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三十九章 臣有私心

侯门纪事 第四百三十九章 臣有私心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nb柳明生出胆怯,并不敢和柳至一起去见皇帝,他还怕柳至路上找他事情呢。

&nb就支吾:“皇上宣的只有你,”

&nb柳至毫不客气:“对,那是因为你是哪牌名儿上的人。”从柳明到他祖父都面色一寒。

&nb冷捕头闲着无事看个笑话,他也觉得柳明等人上折子纯属吃多撑着了。坏笑道:“我来得不是时候?你们家正在内哄?”

&nb推一把皇帝派出来的太监:“咱们外面逛会儿,等他们家的事情说完。”太监不知道冷捕头的意思,把他的手从自己肩头拿开,不乐意地道:“您这话自己对皇上说去,有谁敢让皇上等着?皇上最大!凭柳大人家里有什么事情,赶紧的,跟我回京。”

&nb冷捕头满面遗憾:“很想看个全套的热闹,但这柳家竟然不大,看不成了?”

&nb超过一半的人对冷捕头怒视,什么叫柳家不大,你紧跟在皇上最大后面说出,这是欺君的话你也敢说?

&nb柳至也摆手:“老冷你不要胡沁,我这就随你去。”目光炯炯,如看远山之岚气,飘渺轻淡久幽无神,从上谏书的人面上扫过。

&nb所有的人面上一疼,让尖刀刮去层皮似的火辣辣上来,再看柳至大步而出。

&nb他一句话也没有丢下,但意思丢得明确。

&nb咱们走着瞧。

&nb不善罢干休的语气从他眼神里抛出。

&nb……

&nb御书房里,两根修长手指拈住柳明等人的上书,要看不看,欲丢又不丢的扫视着。这是皇帝在今天数不清的扫视次数中,又有的一次。

&nb了悟在皇帝面容上,把他清俊的眉头染黑。奔着太后而去,泛起皇帝心头的反感,也提醒他最近有些事情若有若无的遥指太后。

&nb首先是太后隐瞒出身。这事情好解释,以养女身份代替娇滴滴闺秀们入宫,太后不是头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nb闺秀们有的早有意中人,有的不愿意到宫里吃苦。有人认为进宫是体面事情,有人认为进宫多不自在。就像很多朝代宫中选秀,民间百姓们吓的把女儿赶紧嫁人,给年老的残疾的也肯。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进宫,去享受牢狱似的体面。

&nb这种事情获罪可大可小,但皇帝临幸,发现某人送上来的女儿不够身份,问问她是顶替的,皇帝也可能大怒,说是欺君,也可能满意,就此放过,可大可小。

&nb现在指出来对太后没有影响,不过是损伤太后的名声罢了。

&nb因为太后六宫得宠,下面就有一些什么太后素有大志,争着要进宫,把人家女儿暗害一回又一回的话。

&nb偏偏那家子大员在太后进宫不久就有罪,带累得太后沉浮起落,他自家满门不是斩就是病死,余下的也有吓死的惊死的,没几个活人儿又远远出京,这样的谣言出来,想找个活口证明都不在面前。

&nb再来是说太后对养父和自家有薄有厚,这个从忠毅侯的履历上去看就一目了然。

&nb袁训十二岁入太子府,不到数年为公主师,太子的照拂,和中探花是将军,一古脑儿的全扣到太后身上,说太后厚薄不均。

&nb说太后对送她进府的那家子大员,皇帝登基后没有为那家子说话,倒迫不及待地把袁国舅表白,像是过河拆桥。

&nb闻弦歌要知雅意,这哪里是说太后厚薄不均呢,分明是说太后品德不行,那生下来的皇帝还能好吗?一不小心,皇帝就是个得位不正。

&nb在上位的人要是没听过流言蜚语,估计也是个死个无数年,而且生前没有名气的死人。

&nb哪一个大活人没有听过三两句闲言?皇帝听的就更多,因为他派出去的暗探专门搜集这些。

&nb有些话皇帝能忍,有些话皇帝要防,有些话听过跟没听一样。柳明等人的上书,就属于皇帝要防的里面。

&nb官员们间的私语皇帝多少能掌握,但他没料到他们还真有胆子当殿呈上来。

&nb以柳家是皇后外戚的身份指责太后,这事情不小。皇帝只找柳至算帐。不是他和张大学士、老侯想的一样,而是皇帝懒得跟柳明这些人废话,更不想去皇后宫里废话。

&nb夫妻多年,以皇帝对皇后性子的了解,把她关上许多天,骤然得自由,皇后只会更怨言满腹。皇帝没功夫没心情去听皇后罗嗦,这个丢给太子。

&nb他只见柳至,让柳至给自己交待。

&nb等待的时候,皇帝有别的上书要看,但不时的,他总要把柳明等人写的又看几眼,然后闪过鄙夷,胆子还真大。

&nb丢下来,再批阅别的。

&nb就这样看一回,鄙夷一回,又是数次,柳至来见。

&nb轻飘飘的,并没有用力,“啪”,这一声并不沉重,皇帝把那看了又看的东西抛到跪着的柳至面前,语声淡若流云:“你自己看。”

&nb柳至不用看也知道内容,但皇帝要他看,他捧起来还是看了一回,随后伏地叩头:“请皇上允臣回话。”

&nb“嗯。”

&nb“百年大树,表面光鲜,必有千疮百孔于内中。总要去其病腐,固其根基,重新汲汲日月,方能为栋梁之才。如今臣家蒙圣恩多矣,就如这百年大树,子孙都依靠其生长,全然不管风雨滋润不是垂手可得。”

&nb没想到他这样的回,皇帝收起因柳家而对柳至的简慢,对他目不转睛。

&nb本来,这也就是皇帝一直喜欢的臣子不是,他的话有道理,皇帝摆出认真。

&nb柳至再回:“臣家私下背臣所为,臣了然于心。本应该速回皇上,但中夜痛苦难眠,臣打消此念。”

&nb“哦?”皇帝挑一挑眉头,为什么你不先对我说。

&nb“臣少年入太子府中,深得皇上栽培。臣知道皇上不是可以欺瞒之人,皇上定然早有耳闻。臣并不敢因皇上早就知道而存有侥幸,是臣借此事,向皇上奏明数件隐患。”

&nb皇帝听听真是有趣,看你还能说出什么来:“照这么说,你不早来对我说,倒还有功了?”

&nb柳至垂首:“臣不敢,臣有欺君之罪,臣知道。”

&nb“那你说说看有哪几件隐患,说得好,朕不与你计较。”皇帝好奇心上来。

&nb“臣家是皇后娘娘外戚,出这样飞扬跋扈目无君恩的臣子,就如百年老树之病弊,该砍的砍,该去的去,到清理的时候。臣有私心,臣先行惩治他们,起不到收效不说,又怕他们在娘娘面前搬弄,伤臣一片忠君之心。臣有私心,都是皇上的官员,惩罚与否,都当由皇上裁决。臣不敢私下为之,抹去繁花阵里污花,以一片大好混淆皇上视听。”

&nb听到这里,皇帝微微一笑。

&nb柳至还没有说完,他说着说着泣泪上来,有了哭腔:“臣有私心,这种事情能出自臣的家里,也能出自外面。事情没出来以前,臣枉议提醒皇上是为诽谤,不提醒皇上是为糊涂。臣为显自己忠心,故作不知,任由他们作为,以作为臣对皇上的进谏。”

&nb“臣有私心,丞相为国几十载,带出我家名声。如今把家交到臣手里,臣不能发扬光大,也不能任由糊涂之人败坏。臣愿与他们共罚,以为对家人的警戒。”

&nb“臣有私心,太子殿下得皇上疼爱,太上皇和太后疼爱,如今光彩已露,却未经风雨。臣家如能助皇上教导太子,臣何惜此身?”

&nb“臣有私心,皇后娘娘在家是娇女,大婚后是娇妃。太后依顺,皇上宠爱,娘娘安乐,忘记三分约束自己。为皇上为太子,臣愿以一身警醒娘娘,臣愿以一身警醒百官,臣愿以一身训诫家人。”

&nb重重叩了一个头:“家人的错,全是臣的错,臣当先领责罚。”

&nb话到此说完,但柳至情绪激动,铿锵语调把自己内心忿怨不满——话说谁遇到不平没有这些呢,轻易不引动,一动发千钧——全勾动,两行清泪从他面颊上潸潸而下,在金砖地面上汇成小小一摊,约有手指甲大小。

&nb落到他眼里,也落到皇帝眼里。

&nb皇帝对他的哭一般啼笑皆非,这跟表弟袁训一样,轻易不哭,但都是会哭的角色。

&nb上一回哭还在不远,那是和欧阳家,是为丞相。这一回也和丞相有些关系,柳家的家声扯得上去世的丞相。

&nb斯人已去,皇帝不再去考虑丞相,他是让柳至的铿锵震撼。

&nb他句句发自私心,但他提出的句句是隐患。

&nb自汉以来,外戚名声不佳。吕后,三国的何太后,董太后,还有西汉的霍光。

&nb霍光本身已经是功高震主的辅佐大臣,他的妻子还是背着他毒死汉宣帝的元配许平君,他们的女儿霍成君让立为皇后。地位显赫到朝政一把抓还不满足,还想当外戚是为什么?

&nb应该是霍光妻子贪婪作祟,还想左右下一代皇帝。她没有连累到霍光,霍光死后是古人最高葬礼黄肠题凑而葬,也一直享受汉后代皇帝的祭祀,但把霍家拖累得不轻,霍成君打入冷宫,自尽而亡。

&nb由此可见外戚这事情,有的人愿意用阴谋诡计去当。

&nb本朝两大外戚,一柳一袁,家主都年青有为,早不断有密折弹劾他们的大大小小事情,御史们分一只眼睛盯得不放松。

&nb他们两家不管是谁出事,一个牵扯到太后,一个牵扯到皇后,朝野都要有震动。

&nb说到太后,皇帝不悦。说到皇后,太子要受牵连,皇帝也是不悦。

&nb在这样的心态下,单独扶起袁家,这不可能。单独扶起柳家,也叫不对。

&nb两个外戚互帮互监视,皇帝江山永固,这才是他要的。

&nb柳明等人的骤然发难,皇帝顿生剪枝之心。不见得是杀人,但敲打震慑件件不少。但这样一来,表弟袁家独大,皇帝不怕御史就此和表弟过不去,但外戚不能独大的心,一直在他脑海里转悠。

&nb这里面也有担心袁训一夫一妻影响到太子,加寿得太后宠爱,太子从孝敬上一生要尊重加寿,尊重出个一夫和一妻,史上可以添上笑话一大笔。

&nb这是细小的心思一闪而过,但加在一起就是柳家虽然不好,但能和表弟抗衡。

&nb皇帝很喜欢家世单薄的美人儿,如欧阳容,就是随便宠幸没有这样的顾忧。

&nb欧阳家对上柳至一败涂地,皇帝让太医精心诊治欧阳容,皇后想下手没伸进去,但却对欧阳老大人流配像是残忍,皇帝的心里压根儿就不在欧阳家,眼里也没有他们家。

&nb如皇后、梁妃、张贤妃等,宠幸加上笼络,睡起来差了滋味。皇帝对这样的后妃是安抚多过宠幸,对美人儿是宠幸多过安抚。

&nb皇后有太子不是?皇帝觉得仁至义尽,算夫妻情意深。你当皇后不愿意你的儿子当太子,难道愿意别人的儿子当太子,我和你卿卿我我?

&nb当皇后的又想儿子当太子,又想和皇帝卿卿我我,不好意思,要么你有非常手段,不然皇帝还要去哄别人。

&nb本朝的皇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本朝的皇后,也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nb他又要敲打外戚为自己所用,又要笼络外戚服服贴贴。柳明等人他是一定要收拾的,正在想主意而不得,柳至说了一篇话出来,皇帝听得笑眯眯。

&nb这才是忠君好臣子,也是历练久深的干练官员。

&nb小小的一个言论,都会有人附合,何况是太后和皇后之争。这是三月里,皇帝登基一年又两个月,新官上任有三把火,何况是皇帝。奈何他去年一年就和郡王们生气去了,火还没有烧到官场。

&nb借着柳明这群官上谏正要打量分清,把忠臣和心怀鬼胎的人各自打上烙印,以后用起来就顺手,柳至的话雪中送炭的过来。

&nb柳至自己说的,为皇上提醒隐患,所以我不敢阻拦家里人上书。他还有话,“臣有私心,都是皇上的官员,惩罚与否,都当由皇上裁决。臣不敢私下为之,抹去繁花阵里污花,以一片大好混淆皇上视听”。

&nb一直说到皇帝肚肠里面去。

&nb这已经不是私心,是忠心。但柳至后面也说得清楚,“愿以一身警醒娘娘,臣愿以一身警醒百官,臣愿以一身训诫家人”。以前面的忠心,为柳明等人向皇帝求情。

&nb要说能当家主的人,都是忍受大委屈,承受大风雨,柳至看似没做什么,在别人眼里就往太后面前讨好去了,不像柳家别的人到处勾搭官员上谏,打着为娘娘为太子的旗号,但他这一片心思才是明明白白的为太子为皇后,也为了皇帝和太后。

&nb这是皇帝原先的人马,皇帝有资格得意,也笑纳柳至的一番心意。

&nb无意中,柳至又和忠毅侯夫人说到一处去。忠毅侯夫人宝珠说出柳家是在对太后撒娇的话,和柳至说的皇后在家是娇女,出嫁后是娇妃,全是太后溺爱皇上娇纵,都是一个意思。

&nb宝珠也好,柳至也好,竭力的把这件事情圈到家事中去。而柳明等人呢,却是竭力地把这事扩大到国事上去。

&nb虽说皇帝无家事,但把太后和皇后的矛盾**裸地摆出来,这对谁有利呢?

&nb自然是那些就中取便的官员们,上蹿下跳,不是往太后面前讨好,就是往皇后和太子那里收人情。

&nb宝珠的话一出来,太后就让人知会皇帝,这又是显摆看看宝珠多能耐,但皇帝喜悦这话。对柳至说的话,也就同样的喜悦。

&nb皇帝也就对柳至来上几句实话:“太子是朕嫡子,打小儿跟随太上皇在御书房里受储君教导,朕不愿意任何人动摇到他,你既然话说得明白,太子的事情,你有一半责任。”

&nb柳至恭敬拜领。

&nb这不是压下泰山似的责任,这是给予泰山似的信任。柳至山呼万岁叩谢,辞出来抹一把额头上的汗,也抹干净面颊上的泪,对着柳明等人恨恨不已。

&nb容易吗?哭一出子又表白一出子。同时庆幸我皇不是昏君。昏君难道只昏到皇后那里?也许昏到太后那里,听说与太后有关,推出就斩,柳明等人还能回家去争家主?

&nb一面暗自赞叹皇帝,一面把柳明等人腹诽,柳至去见太子。

&nb张大学士等人把柳至狠说几句,柳至陪笑不迭。要说他还真的不容易,当个家主本就不是完全风光。进宫也陪小心,出宫也陪小心。

&nb和太子相见,两个人互相试探。太子听过太子师的话,只是打量柳至心思,生怕他也想和太后开战。柳至呢,又怕太子真的信柳明等人的上书,对太后生出怨言。

&nb察觉对方都没有这个意思,都松一口气。柳至委婉的提几句皇后:“先时是奴才怂恿,如今旧宫人返还,娘娘一定知道我责骂柳礼的事。我没搂住火,给柳礼一巴掌,听说他死了,但不与我相干。娘娘呢,只怕要怪到我身上。现在又有家人糊涂,都要和我争家主之位,娘娘面前难免有话,还请殿下多多规劝。”

&nb太子殿下大吃一惊,这就把柳家一分为二,一半不可用,一半尚可信任。

&nb等柳至出去,把他的话对张大学士说过,张大学士阅历丰富,他才不信柳至的鬼话。

&nb内心疑惑柳至从来不是笨蛋,怎么会容许别人背着他争家主?心想柳至不知搞什么鬼。

&nb为人师傅,孔子有几句话说的好,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nb这话是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也可以泛指到一定明白程度的人,可以对他说高深些的话语。不然不明白,也许还遭恨。

&nb太子自然是聪明的,要是蠢笨,也不会一直是太子。但聪明与阅历经验是两回事情。

&nb十岁的孩子对他说道理,也许能懂一些。

&nb八岁、七岁、六岁、五岁,他能懂吗?

&nb大学士对太子的教导就是循循,一个道理根据阅历去贯穿后,才能出来下一个道理。

&nb对柳至是昏瞆,还是弄鬼儿,大学士们还不清楚,不好在太子面前就此说出。

&nb就说且看看再说,柳家再出糊涂事情,再和柳至算帐不迟。太子诺诺。

&nb加寿过来说要去看母亲接小六,太子让她稍等,自己下课和她一起过去。

&nb……。

&nb袁家大门尽开,太上皇和太后闻讯已经赶到,守着宝珠生孩子。角门也尽开,有的亲戚路近走角门,家人方便采买。

&nb内宅里想必是欢声一片,袁训还在书房。关安说有一个大包裹,是陈留郡王的两个儿子,不出正月就赶往父亲军营里的萧衍志,萧衍忠送来,说不好是要紧的东西,请侯爷这就去看。

&nb南安侯府和阮家的人在客厅上帮忙招待,袁训说声受累,独自来到书房。

&nb见一个大包袱里,一个木盒子,袁训先笑一声:“给舅舅弄来什么宝贝,要装得这么整齐。”关安跟后面道:“也许是郡王给您的。”袁训摇头,对着关安抱怨一句:“姐丈和王爷打架还来不及,哪里顾得上我。”

&nb相对于侯爷的烦恼,关安对这事情却喜闻乐见,嘿嘿道:“郡王好样的,把王爷打趴下,我喜欢。”

&nb“我可就烦了。”袁训从没有当关家是下人,吐一吐心里话,动手把盒子打开。

&nb里面又是一个包袱,和外面的包袱相比,外面的走驿站受风雨,到京里破损不堪。里面的在盒子里,还半新不旧。

&nb关安也笑了:“总是好东西,包的这样严紧,我出去,侯爷慢慢看。”

&nb包袱旁边,是一封信,笔迹是志哥儿的。

&nb袁训先看信,志哥儿和忠哥儿道平安,说已到父亲军中,一切都好,请舅父帮忙对太后、外祖母舅母及兄弟姐妹们道平安。

&nb最下面龙飞凤舞一个名字:萧瞻载,是姐丈陈留郡王亲笔。

&nb翻过来信,也没有别的话,袁训悻悻然失望。姐丈这个人,还没有给当上兵部尚书的小弟涨多少光彩,就添麻烦去了不说,还一个解释没有。

&nb公文上不好说私话,这私信上也不添上一句半句?

&nb他不写,袁训也拿他没办法,去私信问离循私情不远,尚书也不去询问的信。

&nb把信放下,袁训看出来了。

&nb包袱里珠宝,而且是很不错的珠宝。难怪里面包袱,外面木盒。尚书大人暗笑,难道是姐丈贿赂自己的?

&nb板一板脸,想这可不行。珠宝嘛,是笑纳的,来的也巧,正好给小六当见面礼,但私情丝毫不放。

&nb打开包袱,一尊圆润的玉观音出现在眼前。看得出来玉是精心保养着,所以到手里好似一团流动的光芒,色泽一丝儿不减。

&nb观音下面有一个纸笺,打开来,只有一句话:张豪拜上。除此以外没有上款,路上就是让人搜查也不会看出是送给袁训。

&nb张将军做事谨慎,袁训自语过,知道这是洗书房的钱。珍重的收好,准备晚上送给母亲,安放小佛堂里,方便她和老太太卫妈妈等人拜佛。

&nb以为这就没有,最最下面,里层包袱和木盒的中间,一张银票一个纸笺。

&nb龙飞凤舞又是三个字:萧瞻载。

&nb袁训气急,把银票拿在手上哼叽:“知道的说是给小六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贿赂我。拉人马打架去吧打去吧,横竖你们都会欺负我。”

&nb把信收好,收起银票气呼呼往内宅里,去告诉太后母亲外甥们平安到达。

&nb他正气着,对面来上添气的人。

&nb袁训从书房里去二门,是一条斜路。柳至从大门去二门,是走正路。两个人斜眼角全看到,袁训拿他出气:“哟,让人从家里撵出来了?”

&nb柳至翻眼:“你监视我们家不成?城外才发生的事情,你这就知道?”

&nb袁训指指正厅:“老冷在我家,正在扮说书的,说柳家改换家主好兴盛,我觉得有理,你下去了,你们家就兴旺了。”

&nb柳至后面跟着好几个,是他问过,愿意跟他往太后面前去请安的。太后在袁家,他们就往袁家来,也顺便道贺袁训。

&nb见袁训身为主人说话刻薄,柳垣插话:“侯爷,上门是客。”袁训抬眼:“是吗?”下一句正要说你们是来看太后的,柳至先抢过话:“既然不拿我们当客,兄弟们咱们走,自己家里随意。”

&nb一行人扬长进二门,袁训让这举动纳闷住,在后面嘀咕:“不是我们家的子侄,凭什么进我们家的二门?”

&nb柳至回过头:“又不进你们家的园子!”袁训冷笑:“你野心不小!”柳至等人不理他,直到袁训住处外面。

&nb他们进去见太后的时候,柳明在皇后宫外面求见。随同柳明一起到的,有族中的老太爷们。

&nb……

&nb皇后震惊:“你们说的是什么话?”

&nb七老太爷为首:“回娘娘,家中的事情请娘娘不必过多干涉。”

&nb皇后气不打一处来,心头一痛,泪水滚滚而落。这话让她想到自身在宫里说话不顶用,六宫里嫔妃对她或多或少都有怨言。而如今在家里也不能说话?

&nb她伤心欲绝。

&nb世上的伤心事情,再也没有比自家的人伤自己再痛苦的事情。一个柳至让皇后咬碎银牙,这整个柳家全不听自己的,对世事的绝望像春天里的蔓藤,悄悄爬上皇后心头。

&nb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全是自己娘家的人,不是心狠手辣的人,都会有几丝容情。

&nb皇后是犯混,不是歹毒。她气怔住,打罚的心都没有,唯有泪水长流。模糊泪眼中把柳明寻找到,对着他直盯盯的看着。

&nb不是让你重换家主?倒变成我以后不能管家中的事,皇后心想你得给我一个解释。

&nb柳明尴尬得要命,他的祖父也尴尬的不行。柳至让宣进宫后,老太爷们当家,几个老太爷以多数压倒一票,把他家祖父压倒。

&nb柳明这才知道柳至早有准备,有两个老太爷前天晚上还说的好好的:“孙子你放心,我们给你撑腰。”到今天就变卦,敢情全是骗自己的。

&nb要说柳至不好,柳明的确拿不出有力的实据,他是娘娘的话顶在头上。老太爷们把这话驳倒不说,还不给柳明任何退路。要柳明一起来见皇后,当面对皇后言讲。

&nb美其名曰:“孙子,这是我们长辈们不答应,不能让你一个人去回娘娘,也免得娘娘生气只骂你,我们陪你一起去。”

&nb其实呢,是把柳明搬弄的路堵得差不多。老太爷们不进宫见皇后,柳明又可以全推到柳至身上。现在他也可以说与柳至有关,但想说全家人都让柳至蒙蔽,这条路从此没有。

&nb老太爷们是明明白白出现在皇后面前,如实告诉她,家里的事情,请娘娘不必多管。

&nb柳明算是大败,低下头不敢看皇后。

&nb皇后得不到回应,气得嘴唇直哆嗦,倒抽着冷气:“好,你们好,你们告诉我为什么我不能管?”

&nb七老太爷硬邦邦把她的愤怒顶回去:“柳至是丞相临终时也交待的人,柳至是丞相早几年就让位的人。这算是丞相遗愿,娘娘怎么可以违背?就是违背,也应该选英才良才。放眼族中,还有哪一个比柳至圣眷更好。天地万物,各司其职。娘娘当把太子扶持,柳至当把家业扶持,柳明,”

&nb沉下脸看看柳明:“把你自己保养好,不求你起十分作为,有三分就可以!”

&nb这是拿柳明的残疾说话,柳明祖孙气得干咽唾沫。在皇后的面不能争吵,再说就是争吵,在家里也吵得不占上风,只能干听着。

&nb皇后呢,也让气噎住。半天迸出来一句话:“那太后步步紧逼,你们就不管我了?”

&nb七老太爷凝眸,严肃诚恳:“娘娘您不是要和太后步步紧逼,你的责任是太子殿下!”

&nb几位老太爷一起称是,齐声道:“请娘娘以太子为重!”柳明和他的祖父也是这样的说。

&nb皇后没了主意,她身边没有柳义没有柳礼,新回来的张桂,那个侍候过柳礼的小太监还不很中用,说话皇后也不见得听,太子也劝,家里人也劝,皇后只觉得一团乌糟的气到嘴边,这就强咽下去。

&nb她掩面大哭:“都这样说,我自然要听,只是你们,你们真是狠心啊,”

&nb哭声传到外殿,张桂靠在墙上,手心里捏着一把子汗。

&nb这些人全劝着娘娘和太后好,那自己对娘娘的进言,全是柳礼总管临死前让自己说的,自己不是让柳总算给拖累。

&nb张桂以前是侍候柳礼的不假,但柳礼对他也不怎么好。柳礼去做苦役,张桂也跟着去,无端受连累,把柳礼恨之入骨。

&nb柳至把柳礼一通大骂,当众给了一个巴掌,柳礼这一天沮丧自不用说,到晚上,张桂和他住在一起,好些人住在一个房里,半夜里别人全睡下,张桂推醒柳礼,贴耳边儿上对他道:“柳至大人看样子不想管我们,他恶狠狠的,像是把娘娘落难来怪我们。公公,咱们以前得罪的人多,这几天见天儿的他们过来,今天有命,明天还不知道有没有命在,你我有要说的话互相交待,有一个能熬过去,别忘记对方,还有一个年节祭拜的人。”

&nb把柳礼说动,他本就心里有感觉,他是失势不要紧,他是柳家送进宫的,柳家总不能不保?柳至的举动把柳礼的盼头儿压塌。

&nb当下张桂把自己积攒的几两银子说出来,张桂的意思呢,是想把柳礼攒的银钱哄到手,柳礼却只对他说几句话。

&nb“小桂子,你比我年青力壮,你应该能熬出去。娘娘有太子,至多关上半年一年的,还能见到。你告诉娘娘,太后的宫人和咱们间的嫌隙,还有今天的事情,我忠心不二为娘娘才落到这个地步,柳至大人却只想我死,你发誓帮我传话,我告诉你怎么得娘娘欢心。”

&nb第二天柳礼就死了,张桂把他骂上一出又一出,心想这几句话顶得屁用,这总管就一文钱也没有?

&nb没骂上两天,柳明找到他,让他忍耐,果然,他又回到娘娘宫里,把话回给皇后。

&nb柳明借着这个话回家去翻天,结果铩羽而归。

&nb张桂偷听到这里忧心忡忡,柳至大人要是知道是自己传的话,他都敢挑唆杀柳礼,自己才只是个一个低品级的太监,自己的小命也危在旦夕。

&nb殿内皇后的哭声渐止,他们说的话张桂也没心思去听。一个人心神恍惚原地呆着,冷不防肩头一拍,张桂吓得一个寒噤,见到是另一个太监叫卜卫。

&nb这个太监是皇后不许出宫的时候,旧宫人尽数打发,他从宗人府里抽出。

&nb因为宗人府是皇叔皇弟们在管,卜卫不是由六宫里抽出,皇后把他留下。

&nb卜卫眼皮子很活,见张桂是以前侍候娘娘的,哪怕只是在柳礼身边呆着,卜卫对张桂巴结不停。

&nb渐渐的,两个人能说些私房话。张桂对卜卫还有戒心,卜卫却对张桂俨然掏心掏肺。

&nb他站在后面,把张桂拍醒后,满面忧虑,悄声道:“张公公可了不得了,柳家老的还是支持柳侍郎,您说他害死柳礼总管,他不会放过吧?”

&nb“怎么办?张公公,我要是能代你顶,让他报复我吧。”卜卫如丧考妣。

&nb张桂正心神意乱,让卜卫说得更心如乱麻。卜卫也不要他回答,自己说下去:“唉,原本这事情吧,虽然不是太后欺负娘娘,你也对我说过,柳总管是去求过符纸,谁知道他有没有求害人的。”

&nb皇后不相信柳义求过诅咒美人的符纸,太监们可不相信柳义。六宫大总管欺上瞒下,那是个什么东西,他在娘娘面前邀功,求害人的东西也不好说。

&nb这话是张桂自己对卜卫说的,骂起柳义来咬牙切齿:“全是他害的我们。”

&nb卜卫这会儿提起,也就这样的说,并不在符纸的事情上说太后不好。但接下来,话锋转了转:“但柳家上书说太后不帮娘娘,也有三分道理。”

&nb张桂哭丧着脸:“是啊,我没有回错话不是,太后和咱们娘娘不一心。”

&nb“可现在柳家力劝娘娘和太后好,张公公我为你担心。”卜卫一脸的忠诚。

&nb张桂伤心不已:“我可怎么办呢?”

&nb卜卫叹气:“只有太后和娘娘不好让柳家人全信服,你张公公可能无事。”

&nb张桂道:“你有法子告诉我。”

&nb卜卫眼神闪烁:“寿姑娘见天儿的给娘娘送东西来,好会装体面人。”

&nb张桂道:“全是装的。”

&nb“说实话吧,我就不信送的全是补养的,娘娘要是吃习惯,”卜卫只说到这里,张桂一惊:“你是说里面有东西?”

&nb卜卫握住他嘴,左右看看:“噤声!这话也是能说得的。”说着不说,但放下手,卜卫低声又道:“在宗人府里听的古记儿,有些东西发作的慢,但一旦发作无药可救,唉,我也不该说啊。”

&nb对着自己脸上就是一个巴掌,啪地一声,张桂心惊肉跳,面皮抽搐几下。

&nb卜卫又凑上来:“你说,这汤里要是有,太后和娘娘还能好得起来?”下一句,你张公公自然提醒有功,不用说得太明白,张桂自然知道。

&nb……

&nb一阵痛接着一阵痛过来,宝珠不是头一回生孩子,按道理说好生。但这一胎她生得还是蛮难。

&nb在这难中,她是疼的,也是享受的。

&nb她和袁训成亲以来,一直恩恩爱爱,为他再生一个孩子,宝珠先觉得幸福袭来。

&nb和前五个孩子们相比,小六会在父母身边长大,不像姐姐哥哥们一年半年的见不到父亲。

&nb也不会让太后抱怨又回山西,太后一年两年的见不到,想得总诉怨恨。

&nb还没有生,这就是个幸福满满的孩子,当母亲的疼痛中只要能,总带着笑意,盼着头一眼见到小六,就给他一个笑容。

&nb幸福的余暇中,宝珠也想到最近的事情。大天道观是吗?宝珠要不是有孕,早就去会会。娘娘又欺负寿姐儿,生下孩子就可以好好疼爱加寿。还有念姐儿,一直乖巧可爱,姐姐不在,舅母就是母亲。还有小古怪,两家齐出力,打算用数年之功促成这对夫妻……一个也不能放松…。

&nb“哇!”大哭声房中响起,宝珠没了力气,浑身上下像潮水退去般,留下的全是水迹。她看过孩子,奶妈进来看她,宝珠顾不上休息,轻声地问:“来了哪些人?”

&nb听说有柳家,宝珠轻咬住唇,她猜到柳家会来。来,说明人家不愿意丢面上的情份,宝珠叫奶妈近前,附耳对她说上几句。

&nb奶妈埋怨:“你睡着,别管这些。有侯爷在,难道你不相信侯爷?”宝珠执意让奶妈去说,奶妈出来见袁夫人:“夫人有这些话要告诉太后,请国夫人转告。”

&nb袁夫人也说宝珠太上心了,奶妈说可不是,袁夫人就进房,见房中正在看小六。

&nb太后抱着,她要抱着别人也不敢争。太后面上不算多的皱纹全展开,看一眼就年青十岁那模样。嘴里亲亲宝宝的叫着:“小六,真是个好孩子,姑祖母叫你呢,”

&nb小六睁睁眼看看她,再继续大睡。

&nb袁训笑道:“您给我吧,外面亲戚们还等着看呢,”太后恼火:“我还没有看够,谁要和我争!”

&nb“这不是抱上好一会儿了,给我也抱抱。”袁训是敢和太后争辩的人。

&nb太后瞪眼:“出去!废话多,别在我面前站着。”

&nb袁训就出来,见孩子们往宝珠那里去,把男孩子叫住:“你们不要去。”女孩子也让挡出来,稳婆哄着:“给夫人收拾好,散散味道,再进去看吧。”

&nb孩子们就折回来,和太后争着看小六。又一刻钟,把小六给袁训,袁训抱着出去给老侯等人看,袁夫人把太后叫到一旁,把宝珠的话对她说。

&nb太后湿了眼睛:“这个孩子就是想得周到,”感动的道:“我要去看看她。”

&nb袁夫人说刚生产过,仔细有什么冲撞到太后,太后执意道:“我一定要去看,你别告诉别人,咱们这就过去。”和袁夫人往宝珠产房里去。

&nb袁训抱着孩子到外面,看看苏先不在。柳至风凉的道:“他奇怪他老婆该有动静,按月份是这样,却还不生。他想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听说你家熊孩子出来了,他回家催老婆去了。”

&nb“你家才是熊孩子,”袁训回他,把孩子让亲戚们看上一回。忠毅侯府的第三个儿子,袁执瑾出生。

&nb……

&nb“宝珠,”

&nb轻唤声中,宝珠睁开眼,见太后在床前,惊得本能就要起身:“您怎么能来,这是产房。”那血腥味儿还在。

&nb袁夫人和太后按住她,齐声道:“你闪不得风,快睡下。”

&nb宝珠重睡好,太后给她理理被角,看着都严实,笑弯双眸:“好孩子,你又立了一功。”

&nb对上她慈爱的笑容,宝珠的困累消失一大半儿。知道太后是因为自己让奶妈传的话进来,让奶妈传总怕有不到的地方,奶妈未必清楚这里的含意,太后既然在,宝珠自己再说一回。

&nb“听说柳家来了,来得早,小六还没进家,他们就过来,这是他们家懂事体,并不愿意和我们家生分。也是尊敬太后的心意。”

&nb太后笑容满面,握住宝珠的手:“我明白。”

&nb“娘娘因为旧年的事情,说起来柳老丞相和娘娘都是不知道才那样,但这里面有个不尊重太后的意思在,太后您要打要罚都应该,只是有一件,娘娘左性,她转不过来,就要伤到她和加寿的情意,也让太子伤心。”

&nb太后点头:“我懂。”

&nb“柳家肯来,我自当以后和他们家好好走动。放眼朝中,外戚只有我家和他家,不和让别人笑话侯爷和我与柳侍郎夫妻不懂事是小,笑话太后您不管教我们是大。”

&nb这就是宝珠在听到柳至夫妻在外面,她让奶妈传的话。奶妈传话一个字不会少,但宝珠亲口说出,意思更深更浓。

&nb袁夫人要说她周到,太后要亲自过来看她。本来太后抱上小六就想看看宝珠,但产房血污,都不会让她过来。听过宝珠的肺腑之言,太后坐不住,不来看看宝珠心里有话忽忽地往外面跳。

&nb“好孩子,”宝珠说完,就是太后说话。

&nb她柔声细语:“你放下心,凡事儿有我在,谁也不敢委屈我的加寿。我还有个百年呢,我也会安排妥当,如你们夫妻这样房中无人,这可不行,但是一生平安,这是我的事情。”

&nb傲气现在太后面上:“不是我夸口,皇上对我孝敬,他不敢逆我的意思。我呢,也不想杀人打人的,冷宫起不到作用,我不会那样做。我要的就是加寿儿一生儿的好,没有人敢动她。我看谁敢拦着我?”

&nb宝珠在枕上俯首拜谢,看着实在不容易。加寿也是袁夫人心爱的,袁夫人蹲下身子,为自己代宝珠代加寿道谢。

&nb太后亲手扶她起来,又对宝珠嘘寒问暖过,看着奶妈送进来鸡汤,宝珠喝上半碗,太后和袁夫人出来。

&nb边行,太后边道:“这孩子多识大体,怕我给柳家的人脸色看。”袁夫人笑着解释:“她不担心你给脸色看,她就是提一提。”太后笑道:“我说的也是这样意思,你这当婆婆的真偏心她,还要解释。”

&nb袁夫人笑吟吟:“平时的偏心让太后得去了,我抓住一个难得,可不就解释解释。”

&nb说笑中回去正房,见小六已让送回来,柳至夫人正在看,太后给她一个笑容,柳至夫人受宠若惊,这房里还有亲厚的女眷们坐在这里,太后当众唤过柳至夫人,把宝珠话说一半儿给她听。

&nb“说你们夫妻来了,让好好招待,说等她出了月子,再和你说话。”

&nb袁夫人微笑,太后才是个偏心的,宝珠分明没有这样的话,太后为她粉饰出来。

&nb柳至夫人眼圈儿一红,险些掉出泪水。想想自家的娘娘全然不体恤自己夫妻,而太后和袁侯夫人却是这样的怜惜,两下里一对比,柳至夫人暗暗叹气,说娘娘失德,也有几分道理。

&nb皇后在宫里让老太爷气哭,柳至夫人在这里又腹诽一回。

&nb当下摆酒宴,太后不肯走,就住到袁家。皇帝为太后考虑而留下的正殿,方便袁家不用再收拾太后居所,太上皇和太后住下,第二天离去,往成王府去看看就要临盆的那妾。

&nb宝珠又是早产了的,成王府的妾也还没有生。

&nb成王夫妻接驾再送走,成王妃气得脸拉多长:“明明就是偏心娘家,就偏心吧,作什么拿我们家的妾当幌子,一回一回的来看。”

&nb妾自然和侯夫人不能并提,但太后这是对待皇家只要生孩子就不放过,去看自己侄子的正妻也就有理。

&nb把成王妃气得肚子疼,要知道她生的时候,太后可没有这样看过。

&nb成王是喜欢的,这妾是他心爱的,把成王妃劝几句,又说上几句,夫妻差点又吵起来,各自分开。

&nb袁家先得一子,苏先开始着急。没盼成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对着妻子肚子嘀咕个没完,他的妻子连氏把他笑话一通,说这是天意,女孩子儿小些,夫妻更为般配。

&nb太后又开始一天一回的往袁家跑,再去骚扰一下成王妃。没有几天,苏家产下一女,太后又没事儿往苏家去上一回。

&nb转眼四月将到,京里准备殿试,远在山西,国公夫人挺着大肚子,就要生了,有几句话不得不告诉国公。

&nb这几句话老国公夫人相信国公也想过,但老国公从不说,家里又难得一片安宁,爵位是龙怀城的,龙怀城是想提出,老国公夫人为儿子好,怕家里人生分,让他不要说。

&nb不让龙怀城说,老国公夫人就另有打算。拖到小十要出来,话也到嘴边儿上。

&nb“国公,您睡了没有?”老国公夫人轻轻地问。

&nb老国公睁开眼:“没有,”

&nb老国公夫人低低地道:“您看,小十就要出生,这家产让您分干净不是,”

&nb这是那一年辅国公清理家门定下来,除去日用以外,家产九开,分给袁训和八个儿子。

&nb除去各房私产以外,公中是每年分得精光,一点儿余产也没有。这小十要出生,这就是个问题。

&nb龙怀城可以理直气壮提出家产十开,但老国公夫人怕兄弟们跟他过不去,她另有打算。

&nb“外甥来信说小十他养着,小十以后跟着他念书倒真的是好,京里名士多不是。但小十空身子过去,像是要钱就不好。我和老八说过,老八把他名下的让出一半,我的东西全归小十,原本给老八留的,老八也说不要。您看可好?”

&nb老国公暗道,几十年里与她不和,没想到老了以后她愈发的通情达理起来。

&nb他以为自己再不会有儿子,把家产九开。没想到又要有孩子,说过的话再改动,家里必然要有言语。

&nb老国公不心疼儿子,龙二龙三龙六龙七龙八全有进项,就是没有官职的龙四,他最近染指生意,也有他的收息。老国公心疼他的两个寡妇儿媳。

&nb谢氏跟着老大吃苦一场,只有一个孩子。五儿媳让老五拖累,在家里低人一等,她有一儿一女。

&nb把家产十开,她们的钱就减少,老国公不忍心。

&nb把小十交给龙怀城,龙怀城也蛮委屈,他一份儿家产要两个房头用。把小十交给袁训,袁训手里有一份儿家产,老国公又怕外甥以为自己是代小十讨要那份家产的,左右为难,他没有主意,也就没有话对国公夫人说。

&nb妻子先说出来,老国公叹口气:“生出来再说吧,把老八的分走,儿媳嘴上答应,心里也不痛快。老八的孩子现在小,再大大不争东西吗?又不是分走的少,一半儿呢。小十和他们比年纪小,哪能争得过,也要不痛快。到时候老八是说自己孩子不好,还是说小十呢?说到底不是他的孩子。”

&nb老国公夫人垂下面庞,是啊,多出来一个孩子,这就多出好些的事情。

&nb没商议出什么,但老国公是明显上心的,老国公夫人也算欣慰,看老国公又闭上眼要睡,她轻轻出去。

&nb门帘子放下来,老国公睁开眼。他不是要睡,他是不想和老国公夫人谈家产这事。

&nb今天老国公夫人说出来,也算不抢其它儿子的,老国公稍有欣慰。

&nb枕下抽出信笺,有好几个,是袁训所来。信笺里,有的是一张银票,有的是两张银票。

&nb老国公夫人不明白,袁训心中也没有说明。他不说明,老国公也知道。

&nb凡是有两张银票的,是袁训收到龙怀城的信以后,过年后寄的。

&nb他在正月里回信二月里到,信中说明小十归他带,当时就是两张银票。三月里又来一封信,也是两张银票。

&nb老国公对着银票有了笑容,他有外甥就有底气生孩子,但要他明白张口现在就归袁训,老国公还说不出口。

&nb车到山前必有路吧,老国公把银票收回,再放到枕下。

&nb------题外话------

&nb感谢攒票的亲爱的,感谢票票。

&nb求票票。

&nb哈,感谢忘记。仔脑子里就转着宫斗去了。

&nb么么哒,多提醒啊。

&nb错字病句回来再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