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二十五章,符的风波

侯门纪事 第四百二十五章,符的风波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出宫的时候,太子基本弄清楚是哪些人见的皇后。告辞出来,在没有人的地方,又叫过随身的人:“去娘娘宫里打听。”

到了晚上,把梁山老王妃,忠勇王妃,马浦夫人等去求告的原因弄明白。弄明白这事情,离开冷捕头不行,在这里回话的,也只冷捕头一个人。

太子心情不佳,看着烛火也不甚明亮。又听听贵夫人的心思,更让他怒火成倍的涨升。

梁山老王妃也就算了,她听别人说大天道观算得准,能趋吉避凶。她为萧战打仗,和萧战而求。

忠勇王妃呢,冷捕头说的时候都要忍住笑:“忠勇王上了年纪,不肯到王妃房里去,说他老了不能人道。但在外面养两房小,”

冷捕头知道的时候就笑到肚子痛,在外面一养还是两房。两房加上水灵丫头,那是七、八个年青女子在侍候。王妃知道自然气不过来。

“她往大天道观里求王爷回心转意。”

太子痛苦一下,那母后也不止给自己求中举符?父皇每年都幸美人儿好些,母后她能干看着?

太子在今天也发现自己的母后主持六宫,像是只计较这些事情去了。更皱眉时,冷捕头再回:“马丞相夫人去求的又是一个样子,她要马丞相不再能人道,不能有子。”

太子恨恨哼上一声,这求的都是什么歹毒心思。

马丞相夫人有好几个儿子,马丞相还在壮年,又当上丞相,送女人的也有些,马夫人就生出这样的心思。

接下来又说几个,不是和小妾争风,就是谋夺家产。冷捕头出去有半个时辰,太子还呆坐着,僵木着面庞生闷气。

人心和人面的两回事情,太子越长大就越明白,出府以后这又算是亲眼所见,让他痛苦不已。

别人这样他都这样接纳,但他的母后一步一步往里滑,太子不能接受。

他也担心她。

冷捕头太能干,什么胡嫔的母亲,张贤嫔的家人去大天道观,袁训能知道,太子也能知道。太子想想胡嫔的母亲记恨母后不算什么,太子只等着她出手,就可以把她拿下。

但张贤嫔不能草草,父兄受父皇看视,原本是贤妃的张贤嫔还有一个倚仗,她的女儿和陈留郡王的儿子定下亲事

原来定亲的那位小公主兵乱以前病故,陈留郡王妃当时还在京里,太后做主,又定下张贤嫔的女儿。

这后宫里一个一个全是窥视自己母后的后位,母后不拿出皇后的仪态,却信赖黄表符纸一张!

如果不信赖,她就不会给自己去求。

柳义去求?

混帐奴才!

没有这些混帐人,外面的这些事情不会到母后耳朵里。

抿紧唇,太子把眉头狠狠的拧起。皇后说上一堆的话,太子答应她让大天道观重新开门,继续接待敬香的人。

窗外寒月一弯,和太子眸中寒光相似。阴嗖嗖的北风也似直刮到太子心底,然后从面上表现出来。

他是冰寒入骨的面庞,说出冰寒入骨的一句话。

“我让你好好的开!我来好好的收拾!”

......

第一场雪下来,董大学士在书房里。侍候的人走上来,把一件厚袍给他:“老太太说下雪了,寒浸浸的,送出来这个。”

董大学士恍然大悟:“难怪生着火盆我还手冷。”往窗外看,见头一场雪来得凶猛,应该是刚下没多久,但就撕棉扯絮,风卷着雪团似的往房里拥。

他换上衣裳,家人又加上一个火盆,董大学士继续写字。

这是给加寿讲书的章程,他每每在头一天整理好,和老侯对上一对,什么是他讲,哪些又归老侯,加寿太小,又要文字浅,又要意思深,虽然是大学士,董老大人也不肯马虎。

想到袁家的加寿,董大学士心里乐开了花。

他家也曾送嫔妃进宫,送人进去是种荣耀,但不是代代都有优秀卓异的姑娘,没有也就不送。而今有了加寿,以后亲戚们中间出一位皇后,老侯早早就对他和靖远老侯打过招呼,董大学士也就更不敢怠慢加寿的成长。

他今天写的又是一位贤后,把她的事迹和对国事的影响反复分析着,列出要对加寿说的几条。正写着,老侯打发人请他,说有事情商议。

董大学士就过去,老侯接他坐下,打发家人出去,对他道:“今天的消息你听到没有?”董大学士抚须:“还没有。明天是我给寿姐儿讲课,我正在写。又今天下了雪,难怪昨夜无比的寒冷。仲现的父亲是京中府尹,怕有人冻死冻伤,一夜没有回来。仲现一早给他送早饭衣裳,我过来以前,他也没有回来。别的孩子们回老家祭祖,去年我们没有回去人,今年多去几个,也免得亲戚们说话。都不在家,我不派人出去,哪里来的消息?”

“给寿姐儿明儿讲什么书?”老侯眸光闪动。

“一代贤后,”董大学士回答过,老侯一脸的我就知道,轻描淡写:“换了吧。”

董大学士一笑:“你说消息吧,既然让我更换,总是有出处。”

老侯沉一沉面容:“几天前刑部封锁一个叫大天道观的地方,”董大学士眉头一紧:“我老妻也有人告诉,本来也说去,是我说儿孙们都不错,你还求什么?把她拦下

“昨天又允他们恢复。我往太子府上去见加寿,遇到冷捕头对我提上一句。”

董大学士哦上一声,更重视这事:“他说的?他是个人精子,他说的必有原因。”

“回来我就让孩子们去打发,查封的时候是刑部同去,往刑部里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改成暗访。”老侯面有痛恨:“我最恨这些人这些事,我历任外官几十年,出几次大事都是巫术聚众,百姓们信以为真,官府就难管辖。”

“暗访?那就是不放心,。不是放长线取证据,就是另有隐情。”董大学士不用费事情,就整理出一个头绪。

“这个,我也打听了。”老侯说过,董大学士笑笑:“你个老东西,回京才几年?你倒是门路多。”

老侯翻翻眼:“你忘记我当过秋闱主考官员,我的门生多。”又把董大学士望住:“你的门生也多。”

“这里用不到门生吧?”董大学士道:“既然才查,就又让恢复。必然有人上门要情,或者他们出门去还人情。只要两个家人往道观门外一蹲,就看得明明白白。”

老侯竭力绷紧面庞,是不想笑的。但让董大学士眸光一扫,没忍不住笑出来,有几分得色:“我就是这样办的,你这会儿却才有主意,看看,我又把你比下去。”

董大学士不服:“那你还扯上门生?”

“虚虚实实,实实又虚虚不是?”老侯慢慢收起笑容,肃然的出现赞赏:“太子殿下更进益了,这一回虚实玩得漂亮。”

董大学士错愕:“与道观过不去的,是太子?”

“不然我请你来做什么!总是事涉到加寿,我才急着叫你。”老侯拿起茶盏喝上一口,又说上一句:“还浪费我的好茶不是?”

他们两个人玩笑惯了,董大学士不放在心上,也瞬间就猜测彻底:“果然,明天的书不能讲贤后,这贤字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

“酷吏有酷吏的时辰,贤后是贤后的钟点儿。明天,讲一讲历朝和近些年来的巫术聚众吧。”老侯见他想到,把案几上几个纸卷儿送过去:“这是我一早收拾出来的,你看看不满意,再自己添上些,细细地对加寿说明白。”

董大学士接在手里,点头感叹:“这一点上,我服你。你想的比我周到。”

“不周到不行,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宫里的总管太监都往道观里求符,有个小道士嘴不紧,一包子糖就哄出来话。把皇后宫中的柳义说出来。”

董大学士冷笑一声,老侯又道:“我派去的家人,看着他们往梁山王府、忠勇王府,这刚开门就过去,难道不是她们家的女眷求的情?”

“王妃们求情,又有总管太监献身,只能是中宫娘娘插手这事。”董大学士接上:“所以冷捕头提醒你,是怕有人也往加寿面前去说。”

老侯眉头攒起,眸光森冷:“能求到宫里,也就能求到加寿面前。这有何难?加寿小,不会信这个。但保不住她身边的侍候人,她的侍候人是太后精心挑选,太后尚在,未必就敢中招。但太子府上的旧家人,是娘娘使唤过的,就不好说

“这书,是要好好的说上一通才行!就是没有事情出来。防微杜渐,也要天天提着。”董大学士在这里不怀好意:“也免得加寿像她!”

她?

老侯眸光一闪,带着蔑视。

他和董大学士没有直提名姓,但一人一句的说出来。

“当年太上皇定他们家的亲事,我在京里,我就没看出好在哪里。”

“身份不同,这是故去的老儿视若珍宝的人,他看得跟眼珠子一样,为的不就是许给太子殿下。”

“现太子也不错,但随皇上不随她。”

“这门亲事她不肯,才有那去世的老儿和小袁闹上一场,小袁骨头硬,把他生生顶到南墙上。我冷眼看着,现在过了明路是太后的孙女儿,她倒又笼络上来。”

“不得不防啊。没有人规劝她,怕还要生事情。得把加寿教出息,防备也好,出众也好,反正比她好!”

你一言,我一句的,两个老人说到中午。老侯让烫酒,对大学士显摆:“这还是我从山西回来带来的酒,埋在树底下,兵乱的时候也没有损坏。”

吃过,大学士出门回家。坐到轿子里,他眯着眼心里浮出那个人名。

娘娘!

不过是个平庸罢了。

......

第二天董大学士果然对加寿说的是历朝与巫术有关的故事,第三天,老侯又历说这些事件带来的危害。

加寿就去问太子:“信巫术真的陷害天下?”

太子正为皇后受鼓惑不自在,闻言面色一沉,冷冷回答:“是的!”加寿这下子更信,就对太子道:“那我去告诉家人,不许有人信这个,也不许有人把不好的东西拿到我面前来。”

“是要说说。”太子认真的道:“你我都身份不同,不好的东西不能见。仔细中了什么,伤到你不好,伤到我也不好。”

第一次,太子交待加寿:“会有人说你当不好家。”

事情的严重性质,一下子由离得远,变成离得近。加寿最不愿意听,她都愿意起五更,辛苦赶来,就是不愿意有人说自己闲话。

加寿小眉头颦上半天,小小的心眼子里想着还不算。回宫去又请教太后:“太爷爷给我说的还是昨天的那课。我问太子哥哥,太子哥哥也说要当心呢。”

加寿每天听的课,晚上回来要告诉太后,太后要觉得不对,会召进老侯,让他修改。

今天听过,太后和太上皇一起重视。

六宫之主表面上看是皇后,但太后还有一部分插手,太上皇也还耳目聪敏。对嫔妃求神信佛允许,如来和三清是有年头儿的,算是正常信仰。但忽然出来的一个教派,根据经验大多是敛财聚众,与官府做对。

对一派神佛的信仰,也是需要时间沉淀,需要时间证明,才能留存下来

太后这就叫人送出两件赏赐,在宫门下钥前送到。一个给董大学士,一个给老侯。又由老侯感念安老太太,说明天也给她一样赏赐,这算是他们经心。

太上皇更是也对加寿说了两个故事,是他在位时外省的邪教事件。

皇帝自命天子,受命于天。任何他不知道的教派,都会让皇帝本人担心。天子,还能后知道这些人吗?

加寿在两个太爷爷说时,是她的功课,她要听。在太子说时,是太子的吩咐,她要牢记。在太上皇说过,她刻骨铭心,这辈子也不会忘记。

一夜睡下无话,第二天加寿去太子府上当差,又把家人齐集说上一回。太子暂时不能左右皇后的人,自己家里是雷厉风行。

安老太太收到赏赐,莫明的很。问问袁夫人也没有,就打发人去问老侯。老侯心知肚明,但没功夫就对老太太明说,回话这是太后慈恩,应该是加帮又有出色的地方,太后就把妹妹的功劳想到。

安老太太释然,想想太后也不是那种非福就是祸给人的人,拿着东西和袁夫人赏鉴,又给宝珠看,欣喜的摆到自己房里。

老侯和董大学士都知道这算是太后也属意说这些,更是用心编功课。这也是加寿应该知道的,她以后身为皇后,这属于不应该姑息的范围。

加寿见太后太上皇太子都重视,也学的很是上心。

......

秋闱放榜的那个晚上,皇后等到深夜。她知道太子和她有些离心,但她哪能不关心他?想想英敏不是皇上长子,如果这一科中在榜上,那更证明他高过兄弟一等,理所应当为太子。

柳义柳礼都劝她早睡。

皇后撇嘴:“皇上明天不会往我这里来,我养足精神面容儿好,他也看不到。我再等等吧。”还是让人守在宫门口上,并不出宫,就是等着外面有人打听来名次,往里递个话,再到皇后宫中。

外面有不少的人,不止皇后一个人着急。围着审卷填名次的地方,等里面一个一个的报出名字。

衙役们依靠传这个话,可以挣一笔过明路的银子。

见出来一个,就有人哄笑往,打起红灯笼,往那个人家里,或是住的客栈贴报捷条子。而先报出来的,固然先喜欢,但后出来的名次一个一个比高。

前五名,更是填完别人的名字上榜,倒着出来,倒填五魁。

看看二更天也没有消息,柳义柳礼就拿这个话劝皇后:“倒五魁写完,大约在天亮的时候。娘娘别等了吧。”

皇后听这话吉利,喜滋滋儿的去了。她去睡后没多久,太子的名次出来。他的假名字在第四十多名上面,就他的年纪来说,也算中得不错。柳义接下,第二天一早告诉皇后。

皇后刚醒,就出来这个惊喜,濑洗过,就让柳义去请太子见过皇帝以后过来,有好东西赏她。

皇帝正在嘉奖太子,他不吝惜他的笑容,满面春风:“没丢人,可见师傅们用心,你也一样

”把新的笔墨赏给他。

太子让人捧着,去见皇后。

皇后见到他泪如雨下:“你这算是真的长大了,都可以中举。”搂着哭上一场后,抹抹眼泪吩咐:“把我给的赏赐带来。”

太子微笑:“带来?”难道不是东西。

皇后满面笑容让他猜测,太子笑道:“是个哈巴儿狗吗?加寿喜欢。”皇后呀上一声:“真是什么时候你也不忘记加寿。”太子并不脸红,他记挂加寿是正当。

就等“带来”,见柳义带进两个人。

一个鹅黄色锦衣,一个淡红色锦衣,都生得眉如春山,眸如秋水,又娇媚又动人。看年纪呢,又比太子大上几岁,约在十四、五岁。

太子没有想到,吃惊地道:“我府上不缺人使?母后您忘记,我迁府那天,太后和您都赏给我人。”

皇后嗔怪着望他,心里又想这是一个傻儿子。皇后柔声道:“你大了,加寿却还小,又尊贵,房里哪能没有侍候的人?再说你不会的,她们也要引导。”

太子红了红脸,同时也猜出这两个人可能是为父皇准备?想到他的父皇,太子虽然认为母后有诸般浅薄之处,但对父皇美人儿众多,他身为母后嫡子,还是有不满的。

有不满,他又还不懂风月,怎么会喜欢?

就把想的回给皇后:“儿臣,还要春闱,还有殿试,还要协助父皇办理大事情,不想落下贪玩的名声。”

皇后笑盈盈:“我都为你想到,不然你一过府我就给你。这不是你中了,我才赏你。名头儿算有是不是?你并不大,我都嘱咐过她们,侍候上会精心。说到底,房里有人才能侍候的好。加寿再好,现在哪能管到你的房里?还是奶妈子跟着的,你总有受委屈的地方。”

皇后还有别的心思。

奶妈是太后给的,所以养得太子和自己不一心。而且那几个奶妈个个俏丽,又有女人成熟风韵,皇后担心她们爬上太子的床。

和乳母交欢,对皇家来说也不少见,顺手一找就能出来。

枕边风从来吹的有效果,更要把太子的心往太后那边去,也就只在加寿身上。

皇后对加寿总有解不开的芥蒂,尖刺似的扎没肉里,寻,寻不出来。不寻时,无事扎痛一下。让皇后想到忠毅侯夫人专房专宠,她要是也教女儿这么样,皇后心想这可不成样子。

早早地给太子房中放两个人,一个她就能随时知道太子动向,二来也是向忠毅侯夫人和太后示威。

杜绝忠毅侯夫人可能会教女儿的,那笑死天下人的一夫一妻。也给太后看看,太子大了,以后他的事情自己会做主,太后不必再管。

皇后说上一通,不管太子不情愿,带下他和两个美人儿去见皇帝。皇帝不会拒绝,就是觉得太早,当着皇后在,把太子教导几句,让他以学业和勤政为主,让他把美人儿收下。

看着皇后和太子出骈,皇帝的贴身太监凑上来陪笑:“不想娘娘先想到,皇上您半年前相中的两个宫人,可还送不送?”

“送多了,影响太子身子骨儿,他这个年纪,就喜欢这个不好

等他殿试结束,要是把持得住,到时候还有美人,再给他吧。”

皇帝有一个心思和皇后对上,他也是对表弟一夫一妻隐有不满。表弟是个牛性子,他认定的事情难以转回,那宝珠呢,又实在难生,一个接一个的,太后满意的不行,皇帝也就能忍,不去添乱。

但加寿这里,是要把他们夫妻防住,免得他们的一心一意让加寿学去。

皇后抢先一步,皇帝就把他准备的人不再提起。

太子到太后宫里的时候,就不仅多出来皇帝赏赐的笔墨,还多出来两个人。太后和颜悦色,把皇后夸上几句。

皇后怕太后阻拦,一起跟着过来。反复揣摩太后没有别的意思,心头一块大石这才落地。皇后对这事策划在几年前,没有一个地方遗漏。见太后说好,趁热打铁,对太后道:“母后也觉得我眼光不错,太子又学业有成,想来母后要赏饭吃,这就让加寿回宫,让这两个当着母后的面见礼吧。”

太后知道这是要把姬妾的名份定下,以后她们侍候太子,加寿就无话可说。太后也没有拒绝的道理,皇子们到一定的年纪,房里指派老成宫人,也能指点风月,这是名正言顺。就依皇后的话,把加寿接进宫,让两个美人儿叩过头,先行打发到太子府上。

皇后又各自给两个宫女,加意的表白这两个人是贵妾。

加寿也没有说什么,以皇后来想,她不见得明白。这就全留在太后宫里,又有嫔妃们得到消息,一拨儿一拨儿的往这里来道贺。

......

“臣妾见过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张贤嫔抬起面容,往日娇美的面容上,憔悴之色一眼可以看出。

皇后有些悻悻,胡嫔的死她是事后才知道。但张贤嫔,她是想去收拾一下,但好几回都让太后挡住。

张贤嫔的女儿是太后现在的孙女儿,又是她以后的侄孙媳,太后又偏心过去。

眸光黯然一下,皇后在这里又有一段不喜悦的故事。

她在对加寿不满的那几年,又撼不动亲事,对陈留姓王妃暗示亲事可以更换,她更愿意要陈留郡王的女儿,陈留郡王妃但笑不接话,皇后以为她不买帐,深恨在心里,当时柳廉柳仁还活着,为皇后寻出来一个泄愤的主意。

.......

亲事都定下来有日子,当时的太子妃去见当时的中宫。

“母后听到外面的谣言没有?”

中宫就问她是什么谣言。太子妃伤心地道:“外面在说同姓成亲,是天不容。”中宫就问她怎么样的天不容法?

太子妃轻泣:“定亲的时候有这样的话出来,太子做主,儿臣没有去听。现在谣言重新起来,难道不是百姓们的人心不平?外面的布衣们,是同姓不婚的。”

中宫没有动怒,笑上一笑:“这话有没有问过老丞相,”让太子妃去问丞相。太子妃那几年对丞相不满,有太后的话才请来父亲。

柳老丞相嗤之以鼻:“这是你身边有小人挑唆

太子妃惊问:“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

柳老丞相反问:“殿下既然不肯答应,为什么定亲的当时不说这话?”

太子妃也反问父亲:“父亲当时不是也有几句话在里面。”

“那是我见有人提这话,我就唆使御史们上谏,我也跟着说几句,但并没有真的打算这亲事会不成。这都一两年光景,你怎么又说?”

太子妃不情愿的告诉他:“本来我只相中陈留郡王的名头儿,但没有见到他家的孩子们,我没多想。郡王妃现在京中,她出身好仪态好,念姐儿是她教养长大,也好。我这不就想换上一换。”

柳丞相叹气,这是父女们的又一次生分:“从小把殿下如珠似宝的养大,请先生也有几位,殿下,论语您是念过的。”

“里面有吗?”太子妃猜疑:“里面还有同姓成亲?”

“在述而篇里,鲁昭公娶吴孟子,昭公是周公之后,吴孟子是太伯之后,都姓姬。”柳丞相淡淡:“同姓不婚是古礼,同姓成婚,也是史事。”

说有这样的礼节,没有错。说有这样的事实,也没错。

......

从那以后,柳丞相对太子妃失望更多,太子妃又认为父亲没庇护好自己,让自己又往太后面前出一回糗。

后来小公主病故,张贤妃当时只是姬妾,买好太后定下亲事,一跃而成侧妃,从此隐隐有太子妃分庭抗礼之势,太子妃的眼中钉又多出一个。

这会儿见到她失势还往太后面前,皇后勾起旧恨,对太后的旧日怨言又起来。如果不是太后强行给加寿和太子定下亲事,她现在还用得着给儿子两个人,还花足心思。

她想着的时候,外面又进来一个人。

薄如桃花似的面容,大大的眼睛深陷在内。皇后心头又膈应一下,这一回比见到张贤嫔还要生气。

见她走到太后面前行礼:“欧阳容叩见太后娘娘,”

太后笑呵呵,她在今天是个乐呵的日子,要是有一点儿的不高兴,都像是对皇后和太子不满似的。

让欧阳容起来,欧阳容又去叩见皇后,太子和加寿面前也不敢怠慢。身份上,她比加寿高,体面上,加寿比她足。

加寿对她见礼,欧阳容不敢受,避开身子,在末位上坐下。见大家争相讨好太子中举,欧阳容也跟在里面娴静微笑,皇后每每看到她时,就跟吞一大把子苍蝇似的。想要不看,又忍不住。

皇后在肚子里暗骂,这个贱人一家不把老国丈放在眼里,和柳至公堂打官司,把她的旧事全揭出来。

凤命?

她也敢自称与凤命擦边?

定边姓王和福王听到宝珠编造,说加寿是梦日月而生,魂都让宝珠牵着走。而皇后也是一样,身为权贵者最重视这些能动摇他们的事件,皇后又觉得欧阳家好好的不撞别人,只冲撞一早去给柳老丞相上坟的柳至,这是命相上的相撞不成?

张贤嫔不过是让皇后不悦,欧阳容才是皇后心中的那根硬刺

越是恨她,越是想看她。看看她有什么能耐,自己是想对她下手,但几次她都没事。还有一回,柳义试图往药里下药,差点让人撞破,从那以后皇后有些收手,疑神疑鬼地排除。

头一个皇帝不可能,皇后看不懂皇帝对欧阳容的喜欢,皇帝后来又有美人,轮不到暗中回护于她。

第二个太后没理睬过她。欧阳容冲撞加寿生日,然后病得不能请安,皇后都没听到太后问过她。也不是太后。

太上皇更不可能,他退位后,人人看得出来他对太后真有情意,以前隐藏的不用再装,太后去哪里,太上皇都尽量相陪,竟然是有功夫就不分开,欧阳容也扯不上太上皇才是

这真是奇怪,这个人几回失宠,几回得宠,太医看得不断,几回以为她要病死,几回她又挣扎回来。

更让皇后又惊又疑,这是有个好命,所以大难不死?

什么叫凤命差一星半点儿,也许,她就是凤命?

见到一旁坐着的小加寿,她人小,椅子小,在太后膝前呆着。太子是少年,在侧边椅子上端坐,正好和加寿中间没隔上人,宫中太妃和嫔妃们说话他们不听,自己们在有说又有笑。

皇后放下心,太子还有这门亲事,太后再偏心,也是偏心到太子身上。欧阳容要是凤命,太后不会答应。

刚刚送人给太子,总是能给加寿添个堵。但不过半个时辰,皇后就又庆幸,幸好有加寿。皇上风流,但他纯孝,太后不喜欢的人和事,皇上一定附合。

有这个心思在前,太后对欧阳容问上几句,皇后当成是太后大洒慈恩。没多久皇上过来,太后见到他,笑容可掬,手指张贤嫔:“可怜,听人挑唆几句,就干涉朝政,但也认错这么久,今天是太子高兴的好日子,让她还复妃位吧。”

皇上应允,张贤嫔给太后叩头,给皇帝皇后叩头,皇后恨着欧阳容,也带笑恭喜于她。

这就是太后的偏心,她一直就是偏心的。她能偏心张贤嫔,也就偏心太子。对着太后的又一次偏心,皇后反而舒展开眉头来。

偏心的人!

......

晚上袁训就知道太子府上多出姬妾,他不慌也不忙。和孩子们陪宝珠说闲话到一更二刻,打发孩子们去睡,把话告诉宝珠。

宝珠也不是不喜欢,只是诧异:“这是半路里生出来的枝节不是?”

“啊,这事儿送上门来的,岂有不要的道理。”袁训自信满满的笑了出来。

宝珠陪着他笑,一直忍到睡下,勾住袁训脖子道:“那位,位高尊荣,加寿儿定然孝敬于她,怎么,还不收手?”

袁训调侃:“你敢乱议?”

“我只可怜那两个姬人

”宝珠这样道。

袁训挤挤眼睛:“原来,你有了小六,不再心疼寿姐儿,你倒可怜别人?不担心她们欺负加寿?”

“别以为我养胎呢,就不知道你和舅祖父的事。我可怜她们遇上我的加寿。”宝珠露出怅然,随后伏到丈夫怀里睡去。

......

五更鼓响后,没有多久,宫车从宫门出来。过宫门的侍卫只看一眼蒋德,就赶紧放行。加寿姑娘在太子中举的第二天,又一次掐着钟点儿去当家。

这一回她没有睡,见太子在角门里候着。加寿绷紧小脸儿告诉他:“今儿我不睡,新来两个人不是,是娘娘宫中出来的,必然是好的,但这里的规矩未必全知,我得早早告诉她们,也免得她们出错,不罚不好,难为管别人。罚呢,又伤娘娘脸面。”

这一番话说的,奶腔童音,但太子说好。家是加寿在当不是吗?昨天在太后宫里,母后还特意让接回加寿叩头,加寿说上几句是应该的。

加寿又告诉太子:“天冷了,写字冻手,念书也更熬神。你去看书吧,要是起得早,你就睡会儿,早饭来了我叫你去。”

太子笑嘻嘻,往书房方向走开两步,又回过身。见马车驶动,叫一声:“加寿。”宫车停下,加寿伸出个小脑袋过来,嬷嬷们抱着她的小身子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小姑娘到底是个孩子,有不端庄的时候会出来。

雪地皑皑,加寿发上花钿发出白光,和雪光一起,把她小面容衬出来,她颦着小眉头:“什么?”

“你知道前几天是我抱你进去的?”太子回想起来,加寿说今天我不睡,那就是知道她以前都在睡。

加寿嘟一嘟嘴儿,再扮个大鬼脸儿,拖长嗓音:“知道。”然后翘起小鼻子:“今天我不睡。”太子哈地一声:“就你能耐,今天不睡,能把昨天的掩盖过去?”

“反正我今天不睡!”加寿还是得意的,把小脑袋缩回去,太子回书房,她往正厅上来。

坐好,家人们来见礼,虽然寿姑娘睡过几天懒觉,但这个时辰她会到,家人养成习惯。加寿扫一眼,没有皇后给的两个人,对这府里的管事妈妈道:“想来不知道,倒也不能怪她们,去叫起来吧。”

两个美人睡在内宅里,大早上的,她们又不是当值的丫头,也不是和太子睡在一起,要侍候太子起身,睡得正香的钟点儿让人叫起,听说是寿姑娘叫过去,都生出怨言。

皇帝登基没有一年,她们到皇后宫里也没有一年。皇后怕皇帝见到她们,自己不给不好,让人教导她们各种侍候,轻易不出内宫。

对加寿姑娘是只闻名,昨天正式见的面。这会儿都在想,又没有成亲,昨天是娘娘给太后脸面,让给你叩头,你摆什么主母的谱?大早上的,她起来也让别人去侍候。

又想到昨天她们去兜搭太子,太子殿下房里的丫头都好生厉害,也生得水灵,她们就没能上去。太子让丫头奶妈侍候睡下,奶妈给她们指一间房去睡,昨天没有如娘娘的愿。

她们也不敢狠上前,因为娘娘有话在前,太子在应试,不能纠缠。

本来是不着急的,加寿姑娘至少好几年才长大,这几年里风光的一定是她们

但走在往正厅的路上,北风吹着,两个人心思转动不停,都猜测加寿姑娘这是打算按正室对姬妾来对她们,正室到哪里,姬妾要侍候到哪里。这不就把她们见到太子的机会生生砍掉一大半儿?

腹诽着,进到正厅前就不是好颜色。

见正厅灯火通明,两边雁翅侍立的嬷嬷女官太临宫女、太子府上的婆子管事中间,一个又宽又大的楠木太师椅子。

离地将近二尺,这高度矮的大人坐着都将就,何况是小小的孩子姑娘。

她虽然绷着面容好生威风,她虽然小裙摆端端正正,一下也不摇动。但两个美人儿窃笑上来,觉得滑稽透顶。

这么小的孩子,吃奶还是时候,你摆什么太子妃派头?

想着,上前来见礼。

“锦心见过寿姑娘。”

“绣心见过寿姑娘。”

加寿面无表情,黑沉着脸压得住阵脚。在她们面上一瞄,就又收回眸光,放到她抱着的手炉上。

锦心绣心一起大惊。

这......这种看人似给正眼儿不给正眼儿,活脱脱正室不用给妾体面的眼神儿,她已经会了?

都本能的后背一僵,生出在这小孩子手里不好混差的想法,进来前的不满也下去不少。

“起来吧,”加寿一板一眼说着。

“昨天太后让我不要再出宫,我就没能给你们安排住处。”看向府中的管事,小脸儿上有了笑容:“她们住在哪里?”

这绷紧面容后的一笑,让两个美人又是一凛。对着自己们,她高不可攀。对着管事,她就有了笑容。这说明她不是得到交待,强拉着脸儿扮气势,而是她已能分辨出给谁笑脸,给谁威慑。

这就更觉得不好相与。

管事的陪笑:“姑娘不在,谁敢安排住处?是唐妈妈指地方给她们睡。”加寿又看太子的奶妈。

这里站的人多,要不是提起奶妈来,两个美人让加寿震住,就没有打量她在这里。

见奶妈出列,美人们沮丧。

北风呼呼,冬夜苦长。这位小姑娘自己不睡拼殷勤,这阖府的人全在这里侍候。看来以后天天要睡这么早,这是件苦差使。

奶妈笑容可掬,对着加寿也是奉承:“昨天您不在,怎么安置,我可不会。但要有个睡的地方,恰好小云丫头的爹病了,她家在城外田庄子上,她乞假回家看视,姑娘准了她的,这就空下一间房,就睡在那里。”

美人们气上来,我们是娘娘打发出来的,你却给我们睡丫头房。互相使个眼色,齐声道:“回寿姑娘,娘娘命我们来侍奉殿下,请寿姑娘赏下住的地方。”

加寿面对她们,重新又板起小脸儿:“娘娘给的人,不能住得差。”当即在内宅里指两处宅子给她们住。

锦心绣心也不知道好不好,也不知道离太子近还是不近,稀里糊涂的道谢,嬷嬷们请加寿去换衣裳,锦心绣跟上,见到太子妃正房,两个人抽抽嘴角,该占的地方已经占下

厢房迎出丫头,把加寿迎进去。锦心绣心也不知道换什么衣裳,只知道足的换一个时辰,再出来时,加寿小脸儿容光焕发,让两个人怀疑私下里睡上一觉,她们却在外面等候。

虽然外间里冻不到,也可以坐,但和侍候的人在一起,眼皮子都不敢落下,这一天,私下里好些哈欠连天。

太子和加寿用饭时,她们倒是能见到太子侍候,但见太子和加寿姑娘对坐,不用别人侍候,他们两个人,你给我,我给你,给得极是热闹,又是干看着。

到晚上,加寿回宫,她们站得腿酸背累,太子去看书,她们回房歇息。幸好两个院子离太子并不远,安排的无可挑剔。

第二天打发一个丫头回皇后话,报出住处的名来,皇后也说满意。

如是这样过上好几天,锦心绣心熬不下去,托丫头回话,说加寿姑娘让她们站班儿,累得不行。

就是宫里的当值宫女,也是有时辰的。没有这样从早到晚上的候着。她们两个又不是训练出来当力士,早上起太早,到下午就有支撑不住的感觉。

皇后大不以为然,她只想给儿子身边放人盯住,并不是想和加寿翻脸。皇后只笑说加寿懂得多,规矩上不错,这是拿她们当正式的妾来看,皇后是正室,她也这样对过姬妾们,她不为美人们出头。

锦心绣心没有办法,两个人商议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说去净手啊什么的,找地方去打盹。但加寿的侍候人太厉害,因她们没有让太子收用,以姐姐称呼她们,一会儿见不到人,就去找回来,还是继续苦熬着。

这一天晚上,加寿离开,锦心绣心迫不及待地去扶丫头,往自己住处走去。在加寿姑娘面前,是不能扶丫头的,只有这会儿,才能尽情的放松。

“到我那儿去坐会儿吧,”锦心叫住绣心。

绣心道:“我也有话和你说。”

两个人往锦心房里坐下,绣心吐一吐舌头:“要说给我们的侍候人不少,除去我们的人以后,又是两个大丫头,两个二等丫头,又是四个洒扫的婆子,又有一个管全院的婆子,但你看看那眼神儿,全是盯着我们的。”

“她还不能侍候殿下,就把我们看得这样死,真的殿试结束,我们去侍候,你说她能愿意?”锦心也担心。

绣心叹着气:“看着小蹦豆儿似的,鬼点子却足。这要是大婚以后,咱们还有站的地方吗?”两道眼眸相接,一起咬牙:“得想个主意。”

说是想主意,又好一会儿都没有话。像是没有主意,又像是不愿意先说。

锦心再开口时,笑得勉强:“知道吗?梁妃娘娘以前也是妾,母以子贵。”

“赵妃娘娘也是这样,她在皇上登基以前,还不是侧妃,登基后有了,就封为妃。她身子虚,孩子没存住,但名份上去了不是?

咬一咬牙,同时放悄嗓音:“咱们......”都明确对方的心思。

皇后不允许她们在太子十四岁以前过多侍奉,更不允许她们在加寿前面有孩子

她怕太后。锦心绣心也是答应过的,但见到太子殿下英俊温文,特别他和寿姑娘在一起时,那种怜惜,那种疼爱,已经生成默契。

无子不能傍身,这个不用教,像是天生就会。要锦心绣心等到加寿长大,她们揽镜自照,只怕到时候青春不在,而太子又要有别的新人,她们更没有份。

“拼一拼?”锦心低低的问。

绣心轻咬住唇:“拼。”

“那,去柳公公说的大天道观里去求如愿符和得子符。柳公公说是他遇到的最灵验符纸。”

“我也知道,说忠勇王本来不进王妃的房,王妃求一道符纸,他当天晚上就回去。”

谈论声中,眼热心动,心思翻腾跟开了锅似的。太子的长子,庶长子也是长子。又相约不管谁有了,都照顾对方。

烛光下,两个雪白如玉的手掌,轻轻的击在一起。

一下,两下,三下。

在这雪的夜晚,轻而无声,但在心头似起雷霆。

染着蔻丹的纤指各自收回时,都有了欣喜和安然。

拼就拼了。

.......

“回寿姑娘,我想让我的丫头小桃出门买些东西。”第二天,锦心回加寿。

加寿眼皮子也不抬,张口答应下来。小桃出去半天回来,外面的脂粉拿回来,锦心送一盒子给加寿。

第三天,绣心的丫头要出门,加寿也一口答应,除去要她们依足规矩,在别的方面,加寿看似并不约束,两个人自觉得自由很多。

这就等符纸。

大天道观是她们在皇后宫里听来的,是几个贵夫人去告诉皇后:“他家有几道符,不是当天去,当天就能得到。要晚上仙师做法,按照仙师推算出来的写上,再没有比这更灵验的。”

就是花的银子多些,锦心和绣心一起想。贵夫人都不缺钱用,皇后娘娘也不缺钱用,所以她们不提费钱的话。

让皇后加以青眼,在宫里教导,不意味着得到金山银山。衣裳首饰是有的,有数儿的丢了就得告诉去。月银,一个月几两银子罢了,那符求一道深的,却要五百两银子,而且不拖欠。

锦心侍立,斜一斜眼,就能看到加寿姑娘在写字。她上写课,就练字,大家伙儿一起得陪着。锦心的手一直在袖子里,她少了一个镯子。而绣心少了两个花钿。打算符纸到手真的管用,求一求太子殿下再赏下来,就更把符纸盼得厉害。

这两天心中有鬼,也更恭敬的厉害。

门人过来一个,带着疑惑不解,送上来一个信笺。“寿姑娘,这是有人说给锦心姑娘的。”宫女接过给加寿,加寿看看,是个封死口子的,随手给锦心,又去写字,问上一句:“是什么?”

锦心不敢违拗,她也不知道是什么,也没想到是真的,当场来看,往外抽到一半,明显有一声吸气声

她自惊自怪,把加寿惊动。放下笔从容地看过去,不由得眉头皱起。见是一张黄表纸,上面有丹砂画的龙飞凤舞。

小脸儿,又是往下一沉,加寿脑子里转开来。

还没有等她转完,外面又送上一个同样的信笺:“给绣心姑娘的。”加寿的小脸儿寒上一寒,也让绣心自己打开,又是一张黄表纸,丹砂画得凤舞龙盘。

......

“殿下,寿姑娘请您过去,说有件事情她理当打发,又还想请殿下一同发落。”

太子示意冷捕头离开,带笑问来请的人:“加寿也有不能的时候?等我去笑话她。”兴冲冲的往正厅上来,在外面见到里面气氛不对,也听到里面的哭泣声。

太子慢下脚步,是母后给的两个人。

叫什么来着?他还没功夫去记。他心里只有春闱,还有政事,还有加寿,都不知道欢好是什么滋味儿,两个人来的日子又短,如果不是出自母后宫里,太子殿下视而不见。

这就听上一听,她们犯了什么错?

在这里感叹一下,也难怪加寿要请自己,事涉到母后,她不自己处置这是谨慎。

缓缓的走着,没有几步,听了一个一清二楚。

一个美人哭道:“我们有什么错?姑娘您是怎么了?我们是皇后娘娘给的,我们是娘娘的人。”

另一个美人也哭:“天冷,我头疼旧病发作。以前求这张符不用吃药就好,这就还是继续的求,”

符?

太子一个激灵,他来以前,和冷捕头说的还是这件事情。

这就快步进去,两个美人见到他来,更是哭得凄凄惨惨,口口声声唤着皇后娘娘,请太子殿下为她们做主。

太子冷冷的扫上一眼,走到加寿身边,见她小脸儿青着,轻轻地问:“出了什么事情?”加寿一言不发,女官送上两张黄符纸,上面丹砂字迹鲜血似的骇人。

太子看上一眼,这就怒不可遏。

这上面不是爻辞,是梵文。

佛教昌盛已久,很多有条件的人会学习梵文,看梵文原文经书。太子也学过,这就看得明白。

一张符,是诅咒加寿死去。

一张符,是保佑她们早得贵子。

太子骤然激红面庞,顿足大骂:“岂有此理,还有没有王法......”

------题外话------

晚了,么么哒,

求票票。貌似这个月仔真的没忘记哈。给自己一个么。记得就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