖,儿子们握住送到母亲面前,宝珠放下针线,同他们出去。

去的是香姐儿院子,那里月光最明亮,花香最袭人。长廊下摆好大红圆桌,香姐儿加福个儿矮,座椅上面摆小圈椅子,大家坐定。袁训亲手执壶,给儿子们倒上酒。

蜜合色的酒,嗅一口沁入心脾。执瑜执璞反而怔住。这个家里不是严父,孩子们言谈相对自由。就问出来:“爹爹,今天给酒喝吗?”

袁训肯定的颔首。

执瑜没有喝先一脸的小陶醉:“姑丈说,能喝酒就是大人。”

执璞推醒他:“哥哥咱们敬父母亲。”

两兄弟把酒杯双手捧起,香姐儿和加福椅子上站起来,双手也捧一小碗的蜜水儿,袁训和宝珠亦起身,一家人杯盏相碰,袁训笑容可掬:“儿子们明天进学,从此就是大人,为父和你们母亲等你们高中榜首,不负祖父一生心愿。”

托赖宝珠勤谨,念书又是正经的大事情。没几天把家学收拾好,请各家里的长辈们看过没有挑剔的,算出来的黄道吉日就是明天,是袁执瑜袁执璞进学的第一天。

月明星朗,春月无垠。眼前佳园,如花美眷。儿子们健壮英气,女儿们姣花软玉。袁训自然而然想起祖父,头一句祝儿子的话,就要把从未谋面的父亲带上。

香姐儿和太上皇收拾的花草好,有一枝子早开的蔷薇在枝头轻俏,袅娜轻柔本是形容美人儿最好,但袁训鼻子一酸,想到自己听说的父亲,全是柔弱无力,病体难支。

他在姐姐出世以后,遗札里不断提到盼望有个儿子。在最后两年里,他遗憾和强支撑身体活下去的心情,早早地就深刻在袁训心里。

父亲一生没能进学,秋闱是秋天,秋凉一上来,他就要病体加重,科闱不能去,也就阻断科考的路径。他以不可能得到的疯狂,臆想着能有儿子,儿子能代替他考中,他想到有孙子,但还不敢想孙子下考场。

而今这一天不远了,袁训把手中酒一饮而尽,儿子们这就要进学,有小二帮着何愁科举不中。

正在暗暗想着,父亲啊,你毕生没有达成的科举心愿,我达成了,孙子们也就要开始……“咳咳,”执瑜执璞的咳嗽声把袁训打断。

“咳咳,辣…。”

宝珠笑得肩头抽动,快步过去帮儿子们喂水。香姐儿歪脑袋笑话:“哥哥学父亲,吃的太多,哈哈,呛到了不是?”

加福睁大眼睛,端起她的小碗,一下子喝干,作了一个示范:“哥哥看加福,加福这样喝就没有事啊。”

执璞猝不及防,辣的眼泪都出来几滴,揩着嚷着:“你的不是酒。”

收拾一回,重新倒上,袁训执意给儿子们的还是酒:“七周岁生日都过了,再吃一杯睡得香。横竖也不多给你们。也就今天给。过年过节还是不给。再要喝至少十二岁。”

宝珠了然他的心喜,不阻挡,但是在这里小声插话:“十二岁还小吧?”袁训斜眼儿:“你说实话,你几岁上偷喝的酒?”宝珠紧紧闭上嘴,抬抬手,让他继续给儿子倒酒,把这句话混过去。

这一杯,袁训不许儿子一气喝完,在他们慢慢的呷着,慢慢的说话,宝珠独自窃笑。

几岁上偷喝的酒?这要把三姐玉珠叫过来问问才好。三姐是个清高性子,但那是后天看多清高诗词养成的。小的时候,三岁还是五岁,淘气无所不至。

三姐妹年纪相差不多,淘气有作伴儿的。过年前厅客人多,三个小姑娘在后园子头碰头:“什么是喝酒?”

“不给喝。”

“自己倒点儿来尝尝。”

喝过以后,各自找地方漱口,从此不再提喝酒。

又大上几岁,老太太有一年过节有兴致,说给姑娘们也倒上酒。三姐妹勉强喝下,咦,这酒不辣啊?

后来问卫氏,把卫氏笑得眼泪出来:“姑娘,你们错拿了没酿果子的烧酒吧?不辣才怪。”

这就是宝珠的幼年喝酒史,比儿子们早出好几年。

年青的侯夫人独自的乐,那边父子们说着话。袁训请儿子们喝酒,不是只说进学。

他笑吟吟:“进了学,如今也有酒,这是大人了。”

执瑜执璞神气地回答:“是大人了。”执瑜甚至给加福挟菜:“三妹,你小呢,你要吃什么,找哥哥要。”

执璞也见事学事的给香姐儿拭嘴角,香姐儿夺下帕子:“我自己会。”香姐儿撇嘴,哥哥们只大上一岁,看你们得瑟的。

当父亲的笑容满面:“是大人,就要说几句的大人话。”儿子们争先恐后:“爹爹说。”

“要孝敬长辈,也要孝敬我和你母亲。”

儿子们争着点头:“这是自然。”

当父亲的不疾不徐:“以后说话办事情,要想到你姐姐。件件桩桩句句字字,要为姐姐着想。”

不要说儿子们愣住,就是六周岁的香姐儿也愣一下,五周岁的加福天生性子和气,随足她的母亲,加福晃动笑靥,是头一个支持的声音:“好。”

拖得长长的,可爱之极。

香姐儿也就跟上说好,执瑜执璞还憋着气,没转过来。

袁训含笑,不是教训的语气,是和儿子们商议探讨:“姐姐是长姐不是吗?”

执瑜执璞睁大眼睛。

当年的急才探花郎,至今依然名不虚传,见这一句说不通,再来一句一步到位。

“是大人,都是姐妹兄弟考虑的。还是孩子,才只想到自己。”

小手争着举起来,执瑜宣布:“我是大人,我让着二弟,我让着大姐,我让着二妹和三妹。”

执瑜宣称:“我是大人,我不再和哥哥拌嘴,让着二妹和三妹,以后按爹爹说的,为大姐着想。”

袁训满面放光,宝珠也喜笑盈盈。袁训不是称赞孩子们,是端起自己酒碗,主动伸到儿子们面前。

执瑜执璞已经七岁,知道敬长辈酒要送到别人面前。敬客人酒也是这样。知道父亲这是尊重,他们兴奋地和父亲碰了一碰,互相看一眼,豪气地道:“干了!”

这一次早有准备,忍住没有说辣。袁训放声长笑,内心中自豪上来。但他从不自私,自豪也好,骄傲也罢,这里有宝珠一份。

给宝珠倒满酒:“你也干,我知道你素有酒量,吃这满的,咱们睡觉去。”

宝珠也就吃了。香姐儿也斯文的干了。加福则学哥哥们豪气,也可能是最近梁山王府里天天呆着,潜移默化的豪气学来,把她小碗里蜜水也喝完,还把个碗底子在桌子上面晃晃:“加福喝完的。”

香姐儿嘟嘴儿:“三妹,你让战哥儿带坏。”加福摇头说没有。此时月上中天,明亮无比。袁训和宝珠看着儿子们喝半碗醒酒汤,送孩子们回房,叮咛早睡,夫妻携手看一回月色回房。

宝珠有酒,觉得兴奋上来,忙去洗过换身薰香衣裳。出来见袁训不在房里,在廊下悠悠对着月色,那面上带出痴痴的回忆。

轻移裙裾过去,宝珠在他身边坐下。倚上他的肩头,柔声道:“又想父亲了?”

宝珠与他同病相怜,宝珠是生下来有父亲,但记事的年纪里从来想不起父亲的面容。

袁训欢喜而又感叹的叹上一口气:“对他说说孙子要进学了,没进学就蒙太后安排人教,好些书全在肚子里。小二为他们以后中状元,思虑几天写了一个条程给我,我说我不是你上司,你不用这么正式。你猜小二说什么,”

“说什么?”宝珠温温婉婉。

“小二说他一片心思为的是我,不是因为我有太后。你说这个人,要是太后知道,还不骂他吗?”袁训嘴上抱怨,笑的却欢快。

宝珠嫣然:“太后知道,只怕会夸他。”把丈夫身子抱住,甜甜地说个事实:“都说太后最疼加寿,最疼孩子们,其实姑祖母最疼的是你啊。”

袁训倒也承认,孩子们不在面前,他这不算争宠。把宝珠揽在怀里,低低的笑上几声,颇为自得。

他的姑母为接他大费周折,为他常进宫里常见面大费周折,为他娶妻他不答应,为他孩子们抚养也大费心思。

“直到现在,寿姐儿还是太后最上心。”顿上一顿,袁训幽幽:“所以小柳心里苦,我也不好明说,只希望这样的日子赶快过去。”

宝珠轻轻的给他揉着胸膛,看得出来自己丈夫也有一腔幽怀。柳至不用说是吃不安睡不下,宝珠袁训都能明白。

行刺加寿这事情太大,太后如此安排,柳至担心太后为下一任皇后,要把现任皇后连根拔起,这就苦了柳至担惊受怕,委屈周旋,最让柳至委屈的是兄弟情意难道从此一文不值。

袁训看在眼里,陪着一起难受,还不能明说,该做的事情还一定要做。明说走漏风声出去,拂了太后好意是一回事,影响加寿和太子的感情是大事情。

今晚忠毅侯幽怀上来,欣喜于儿子长大,感怀可以回报父亲,也触动心底对柳至总有的内疚。但再内疚,回到行刺那天,袁训还会毫不犹豫地去柳家闹事,把这帽子扣到柳家头上。

谁叫宫里那一位她姓柳呢?

…。

天蒙蒙亮,禇大路就推醒母亲方明珠:“上床了,我要上床了。”方明珠在草场上忙碌惯了,起早不为难,给儿子穿衣裳,再叮嘱去到不要淘气,带他出来见方姨妈。

方姨妈也是起早惯了的,早早的自己抹了一回眼泪。见到外孙过来,泪水再次忍不住。把他肩头握住,泣道:“你要放在心上,先生好,离家近,还能和你姨妈家的执瑜执璞做同学,你爹知道指不定多开心,你要好好的学,咱们家里就指望你了。”

禇大路让她不要哭:“我全知道,祖母随我和母亲去各处请安,从此我就上学去了。”

方姨妈止住泪水,带着禇大路往袁夫人房里请安。昨天说好的,安老太太今天在这里,免得孩子们四下里跑。袁训和宝珠也过来,禇大路请过安,对姐妹们说过辞行的话,咧开小嘴儿:“我想,是不是和小红花道个别。”

小红花去年进京,还不到一周岁,宝珠让红花不要起早请安,照顾女儿为上。

禇大路就跑去红花房里,万大同起早习武,房门早开。红花也猜到禇大路要来辞行,给他准备一方好砚台:“这是你岳父存的好东西,一共十二个,送给侯爷两块,小爷们每人一块,三个姑娘一个人一块,余下的,也给你一块。”

禇大路谢了,对还沉睡的小红花念叨几句:“哥哥我上学去了,你在家里好好睡觉。”

红花的娘看着他出去,走来对女儿笑道:“这个女婿倒是粘姑娘。”红花撇嘴:“他学小王爷,不稀奇。”红花的娘去年进京,加福已经往梁山王府念书,红花的娘就没有见到小王爷那种,对红花的话不以为然:“管他学谁,他用就是他的。”

红花随她喜欢去,过上一会儿,红花的娘道:“我该回去了,还赶得上回家过端午。总在这里也打扰。”

过了年她就说回去,万大同留了好几回,宝珠留了一回,这一回红花就不再留:“等我准备东西,让红花爹雇船。不用等小六公子过生日,他过完停一个月就是寿姑娘,寿姑娘生日过去,是太子殿下和二姑娘,然后又是三姑娘,都过完这一年又要过去。”

红花的娘道:“就是这样说,京里繁华,真的要呆,十年八年回不去,我挂念地里庄稼。”

红花就说下午带她去见宝珠,说离去的话。

宝珠上午不得功夫的,袁训带执瑜执璞去宫中回太后,称心如意到来,宝珠带着媳妇们准备中午学里的饭菜,等一会儿还要送儿子们去进学。

分出园子的一处,近小小山丘,又临水,夏天把门窗一下,稍有点风就不热。房子重新修整过,下面可以生火,冬天也不会冷,给学子们一个好条件。

正门,请董大学士亲笔题匾额:笃学善道。取出论语里,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两边槛联是小二亲笔。

只这一个大学士和一个夸口状元郎的字,就让这家熠熠生辉。内中数道门上,又全是忠毅侯亲笔。

勤学,苦读,讷言等,还有尚武,在通往练武场的月洞上。

每一个字都用足心思,四皇叔和梁二大人见到,估计要半夜里从大门偷起,一路摘个干净。

亲戚知己又或者闻风的人都有礼物赠送,庆贺袁阮董几家开家学。太上皇和皇上都有新书和笔墨赏赐。

韩世拓带着家里几个兄弟和侄子进门,四老爷的儿子小四死活不肯下车。

小四抱住车柱,满脸泪花花:“要我在这里学,我宁可去死。”一语未了,掌珠抱着韩正经下车,见到笑话:“兄弟,你以为阮二表弟有功夫教你,放心吧,也许你遇到咱们家的先生们,都是你的叔伯祖父,你可以偷懒,还可以顽皮。”

小四这才不哭:“真的?”陪着大哥韩世拓下科场,让小二当先生剥了几层皮的小四早早扬言他不来,见到阮二表兄小四要跳河去。

手一松,让韩世拓揪下车。韩世拓边对掌珠道:“你别同他废话,他不来都不行。”一边拖着杀猪也似大叫的小四进大门。

韩家的公子孩子嘻嘻在后面推着小四。韩正经溜圆眼睛看着四叔。

这动静跟送去屠猪似的,把门内的人全惊动。

春风中,那一个最出尘逸群的青年,生得好似白玉簪花,正是阮英明。拿眼睛一瞄,韩小四立即老实,垂下手低下头,恨不能阮英明见不到他。

小二没好气:“洗脸去!”小四中箭的兔子一般拔腿就跑,跟他的小子在后面叫:“四公子,这边是练武场吧?”把小四叫回来,问问地方送去洗脸。

掌珠啼笑皆非,轻啐一口:“见到师傅你像见鬼,难怪你不中。”对小二盈盈一笑,细声细气:“我们也来沾沾斯文气。”把怀里的韩正经先送进门,再移步进来。

指着各处门给他看:“你以后啊,也是要来上学的,先认认地儿吧。”

在她后面,文章老侯兄弟满面堆笑,进门前就拱手,不管认不认识的,一路拱手下来,对阮英明一如既往,恨不能在他面前拜着走路。

这个挽救文章侯府为“文章侯”的青年,文章老侯就差给小二供个长生牌位。

说笑声中,南安侯府送孩子们过来,也有少年准备今年下科场,想请小二给他们补补课。董家也送孩子们过来,全带孝在身,独自站队,不和同年纪孩子说笑。

陈留郡王妃过来,随身带着念姐儿和龙书慧,钟南见过,大大方方对郡王妃见过礼,就对念姐儿笑语:“如今我上这好学,妹妹送我什么?”钟南是今年下科场。

他的兄弟们全在后面挤眉弄眼,念姐儿把避到自己身后的龙书慧推出来,笑道:“我没有东西送,我姐姐有好东西给你。”

龙书慧把个精致的笔套给他,钟南大喜退回,和兄弟们去寻亲戚们知己说话。

都知道执瑜执璞要进宫再过来,就都不急等着。等到说一声侯爷到了,这是忠毅侯府的房子,是从通往里面的门过来,大家看过去,见一行人走过来。

正中簇拥着两个白发的妇人,一个颤颤巍巍,南安老侯先笑:“二妹倒有兴致。”这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安老太太。

第二个,是袁夫人。想来孙子头一天进学,没有不来送的道理。

见她们两边各有妇人相伴,如谢氏石氏等,却不敢占住正道而行。

眼睛尖的脱口而出:“太子殿下。”

离开十几步的后面,袁训满面春风陪着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年,他天生贵气难描难画,正是太子萧英敏。

太子手里扯着一个人,胖乎乎的加寿姑娘走在他的另一边。走在加寿旁边的是侯夫人宝珠。

孩子们散落的走在两边和后面。

从董大学士到南安、靖远、文章三位老侯开始,再到各府里的老爷公子们,无不喜笑颜开。

太子到来,此处蓬荜生辉。

大家一起迎上前去,只有掌珠往旁边躲一躲。玉珠刚到,和她走在一起,奇怪地问:“姐姐,咱们把孩子们送去给祖母瞧一瞧,你往后让的是什么?”

掌珠她板起脸:“你还看不出来吗?”玉珠就在来的人里找找,扑哧乐了。

走在老太太旁边的一个中年妇人,几年还见还是精神,那不是当年祖母给姐姐挑的未来武状元之母。

祖母憎恨大姐和大姐丈去游玩,一定要把她许给这一家做生意的,偏巧那年武举开后,陈留、项城二郡王进京打御前官司,说:“边城缺人,要中武举到军营里中去,”那一科武状元后来才颁布,这一家儿子不是武状元,却也中的不错,留在军中不肯回来。

玉珠掌珠出嫁,和给老太太请安的武状元之母不经常遇到,但遇到一回,掌珠总是不自在,怕祖母又说话,这就避开。

玉珠笑笑:“依我说,姐姐如今是侯夫人,大姐丈洗心革面,你正得意头上,正好上前去寒暄一番,也让祖母看看还是姐姐的眼光不差。”

一番话里掌珠气得好几回,和玉珠理论:“什么是洗心革面,你姐丈是一心向学。什么是祖母看我眼光不差,这是宝珠的功劳。你呀你,诚心来气我。”

跺跺脚,一恼,反而抱着韩正经上去了,反而不再难过。

玉珠跟后面说是是是,偷偷地笑着,也把女儿抱上去给安老太太看。安老太太对武状元之母道:“这个叫巧秀,是生得好的孩子。这个叫正经,是个男孩子。”

这种介绍,掌珠无可奈何,只能听着。和玉珠走到祖母身后。家学里热热闹闹,气氛高涨起来。

外面有一个人缩脑袋经过,看上一眼,又一眼,离开,一路直奔欧阳家。

欧阳老大人等几个人全在这里,见家人进来回话。因为主人家要和人家作对,当家人的也有畏缩。

“太子去了,亲手给袁家的家学题字,和气的很。”

欧阳老大人等迅速沉下面容,水大人冷笑:“怎么样?我说没错吧,要把这些人全拉下来,先要动的是忠毅侯!”

皇后姓柳,但太子定亲姓袁。和柳至相比,内有太后,外有郡王的忠毅侯才是最让他们担心的一个。

几个人凑上来:“你有什么好法子?”水大人狞笑:“都来听我说……”

------题外话------

求票票,今天准时,哈哈,也多更了。

水家开始蹦哒了。大戏登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