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四百一十五章,宝石衣裳好

侯门纪事 第四百一十五章,宝石衣裳好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nb给袁父上过香,安老太太和袁夫人从小佛堂里出来,见秋月虽不圆,也带来一地的明亮。

&nb怔怔的,见明月无痕,都勾起一腔思念亡夫的心情。

&nb袁夫人一般是三百六十五天,从年头思念到年尾。见到袁训生得高大她思念,见到宝珠和气孝敬她思念,见到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出色,她也思念。

&nb又在刚才的时候,就在她们的身后,和老太太才拜过袁父的影像,这一回是老太太更絮叨。把加福在梁山王府怎么得人意儿细细说上一遍,从宝石的衣裳,到加福的小鞋子。那鞋子的上面,从鞋面到鞋底,从鞋帮子到鞋里面,绣的全是玲珑秀气的福字……

&nb……。

&nb梁山王府做衣服鞋子的时候,宝珠和袁训都说过不要太奢侈,孩子们还是疏忽一下衣食的好,反正并不是真正的亏待他们,这也是为惜福气。

&nb这是富贵人家为心爱的孩子们能说出的话,袁家的孩子们更是个个金贵,这样的话这样的心思,老太太和袁夫人都有,也没有少说过。

&nb袁家已经很得势,也已经很富贵。富贵总有边,到了头就不好。这应着一句话,月圆则亏,月亏要盈。

&nb但梁山王府不肯听,这里面自然有战哥儿撺掇,但也有梁山老王妃和王妃对加福的喜爱。

&nb撇开加福的身份不谈,加福是个可爱好看又斯文的小姑娘。

&nb把加福的身份算上,她是太后疼爱的孩子之一,是福星下凡,是下一任皇后的亲妹,是战哥儿最喜欢的人。

&nb战哥儿除去加福,就没有喜欢过别的小妹妹或小姐姐。就是加寿,小王爷也不买她的帐,时常的往太后宫里去,把加寿的好东西翻出来,和加福一起分享。

&nb对上除去加福以外的姐妹们,小王爷压根儿不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照顾。你自己个儿难道不会照顾自己吗?

&nb小王爷是没功夫的,他的心全在加福身上。

&nb只冲着孙子看得跟眼珠子一样的人,老王妃和王妃都要把加福生日好好的置办,何况还不止这一点。

&nb而除去婆媳以外,王府里还有一位,梁山老王爷他在。

&nb要说老王爷和加福还没有吃完醋呢?他怎么肯大大方方为加福大张旗鼓。

&nb老王爷是在外面行走的男人,是个虽然常年不在京里,也老辣的政客。

&nb他一要看太后,二要看太子,加福是太子未来的妻妹不是?三呢,为感谢袁训。四,这最后一个才看的是孙子。

&nb没有袁训召集太子党们,王爷萧观就不会有顺利的一仗又一仗。老王爷往前推算,都说过大倌儿和袁家的亲事定的不错,也就愿意给加福痛痛快快地过个生日。

&nb小加福也就瞬间成了京里最有福气的孩子,压过原来那个最有福气的人,还是她自己。

&nb她的姐姐加寿虽然也还是个孩子,但已经在太子府上管家,是很多女儿定过亲人家的榜样,平时和亲家说话,就要把加寿姑娘带出来,把亲家敲打一二,言谈中间都知道加寿姑娘还是个孩子,但当她是个大人看待,这样方便勒索亲家。

&nb就是宝珠都已经和连、尚、沈三家说过,称心如意和沐麟的生日明年还在自己家里来,说不得难比梁山王府的豪奢,但可以比得他们的心意。

&nb宝珠为凑趣也好,为几家本来就好也罢,她都这样说。别的人家更对亲家生出许多暗暗的要求,认为他们家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nb这就造成当下京里的孩子谁最有福气,袁家的加福是也。

&nb……

&nb老太太在席面上听到女眷说几句,又由大家的面容上推敲出来,自己心里做个整理,就一点儿不差的全猜测出来,在袁父灵前说过加福的衣裳,就说加福的福气,说个没完。

&nb最后是袁夫人又找补几句。

&nb经过这样的说,袁夫人就不看明月,丈夫也更深的在她手里。无端伤心的人,就只有安老太太一个。

&nb……

&nb老太太看着近似的亭台,远处的池水,和月色融融的呈现出一派和谐。假山石似镀了银,流云泽泽般生辉无数。

&nb石凉畔的桂花,一树丹红,一树银白,一树金黄。

&nb这美景是多么的好啊,只可惜自己的丈夫老太爷他没有福气看到今天。

&nb耳边袁夫人恍然如梦似的柔声:“老太太,咱们回房去了。”安老太太对亲家一向是敬佩与爱戴的,从不敢怠慢的她忙带上笑:“好好,天也晚了,祖父的大福气才有今天加福的大福气。”

&nb在这里心里一格登,在什么在心头一酸的上来,话停上一停,看袁夫人时,温柔面上容光焕发,分明是又沉浸到袁父身上去。

&nb老太太暗中喘一口气,下面本来要附合回房的话也就不用说,说了旁边这个人也听不到,说了也影响自己想心思。

&nb这是年迈的人忽然又想到的一件,袁父是有大福气的人,为妻子儿女散福早亡。这话还是老太太自己说出来的。

&nb那安老太爷呢?

&nb他是不是也为自己晚年有靠,知道自己一生注定没有儿子,所以为自己散福早亡,给自己留下三个孙女儿,自己就不得不正视她们,从中挑选养老的人,结果呢,兄长帮忙给宝珠挑这样一门好亲事,一挑就挑到太后家里。

&nb这样的心思,让老太太泪湿眼眶。她勉强忍着,直到和袁夫人分手,她回去睡下。上夜的丫头为她掖好床帐,轻轻退出去后,老太太的泪水一下子流下来,直到枕头上。

&nb如果她有孙子,她就不会把孙女儿放在眼里。如果她有自己的儿子,眼睛里就更没有宝珠。她喃喃而又激动的轻呼着:“天呐天,一饮一啄自有天定,果然是如此这般。”

&nb她要不是关心自己,也就不会为宝珠上心。她一生刚强,在养老上不想再依靠兄长府第,那个时候南安侯夫人还在,南安侯也不会提出接妹妹回府养老。

&nb老侯自己都不想回那个家,何况是他的宝贝妹妹?

&nb一环的关心自己,引出一环的关心孙女儿。一环的关心孙女儿,引出老太太睡在福王的好府第里,爱做美梦做美梦,爱听大戏听大戏。

&nb老太太嘟囔着,更加的认定:“这是老太爷的福气给了我,他不愿意我不喜欢庶生的孙女儿,他先走了,我就没有依靠。没有依靠,就只有孩子们。唉,老太爷啊,你活着的时候对我说上一说,我会听的。”

&nb这话自己都不信,老太太为人一生刚强。仗兄长的势力,她的丈夫纳美妾她从不担心,也从不正眼相看。一生除在太妃和南安侯夫人手上吃足了亏,在别的地方上,有老侯护佑,永远高人一等。

&nb她所住的那地方,也没有大官厚禄之家。

&nb老太太在今天晚上,把自己的福气也推敲清楚。这是自家丈夫的好处,以后要给他勤上香,以后要更好好的疼爱孙女儿才行。

&nb想想宝珠,真是得体大方,拿得出手,进得了房,没有一件是要操心的。只有大的那个,第三的那个,还要多加看顾,早生孩子才好。

&nb就往外面唤人:“梅香。”

&nb上夜的丫头还没有睡着,进来低低的问:“要什么呢?”

&nb老太太在纱帐里笑得慈爱:“不要什么,问明天要熬的药可泡上,一早熬好,叫上出门妈妈们,还是一样的去姑奶奶家里。”

&nb丫头笑道:“这是每天都要泡上的,只有今天往梁山王府里去,缺这么一天,老太太您又自己个儿上心了不是?要我们可是做什么的呢?好个姑奶奶们,生在老太太膝下,老太太就是睡下也还想着。”

&nb安老太太让她恭维的高兴,有了说上几句的兴致,对丫头道:“你看看今天的月亮圆不圆?”丫头就笑:“离中秋还有日子,哪里就能圆呢?”

&nb帐中老太太带笑的嗓音出来:“不圆好啊,不圆才更知道圆的时候珍贵。”丫头听不懂,只陪个笑脸儿上来,安老太太打发她出去,自己安睡以前,又自言自语道:“要珍惜这圆才好啊,老了老了,却懂得这个,这就是那朝闻道?”

&nb心里有什么像让再解开一回,这就沉沉睡去,丫头听听里面没有动静,也自去睡。

&nb……

&nb第二天早饭过后,老太太打发丫头告诉宝珠:“出门往你大姐三姐家里去了,你在家里好好的养胎,不该拿的不要强拿,不该走动不要强动。”

&nb宝珠答应下来,知道祖母又往姐姐家里去送药。袁训从房内走出来,换上一件出门的宝蓝色罗袍,对着宝珠笑道:“我要说的话让祖母说了,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nb“你就说你早早的回来就是。”宝珠自从养胎,就只能在房里呆着。对孩子们更疼爱,对长辈们更柔顺。唯一可以拿来解闷的人就只有袁训,宝珠取笑着摇头:“没有官职真不好,你气我呢,一个人出门去逛,欺负我这不能的人。”

&nb把个帕子掩在面上,从上面眨着眼睛。

&nb怎么看怎么一副调皮相貌,袁训就往外面看,大早上的院门上,除去来往走动的仆从,并没有别的人过来。

&nb袁训嘀咕着,恰好能让宝珠听到:“姑母今天竟然不来吗?自从你有了,她是隔上一天来上一回,早些来吧,也让姑母亲眼看看呆子小宝并不是可爱姑娘?昨天是姑母夸那个谁好来着?”

&nb那个谁把帕子放下来,神气地道:“是我啊,夸的就是我。”

&nb那黑眼珠子乌溜溜的转着,再看还是一个调皮姑娘。袁训笑道:“你等着,等我回来给你画上画儿,给你女儿们好好的传看。”

&nb说一声走了,就往外面走。宝珠笑盈盈目送:“别告诉女儿哟?”袁训回头笑:“不为去告诉她,我为什么要出去,我等见到寿姐儿,对她说你很不乖,你很淘气,你很……”

&nb几个你很说下去,这个人已经走远。

&nb宝珠再扮一个鬼脸儿:“加寿才不会信。”见院门外面萧战和加福进来,就把鬼脸儿放下来。

&nb袁训走出门外,关安带马在那里,主仆上马,往太子府上来。

&nb守门的人见到,不等袁训下马,先就走出来巴结:“寿姑娘早半个时辰到的,正在问家事……”袁训掏出一块银子给他,微笑问道:“冷捕头在哪里办公?”

&nb守门的人道谢收下银子,这是个以前就在太子府上看门的小杂役,用手指上一指,对着那花木扶疏中的月洞门道:“还是您以前办过公的旧屋子,冷捕头还在那里坐地。”

&nb袁训把马缰丢给关安,自己往里面来。

&nb好一阵子没有往太子府上来打听事,就是来也是看加寿。转过月洞门,见到熟悉的景致,袁训浮想连翩。

&nb这里是他十二岁以后长大的地方,为看书、学当差和练习武艺,三、五天不回家是正常事情。母亲自然不催,交给太子一万个放心,这个地方就有着袁训长大的记忆,跟山西老宅一样,有他许多的欢乐时光。

&nb一角的海棠树,早就没有花,只有绿叶在西风轻轻作响,因树秀致,极尽曼妙之态。

&nb袁训手扶上一扶,在树下比比个头儿。回想当年他初进这里时,第一天上他就和海棠树比了比个头,那一年海棠结果他和苏先还爬树摘果子,现在是伸手就可以攀到枝条,内心不无感慨。

&nb不夸张的说,他的一身荣华全出自于前任太子,也就是这一任的皇帝。不夸张的说,他对太子府上有极深的感情。

&nb以后这里会是寿姐儿的府第,袁训感天感地,感君恩。

&nb他接下来要找冷捕头问的事情,也就更重要起来。

&nb收起心思往里面去,熟门熟路地找到旧的公事房。

&nb以前袁训和冷捕头是在一个公事房里坐地,现在见到旧门依就,有一回和柳至打架,打伤在门上,后来又修的痕迹都在那里,袁训又笑上一笑。

&nb冷捕头正在房里发呆。

&nb他生得并不是丑人,也不算体面。容貌因常年和强盗、地痞打交道,有些近墨者黑的味道学来,总透着几分邋遢。

&nb这会儿双手下垂在桌子后面,不知道是放在腿上,还是落到空落处,下巴对墙,眼睛对房梁,袁训不由得大笑进来:“老冷,你又想什么心事?”

&nb只有棘手的案子,冷捕头才会是这个模样。

&nb出其不意的,冷捕头让袁训吓上一跳,打个寒颤,认清是袁侯爷,把眼睛一眯,坏坏的把他打量,嘴里的话也不怀好意:“原来是亲家侯爷上了门,亲家老爷,是给中秋赏银来的?”

&nb“你少银子用吗?成天一件旧衣裳,家里堆的银子可以化成河。你还找我讨钱?什么时候我没有的时候,我还想上你家去借。”袁训向他对面坐下来,不客气地把他面前的茶壶捧自己面前,不客气地倒上一碗好茶,不客气地喝上一口,满意地在嘴里漱上一漱:“加寿儿管家真不错,给你备的茶叶够身份。”

&nb冷捕头让他逗笑:“一会儿你家寿姑娘在这里当家,一会儿你不给赏钱,走走走,正厅上坐去,这儿是公事房,不是您坐的地方。”

&nb“偏坐这里,好久不见寻你说话。见你发个呆,你又遇上积年大盗,还是遇上万年小贼?”袁训调侃着他。

&nb冷捕头冷笑一声:“积年大盗和万年的小贼,也是二爷收容下来的。”

&nb“那是非常时候,我家那位以非凡之才干,容非凡之人才。在她手里乖顺的很,然后送到你冷捕头麾下,你就人仰马翻了不是?”袁训更取笑得厉害。

&nb冷捕头正要啐,袁训手一指他:“你要不是让他们收拾下来,怎么这么的恨呐?”

&nb“我……”冷捕头想说什么,临时想到什么又咽回去,明明袁训在他对面笑话他,他也忘记似的,下巴又要对上墙,对上袁训的面庞,眼睛又对上梁头。

&nb袁训纳闷儿:“到底是什么案子?你不能说,我也不是一定要问,可你这种模样真的很少见不是?”

&nb“没有什么,”冷捕头慢吞吞:“正好你在这里,让我问问你。一个男人,表面上有点儿功劳。带着叛贼的小老婆孩子在京里,以你看这怎么解释?”

&nb袁训哈地一声笑了:“有一腿呗,这你都不明白?”

&nb“按你说的就简单了,但他上蹿下跳,左右勾结,”冷捕头在这里诡异地一笑,盯一盯袁训:“还往你家里去过不止一回,这个人他想干什么?”

&nb袁训倒吸一口凉气,并不是为往自己家里去过,往他家里去的人太多,密密麻麻好似春雨后催发的春草。

&nb他说的是:“你确定他带的女人孩子是反贼的?”

&nb冷捕头傲慢无比,给他一个大白眼儿:“侯爷果然能长进人,你怀疑我?”袁训失笑:“也是,你老冷是京里老鼠洞里班头,你什么时候出过错?”

&nb“出是出过的,不过上了年纪,就很少出了。”冷捕头板起脸回答。袁训又笑上一笑,和冷捕头一起揣摩会出什么事情,想来想去想不到,刚刚太平盛世,不能就此认定又出反贼,没有足够的证据,先惹得人心慌乱,就先丢下来。

&nb“我找你说话。”袁训道。

&nb冷捕头因为没有答案闷闷:“我想也是,没事情你不来看我。”

&nb“自家哥哥,我如实的说吧。那个林公孙是你抓的吧?”

&nb话才出来,冷捕头闪电般给袁训一瞥,袁训也是聪明绝顶的人,愕然反问:“你说的带个女人孩子在京里的人,是他?”

&nb冷捕头坏笑:“不是,是另一个。”

&nb往房外看看没有人,冷捕头一字一句地道:“抓到林公孙的时候,他和一位总兵叫王恩在一起。”

&nb袁训面容一僵,若有所思浮上面容。

&nb如果他没有记错,他记得鲁豫没有对他提过王恩。但从冷捕头的话里来看,林公孙和王恩的交情非浅。

&nb而王恩又有一个女人和孩子,他们的身份上不尴尬。

&nb袁训摇一摇头,这和他来前想的一样。鲁豫驸马一不小心,只怕就要掉到沟里去。袁训才不管他掉到哪个沟里,他打听这事,为的就是不辜负他的表兄,当今的皇上。

&nb舅父国公对袁训有养育之恩,表兄皇上对袁训也一样。袁训不想才有过皇叔福王、定边谋反,又出来一个糊涂蛋的驸马惹皇帝伤心。

&nb就在加福的生日过去以后,跑来对冷捕头打听。这一问,就把那个一直不会忘记,不时会自己在心里浮出来的王恩总兵给问出来。

&nb袁训这就更镇定,微微一笑:“他过了明路的是定边郡王辖管部将,带个女人与定边郡王认得,也说得过去。”

&nb冷捕头并不认为袁训说的没道理,但接话笑道:“难怪你军功多,你也这样办的?送给梁山王爷多少女人?真是的,你和他在京里见天儿打,什么时候开始送的?把我也瞒住。”

&nb袁训反唇相讥,笑道:“送的你老婆。”

&nb冷捕头和混混们处的太多,对这样的话并不着恼,皮头皮脸地反而把萧观也说进来:“梁山王就这点儿眼力?我老婆那样丑的女人,和他的王妃可不能相比。”

&nb话涉到梁山王妃身上,就不是亲家母,袁训也哼上一声提醒:“大早上你没有吃酒,胡说什么。”

&nb冷捕头一笑,把这个话题放下,接着袁训一开始的话道:“好好的,你打听林公孙作什么?”

&nb袁训不喜欢鲁豫的行事风格,但与背后卖他不好是两回事。含糊的不说他:“有人对着我打听林公孙,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nb冷捕头没有多问,嗤之以鼻地道:“别理会,说你不知道。”袁训想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上一回把鲁豫不怕得罪的回绝并没有做错,应道:“我就是这样说的。”冷捕头就这件事情再没有了话。

&nb这就闲闲的聊上两句,袁训就说起身去看看加寿时,见一个杂役捧着个纸笺进来,放到桌子上,对冷捕头道:“殿下让您赶紧的分发下去,明儿一早就要全城张贴起来。”

&nb顺便的,袁训也看上一看,和冷捕头两个人一起瞠目结舌。

&nb……

&nb“吾皇有旨,秋闱在即,京中人才斐然。古人有中秋对诗论文之旧俗,今人亦可以效仿。于中秋前三天,搭高台于空地,请旧科才子,与各地才子相会。出类拔萃者,可直进殿试。”

&nb……

&nb袁训和冷捕头面面相觑,才子们会会文就可以不秋闱不春闱而入殿试?这对那些夸夸其谈的才子们来说,是天上掉福音,不偏不倚砸在他们脑袋上。

&nb都生出疑问,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nb但都没有讨论,他们两个人是久随皇帝的人,对皇帝天纵聪明都有了解。他既然这样做,就有他的道理。

&nb当下冷捕头叫进几个当差的来誊写,准备下午就分发各处衙门。让他们再誊写,明儿一早张贴出去。

&nb袁训不再打扰,出来看过加寿,直接回家去,把这个新鲜事情告诉给宝珠,宝珠也觉得稀罕,觉得这是一场好看的热闹。

&nb……

&nb第二天,京中各处果然张贴出去。城门和书院也贴到。京外的各处集镇上面也有,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nb在这议论中间,悄无声息的,又一个事情高涨起来。

&nb……

&nb“京里二等的珠宝铺子里,宝石价格也涨了一倍。”红花大管事在宝珠面前从来有坐儿,一侧放着个几椅,给她摆放算盘和帐本子,这会儿打动着算盘,飞快报出一个数字给宝珠。

&nb“夫人,红绿碎宝石,是这个价儿,再大些的宝石,分成色好与不好,好的,是这个价格,不好的,也有这些钱…。”

&nb宝珠皱着眉头笑:“应该去问问梁山王妃,这事情应该由她承担。”

&nb全是加福的那件宝石衣裳闹的。

&nb据万大同往铺子里巡视过,万掌柜的不仅在自家的铺子里走动,别人家的铺子,凡是赚钱的他都走上一走。回来告诉宝珠:“定宝石衣裳的人不少,咱们不做珠宝,这一回生意源头从自家里出来,却赚不到这个钱。也罢,我出去走走吧,秋天到,赚钱的营生很多,山西的生意也要去看看,打算和红花过了中秋辞行,请夫人应允。”

&nb宝珠答应了他们,红花就在出门前,把京里的生意做个交待,每天忙个不停,也没有忘记宝石这生意没法子挣,每天算上一回给宝珠听,有让宝珠答应大做珠宝生意的意思。

&nb“以后小姑娘们穿什么戴什么,还怕没有人争着模仿吗?”红花以前就是精明大管事,嫁给精明万大同以后,精明劲儿更似小鬼儿都难缠,打着算盘不耽误寻话劝宝珠。

&nb宝珠轻轻地笑,侧一侧面庞,才说上一句:“我不想让别人瞪着眼睛只看着小姑娘们,”外面就有人回话:“吴大人夫人,刘大人夫人,武将军夫人……来拜。”

&nb红花忍不住一笑:“看看让我说着了不是?”

&nb宝珠佯装埋怨:“全是你闹出来的,”

&nb红花忍住笑,放下算盘走上来。她虽然当上大管事,但在能侍候的上面从来不输。

&nb知道宝珠这就要会客人,红花要是不在这里就不管,但红花在这里呢,就上前来帮着宝珠换衣裳。

&nb还有一个人在这里,是卫氏老妈妈。

&nb宝珠看看,仿佛回到闺中。自己要换衣裳,那时候身边只有红花和奶妈。心中欢喜,却眸中娇嗔:“妈妈又来了,不是让您歇着。”

&nb卫氏欢天喜地:“你又有了,我能不守着?我守着夫人,就是歇着。”给宝珠换过衣裳,红花坐下来继续算帐,卫氏一步不丢的跟着出去,这是宝珠有孕的时候就开始的,丫头们也肯让她。

&nb几家夫人对宝珠七嘴八舌。

&nb“再麻烦您一回,福星的宝石衣裳再给我们看一眼吧。”说话的是吴夫人,装模作样地叹气:“我们那亲家,尖酸小气又刻薄。他当官说不上十年河西十年河东,竟然是一年河西一年河东,和我女儿定亲那一年,他官儿比我家太爷高上去,到过年就瞧不上我们家,礼物也草草,给孩子也没有什么东西。我背后里恼,说人情儿淡薄,明年指不定官儿下来。真的第二年,让个外官把他顶下来。他又对我家客气些。第三年里,他又上去了,多了一个差使,又瞧不上我们家,年节东西又草草,我说再看一年吧,这不,今年他又掉了官儿。”

&nb撇一撇嘴儿:“趁着他今年官职不高,我得赶紧的让他家做件宝石衣裳给孩子,不然门都不敢出一步。”

&nb宝珠吓一跳:“这话是真的吗?”门都不能出一步了。

&nb刘夫人接上话:“是真的,我也赶着让媒婆去我亲家府上,让他们也给做一件,不然这亲事,黄了。”

&nb武将军夫人也不后与她们,争着告诉宝珠的模样:“昨天几个姑娘们斗花草,人人都是宝石衣裳,后来的一个没有,大家一起问她,家里给做没有?她说没有做,几个人一起不理她,羞的她早早的回去,就是我家的事情,我的侄女儿外甥女儿们,说给侯夫人听听,这不是都要趁福姐儿的好运道。借这个事情不让亲家做,亲家他什么时候肯给做呢?”

&nb几个夫人异口同声:“做出来我们又不要,给女儿添箱,以后她成过亲,手里总要钱使用。傍身也是好的。”

&nb宝珠这就不敢再问,怕问多了,她们又去勒索亲家,罪名儿更要算在自己家头上。

&nb并不是真的害怕,不过就是这么个心情。这就由着她们一人一句的说,让人取加福的宝石衣裳给她们看。

&nb大家啧啧称赞,仔细记住样子,还有红宝石在什么地方,绿宝石又是怎么样的搭配。把宝珠再奉承一回,喜滋滋儿告辞。

&nb宝珠回房去,对着卫氏诉苦:“我只想孩子们好生生的长大,无风也无波,这又要小心才是,妈妈你说,她们对亲家不满意,与我的加福有什么关系?”

&nb卫氏却是得意的,劝解着宝珠:“你有了,二爷的威风这就没有,我喜欢呢,这就乖乖的当个好侯夫人,外面的事情有侯爷在,上面又有老太太和国夫人二位长辈,诸事不用多上心,这就多愁善感出来。怕什么,福姐儿是婆婆、祖母婆婆给做的,用的是上好宝石,谁也学不去,你放心吧。”

&nb宝珠哭笑不得:“我不是担心别人学了去。”

&nb正说着话,外面先来一个太监,却不是任保。恭恭敬敬对宝珠回话:“太后说就过来,给侯夫人带好汤水,让您候在房里不要出去接。”

&nb宝珠就让人赏钱给太监,这是个和任保一样,随着太后常来常往的内相,宝珠就含笑多问一句:“太后在做什么呢?要是有事儿,倒不用天天来看我。”

&nb太监知道几句内情,对宝珠笑笑:“和太上皇在说话,说完了也就过来。”

&nb……

&nb“谁偏心,谁又偏心了?”太后不是和太上皇在说话,是和太上皇在嚷嚷。她满面的不服气,对着太上皇黑着脸儿,悻悻然:“我偏心的只有你,再没有第二个人。”

&nb太上皇听到这样的话,他能不喜欢?笑逐颜开。但还是沉吟道:“你把忠毅侯夫人多看几回,我陪着你去也罢。但又给她单独做衣裳,这不合适。”

&nb扳起手指头来算:“除去忠毅侯,我们还有好些儿子,好些孙子,还有公主,还有孙女儿,”

&nb太后火冒三丈:“宝珠有了,”

&nb“成王妃也有了,还有卫王府上的妾,”

&nb太后扑哧一下子乐了:“您怎么能拿妾和宝珠相比,”疑惑的觉得不对:“太上皇也说宝珠好不是吗?定边和福王围宫的时候,宝珠冒着大险来陪我们,”

&nb太后明白过来,虽然她刚刚才回过,说自己只偏心太上皇,但也是这会儿才真的想到,对着太上皇莞尔:“您这是和宝珠在争风?”

&nb“我和她争的是什么风?”太上皇也乐了。

&nb太后慢条斯理:“那宝石衣裳,也给您做一件吧。”太上皇笑得哈哈两声,太后又说起来:“都说外面宝石涨价,再不给宝珠做一件,就更贵了不是。”

&nb“你也不用外面的宝石不是吗?”太上皇好笑的提醒。

&nb太后对他翻翻眼儿:“但外面贵起来,您按外面的价格算一算,就心疼不是?”太上皇哈哈大笑:“我是说,你要做,就全给做,别只给宝珠一个人。但你全都给做呢,我就心疼。这得用你我多少东西。”

&nb“全给做?”太后皱眉头:“太上皇没弄错吧?给殿下公主们皇孙们全做,那命妇们给不给?您这不是挤兑皇后?皇后不赏赐给命妇们,像是她不会做人。”

&nb太上皇乐不可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后不给做,那又能怎么样?到了太后嘴里,这事情就大过边儿?竟然是个君不赏赐,臣要去死?”

&nb太后没忍住,也笑起来:“好吧,你说得有理。那咱们还是别扯上一堆的人,只给宝珠一个人做,”

&nb太上皇又大笑出来:“你呀你,你又绕回来了。”

&nb“宝珠有了,给她做上,她穿不出去。没人知道,就没有人会怪你。”太后笑眯眯:“要是全做了,少哪一个都不好。宝石成色你的好,我的差,也不好,按我的办吧,只给宝珠一个人。”

&nb太上皇站起来:“我和你说不明白,走吧,我和你往袁家去,到了袁家,你眼睛里看得见她,你就不会胡思乱想。”

&nb太后就起来,但坐上宫车,问太上皇:“咱们先去看成王妃吧,还有卫王的妾,也看上一看,不然你不答应。”

&nb太上皇装没听见,对赶车的人道:“去忠毅侯府。”

&nb……

&nb中秋前三天以前,京里京外凡会看书的人全都轰动。只要和前科的才子们动动嘴,就可以直接去殿试,这样的好事儿谁不想上前?

&nb袁训从街上回来,脑海里还有那熙熙攘攘的画面。举人们三三两两的,在街上就论起文来,这就都想争出一个名头儿,好在上高台那天博得更多喝彩声。

&nb角门外下马,迎出来的家人把袁训心思打断。

&nb“侯爷您总算回来了,颁圣旨的内相们已经在催,说是好事儿,快找侯爷回来。”

&nb袁训一笑:“奴才,你不用着急,我这不是回来了。”下马去,三步并做两步往正厅上赶,这是他自家使用的正厅,与府中上锁的正殿不是一个地方。

&nb见祖母、母亲和宝珠,及龙二龙三、孩子们全在这里,两个内相满面笑容,见到他来,站定位置,手捧圣旨,高称一声:“有旨。”

&nb袁训跪下。

&nb一共两道。

&nb一道是:“……兵部尚书告老还乡,命忠毅侯代尚书一职。”

&nb一道是:“……中秋高台,命忠毅侯高台论文。”

&nb------题外话------

&nb仔又多一个贡士,感谢于长影亲爱的。

&nb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