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文章 之名,符其实

侯门纪事 第四百四十一章 文章 之名,符其实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桂因为疑心病发作,以为太子殿下要和他算账。太监里面有好的,但身体残缺招致天性残缺,歪起来比一般的坏人阴柔歹毒。

看眼前不见得就使唤他,对卜卫说一声,有事让他顶着,自己说去便所,直奔住处,床与墙的夹缝里取出小小油纸包,打开来,里面一小堆白色粉末。

这是很多人熟悉的,名叫砒霜。

张桂手里有这个,是他让发去做苦役时有的。在见到以前柳礼耀武扬威欺压的宫人们纷纷来报复,柳礼受辱他亲眼所见。

免不了的,张桂也跟在里面受侮辱,看管他们的人根本当看不见。就像柳至跑去大骂柳礼,看管的人只会对柳至巴结的笑,根本不当柳礼的面子是一回事情。

哪怕你以前再高,折下来也得受辱。张桂看在眼里,把这个道理参悟透,心也凉透。

当时柳至还没有过去,柳礼觉得有盼头儿,柳家不会不管自己。他抱着一个心思,自己不好,娘娘也好不了。

这当主子的犯事牵累下人,当下人的犯事也连累主人,在古代并不鲜见。

张桂呢,可不敢指望柳家会搭救他这低品级的太监,他事先备下毒药,花他一大笔银子,准备自用,就有这么一小堆,别说毒死一个人,死十几个都足够。

砒霜这东西,多放可以很快要人命,少放能慢性中毒,很符合放在加寿姑娘送的汤菜里。

毒性可长可短可缓可急,可中伤可陷害,是张桂眼前的好东西。

握在手中,张桂有了底气。太子殿下要是还向着袁姑娘,张桂就一不做二不休,把袁加寿陷害到底。

他这样做,不怕太子不信吗?

他不怕的。

放好砒霜回去殿室中,太子殿下已离开,皇后娘娘正自言自语:“不管怎么样,是我身上掉下的肉,不能和我生分。”

娘娘是辩白太子最近和她的冷冰,那是表面上问安恭敬,只有母子们知道相对的时候笑容渐少。

又像在告诉这里侍候的人,别看我不得宠,从看管到今天皇上也没有来过,但是太子是我的儿子,你们都小心侍候着为好。

这就是张桂的底气,也是柳礼在临死前,张桂没骗到他银子,骗出来的几句话。

用柳礼的话说:“告诉你怎么得娘娘的欢心。”

柳礼是这样说的:“咱们是阉人,唯一的用处就是得主子的宠,混不出来比死都难受,不活着也罢。得娘娘的宠,就是哄着顺着,她是娘娘她最大。”

张桂心想你跟没说一样,就问道:“可娘娘现在不许出宫?”

“柳至大人心黑,是想整死我,有什么往我和柳义身上一推,这就死无对证。他就可以保全娘娘。你只管放心,熬得过去,就能等到娘娘出头,太子总是娘娘的亲儿子。柳家不要我,不会不要娘娘,不会不要太子。”

张桂对后面几句话是信的,好吧,娘娘和太子必须一条心,娘娘和太后有旧心结,太子和袁加寿必然的不能好。

他只为保全他的命,他也不是知书达理的太监,只想得到这里。

……

殿试前,小六过满月,受封为虎贲尉。没过几天,小小苏姑娘过满月,第二天即是殿试。

先有明旨发出来,今年的殿试与往年的不同。有太子殿下同下场,当殿就要出名次。

把国子监里一应的官员用上,翰林院也是要齐集殿中,所有人手一起阅卷。

辛苦是必然的,但速度也就能出来。为防止有人徇私舞弊,这道圣旨是头一天才下。当殿阅卷的时候,也是一份试卷三个人各阅一遍,取综合意见。

谁有可能批到自己的试卷都不知道,考生也不能在一天时间贿赂完所有的官员,几无作弊可能。

柳明和鲁豫等着太子中殿试,他们手中握着一些宫人的语言,均对太后不利。

要说能把太后扳倒,皇帝是她亲生的,她没有把皇后往死里送,宫人的言语也不过就是太后对皇后的事诸多要听,引起大家的疑心罢了。

柳明要的就是这疑心,要别人疑心太后与皇后不和,不是表面上太后的一片慈爱,听鲁豫说过,力证鲁豫要呈上去。

鲁豫跟他想的肯定不一样,鲁豫会私下里呈上去,显摆自己的能干。皇帝怎么发落,他倒不管。所以他含糊的告诉柳明有证据,但是哪些宫人,又说的是什么话,鲁豫没告诉他。

柳明没受伤以前是打打杀杀的干活计,比不上能文能武的柳至。他听到鲁豫说一声有证据,而且鲁豫是刑部二侍郎之一,跟柳至比肩,柳明就欢喜,和鲁豫约好等太子殿试一过,太子名声天下再扬,就把这事情捅出来,为皇后报效一回。

别人对今年当殿出名次或忐忑或欣喜,这两位是心怀鬼胎。

……

第二天晴光万里,夏天扑面而来。韩世拓对着桌上的素色夏衫胸臆酸涩。

以前的他在京里,最喜欢夏天薄薄的衫子。他以前最爱的还是轻俏颜色。

轻粉的,嫩黄的,浅紫的,水绿色……把世子爷骑马练就的好身板儿亮出来,不用说话就能迷倒青楼人。

从他出京历练以后,就改成清一色的黑与深青石青老酱紫等不招眼的颜色。

他的衣裳归宝珠管,宝珠不肯给他穿俏的,韩世拓自己也不曾置办。

夏光还是旧日的夏光,就是房外从小看到大的石榴树都没有变过,只有世子变了。

握起衫子他还是不穿,他由旧事到今朝,由粉衣到素色,他巴着今天换上官袍。

那将是他一笔一划一吟一诵,是让小二表弟骂的狗血喷头换来的。

穿上一定是舒服滋味儿。

“还不走吗?”掌珠挺着大肚子出来。夏天衣裳更显得肚子大的吓人,韩世拓不错眼睛带上笑看一会儿,没回答她的话,而是问上一声:“是男孩吧?”

掌珠撇嘴:“你这话敢当着祖母说说看?祖母说是女孩像加寿的品格儿,是男孩要像执瑜的品格儿,你敢说要男孩,祖母会骂人的。”

掌珠自己也只想要男孩,但有孕的妇人都一个通病,她自己可以乱想,别人说不可以,这就抬出安老太太把韩世拓的话驳回。

韩世拓做个俯首的姿势,嗓音也压低:“见到祖母千万别说,祖母说男孩女孩都好。”

“可不是,不能让祖母听到。”掌珠再这样说,看着韩世拓换过衣裳,端正过发和簪。掌珠正要说辞行和高中的话,见韩世拓施下一礼:“夫人,再回来,我可就是个官了,下官先这厢有礼,侥幸我得中,不枉夫人好些年的操持劳苦。”

掌珠眼皮子一跳,心慌意乱又上来。换成平时要笑话还没有下场就敢说中,但今天她回不出来。掌珠认为要付出的辛苦完全没有,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她就抓搔不着又不能分辨,因为这个家里的人全这样说。

就是那挑刺的四太太,在韩世拓中春闱后也躲着自己走,掌珠自己纳闷,我到底做了什么?

把二房三房四房全撵出去?

掌珠认为自己最大的功劳,这是一件。

见韩世拓往外面走,掌珠跟着送出几步。二门上文章侯夫人等让掌珠留步,她有了,不敢比袁家待宝珠,也顿成家里人的眼珠子。

老太太侯夫人文章侯兄弟等送韩世拓出大门,文章侯三兄弟送世子到宫门,一起上马离去。

大门内,老太太泪眼婆娑:“今天就能中?这是菩萨可怜我老了,怕我等得着急。”

侯夫人也道:“是啊,今天就中,免得熬人神魂。”

四太太鬼鬼祟祟从影壁后面露出脑袋,听到这两句大不以为然。你说中就能中,你是那考官吗?

但见二太太是一样的话:“有个状元当先生,哪能不中?我看,必然中!”

三太太更是一个附合的:“阮二大人名动天下,我娘家听说他肯给世拓讲书,也请想他去给我家兄弟侄子讲书,二大人家里不缺钱,根本不理会。说一声给太子殿下讲书不再收别人,也就请不来。这是给太子讲书的,肯到咱们家里来,我看世子也是必中的。”

四太太从来不服人,听到别人比她强,不管真和假,先出口伤人的能耐,就是让这句话压下去。

她满心里不服,但袁家太有本事,为世子请来在京里出名好些年的夸口状元公阮英明,阮二大人最出名的就是先夸口再中状元,四太太不认得他,也折服一二,就不敢伤人在先。

而老太太孙氏、文章侯夫人等深信不疑会中,也是因为阮小二的名头儿高。

一是吹牛,二是吹中了。

看着文章侯父子叔侄四个人背影不见,女眷们谈论着进去,四太太避开她们让出道路,跟在后面气鼓鼓。

世子要是中了,这家里越发没有自己站的地方。四太太有心老一老面皮,跟着嫂嫂们说几句,但又巴望韩世拓不中。

最后一拍大腿,等中了再说。她回房去不提。殿试的当天,这又是一个心怀鬼胎的。

…。

宫门上韩世拓父子叔侄下马,近年来沮丧心思重上心头。

自从福王造反后的这一年里,文章侯都不敢往宫门外面走。韩世拓改邪归正,文章侯想让儿子袭爵,也迟迟不敢上书。

他怕皇帝没想到还有一个他们家是太妃亲戚,他往上一冒头,皇帝想起来,这还有一个爵位要拿掉,一句话的事儿,他的侯府就此不保,他可对不住一家人。

恍然对宫门,文章侯有多年不见之感。其实他昨天因为儿子要入宫殿试,才偷偷摸摸在不远处逛着看过。

韩世拓就要进去,这三兄弟反而一起气馁,韩世拓心里明白。旧年的伤痕割的太深,如果不是皇帝仁德,夷起族来文章侯府早就不在。

对着父亲和叔叔们打一躬,如对掌珠的那样:“我去了,等我得官回来。”

心想此时说得官的话,才能安慰家人。

文章侯不由得流下泪水,正要勉励一番,跳脱的四老爷和阴沉不爱抢说话的二老爷一起低叫出来。

一个道:“大哥快看。”

一个道:“世拓快看。”

宫门上清道路,几个官员摇摇摆摆着往里进,有太监在前面一脸阿谀的笑,带着他们。

文章侯对着中间一个瘦削俊俏青年脱口而出:“那不是二大人么?”

国子监里最高官员阮英明在几个下属陪同下,和翰林院最高的官员孟至真等人走在一起。

不用文章侯等人猜测,只看太监脸上的笑,就能清楚。而从他们旁边走过的人,见到大人们进这个宫门,停下步子不敢再走,议论的话出来。

“是主考官吗?”

“看样子像。”

文章侯这就心花怒放,把儿子的手紧握摇动,快速而又欢快地道:“二大人是主考官,世拓,你……”

不管他下面说的话得体与否,韩世拓都一把握住父亲的嘴,用眼神示意他。

世子怕侯爷说出你先生是主考官,这你还怕什么?让附近的人听到可就不好。

文章侯瞬间醒过神,对着儿子嘿嘿,韩世拓放开他,再看二老爷和四老爷都是满面喜色,也都是一脸进去这就不怕的表情。

韩世拓是想躲着的,他怕别人攻击他受二表弟教导,别人会提议二表弟当殿回避。

但那边有一个不怕的。

阮英明有感觉似的,无意中转转身子,把韩世拓收在眼中。他停下步子,一应从他眼神里过的人全陪笑,都以为阮大人是看自己,孟至真因为见识到小二的学识渊博,有退让于小二的心思,小二站住,他也站住。

小二招招手。

韩世拓大喜过望,还不敢相信,手点点自己鼻子:“叫我?”小二点点头。

文章侯推一把儿子:“是叫你。”韩世拓走上前去,这是他的内表弟,但近来听他讲书,行了一个弟子礼。

小二板着脸:“文章出自然,妙法于理间。就是这样,进去不要拘束。”

“是。”韩世拓答应过,小二对孟至真拱拱手:“孟大人请,”孟至真还礼,和小二一起进去。

韩家父子都认为这是没进殿,先得一个大彩头儿。四老爷喜欢的浑身作痒,就差欢呼雀跃。那有学识的那个是我家亲戚。二老爷素来爱沉着,常把个城府深摆出来的面上也笑容俱在。文章侯则是泪下,把刚才的泪眼续上。

“肯和我们家认识,好。”

韩世拓叹口气。

父亲的意思是在这宫门上,二表弟也肯认做是认识的,他感动得泪流。

全是福王害的,一家子路上见到不是姓韩不会受牵连的亲戚都怕别人不相认。

暗骂一声后,韩世拓卷卷袖子:“父亲二叔四叔,不要悲伤,我去了。等我出来,咱们家就重新振兴。”

世子本来没有蟾宫折桂的心,这会儿精神头儿全鼓出来。折桂他是不能的,但这心满满的鼓起来。

文章侯等人含泪目送他进去,见因为小二当众指点他,不少人主动和韩世拓招呼,互道姓名,约着出来后书社里去会文。

四老爷嘟囔:“这个像是比约着吃花酒体面好看。”与侄子争青楼魁首不认输的四老爷生出羡慕。

他在本科是夸口要下场的,但没捧几天书就丢下来,两眼昏花头脑昏沉,让他的话彻底成个大空话。

这会儿就只能对着侄子背影仰望,盼着他中了才好。

他悄声嘀咕:“等中了出来,这些人请他去论文,我呢?怎么贺的好。要不要请他吃花酒呢?世拓还肯去吗?”

二老爷离他近,听在耳朵里,忍俊不禁轻轻一笑。

……

沙沙纸上书写声,在寂静的宫殿里掠过。

每一回悄抬眉头,太子就能看到居中而坐的皇帝,他嘴角噙笑,写的就更流利。

韩世拓每一回抬眉头,也能看到坐在皇帝下首最近位置上的阮英明,他还真的是本科殿试主考,当殿宣出。

有二表弟在,韩世拓也和太子见到皇帝一样,文思奔涌。

头一个交卷不是太子,是来自云南的贡士,第二个也不是太子,太子在第九名上交出,韩世拓在第十五名。

小二塌没下眼皮觉得满意。

皇帝让太子坐到身边等候现场阅卷,太子悄悄对小二眨眨眼。

张大学士上了年纪出于谨慎,让殿下不必早交卷,多检查一时是一时。

袁训拜托小二插进来,小二心想不让殿下有些与别人不同的地方,那我何必掺和?

再说袁兄是个敏捷的探花,我小二也不差。我这等不差的人,会出来抠着字眼儿拖到最后的人?

他从过年前,春闱以前,就给太子和韩世拓模拟考试,限时间。不限时间按下科场的考法,在里面要呆两夜三天,小二先生也不能当天回家不是?

小二为早交卷晚交卷,和张大学士狠狠辩论一回,加上方学士等,议定太子不必赶在前十名里,也不要落后。

太子在第九名里交,是他忍不住。他的岳父是急才名声,他的师傅全是最好的,他要是还拖拉,自己都想好没道理。

第九名和第十一名相隔两个,太子就起身。

韩世拓是小二让他在十名和第二十名里交,小二说到这时候你还做不出来,你下科再考吧,你活生生坠袁兄的名声,坠我名声。韩世拓老实听话,卡在中间交了卷。

殿的两侧,贴墙的那里,坐满阅卷的人。三个官员一组,是早就排好。见卷子一出来,三个人轮流看过,他们认为不好的,直接就打掉。

文章如李白杜甫的,和一般贡士的区别,一看就能出来。有人写举头望明月,有人写天上一轮月,高下自然分出。

打掉的放到一旁,为严谨公正,到最后,小二和孟至真会随意抽选出来再看,如果发现有错打掉的,整体落选卷子全要重新看过,而打掉这卷子的官员们,官也就到了头。

这是为公正而设。

好的卷子,论国策论民生头头是道,往上传,如是几番,到小二和孟至真手里。

一甲二甲和三甲,由他们最后定夺。

状元、榜眼和探花,小二和孟至真呈上,由皇帝御笔亲点。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继袁探花以后,再一回当殿出名次,又是全部都出来,还是皇帝登基后的头一次科举,官员们不敢怠慢,交一个阅一个,一层一层的往上传递。

又半个时辰过去,卷子交上去一半,太子的也到皇帝手里。太子忐忑不安的等着,直到皇帝看完,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太子殿下才多少有些安心。

他不求有多好,只求不太差就行。

不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低,而是他的年纪摆在这里,在殿试的人中最年青,他的身份也摆在这里,并不以学问跃龙门,他是储君,会衡量天下事就行。

天到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交过卷子的人候在殿角,案几撤去。余下的桌子一张比一张少,最后几个还想磨蹭的坐不住,也交了卷。

官员们松口气,看文是费脑子的事情,这就最后几张,看完就可以轻松。

很快,卷子到小二和孟至真手里。两个人离座,把打下来的抽看过,又把三甲的抽看过,又把二甲的抽看过,一甲就三名,文章绝妙,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不用再看,后面交的没有能超过他们的,就呈给皇帝。

皇帝不看,三个文章还捧在太监手里。他吩咐道:“唤本人出来,当殿念卷。”

三个人念出来,皇帝心中有数。又让二甲抽两名也念过,把太子的交给他自己,命他当众念出。

太子在听完别人的,面上笑容更浓。十二周岁的他还有顽皮,对着小二又眨眼,小二肃穆忍得好苦,但心中大为放心。

太子念完,殿试的贡士们无话可说。殿下是有名师的人,但他们中的也不乏请教名师之人。殿下的文章怎么说呢,文理好,又胜在大气上面。

这跟萧观作为小王爷进入军中后,振臂一呼:“跟我打仗去,咱们一定赢。”肯定有呼应的,说不好是山呼海应。

但士兵的儿子进入军中,或者是小军官的儿子振臂一呼:“跟我走,保你们赢。”一定是大把疑惑的眼光,说不准还有人要问这傻子说大话的是谁?

同样的论国策,太子说出来就是萧观的气势,贡士说出来就是小军官的气势。这里又与身份相关。

殿试的贡士们纷纷心服,但有些脑子转得快的心中不舒服。太子殿下又不做官,何苦来占一个名额。

说这话是担心太子把一甲里占一个,就少一个状元榜眼或探花。

他们的面色皇帝没有看到,离的也有些远,有的还站在人堆里让挡住。但皇帝想到。

叫过太子到面前,父子都是满面笑容。皇帝含笑:“太子,你考得不坏。”

太子叩谢道:“这是父皇训诫,师傅们教导,阮英明大人指点的功劳。”

阮家小二不为抢太子师,他愿意退到指点的位置上。因为他不是太子师,太子把举荐人也说出来:“还有忠毅侯举荐阮大人的功劳。”

小二这会儿可以放开的笑,笑眯眯地想,袁兄脸上又多一块金子,与我小二有关哈有关。

皇帝满面笑容,也许听到表弟对太子上心,他又喜欢一层。但没有当殿夸奖袁训,袁训为太子如何,就皇帝来看是他应该做的。

太子好,袁家才好不是?

他也没有这就夸奖太子师和小二,他要说的是:“你的文章也罢了,朕知道你用心向学。这名次,就算了吧。”

贡士们尽皆露出笑容,特别是有份夺状元的三个人,这一回笑得开心无比。

皇帝恍然大悟,他不让太子有名次,是把太子看得高,不想有人说在文章上压过太子,但无意中满足一些人,皇帝轻轻失笑。

御笔亲点,把状元榜眼探花全点中。又兴致高涨,从二甲里抽出几个人,让他们当殿对答,当场授官。

“韩世拓。”

韩世拓走出来,泪水止不住的泉涌。他伏地就哭,皇帝微笑:“听说有中了就失迷的人,朕今天见到一个中了就大哭的。你为什么哭?”

“回皇上,臣是河北人氐,从祖父那一代入京,满门俱受皇恩,受福王造反拖累,一家老人俱战瑟,日夜痛骂狂嚣豺狼,愧对皇上。幸我皇仁德可比尧舜,甘霖降于四方。只斩首恶,四海清明。臣满门苦思报效而不得,幸开科举,臣虽不是弱冠才高,也不敢不来。只为报答皇恩,能尽微薄忠心。今天能得天颜关注一二,是臣幸甚,臣粉身碎骨无以报答。是为流泪,是臣代臣家中老小,谢皇上仁德宽鸿。”

一个太监凑上来说几句,皇帝也想起来。想到福王,难免面上一沉。但想到福王一族里有人说自己仁德,知道自己没夷族人是可比尧舜,当着众人的面,皇帝爱听。

又看到韩世拓分明四十有余的年纪也来科考,皇帝这会儿没想到他以前的放荡,只认为是学而不缀,心里生出喜欢。

皇帝没夷定边、福王的族人,干的是一件大好慈悲事情。他内心里惴惴,也担心定边族人还有怨言。文章侯在眼皮子下面,又没有官职,也不领兵权,皇帝才不担心。

出来一个造反的族人,歌功颂德得恰在好处,皇帝扬眉欣然,这是个榜样不是?

目视小二和孟至真:“朕心怀上苍悲悯之德,没有和贼子们过多的计较。难得的,他也说得中肯。你们看他放什么官好?”

孟至真是外省人没根基,龙头属老成,状元中得晚,不是少年高才飘逸飞扬,听到是福王一族先就谨慎上来,他不想要。

起身回道:“难得福王一族中出人才,以臣来看,还是继续洗心革面的好。可往国子监里任官,受阮大人熏陶为好。”

皇帝听出话外音,翰林院相当于皇帝近臣,起草诏书,修书撰史等,很多重臣从这里出来。这是福王一族,孟至真不要想的没错。

就看向小二:“阮英明,你看呢?”

阮英明不慌不忙起身,关于韩世拓的去处,他早就和袁训商议过,从容而回:“皇上是千古之名君,与太上皇能比肩。虽出福王定边这般奸贼,也与繁花似锦出几个马蜂同理,岂能与牡丹争辉。他们的族人不知情的不知情,不答应的不答应。这正是有理方能行走,无理人人背弃。韩世拓虽是福王近族,但在造反之时他有讨伐之功。他家素来和福王不和,福王并不照应。他在京中无官可做,前往梁山王帐下为军需调度之官员,运筹粮草起早睡晚。又曾亲约福王于外省,手刃未成。”

皇帝笑笑:“他在外省,朕知道你没出过京,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韩世拓也纳闷,你怎么知道我约福王出来要手刃他?当时约福王,韩世拓事先都不知道福王是福王。再一想,这是四妹夫说的。

“回皇上,他是臣家亲戚,是臣的表姐丈所以得知。”阮英明侃侃:“可见定边福王之流,亲族都不赞同,何况是天下人,此等猖獗,只能遗臭万年。臣举贤不避亲,韩世拓有一片忠心,又曾在外省为官稳重,以臣来看,不如去兵部军需运送上,或者去户部钱粮上面,这是他熟悉的,他能办好。”

贡士们有窃窃私语出来,阮英明孟至真横几眼让他们不要君前失仪。

都让阮英明的话震惊,兵部里粮草运送,或者是户部上钱粮,全是肥官职,有的是钱捞。

这有亲戚就是好不是?

皇帝也觉得这亲戚太出力,想一想竟然没有反驳。问韩世拓:“你愿意去哪里为官?”

韩世拓哆嗦着嘴唇,泪水再次滚落:“回皇上,臣是福王一族,能有官做就是天恩鸿博。臣愿往国子监里任职,就便儿多读贤书,多多教导族人不再走骄横自满,不知感恩之路。”

小二一乐,这家伙机灵得不错。这话深深洗心革面,还要求终身洗心革面,一不沾钱二不管粮三约束族人,可以为反贼族人之表率,皇上听了能不喜欢?

为韩世拓讨要兵部和户部的官职,也是他和袁训早就商议过的。一个这与韩世拓以前的官职接近,一个是皇帝打下来,多少也要以此为据,就差不到哪里。

昨天下圣旨,当殿出官职,昨天小二和袁训嘀咕出来。小二还不想帮忙:“我包他必中,你管他去哪里做官。”

袁训哄住小二:“帮忙帮到一半撒手不管,你的人情就打折扣,人情全是你的,你帮哥哥说这番话,哥哥见你的人情。”

不然小二才懒得帮,小二本来就只和宝珠走得近,掌珠分家的事情在亲戚中间不是好名声,小二背后也有看法。

没想到韩世拓要去他手底下,小二为他能安皇帝的心喜欢,觉得这是我指点出来的,不错。另一方面又想他归我管了?我就指点一回,这就要指点一辈子?

袁兄给我一生的麻烦,这得给我多少谢礼才行?

哪怕皇帝在面前,小二也分了心思走了神。把他见过的袁训好东西想上一想,要这个讨那个,不给可不行。

不给我就欺负人。

美美的心思让皇帝的话打断,皇帝心想倒也识趣,国子学里看书呢,对他来说也不错。

问过阮英明可愿意,小二脑子里袁训的好东西乱飞,说好,韩世拓当殿授官,国子监里五经博士,八品,不大,但职责是研究经史,名声上好听。

贡士们都为韩世拓遗憾,兵部和户部多好不是,发哪门子疯去当五经博士,那能有多少油水?

但也有人理解韩世拓是为避嫌的意思,只有韩世拓自己知道,他家的侯爵是文章侯,自从封侯就让人背后骂,因为这家里的人做的是章台走马的好文章,正经文章一个没有。

韩世子要从他开始,让人认真的称呼一声文章侯。

天色到这里已近傍晚,余下人的官职另行发放,皇帝携太子去见太后,太后抚养太子一场,皇帝至孝,赶紧的去母后面前买好她,也让负责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记上一笔。

某年某月某日,太子殿试文章卓异,帝亲谢太后。孝名声上更添一笔。

太后见天色晚,让太子去见过皇后,让皇后一起过来用晚膳,一起为太子道贺。

文章侯府里欣喜不迭,皇后也兴奋莫明。

小二写一封信,让人送到袁家,让袁训备下东西他来取,袁训给宝珠看过,夫妻一同窃笑:“好贪心的人儿。”

……

柳明走进宫门,这是殿试的第二天。他拿不到鲁豫手中的切实证据,鲁豫也不肯来见皇后,柳明就自己来,试图说服娘娘见鲁豫,好让鲁豫和柳至斗个痛快。

他和柳至这就算撕破脸,但奇怪的是柳至不是暴躁出名,但也不是好性子的人,柳至最近对他没有任何动作。

两个人各有大门,不是互相寻找不容易见到,出街口的时候见到一面,柳至也当没看到。

柳明一面奇怪,一面认为自己有娘娘的话,柳至总有忌惮吧。

他想过柳至也许有家人劝着,七老太爷以耿直出名,丞相在的时候都敢直言,不是歪性子的。说不好劝柳至不要动兄弟,柳至听进去。

但柳明骑虎难下,柳至不动他,他心里更不安,更要奉承好娘娘,娘娘才是真正的靠山。

把要说的话在心里寻思着,见前面过来宫车。

为首的蒋德,他跟着加寿是公开露面,柳明认得他。后面的车里不用说是加寿姑娘。

火烧般的嫉妒把柳明的心吞噬,他让到一旁,把跟加寿的人又数一遍。

太监,宫女,和加寿坐车里的有嬷嬷,看不到柳明也见过。后面居然还有一辆车,这车里坐的是随行的女官。

袁加寿是太后的侄孙女儿,但她现在算宫里的哪个牌名上人?有自己的宫车不说,还能有女官侍候?

皇后让比到殿角里也没处站,柳明这样想着,不把这小姑娘打下去,娘娘以后还能有个好?

出自于柳家,柳明也有皇后的重身份那习惯,世家子有这习惯的像是不少。

袁加寿还没有成亲,俨然比娘娘在宫里还要“横行”,等成过亲,媳妇压倒婆婆皇后像是不会有人奇怪。

柳明深深叹气,唉,袁加寿的六七岁,可比娘娘的六七岁气派得多。

脚底下有个凝结泥块,柳明差点儿捡到手里,给那车上一块,让它沾上泥,让你还气派?

高头大马拉着车,高头大马上坐着侍卫,跟车的太监也高头大马…。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姓袁的,有我柳明在一天,我就要让你横不起来。柳明肚子里暗骂不止,却无可奈何眼下没有办法只能离开,一行人跑过来,边跑边暴喝:“宫车停下,娘娘有旨!”

柳明亮了眼睛,娘娘要发难?好好好,他腿脚不便走不快,说着走没出去三步,就树后站住,准备看个热闹。

见为首的是张桂。

张桂怒不可遏,带着皇后宫里的金甲士和太监们不惜命的过来,因为袁加寿终于动手了。

她刚才送的汤里用银针探过,银针发黑,里面有毒。

皇后又哭又闹,一面让人去回皇帝,一面让人捉拿袁加寿,张桂倒吸一口凉气,自己要动还没有动,没想到老天开眼,她先动了。他跑在前面。

宫车停下,加寿才不会出来看,蒋德皱着眉头拨转马头到车后,看看杀气腾腾过来的张桂等人,火冒三丈,他先骂出来:“对谁大呼小叫,奴才不想要脑袋了!”

“你才不想脑袋!让袁加寿出来,娘娘让拿她回去!”张桂以为占住理,嚣张到不可一世的回骂过来。

蒋德眼神儿眯起:“拿谁?”气若渊亭般凝重。

张桂对比之下,发现自己远不如蒋德沉稳,没有个大太监的模样。沉一沉脸,口吻放重,语调放慢:“奉娘娘旨意,袁加寿谋害娘娘,现捉拿她去见娘娘。”

回答他的是一声怒骂:“去你奶奶的腿!”

张桂大怒,手指蒋德:“你敢抗旨不遵?”

蒋德再骂:“去你姥姥的腿!”

这句话可怎么回?只能气坏人。张桂再怒:“你,给我下马,跟公公说话,你怎么还在马上坐着!”

张桂早就看蒋德不顺眼,能在宫里坐车骑马的人不多,进宫后还坐在马上的也不多。皇帝皇后太上皇太后的车驾前后,可以有这样的随行,袁加寿算什么,也有一个?

张桂今天是钦差大臣,头一个先要拿下蒋德:“给公公我下来说话!”

“去你曾奶奶的腿!”

“你敢……”

“去你曾爷爷的腿!”

……

一个金甲士碰碰张桂:“张公公,你再在这里对骂,报信的人早走远了。”

张桂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见有一个太监背影消失在树丛里,再看宫车前后少了一个人。

张桂明白过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好啊,你敢拖延我钦差的功夫,来人,把他们拿下!”

蒋德忍俊不禁,这等笨蛋也来当钦差?要是没有人提醒你,把你家祖宗十八代的腿骂完,太后已经过来。

见他省悟要来真的,蒋德跳下马。对着准备到面前的金甲士亮一亮腰牌:“御前带刀侍卫总管蒋德,奉皇上之命护卫袁姑娘。敢问娘娘旨意在哪里,又为什么血口喷人?不怕受刑法吗。”

张桂真的不是个好钦差材料,他一听就大笑,又威风的跑了题:“哈哈,你当公公我不认得侍卫总管,宫里几时有你这么个总管?”

蒋德心想你真白痴啊,我是总管用得着知会你?

手心一摊:“娘娘旨意。”

金甲士看张桂,你就没有不是?

皇上要说拿人,有人快速拟旨,没有圣旨凭什么抄人家抓人下狱。娘娘一见有毒,大哭大骂不止,大叫捉拿回来,张桂夺路而出显威风,空口一句话罢了。

张桂就硬头皮:“跟我去娘娘,见到就有。”蒋德讥笑:“那就看你有没有能耐带走我了。”

张桂瞪圆眼睛:“你敢抗旨不遵?”蒋德鄙夷,这儿就是换成别的娘娘,没有旨意也不会让人拿着走。你凭什么!

张桂怒喝甲士们:“他敢抗旨……”车里出来一个声音:“打起车帘来,我见见这撒野的奴才!”

带着童音的嗓音满是严厉,张桂无端的打个寒噤。

见车子转过方向,车帘子高打,现出三个人。

前面的一左一右,是两个面无表情的嬷嬷。稍后坐在中间的,胖嘟嘟儿面庞,小脸儿绷着的,正是袁姑娘加寿。

她不过是个孩子,但她一现身,威严山一般的压过来,张桂是跑腿小太监见人就哈腰习惯了的,由不得的身子一软,往下挫了挫。

就这一愣神的功夫,让加寿挑到毛病。

沉着脸的加寿喝道:“奴才,见我怎么不行礼!”

这分明是个当,张桂自觉主动一头跳进去。他冷笑一声,腿反而蹬直。他是来捉拿谋害娘娘的人,行个礼您请跟我回去,皇后等着和您商议这下毒的事情怎么办?这肯定不是。

他得有派儿,对面这马上就要下狱,风光不再,张桂横起来,不但横,还腆胸挺肚子:“娘娘有旨,袁加寿大逆不道谋害娘娘,奉旨捉拿回去受审!”

嬷嬷们对他似笑非笑,加寿眉头也没有动一下:“谁敢陷害我?”张桂心想别废话,皮笑肉不笑道:“您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知道,请下车,跟我走!”

加寿斜起眼神,把他从头到脚一通的打量。

“跟你走?娘娘是说现在我就是钦犯?我的宫车是皇上赏的,你一个奴才也敢让我下车?”

“你无凭无据,空口就敢污蔑于我。你知道是什么罪名?你随我去见太后还差不多!”

柳明在树后直了眼睛,这小孩子好张利口。

张桂也这样想,而且跳脚:“你不把娘娘放在眼里吗!”

远处一个声音接上:“你不把太后放在眼里吗!”

加寿对蒋德扮个鬼脸儿,蒋德回她一笑,嬷嬷和后来下车的女官也露出笑容。

任保带着太监护卫过来,阴阳怪气:“哟,这是谁要为难寿姑娘?”张桂矮了半截儿,任保是太后的总管,是总管,他才回到皇后身边,还什么都不是。

强挺腰杆子:“我,我有皇后娘娘的口谕。”

任保讽刺地回他:“那真不巧,张公公,咱家的差使比你大,我有皇上的圣旨!”

柳明愣住,张桂也愣住,这宫里地方不小是不是,这点儿功夫就见过太后又见过皇上,还有圣旨出来?

任保“好心”地解开他的疑惑:“皇上在太后宫里呢,太后听说,让气着了,正在犯肝气疼,正请着太医,咱家就过来了,奉圣旨问问你娘娘宫里怎么了,为什么又和寿姑娘过不去,张公公,你说不明白,你可兜着。”

柳明眼前一黑,“又”,和寿姑娘过不去?太后在皇上面前也是这样的说?不然这奴才他敢当众说这话?

听上去像皇后没事儿总找事情。

张桂也觉得不妙,知道任保过来他带不走袁加寿,就支吾道:“圣旨自然比娘娘口谕大,等我回娘娘,您要是不信,您跟我一块儿去看看,问个明白就知道我假传。”

转身就要走,身后一声狞笑:“拿下!”任保带来的侍卫们把张桂围住。

张桂怒问:“任总管什么意思!”

任保拧着眉头斜睨他:“你倒还来问我!好奴才!皇后娘娘宫里又出了事,一应人等不许乱动。少停,皇上圣旨就到,搜查娘娘宫中。事情是从哪儿起的,哪儿的人嫌疑最大。就是寿姑娘,太后让接走也要盘问跟她的人。一起审问,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张桂气得脑门心往外面冒火,怒回一声:“查就查!”心里格登一下,气势从内中先软下来。

他的住处有一包子砒霜。

他刚才就生气去了,这会儿想起来。瞬间,张桂的面色雪白,血色褪的一干二净。

……

太后歪在榻上有气无力,太上皇坐在榻沿上慢条斯理喝着水。只看太上皇喝水的样子,和太后面上的怒气急就是天上地下,皇帝在榻前陪笑。

“都要害我的加寿,都是要害我啊,”

皇帝柔声:“母后,这就让人去接加寿过来,放到您眼前,您看着她,”

太上皇道:“对,不错眼睛的盯着。”

皇帝下半句话再出来:“有您在,就不会有人动她。”

太后不理会太上皇的调侃,也不理会皇帝的哄劝,继续哼哼叽叽:“看我不顺眼,看我的加寿不顺眼,都不是好东西。”

皇帝陪笑:“儿子让严审,这冤枉到您这里来,这可不行。”

“加寿一片孝心送东西,是我教导有方,”

皇帝道:“是是,”

“却送出来这样的事情,以后不送了吧。”

皇帝道:“再不用送了。”

太上皇又插话:“都留给我喝,我闻着怪香的,怎么不给我?”太后装不下去,对太上皇怒目:“她在太子府上熬的,你几时闻到香?”

太上皇恍然大悟:“哦哦,太子府上?”扭头告诉皇帝:“太子府上的人也得查问一番,要问都得问。”

皇帝答应下来。

太医送上丸药,太后说不肯吃,气的吃不下去,外面传来加寿的嗓音:“太后,”

太后忙坐好,张开手臂等着:“我的孩子,受了委屈吧,快到我这儿来。”

加寿小跑着过来,皇帝在旁边也不用论礼,哄太后从来是头一件事情。往太后怀里一扎,仰面问她:“说您气着了,可吃了药没有?我没事儿,看我,好好的。”

太后对皇帝板起脸:“看看我们多懂事儿,”

太上皇又插话:“除去她全是不懂事的,”太后哼一声:“就是这样。”

------题外话------

票,感谢多票和投票的亲们

推荐书《种花得良缘》夜纤雪

从助理花卉园艺师晋升成高级花卉园艺师,需要本科以上学历,需要通过两次资格认证考试,需要附加条件一大堆。

从花卉园艺师沦落成农家小花姑,只需要一个意外。

从八岁长到二十八岁,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从二十八岁回到八岁,只需要生一场病。

一场风寒感冒,让即将晋升为高级花卉园艺师的许俏君,穿到了古代农家,成为了一个善长种花的小花姑许俏儿。

乡村的生活平淡而充实,种花卖花,卖花种花,周而复始。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日月交替轮换,小花姑长大要嫁人,那就找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成亲生娃,继续过种花卖花的红火小日子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