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侯门纪事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葛通夫人站起来时,梁山王妃已经出去,带走一帮子人。

余下来不多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是认识的。

这十几个人,全是离京的太子党那一批人的妻子,有不曾往山西去的,有早回来的。

她们和葛通夫人一样犹豫又不安。有一个人轻声道:“不过就是安家的老太太,她的诰封和王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袁小姑娘又还是个孩子,至于王妃亲自出迎吗?”

葛通夫人淡淡,大家全淡淡,她们自己的心思浮上心头。

世子妃小沈夫人等人是遇敌,以女眷们的心思来推敲,她们的日子遇敌以后应该不好过,也就让人猜想她们在山西这一行是不好过的,因为有早回来的人在说不是吗?

但留在京里的人,也是一样的不痛快。

先说不愿意老远去看丈夫的那批人,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是不想夫妻相聚的,但跋山涉水,边城苦寒,时遇敌情……让她们望而却步。

本来犹豫是任何人的正常事情,但她们这一回犹豫得很不痛快。

离京去的那批人,走的时候还受到皇帝亲自召见,说很多勉励的话,这难得的体面,又夹着公婆们的夸赞,让走的人更加光彩,留下的人就像是不要丈夫那种。

没过多久,大同城破的消息传到京中。没有去的女眷们你会我、我会你,就差拍手称快,大声疾呼自己们有远见之明。

还没开心几天,世子妃等人有孕的信入京中,又给她们狠狠一击。

这种打击完全是别人没有出招,自己心地上主动去承受的,但这一击着实的不小。让没有去山西的女眷们不顾羞愧,都愿意来梁山王府接世子妃等人,要亲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全都有了?

已经有人放出话不服:“山西能是什么好山水的地方?去的人个个都有?这是有意气我们的才是。”

这是这一拨人坐在这里的心思。

还有一拨儿是那几个去了山西,又让早吓回来的,她们是一拨儿的后悔心。

她们中间,也有两个人有了身子,行在路上小日子不来,现请当地医生看过说有,那时候吓得魂飞魄散,又怕坐车颠的不好,又转回袁家已经不能,就地趁船,花上一笔钱进京后,就听到梁山王妃命接回所有女眷的话。

都后悔肠子发青,都在想何不等待几天,也就能风风光光的是让父母接回来,而不是和世子妃她们生分,自己强回来的。

这两种回来全是回来,但面上一个有光,另一个逊色许多。

又她们因为是强回京的,怕世子妃等人回京瞧不上她们,在路上商议好,回京后把大同的凶险加上百倍地告诉家人,也就能表明自己们回京是多么的正确。

不赶紧的回来,难道死在那里吗?

但刚进家门还没有来得及说,先由家人告诉她们世子妃就要进京,这几位女眷惴惴不安,担心的守在这里,就算世子妃等人说她们不好,也能即刻得知。

又有当着自己们的面,世子妃她们也应该不会当面说人的不好才对。

她们的不安,是这种不安。

又有边城风水像真的不错,这不是有两位夫人有了身子?家人见到后,欢喜不尽,说她们去得值。

带着不安、带着不服、带着想看看世子妃等人是怎么说话,这十几位最后出去迎接安老太太和加寿。

王妃都出去了,又加寿是中宫面前的大红人儿,稍有见地的,哪怕避开到一旁装你来了我才知道,也不能还安坐在房里。

全都出去,房里瞬间空下来。

大门上,加寿姑娘这会儿刚进来,梁山王妃正在疼爱她。

小小的人儿,粉红绣各色缠枝花卉的宫衣,豆绿盘金的小裙子,朝天辫子今天没有扎,是个小小的发髻,虽然还带着婴儿肥,却秀气五官如荷尖初露,倾国倾城之色已出。

别人家的孩子们是不会在小小的年纪,就往绝色上去收拾。这还是公主的手笔,加寿姑娘进宫,背后总有消不下去的闲言。瑞庆殿下要证明加寿就是好,就给她打扮的好,要把全京里的孩子们全比下去。

安老太太满面皱纹是个鹤发,古铜色绣团花万字不到头的宫衣,手持沉香拐杖,日子过得顺心——在宫中自然有许多诡谲,但守着她的寿姐儿就是最得意的事情,只要不犯到眼前都可以不在乎。上有中宫和公主在,谁又敢犯到她面前呢?——老太太笑容可掬,一看就是心情舒爽,油然生出出尘之色,就带上一点儿仙风道骨出来。

她手挽加寿,更把加寿衬得明眸皑齿。

人都是颜值动物,梁山王妃和连夫人等围住加寿,争着和她说话。

“快拿钱来,给我们装钱。”梁山王妃一迭连声的叫着管事。加寿姑娘身上,还背着她的大红包儿呢。

大红包儿是红色有摇钱树,母亲宝珠绣的那一个。用上这两年,洗过,有不仔细看,就看不出的八成旧,但加寿最喜欢这个,出门儿总背着这个。

大红包儿,又是加寿姑娘的标志。但凡她出门去走亲戚,不背上红包儿亲戚都要怪老太太:“嫌我们给不起钱吗?”老太太就重新让加寿背起来,特别是每个月去一回南安侯府吃酒席,那是一定要背上,好让老侯破费几个。

京里无人不知请加寿姑娘,她是背着大红包儿来的,梁山王妃昨天往宫里请她,也是早知道的。

钱,也是早备下来的。

现从金银铺子里准备的金银锞子,拿来一大包子,真的有把加寿的大红包儿装满那架势。老太太含笑轻推加寿,加寿姑娘端端正正对着梁山王妃行个礼,稚嫩嗓音还带着奶味儿,笑嘻嘻:“只收一百两银子的,过了一百两,就不收了。要是少给些,就更好了。”

这是袁夫人和袁训宝珠没有离京的时候,就和中宫说过的。

寿姐儿的大红包儿,每一个不说装满,只装到三分之一,她就背不动。全装满,可以把亲戚们吓得不敢接她还是小事情,看上去活似出宫就讨钱,就定下这句话,每次只收一百两银子的东西,超出来的就是收了,也要退还。

自然老侯是个例外,中宫和公主是个例外,那就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

加寿养在中宫身边,中宫不会让她成为不讨喜的小姑娘,凡是讨喜的话,全是加寿姑娘自己说。早就说得熟练,娴熟的行个礼,标准的可以去当模板,摇着脑袋把这话说出来,以往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的。

梁山王妃也同样喜欢,蹲身抱住加寿,对着她清秀的眉眼儿笑:“我的孩子,看看我们倒有多伶俐,但到了我这里,可没有这句话,今天啊,是我准备多少,你就收多少。”

回手,管事的送上一个大盘子,里面装的总有一百来个金银锞子,满满当当的堆着尖。

一个锞子不止一两,又还有金的,这一盘子就早超过一百两。

抓上一大把,梁山王妃要往加寿姑娘背的红包儿里塞。加寿再对着她歪脑袋笑:“谢谢王妃,但不装这里,”

她应答如流,梁山王妃愈发觉得有趣,再想到自己就要有孙子,更是打心里要好好疼面前这个小小人儿,就和她有问有答:“那是装哪里呢?”

小手指自己身上,加寿笑眯眯:“这是母亲做的,用多了,就旧得早。塞钱的,是那个。”宫女们手上,早展出一个娇黄色大红包儿,比加寿姑娘身上背的这个可大得多。

但这大,不是提醒主人们要多给钱,加寿不是才说过,一次只收一百两。这是公主后来给加寿做的,因为宝珠做的那个,加寿现背着的,已经小了,以前小屁股都盖不住。

梁山王妃就往这个里面放钱,边放边笑:“和我说不上客气话,今儿要多收,可别嫌我备得少,我也不同你客气,要是少了,明儿你还来。”

遇到一定要多给的人,加寿也早学过。不收像看不起人,眨动她水汪汪的大眼睛,说声谢谢也就是了。

加寿今天收的可真不少,梁山王妃给过,连夫人等也准备的有,也放到大红包儿里去。加寿再学矜持,也是个小小孩子,还不到三周岁,这就喜欢得格格直笑,对老太太道:“回去给英敏哥哥看,他说得不对。”

英敏殿下不能像加寿这样时常出宫吃酒席,就总说:“人家下回再也不会给你钱了,全让你要光了。”

加寿在这里想到他,小心眼子里充满得意。等下回宫,又可以对着姑姑和小哥哥得瑟,让他们帮着数钱,再分几个给他们,大家一起欢笑,那才叫好玩儿呢。

她笑得豁牙闪动,跟着梁山王妃等人进去。

那些早回来,和没有去的女眷们瞧见,胸口都堵上,都有纳闷,王妃为什么肯破格的疼她呢?

重回正厅上坐着,梁山王妃又让人拿稀奇果子给加寿,又叫来几个小孩子,五到七岁不等,全是干净娟秀的小姑娘,是梁山王妃连家沈家找来的小姑娘,来前都交待过,今天只陪加寿小姑娘玩儿。

又派几个老成家人看着,还有加寿姑娘自己的宫女嬷嬷陪着,送到暖阁上赏梅花。

这一切安排好,梁山王妃和连尚沈卢四家夫人们相视而笑,把眼底的尴尬掩饰下去。

她们是尴尬的。

她们尴尬在收到大同城破的消息那天,兵部里一传出来,各家夫人的亲爹娘先慌了手脚,一起登上亲家的门,当娘的哭得如泪人儿般,说自己女儿让你们生生断送,我女儿要有个好歹,你们亏心不亏心?

有两家子亲家甚至因此不和。

因为当初走的时候,是征求过娘家答应,难道当时不知道边城是有战事的地方?现在要接人,可以,没问题,跑来闹却是不该。

十几家子女眷,当时还不知道有一部分人先回来,加上亲家就有二十家出去,齐集梁山王府,请梁山王妃安排这事。

都知道梁山王府有大船候在山西,预备着世子妃明年回来。

梁山王妃就答应下来。

不想没有几天,世子妃等人有孕的信先于回京的女眷到达京中,大家又齐集梁山王府后悔,掐指算算后悔也晚了,按日子算,世子妃等人应该在半路上。

这就连家怪亲家,尚家怪亲家,小沈夫人没出嫁前就是婆婆面前的娇外甥女儿,沈夫人没有亲家怪,就怪她自己。

梁山王妃不能怪病卧的镇南王妃,只怪别人来怂恿。

一起道:“才有过一场战事,哪能转天儿就有?又大雪冰寒的,这个年料来无事,应该让她们安养胎儿,不应该早接回来。”

这就齐齐对宝珠歉疚上来,想她总有一场招待,又战事中诸人无事,袁将军又不在家,袁将军夫人无功也要有功才是。

她们的歉意就全表现在这里,接出来加寿给她钱,单独收拾出看梅的地方,给加寿好好的玩耍。

还能讨好中宫,真是一箭好几雕。

但看在别人眼里,像那十几个没去和早回来的女眷眼中,心头就要一寒。

她们也是应该对宝珠有歉疚的,在大同城破以后,没去的人庆幸我早远见,公开说过:“袁将军夫人说好,我才不信她!”

言下之意,她一个人在那里苦闷,就是骗我们去陪她的。

早回来的女眷公开也说过:“走的时候就不说凶险,刀子剑全在脖子前面晃,想哄我们去死地上,真是个险恶用心的人。”

把宝珠的名声败坏一通不说,还要显摆自己早有见地,早回来的有见地。

这会儿对着加寿姑娘得众人之宠,无疑又给她们的一击。

小宋夫人悄悄告诉同来的人:“咱们回去吧,免得等下说话不好听,不是白听了话?”等下说话不好听的人,只能是指就要到家门的世子妃等人。

别的人硬着头皮不肯走:“我们做错哪里,要灰溜溜的走开,已经来了,见个面再走不迟。”约着互相陪伴,去厅上重新坐下。

世子妃等人进门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一个时辰,梁山王妃酒宴开到一半。

没有人怪她们,全有了,车轿都不能快。又孕妇是不是要多吃,这就多餐,船到码头,先吃一顿再回来,可不就耽误功夫。

说一声到了的时候,凡是亲人的全有了泪光。女眷们取帕子,外面厅上坐的父亲公公兄弟等人,就伸长头颈。

见到一行软轿直接抬进来。

……

“爱姐儿!”颤颤巍巍的先站起一个老妇人,看年纪怕没有六十出去,得几个女眷扶着,才不让人担心风一吹就倒。

小沈夫人走到她怀里:“祖母,我回来了。”

连将军夫人的母亲接住她,尚卢两将军的夫人也让家人接住。梁山王妃接住自己儿媳,抱她到怀里,悄声地道:“稍坐一会儿,休息休息,你就去看你母亲,不用在这里陪着客人。”又现安排:“备轿子,这有了不是玩的,要处处当心。”

那边老妇人也泪眼花花的交待:“爱姐儿,有了,要当心。”

“我正要问呢,要我当心,怎么还接我回来?”小沈夫人开始发脾气。当着人收敛的多,但话中埋怨浓浓,好似大雨前乌云滚滚,不管这雨这会儿下不下得来,先乌云盖住人再说。

老妇人耐心的哄着她:“担心你,才接你回来。”

小沈夫人嘟起嘴,更是不悦:“我好着呢,我见天儿吃好东西,再说……我不能坐车,怎么就敢折腾我?”

她的父亲在外面听着不像话,这是在外面怕让人笑话,走进来道:“乖女儿,怎么这样对祖母说话?祖母自从知道那里战乱,哭了一宿又一……。”

下巴上一疼,一把好胡子让女儿揪住。

小沈夫人发娇嗔:“这一定是父亲闹的,是父亲的主意?当初是祖母心疼表哥,打发我去的,才住下来,还没有玩得好,表哥说野梅好,也没有细看,国公府里请客,还没有去过几回,祖母怎么会打断我玩?是父亲,一定是你!”

这是她的亲生父亲,赶紧救自己胡子:“好女儿,哎,你松手,不要玩为父的胡须,哎呀,你越发的淘气,你就要作娘,怎么还是不改憨跳?”

这个一向是家中娇宠,先发作也不奇怪。

那边小连夫人第二个跟上,对着自己公婆不好使性子,对着自己母亲正色:“既送我去了,为什么不疼我,大远的路,哪有当年去,当年就让人回的?给我做的是四季衣裳,我还没有和国公府里赛衣裳,就让我回来,路远,难道不知道吗?”

她的母亲张口结舌,见女儿一片认真,反倒陪笑脸儿:“听说有战乱!”

“什么战乱!”小尚夫人也对着父母兄弟不悦:“我好着呢!我还杀了人!”她的娘眼前一黑,说一声:“我的儿啊,不应该让你去……”

正和家人闹腾的小沈夫人翻了脸:“这是我的话,说过不许抢!”舞着父亲胡子对他得瑟:“是我杀的!”

小卢夫人在回来的路上,亲口答应过小沈夫人不和她抢这句,但这会儿也翻脸及时:“什么你杀的,你就记了个数儿,”

“我不记数儿,怎么知道杀了多少?”小沈夫人继续得瑟:“我还杀了人!”

这里面就世子妃不说话,如果不是家里有客人在,她下船就直接想去看母亲。按婆婆说的,稍陪客人就走,就对着闹腾的几个人笑,在旁边不住点头。

她的婆婆最知道什么是杀人,小心翼翼问媳妇:“这说的是真话?”

“自然是真的,我杀的最多!不过我不和她们抢话。”

梁山王妃这才深信不疑,兴致也就上来,笑容满面吩咐家人:“快开好席面来,为我们的女英雄们接风洗尘。”

席面安好,同坐的少不了宝珠的祖母老太太和宝珠的宝贝女儿加寿。

老太太和娇滴滴的小沈夫人搭上话:“可曾吃过我最爱用的那羊肉烧饼?”

“吃了吃了的。”

“吃了好多。”

连尚卢三位争着回话,把小沈夫人挤得没说上话,干瞪眼睛。

“那,有没有吃过我的野蜂蜜?”加寿问出来。

“吃了吃了的。”

“那是寿姐儿,我们吃了,这要感谢你做东家招待。”

小沈夫人又没抢到话,再次干瞪眼。

好在她的母亲的婆婆听不懂,又恰好坐在她后面那桌,一起来问:“什么是寿姐儿的蜂蜜?”小沈夫人打开话匣子:“这个我最知道!”

包括世子妃在内,都对她翻白眼儿。你又最知道了。

“那片林子是加寿的,所以那里出来的野蜂蜜,全是加寿的。”

加寿点小脑袋,证明这话属实。再问道:“有没有吃我的小鱼?”

镇外那条河,是寿姐儿常去抓鱼,也是加寿的。

“有有,”几个大人一起点头如捣蒜。

“有没有吃我种的菜?”寿姐儿是浇过水的。

“有没有吃城里的蜜饯点心?”寿姐儿常吃的。

“有没有吃……”

梁山王妃和连夫人等当婆婆和当母亲的人全放下心,在这一会儿长长的出口气,心想难怪她们进家门就埋怨不应该接,原来在那里玩的这样好。

南安老侯也在这里,听到里面说的热闹,也勾动馋虫。

今天梁山王府大摆酒席,老侯是连大人拉来。他仗着年老,又全是官眷们,总是多少会过面,走到厅口儿上侧着身子往里问:“有没有吃城里的黄河鲤鱼?那鱼一定要从陕西那段儿捕来的才叫好,要是破冰出来的鱼,更是鲜美。”

说得小沈夫人沉下脸,对着自己母亲又要闹:“全是你让我回来,下次我再去,不住上好几年,接我也不回来!”

老侯在外面乐了,这一位也太娇纵。重回席上,对着一干子男人去吹嘘,这时候吹就有了根据,女眷们帮作证不是?证明老侯说的那些好东西,他说吃过的全是真的。

先回京的女眷们,在这一刻无地自容。

其实她们也是发人之常情,遇到危险又都不是圣人,有几句怨言出来。但凡事儿不能太过,怨言过了头,这就收不回来。

她们各家的婆婆和母亲,凡是官眷的,也有几位在这里。当婆婆的就要冷笑。媳妇们走这一趟山西,回家里来好似公婆欠她无数钱。

更可笑的是她的娘,纠集家里的几个妯娌跑到当婆婆的面前来哭,好似当婆婆的和她有八世的仇,生生把人家的好女儿往火炕里送。

当婆婆的这就扬眉吐气,看在当母亲的眼里就让她们怒不可逷。凭什么扬眉吐气?听听这后一批人说的,杀了人?去的本就是个凶险地方。

当母亲的就要不屑,亏亲家还认为扳回理来?难道你耳朵不好,没听到这里句句说的全是杀人?

当母亲的可以不必买婆婆的帐,当媳妇的可就难做人。回家去是要和婆婆一处过日子的且不说,就是女眷们之间有个攀比的心来看,这一回她们大输特输。

看那一桌谈得十分热闹。

小加寿的尖嗓子。

老太太的笑容灿烂。

女眷们抢着话说。

当公婆和母亲的又争着附合。

活似她们立下大功。

不忿的心里并没有想到,这一回确是立下大功。这大功她们也有份儿,但功劳让她们的怨言坏了个干净。

人生许多事就是如此,走这一步看不到下一步,能劝解自己的也就过去。遇到不能劝解自己的,眸中迸出泪水,好似赏花会上掐的花让比下去,好似赛春衣料子不时新一样,这就丢人上来。

葛通夫人手在袖子里沁出汗水,这是大冬天不是吗?她只能嫌这厅上火盆太暖,生得太多。偷偷儿的看自己婆婆,好在她婆婆是个明理的人,并没有一丝儿面容沉下。但旁边坐的几位,全是儿子去边城的,脸色就沉得很鲜明。

同样让葛通夫人觉得是种威慑。

酒宴成了别人的欢乐,却成了自己没来由的羞辱。就盼着这场宴席早早结束,早早的逃离这里,外面又带进来一个人。

老太太脱口而道:“方姨太太你怎么来了?”

小沈夫人等就知道这是方明珠的母亲,全站了起来。方姨妈吓得腿一软,原地儿就趴下。这里衣香比鬓影,明饰暗香,又是王府里面,不用带她来的人说,也知道是个不能造次的地方。又见到因小沈夫人等人的离座,视线纷纷过来,方姨妈更跪下就叩头:“民妇见过王妃夫人们。”

小沈夫人嚷道:“快扶起来,你是我们的长辈,怎么敢受这样的大礼?”

不说还好,说过方姨妈更如坠梦里,以为自己走错地方听错了话。

有人强扶起她来,连尚卢夫人看出她害怕,安慰她道:“不要怕,我们和明珠好,她有家信托我们带来,所以请你来见上一见。”

和明珠是浇油泼出来的交情,本想还见个礼儿,见方姨妈十分害怕,也就只这席面上安个座儿,让她坐在加寿下面,和老太太一席之隔,方姨妈才战战兢兢坐下,又十分的恭维加寿和老太太。

说加寿生得仙女儿似的,说老太太是老寿星。

世子妃取出信给她,一起看过来,目光中都有猜测。小沈夫人屏气模样:“明珠说你看得懂这信,我们不信。”

一张信笺上三个圈,在路上无聊她们就猜,猜来猜去最佳答案是,糖葫芦!

明珠想吃京里的糖葫芦,又很少提笔,把三个糖葫芦分开了画,一定是这个!

方姨妈打开信,看上一眼,如雷轰顶般震惊。

那模样儿,活似白日见鬼的反应之一,惊呆!

“呜呜……”丢下信,掩面就哭。不顾这里是诸多贵夫人们,也不怕别人笑话她。方姨妈一刹时哭得看似伤心无比,哭得瞬间泪流满面。

厅上的人随着呆住。

这是怎么了?

梁山王妃小声问媳妇:“是不是她女儿有不测?”

世子妃纳闷:“没啊,明珠一顿吃三碗饭,好着呢。”

“那她哭什么?”梁山王妃和世子妃一同奇怪。

老太太问出来,方姨妈总是她家的人,不能让她在这大庭广众下丢人,免得沾到寿姐儿身上。自从加寿定下亲事,又有柳家出来闹上一场,老太太是步步惊心,步步谨慎,自己也言行诸多注意,也让老侯管住他自己,不能有半点儿行止差错,别人要说寿姐儿的长辈不好,以后给寿姐儿添几点不中看名声。

“姨太太,世子妃诸将军夫人们今日凯旋归来,”老太太也是念过书有文才的,一句凯旋归来,先让回来的人喜不自禁,回来人的婆婆母亲也都道:“到底年高的人见识比我们足,这话说得多得体。”

世子妃神往自己,我凯旋归来?

小沈夫人对着母亲婆婆祖母噘嘴儿,不好插进老太太话里面说,悄声道:“听见没有?我是凯旋归来。”

老祖母上了年纪,都有神思糊涂的时候,就怪小沈夫人的婆婆和母亲,是她的亲生女儿,瘪着嘴:“回去打你们,乱出主意,耽误她凯旋。”

小沈夫人就得了意,把下巴昂得跟加寿似的。

连尚卢三夫人全是满意的,看我凯旋归来,这话胜似美酒让人不喝也醉。连夫人的婆婆和亲家母开玩笑,低低道:“你看咱们是不是也摆个凯旋接风的家宴,这可是女英雄,”连夫人的母亲窃笑:“依你依你。”

她们说完,老太太也把方姨妈劝好:“大喜的日子,有话就说,不要哭泣。”

“给!”加寿又把自己的帕子举起,博得厅上喝彩声:“再没有见过这样懂事的孩子。”知道是夸她,加寿“稳重”地笑出一嘴小豁牙。

方姨妈是不哭了,但又有个惊人之举,起身离座,对着老太太就是重重一个头叩下去,叩过又给加寿叩头,加寿再次稳稳当当:“请起,是长辈,当不得!”

这小小的孩子养在宫里,并没有见过外面人几回,由刚才安席面,已能知道这中年妇人是长辈。

席面上不再是啧啧稀奇,啧啧有时候是假的,这一回是暗中稀奇。暗中谈论:“说她有福泽,我还不信,今天亲眼见到,”

“这么小,又这么有仪态,中宫娘娘慧眼过人,这亲事没有给皇太孙定错。”

再看加寿,伸手要后面的宫女抱她下来,这就不能再坐,依到老太太身边,安安静静看着这个长辈到处叩头。

方姨妈叩昏了头,对着世子妃王妃诸夫人们一起叩。

世子妃让人扶起她,诧异地问:“您怎么了?”

“信上写了什么?”小沈夫人急着问。

方姨妈又哭了:“明珠有了,”转向安老太太:“这是托老太太的福气,寿姐儿的福气,宝珠的大恩大德,亲家太太和小哥儿们的恩情,四姑爷……多亏有宝珠啊。”

她嘴里出来一大片,听得人人发晕,最后这一句才听清楚,世子妃等人都微笑应声:“是啊,这事儿全是有宝珠才能成。”

要说女眷们起意去山西,也是看上宝珠生的好孩子,梁山王妃头一个打发媳妇走,才引出一干女眷去边城。

方姨妈的下一句:“边城真是好风水啊。”

“这话说得对!”

“很对!”

凡是说话的人,都是媳妇有了身子的。葛通夫人这一行人都带出焦躁不安,那两个有身子的固然羞愧,更是难为情早回来,没有身子和没有去的,全遭当婆婆的一记白眼。

没忍住,就有人冷笑:“这有丈夫不能当没有丈夫的过,总要体贴一星半点的不是?”只这一句,又红了媳妇的面庞,也心中能生出不忿出来。

娘家母亲的怒容出来,又不好在这里争执,愤然忍下。

梁山王妃正要用话劝开,见她的丫头走上来,凑耳边说上一句话,王妃吃惊不已:“她竟然能出来吗?”对世子妃使个眼色,婆媳一起出厅,见大门外面停着轿子,里面人面上居然有一段精神,正是世子妃的生母镇南王妃。

镇南王妃瘦若枯柴,却面有微笑,对女儿伸出手:“听说你回来了,我等不及,就来见你。”对正厅上颔首,重病已久,说话居然不喘息:“不要惊动别人,我也没力气招待。”世子妃忙告诉她自己有了,镇南王妃格格还能笑出一声,说了一个好字。

她形容儿和正常人没有两样,世子妃是欣喜的,梁山王妃痛上来,强忍泪水。这是回光返照啊,这人…。真的就要去了。

回光返照一来,离去不远。

当下吩咐世子妃在这里陪母亲说话,王妃重新进来,更不后悔接世子妃回来,也就能体谅那几个亲家为女儿就要红眼。

进来要劝,却见得一片笑声。

小沈夫人带着不死心,追问方姨妈:“真的不是糖葫芦?”她的婆婆母亲一起帮着她说话:“是像糖葫芦。”这个娇女儿,得空儿就得哄着她。

加寿听到,就悄悄告诉老太太:“我还有糖葫芦没吃完呢,回去我可以接着吃吧。”老太太抚着她:“牙要漂亮,就要少吃。”

方姨妈陪笑:“这是明珠有了小明珠,不是糖葫芦。”转脸儿见到梁山王妃进来,上前请问:“我想借地方拜拜菩萨。”梁山王妃就让人带她去佛堂。

都说方姨妈喜欢是应当的,谢菩萨也是对的,这里继续说笑方明珠的信,方姨妈来到佛堂中。

她跪下来,默默的祷告:“菩萨在上神有灵,天可怜见如了我的愿,明珠这就可以不用回来,长留在宝珠身边,她若是回来,怎好母女两个大人留下来吃白饭。她若是回来,难为情的,只能回自家,那里屋小浅窄,没有半点儿体面,我女婿就要当官的人,我怎么不为他照管好我的女儿,天啊天,你总算如了我的愿,”

不会有人想到方姨妈真正喜欢的却是这个原因。

她总算肯去想一些事理,也肯生羞容。母女两个有手有脚,如果不是借着她病倒,袁夫人接回府,长住亲戚家中又不能帮有用的忙,这就认为不可以。

这就从方明珠随宝珠走以后,方姨妈日日祷告,保佑她的女儿随着宝珠吧,不要回来。

女婿虽然有薪俸送回,但有钱与有人照管又是两种日子。

有人肯管你,凡事儿带着你,总比自己梗着脖子说我不要的要温暖,硬这种头皮,不见得就叫好。

但有人是前面好后面骗了你的,那可不叫肯管你,那叫个套。

宝珠一直好性子,在安家三姐妹里,她没有掌珠的强,强少不了有盛气时候。盛气,不见得不对,但不见得全对。

也没有玉珠的清高,清高难免有目无下尘的时候,不是有意看不起人,但总给人这种感觉。

明珠能长跟着宝珠,方姨妈的心自女儿离开以后,这才稳稳落下,又哭了一会儿,抹干泪水重新来吃酒席。

见两边屋宇威严,就生出无限光辉。这可是王府的酒席,这是哪辈子里修来的体面?

今非昔比,肯推敲源头,还是因为有宝珠。

在心里把宝珠感激不尽,到客厅上去,听也在谈论宝珠。葛通夫人忍不下去,犹豫不决的心呼呼直跳,就当众问小沈夫人边城好不好?

拐弯抹角的是打听你们真的不怕打仗吗?

小沈夫人等人争着告诉她:“花儿好水儿好,加寿的诸般东西都可吃,好景致纯出天然,和府中大价钱运来的太湖石大不相同,完全不能相比。”

加寿可就开了心,寿姐儿的东西样样都好。

下午回宫,洋洋得意,得意洋洋,宫女抱着她,后面跟的人抱着她得的钱,去给中宫和公主看。

加寿说不全的,老太太来补充:“把宝珠的名声给正回来。”中宫嗤之以鼻,是对前面那一批回来的人而发:“人家费了心思招待,我就说呢,怎么就落个不好,”更要冷笑:“说我们不好,全是糊涂人!”

这完全是宝珠长辈的打抱不平口吻,老太太私下早听习惯,笑容满面奉承:“娘娘说得是。”

英敏殿下放了学就急急回来,加寿让他过来数钱分钱,又眉飞色舞告诉他:“母亲给我送好大一船的东西,明天全放到我的铺子里卖钱,你来买吗?”

“好吧,不过这个月要给我留一半儿的钱,上个月我全花在你铺子里了,害得我没钱用。”英敏殿下嘟囔。

加寿更委屈:“可我又给了你钱不是?”

“你拐走我所有的钱,最后落得你给我。小骗子!你是黑心大掌柜。”英敏殿下扮鬼脸儿。

加寿不觉得难听,回个鬼脸儿:“你又说我不好,以后你的钱,全要放在我铺子里!”又把瑞庆殿下拉来:“姑姑,明天你来买东西吗?”

瑞庆殿下亦是愁眉苦脸,装模作样的推托:“哎呀,加寿,你是黑心大掌柜的,你月月哄我们的钱。”

加寿要想上一想,就有对策:“姑姑,我送你东西呢。”

“哈,又是一块小鱼干!”英敏殿下哈哈大笑:“黑心大掌柜。”

黑心大掌柜举起两只小手,打小儿撵过鸡,对着未婚夫就轰:“不许说话!”转脸儿就来讨好瑞庆公主:“姑姑,这次送你两块小鱼干,好不好?”

瑞庆殿下装腔作势:“听上去,加寿是不赚我钱的?”

加寿回答得响亮:“不赚钱的!”

“那我就去吧,”瑞庆殿下嘻嘻。

……

“都说杀了人,都说不怕。”老太太正容严肃,把下午听到的话,又回到皇帝。

皇帝晚饭后回来,中宫告诉他:“回来几个女英雄,还敢杀人,我明儿想见见,赐宴宫中,请皇上旨意。”

皇帝本来是不当回儿事,这就来了精神:“哦?柔弱女眷也敢杀人,朕要听听。”把老太太叫来详细问过,皇帝眉头大展,对中宫道:“赐宴,明儿我也来听听,让太子也来听听。苏赫夸口是员猛将,真是可笑!这名声一定有假!几个女眷,一户家人,就把他挡住半夜,哼,还杀了他不少人。如果这事情属实,应该表彰!”

即命:“让昭勇将军夫人细细的写来我看!”

趁着他喜欢,中宫就把有人说宝珠不好的话回了一遍,皇帝面沉如水:“她们不要丈夫,不要往别人身上抹黑!昭勇将军夫人长呆几年,不是很好!这梁山王世妃她们,不也说很好!她们临行之前,朕为何勉励,勉励出糊涂人不成?”

正在不喜欢,外面有人急急来回:“镇南王妃已去!”

帝后皆惊,都问:“几时没的?”

“从梁山王府回来,路上晕厥,到家后一直不醒,才刚没的。”

中宫面容戚戚上来,说了一句:“瑞庆可怎么办啊?”这一停亲事就要三年,公主殿下要为天下表率才行,更不能少上一天。

皇帝却道:“我们可以多留女儿三年。”

中宫柔软的让触动心肠,眸子如星,深情地看过去,低低地道:“是啊。”

偏殿中争执声出来。

“为什么不送我东西?”

“你不是姑姑,所以不送!明儿来买,不买…。”

瑞庆殿下听着就前仰后合的笑声出来。

皇帝微微一笑,中宫颦眉头责怪:“不去骂她吗?还要陪着她笑?她可不能再这般嬉戏了。我叫她来吧,交待她这三年里,可是不能有玩乐的样子让人知道。”

皇帝在她身边坐下,幽幽状:“可怜生在皇家人。”

中宫扑哧一笑,才说过女儿不要笑,她自己笑得嫣然若花:“皇上几十年不变样儿,几十年前说过的话,再说一回,还是当年的滋味。”

皇帝扭头笑,虽是老人,又闪动年青时调皮的光芒:“是吗?还是变了的。几十年我为自己说,几十年后我为女儿说。”

中宫更要笑,偏殿中加寿尖嗓子更高:“不买不行!我是掌柜的,都要来买东西!”英敏殿下拖长嗓音:“赚了我的钱,赚了我的钱……”瑞庆殿下又笑个不停。

帝后相对叹气,皇帝道:“都叫过来交待吧,首先让加寿文静些,别人也就没有嬉戏。”中宫忍俊不禁:“可怜,加寿也要跟着不能玩了。”

让人叫过来,加寿小脸儿上气鼓鼓,过来就告状,扑到中宫怀里:“英敏哥哥不买我东西。”英敏殿下振振有词:“谁让你赚我的钱?”

加寿理直气壮:“开铺子就是要赚钱的!”

英敏殿下一脸的我天天上你当:“那你为什么只赚我的钱?”

加寿比他更有理:“我不能赚皇上的钱,不赚娘娘的钱,不赚姑姑的钱,不赚曾祖母的钱,不赚任公公的钱…。只赚你的!”

听来听去,只有她的未婚夫是那唯一倒霉蛋。

任保在旁边侍候,心花怒放。

皇帝和中宫全忍住笑,皇帝道:“小儿憨跳,不是能止住的。”只把公主交待,就打发孩子们再去玩。

中宫又答应加寿,明天去买她的东西,让她赚到钱。

…。

当晚,镇南王府举哀,这个年是不用过了。宫中为表敬重,也是尊重公主,这个年宫中也减宴乐。中宫请小沈夫人等人,就推了又推。

太子也表示重视,亲自来听上一听,回去就去信赵大人,说这工事好可以推广,赵大人接信不提。

……

宝珠的名声在京里大起大落,她自己并不知道。正月出了十六,宝珠就忙着要给红花办喜事。

陈留郡王很帮忙,说红花是弟妹得意的丫头,当初跟着到山西来的,在府中整理出两间房子当新房,宝珠一早就和红花呆在这里。

房子在二门外面,红花的家人都跟来看,早把眼睛看得缭乱。

那侄儿媳妇对着红花的堂哥眼睛可以杀人,红花分明听到他们在吵架。她的堂哥赌咒发誓:“这东西是奶奶给红花的,没有一件是我们给的,谁会瞒着你给东西!”

红花有时候很想让她们走,这种时候就大为出气。见宝珠又唤她,就过去。宝珠指着一个宝蓝色绘百花的面盆,又是一个牙雕的屏风道:“这个你若是相不中,就再去郡王妃库房里换过来。”

宝珠颦眉头:“我记得还有几个大红的,喜庆不是吗?”

“喜欢!”红花满口答应下来。

宝珠道:“不要怕麻烦,成亲就一回,是大事情。”又热心地道:“万掌柜的说他想自己置办房子,他有钱我不拦着,但是你们还是住家里方便,你说是不是?”

红花一听就瞪起眼:“我不让他买,他怎么敢买?”宝珠掩面笑话她:“你也算厉害的,怎么还没有管住他的钱。”

红花紧紧闭上嘴。

红花的堂哥把她的娘拉出去,低声道:“给这么多东西,不会白给?”

“不白给,谁还再有女儿给她吗?”红花的娘反问。

“依我看,是不是要把我们全留下,在这里当她的奴才?”

红花的娘犹豫起来:“我们留下来倒没什么,但你是家里的根,你可不能留下来?”亲眼见到是郡王府上,红花的娘还是有疑心,对侄子道:“你就在这里吃了玩了,让你打听的事情呢,至今还在天外面!这姑爷说是掌柜的,怎么不见有铺子?一个掌柜的,说跟着过来就过来,他的铺子不是丢下了?”

话才说这里,见一个青衣家人急步匆匆过来,认得是叫孔管家的那个。孔青面色不好,在门外请宝珠出去。红花扶着宝珠出来,孔青在红花面上一转,再次道:“有话单独和奶奶说。”

红花默然走开,面色也不定起来。

龙四公子和庄大人都有话过来,说有人上门取走收条,但有一张银票必须太原来取,宝珠就让万大同去盯着,走了好几天不见回来。

孔青那一眸,分明是有话不方便对自己说。

好在宝珠并不瞒她,宝珠听过,面无表情:“应该让红花知道。”就叫:“红花。”红花小跑着过去,焦急上来:“是万大同出事了吗?”

“去看看吧,让人在城外面找到的,才抬回来。”

红花的娘是没有听到这里说话,但看到红花的眼睛直了,就走过来。红花拔腿就跑,红花的娘在后面就跟,宝珠等人也过来。

来到万大同的住处,见梅英带着两个丫头正在照看。万大同面白如纸,静静在床上闭紧双目。

“唰!”红花的泪水落下来。

而宝珠勃然的怒起,沉声吩咐:“孔管家,随我去见郡王妃。”丫头们簇拥着出去。

“红花,你要挺得住才行。”梅英在旁劝着,红花的娘更加觉得不对。见红花的堂哥又去吃这屋里摆的果子,把他揪出去,也生气了:“别顾着吃,给你的有银子,去请这府里知道的人用饭,这是怎么了?大白天的让打成这模样,这不像掌柜的,这像劫道的!”

红花的堂哥乐了:“婶儿,那你是说这府里是强盗窝子不成?”正要再说几句俏皮话,让红花的娘推上一把:“打听去!就知道吃,就知道玩!”

她的侄儿媳妇见到,抱着个孩子把脸微沉:“婶儿,你就这一个侄子,打伤了敢是你赔得起?”红花的娘火了:“我赔不起!明天你们走吧,别在这儿住着!”侄儿媳妇撇撇嘴,见她正在气头上,走到一旁不理她。

红花的娘还是心里窝着,又去看红花哭得跟个泪人儿一样,红花的娘在肚子里骂,真是死了娘都不会这样的哭。

把女儿硬拽出来,红花才甩开她的手,怒道:“带你们来了,一边儿呆着去不好吗!”

“我为你好!”这是红花娘的口头语:“那房里那个,到底是什么人?他穿的又不好,也没见有铺子,这是让强盗打的,还是他做了强盗?”

红花正在担心上面,听到这几句,气噎在胸口上。干张着嘴,好似鱼儿出水不能喘息。

“打伤成这样,按老人的话说,脸上没了血色儿,万一不能好,你别往前面去凑着哭,还没有成亲呢,你是打算给他守寡吗?”

胸前让红花死命的一推,梅英闻声赶出来时,红花满面是泪,对着她的娘大吼大叫:“不要你管我!谁让你来的!赶紧走!那是我男人!不许你咒他!他要是好不了,我就爱给他守着,我爱守着,谁也管不了我!”

手指大门:“走,马上就走!”扭身回房。随即大哭声传出来:“万大同!你怎么了,赶快给我醒过来!”

红花的娘也哭了,想梅英应该是来劝的,泣道:“孔家嫂嫂你看看这丫头话说的,我句句全是为了她好,”

“您要是为了她好,当初就不应该卖她。卖到这个地方上,凡事儿是奶奶做主,由不得你们当面。”梅英也要说她几句:“当娘的,不是都知道女儿心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