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三百零九章 ,酱鸭与白光鸭

侯门纪事 第三百零九章 ,酱鸭与白光鸭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个夜晚欢乐漫延,加寿和英敏、瑞庆殿下分钱的时候――铺子里拐走皇孙的钱,不多,也可以分一分。梁山王妃叫来她的独子媳妇。

王妃笑容热烈,带着讨好:“媳妇啊,袁家的孩子多好不是?”世子妃跟上:“是啊是啊。”王妃笑眯眯:“那你想不想有一个?”

梁山王是独子,世子妃过了门就让盯着生孩子,没出门子前就曾想到,并不以为奇怪。

家里就婆媳相依相伴,谈不上羞涩夺门而出,世子妃点头:“想。”又笑道:“还和袁家定下亲事呢,以前我还有担心,今天看过加寿,姐姐是这样的,妹妹也不会差,我回来就想,孩子有在沈家前面,母亲,咱们就早早定下袁家的,让沈家靠后。”

梁山王不在京里,劳苦功高常年征战,皇后从不忘记,在皇帝唤臣工们时,让人接来梁山王妃婆媳同乐,把加寿的可爱处尽情看在眼里。

小王爷总想压小沈将军一头,世子妃也不比他差,可见是夫妻,早有共性。

听过媳妇的话,王妃心满意足,唤一声:“我的好媳妇,袁家就要离京,你也跟去可好不好?”世子妃愣住。

她是没想到。

王妃担心,怕媳妇不肯离开家里,家里诸事更舒服不是。劝道:“不然怎么有孩子?我就一个儿子,你呢,守着我,无子难免冷清。当年我有你丈夫,也是去看王爷才有的。”这些话张口就出,是早想好。

絮絮叨叨的:“……加寿,这名儿真好,我们的就叫个添寿吧,是我怕你吃苦,不肯早打发你去,看袁将军夫人,一守丈夫就是好几年,这就有儿又有女,两个小小子,我抱着,真舍不得还给她……有人叫你母亲,还能进宫和加寿玩,本朝不止一位王爷,我们算是头一份儿,加寿在宫里要人玩,自然是我们家头一个,”

这位把她孙子当成加寿的陪伴,她居然没想到。只想劝媳妇答应,只想劝她跟宝珠一样,守着丈夫吧,就有孩子,也落个好名声不是。

今天凡有头脸儿的,必须有头脸儿的,才能抱袁家的双生子。

今天进宫的全有头脸儿,但是中宫还是分出个高低,不是所有人都让抱。中宫只要脸一低,人家也就不敢上来抱。

梁山王妃是可以抱的那个,又没有孙子,喜欢得抱住就不松手,而且不怕热。

双生子少见,都想抱抱沾个喜气,自家也生双生子。袁将军夫人宝珠的好名声,就从这里出来。和丈夫不离不弃,她是袁家的功臣不是,因生孩子生成功臣。

一对肥头大耳的孩子,此时还在梁山王妃面前晃动,她回来不到两个时辰,相思就快成病:“要是我的,我就无憾,”

“我去,”世子妃赶快答应,再不答应,她的婆婆就要泪珠儿弹,想别人家孩子想的。

王妃喜出望外,反而没了话,瞪直眼睛对着媳妇,眼睛里一圈一圈的晃动着涟漪,中间全是喜色。

忽地身子一跳,略胖,带着笨重楠木椅子“咕咚”一声,把世子妃吓得心肝儿一颤抖,她的婆婆已到面前,热泪盈眶握住她双手:“好媳妇,你若生下儿子,就是我家的大功臣!”

只看王妃这劲头儿,让人疑心当年她的婆婆也曾这样对过她。

世子妃好在憨厚,不是掌珠那样心思多的人,没有多想不生儿子怎么办这话,让婆婆怂的也落泪,抽泣道:“母亲放心,我也想有孩子啊。”

手上一空,王妃把她抛下,似乎得着媳妇的真心话,她的人就可以此时不管。颠颠儿的出去叫管家:“收拾箱笼,准备路菜,让布料出来做衣裳,漾的人,”

一个没有少说。

世子妃比王妃清醒,啼笑皆非出来:“母亲先别嚷,咱们还坐下商议,我去可以,要我等到生孩子也可以,只是我住哪儿,先给我找个住的地方吧。”问道:“公公常年不回来,在那里总有个下处,母亲可先去信让他们收拾来,我到了也就方便,以后您盼孙子,不怪我随身侍候,我住上三五年的,不得儿子不回来也可以。”

梁山王妃顿时就蔫。

以世子妃想王爷几年不见得回来一趟,在那里自然有服侍的人,姨娘是什么品性,一个人难免为大,世子妃是个性憨的人,也能想到这一条,是她出身镇南王府,是个有妻妾的地方。婆媳说话,都忘记一件事情。世子妃的生母,镇南王妃病重在**,当女儿的哪能走开。

王妃蔫蔫的,却还是第二个才想到她的亲家母病重,她先蔫的,是世子妃的话。

“唉,”唤着世子妃重回去坐下,刚才的精神没有一半。王妃强笑,先把亲家母想起来:“我把你母亲忘记。”

都说镇南王妃过不了夏天,但因为公主的亲事在她家,凡是亲戚又都盼她撑过夏天,宫里更是奇药异方不断,几个太医川流不息每天去看。

世子妃就道:“母亲想来无事,昨天我看她,还能喝下半碗粥。”催着婆婆:“您都说了,何不对我说个明白,您的话我越想越对,要有孩子就得我去,明天我去告诉父亲母亲,问问他们的意思,也让母亲把病撑过去,也许有我在外面她挂念,系得她还真的能熬过这关。”

憨憨地一笑:“也许让我去也不一定。要是让我去了,今天就把边城那里,该交待的告诉我。”

梁山王妃就说起来:“提起来你公公在外面,也是伤心事一件。他年青离京,和我成亲没呆足假期就走,我为求子,只能撵去看他。你说边城有房子,何曾有过。”

“那公公和我丈夫他们不打仗时,住在哪里?”世子妃惊讶。

“几位王爷里面,皇上独对咱们家信任。你公公也知君恩,几十年里回家的日子十只手指数,用不完。不打仗,他们就住军营里练兵,我知道你的意思,是说那里有缝缝补补的人,何曾有过?全是老兵补,全是家人们缝。”

厅上摆着玛瑙碗琉璃盏名贵家什,但来源从没有这么清晰的在世子妃面前走过。世子妃不知说什么好,以她锦衣玉食的日子来推想梁山王父子住在军营里,跟住马棚差不多,干巴巴地无法子劝,还是想到自己身上:“母亲,我去也住那里吗?”

那里可全是男人,世子妃这话没说出来。

“我是去过的,也曾想过置个宅子。你公公让我不要置办,说他只有一个家,就是我在这里,就是他的家。而且,”梁山王妃往厅外看看,低下嗓音告诉媳妇:“办下宅子就要有侍候的人,有侍候的人就难免让皇上生疑,又办一个家。你也知道除去各地方兵马,京都护卫以外,兵权几全在你公公手中,他这也是去疑心不是,我明白了,就不想办宅子心思,当年借住的辅国公府,你呢,现放着亲家袁家,索性的,我把你托给袁将军夫人,她怎么样,你就怎么样,她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当祖母的为求孙子,犯痴病不少见。

梁山王妃凝住一朵笑容在嘴角:“一生两个大胖小子,那里水土一定养人。”

“咚咚咚!”

厅外传来皇城中更鼓声,把梁山王妃从话中惊醒。见媳妇认真在听,她苦笑:“这是我想的,还是算了吧,明儿去看你母亲的病,你早睡吧,我也早睡。”

世子妃送她回去,总觉得她的背影有佝偻,就更把婆婆的话存在心里。第二天婆媳去探病,梁山王妃和镇南王妃说话,世子妃单独去找她的父亲镇南王,把婆婆的话说出来,镇南王却是愿意的,但想到妻子重病,不敢轻易让儿女离开,有怕最后一面见不到的意思,就让女儿等候,说晚上和妻子商议。

当晚,就急急唤梁山王府世子妃回来。灯烛下,镇南王妃面色蜡黄,却告诉女儿:“没有儿子你可怎么行?不是我病了,去年就有打发你去看小王爷的心思。既然你婆婆提出来,又考虑周到,还有袁家可以同路去同住照应,我的孩子,你别管我,只管去吧。”

世子妃哭了一回,回去告诉梁山王妃,梁山王妃大喜过望,第二天带着世子妃宫中呈给中宫,中宫也就答应。

消息传开,连家尚家包括所有儿子在军营的人家,都把媳妇叫过来好一番劝说。到了晚上,出京二十余名的******里,有一半的人愿意随袁家去,这就收拾起来,和宝珠通声气,问她怎么走,要是车马,就大家安排起车马,要是船,就大家安排起船,都家里有,都急急办起来,好赶上袁训夫妻离京的脚步。

在各家见天儿的忙乱中,老侯不慌不忙地,和昨天一样,在午后走向宫门。

……。

老侯自回京后,钦差的差使算交卸。本来是个闲人,但这几天,在从加寿生日的第二天起,就每天往宫里来。

午后日头暑热,老侯青色道袍上沾满汗水。他此时来,并不奉召,也无有宣。手拎一包子鲜果子,走得悠然自得,在外宫内站着,往皇帝夏日见臣子的宫殿看过去。

宫殿丛中,不过一个角儿,要走过去,要转几道门,闻无数香才能见到,老侯并不过去,每天只这里眯眼看看。

邹明总从他背后走来,低低地笑:“铁头御史在里边儿,还有陆御史等人。”老侯略作颔首,邹明又忍俊不禁地低声:“小袁这个东西,早几年我就知道他要炙手可热,这不,让弹劾了吧,我是半点儿不奇怪。”

在这里,老侯才会慢慢说上一句:“物极必反呐,这是个理儿。”说过,就不再看,准备走开。袁训在加寿生日当天都猜自己免不了让弹劾,第二天雪片似折子飞到皇帝案头,弹劾袁将军教女无方。

袁加寿才两岁,家里但凡有活泼而又六、七岁以下孩子的,都有家中从此无宁日的经验。有些一直到十几岁,还是闹腾的。

孩童童稚,求知和好奇并重,见到什么都想碰,又没有力,又遇到由着她的家人。这家子由着孩子的家人,还和一般由着孩子有区别。

皇帝都不干涉加寿的活泼,是他也知道袁国舅的病体。一个夏天还要盖被,不敢穿薄夏衣,在夏天稍有风寒就要病的人,中宫由着加寿也就不奇怪。

由着由着的,就由出弹劾来。老侯暗笑,如果这道折子由他来写,应该写袁将军生女无方,教女这事情,这不是弹劾中宫娘娘?

皇帝无家事,弹劾娘娘就弹劾娘娘吧,于是太子妃也就不能幸免。太子妃在中宫殿室中的失仪,会记档的,凡宫中发生之事,都会记档,当皇帝说不记时又例外。但遇到铁头的官员,他照记不误。

年初才以“告老”名义丢了丞相官职的柳老丞相,也就不能幸免。

袁将军的两岁孩子,都教女无方,何况是几十岁的太子妃,柳老丞相也就中,又让御史扯进来。

这两拨子,一个弹劾袁训,一个弹劾太子妃,并不系出一组,但实在热闹,你弹劾来,我弹劾去,皇帝偶得半日闲,这两天就能烦死。

往内宫门去,浓荫幽静,繁如织。斑驳日头只从树叶间隙中流出,暑热让挡在外面。老侯微微笑着走着,暑热消失,凉风袭来,他心有所感,回了回头。

这一回头,老侯一愣。

两出子人见驾后刚出来,从背影能看出一帮子是铁头御史,一帮子是陆御史等人。铁头御史姓林,专一的弹劾袁训。陆御史和常御史好,加寿生日那天常御史――玉珠的公公――在宫里,把太子妃举动全看在眼里,他不出面,当晚就找到陆御史,第二天专一弹劾太子妃和那倒霉不当官又让扯下水的柳老丞相。

弹劾袁训的自然弹劾不动,但他们不管。

弹劾太子妃的也没有想把太子妃拉下马,就是皇帝面前也有劝谏的,不见得是拉下皇帝。

御史,就是正风气的,弹劾有理,上意允不允就是皇帝的事情。、

今天想来皇帝没有如他们的意,也许可能还有斥责,就两帮子人都走得带着沮丧。有一个人的身影,带出老侯的惊奇。

秀才有方步一说,当官的人有官体一说,走路和挑脚汉子们不同。御史们的沮丧只在他们微略的背上,脚下步子还是丝毫不乱,迈得周正。

就显出这个人的脚步不同,全无章法。

给老侯的第一感觉,这是个家人。再看他衣裳,也确是个家人。但就是家人,老侯知道自己家里的家生子儿,打小儿在府里长大的,没有一个是这样的步子。新入府的家人,过上半年也就改变。

无事他走得粗野,哪个主人会要他跟出去。

再看这个人能跟进宫,老侯诧异住,这是哪家的?就在此时,电光火石般一闪,老侯吃惊住。这个人他见过!

他一定见过的!

前面的那个人也有感觉,回过头来。侧脸儿转到一半,让铁头林御史给阻挡,说上一句什么,老侯就只看到他的侧脸儿。

青衣小帽的家人打扮下面,他的面容愈发的熟悉。强烈的逼迫感扑天盖地而来,却还是想不起来。

内宫门上,迎接的太监已候着。哈腰笑道:“寿姑娘和老太太等着呢。”老侯暂且丢下来,随他进去。

加寿在廊下站着,看贴墙根摆放的大缸里睡莲亭亭。咧嘴儿一笑:“太爷爷,”小跑过来接老侯手中的果子。

宫里什么都有,但全是上好的。老侯去年就给加寿带东西回来,知道她的喜好。大街上略酸的果子,看着不好看宫里不会要,却好吃的,总获得加寿青睐。

小手伸过来,握住老侯的手,一同进去,见殿中悄悄无人,帷幔垂地后面,隐有笑声。一旁的偏殿,老太太走出来,加寿带着二丫去收拾果子,老侯悄声问:“在里面呢?”

“在。”老太太悄回。

那帘子后面笑的,奶声奶气,那是袁训的两个儿子。

老侯不再问,在他昨天坐的地方上坐下,没一会儿加寿出来,老侯开始讲故事:“这个甘罗啊,小小的年纪,就自己当家了,父亲也不在身边,母亲也不在身边,祖父也不在身边,祖母也不在身边,不像寿姐儿,父母亲不在,还有曾祖母在身边,寿姐儿就比他聪明,”

加寿听得入神。

“那个司马光,嘿,会砸缸,不过加寿你可不能学他砸缸,那是调皮孩子。你呀,要同他比比,父母亲走开,你也不哭,加寿不但不哭,还会送是不是?”

帷幔后面,中宫侧耳听着,踱步回来,另一边凉榻上,袁怀瑜和袁怀璞张手张脚,袁夫人问道:“如何?”

“他倒有心,先来告诉加寿不要哭。”加寿不哭,中宫红了眼圈。知道劝不好,袁夫人就笑话她:“又不是不回来,再说不是把寿姐儿给了你。我呢,送孙子回去,也就回来。”

一个一个的都离开,虽然还回来,也让中宫愤然:“他们自己会带吗?”

“不是有你找的奶妈?”袁夫人好笑。中宫无话可回,长长的吁出一口气去,似自语:“这个孽障,就会和我作对。”

“啊,”袁怀瑜出来一声,袁怀璞也就跟上:“哈,”也是一声。中宫顿时把孽障侄子抛到九霄云外,抱起袁怀瑜掂掂,笑道:“你是老大,长子与别人不同,我要多疼小的。”把袁怀瑜放下,抱起袁怀璞掂掂,这就无所求的满足神色:“这个也胖了。”

帷帘外面,加寿还在听故事,故事主角已变成加寿。

“加寿能干,加寿说,父亲母亲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加寿软软的学着。

老侯语带鼓励:“还要说什么?”

“嗯,要对小弟弟好。”

“就是这样,”

小嗓音在偏殿中一声一声出来时,那让念叨的一对父母正在家里伏案。

案几旁,宝珠研墨,袁训在执笔。在他手中铺开的,是一张奏折纸。最后一行字写完,袁训不满流露:“这是怎么了?我忙着收拾行李离京,还要为太子妃和柳家申辩,我呢,谁为我申辩。”

袁将军嘟囔:“我也让弹劾不是吗?”

“那是你的亲家,”宝珠哄着他,见袁训又是一写完就横针也不想拿的样子,自己吹干奏折,收拾好,拿出去叫出红:“打发个人,这就送进宫去。”

趁这个空儿,袁训早跑到榻上去凉快。榻在窗下,他带着睡下就不想起来,面庞伏对下,让宝珠取凉茶过来:“写这种折子把我累到。”

“宝珠哪里有空儿,宝珠还要收拾东西。”宝珠这样说,还是亲手倒碗凉茶进来,看着袁训喝完,把他揪起来:“一起去看收拾出来的东西。”

“又要往城外去?”袁训望向院子,家里不热,但外面必定炽热满天。拗不过宝珠,而且东西真的要看,袁训边起身边道:“全怪姑母,”只说这一句,又让宝珠堵回去,宝珠道:“快不要这样的说,这是姑母的情意。”

又道:“你还要抱怨,我更不知道怎么对同行的连夫人尚夫人他们解释。”

夫妻出来,袁训上马,宝珠上车,一同行到城外。码头上,停着船。大船,船上足可以装下一、两百人。

三只大船,让袁训叹气:“这幸亏是我同你一起回去,假如我中间走开,你一个人带着客人们,可怎么把这些东西运回山西。”

“袁将军,袁夫人,”

隔壁是几只中号船只,相邻可以过来,几个管家过来,感叹道:“你们倒运几大船的东西回去?”管家也是同样的吃惊:“说下了码头还有几百里路,这得多少车才能运走?”

袁训气闷,宝珠掩面轻笑。

姑母没留成孙子,就弄几条大船运袁怀瑜和袁怀璞这一年里用的吃的戴的东西。梁山王府的船也停在这里,也不过就一只大船,就装得下东西。

“这哪里是回家?这像带人回去打架,再不然是贩东西的。”送走管家们,袁训蹲在船头上嘀咕。码头的草丛里,有一个人蹑手蹑脚的走开。

……

离码头五十里的地方,有个镇子。凡往京里去的人,到下午怕赶不上城门关闭,就在这里歇脚。因此不是太大的地方,却繁华热闹,人来人往。

客栈高挑着幌子,酒楼上人满为患。在这种热闹里,并没有影响到后院一带柳树下的幽静。

小小的院落,只有五间房,住着十几个人。上房只住一个,正在桌旁凝思。

他生得眉目飞扬,顾盼间英气流转。带着干练,面容上是风吹日晒的微古铜色,有时候也作微红。

常走路的人气色好,和关在家宅里养尊处优不同。

福王殿下,又折回京中。

正在和一个人说话,言词中带着怒气:“不除掉他大事难往下进行。”

“王爷,留着他皇帝才不起疑心。当前要除掉的人,却是昭勇将军袁训。”在他面前坐的,白面微须,是个书生打扮的人。

福王沉吟不语,白面书生笑道:“王爷不信我的话,去看的人也就回来,看看他是怎么来回话。”

院外日头往西沉落,才有一个人回来,正是那从码头外面走开的人。他一进来,福王和书生都看过来,听他回道:“一共十五只船,四只大船,十一只中等船只,都往山西去。而且我看到袁将军和夫人往船上去,我走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下来。”

抬手让他离去,白面书生笑道:“如何,管七今天从宫里出来,已查明这船只是宫里出来的,三只大船单送袁将军回山西,这赏赐过了吧?”

“他不是生个好女儿吗?”福王神色含糊的,显然并没有听从书生的话,把袁训放在当前的头位。

书生呵呵笑了,试着此开福王视线:“王爷您出自皇家,应该知道能有非常**,必有非常事。依我来看,还是从袁家下手。”

福王索性把话挑明,他面露阴毒:“但不把他叫出来说个明白,我怎能甘心!”书生还想再劝,福王长长叹息一声,叹得郁郁的,似不能解开。

他都这样的烦恼,书生也心中难过。想福王殿下怀有大志,颠覆皇朝,再立新朝,就在他事情有起色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出了一点不对,那一点不对,好似清水盆里滴下墨汁,这墨汁不但没有让清水化解,反而给清水给重创,让福王殿下至今不能进京,不敢进京。

福王当初离京而去,一心创立自己的大计时,千算万算没有想到会有这一点差错出来。

人太过闷着自己也不好,书生强笑:“真的不能释怀,那就见见吧,只是他肯不肯出来,却不知道。”

“他敢!”福王怒容显现:“他敢不出来,我就挑明身份,和他拼了!”

“王爷!大事为重!”书生不得不断喝上一声。喝过,还要对外面看看,毕竟这里是客栈,虽然很安全。

福王的怒气,在他喝声下渐渐消失,呆呆对着地面,好半天才闷声的道:“陶先生说得有理,大事为重!”

怅然深深在他面前浮现,大事为重啊!

陶先生也叹气:“见见吧,料想他为了他的荣华享受,也不敢不出来。”往外面走去,道:“我让人去知会他,说几句狠话,让他一定要出来。”

“先生止步,”福王叫住他。

陶先生停下来,还是有惊喜的:“如果不见,其实最好,他已经变了心,再说什么也无用处。”他以为福王改变主意。

福王扯动一个僵硬的笑容:“已经让人去告诉他,只怕就要到了!”

陶先生大吃一惊,才刚他还答应福王去见,现在他却油然生惧:“王爷三思,这是京里。而且您在暗处,他却是在明处,处处受皇帝监视。王爷,要是让皇帝发现他是假的,”

福王冷笑:“他敢吗?”

陶先生哑口无言。

院外有人走来回话:“王爷,他到了!”福王长身而起,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透着长久在外的利索,拿起剑,外表也是普通的那种,往外面走去。

陶先生愣上一愣,怕福王有失,还是跟上去。福王直奔院门出去,陶先生却在院子里叫出人来:“准备好,有什么不对,我们就要离开!”

不久前好不容易才劝走为儿子死而回来的福王,又因为皇帝一场宴游,以为有可乘之机而回来。

福王这次回来,更按捺不住心头怒气,一定要见……陶先生只能跺脚:“最好不见!”但还是追了出去。

……

镇外有一处密林,水深草高,到了晚上还有野狐子叫声,白天也很少有人往这里来。福王带着人走到这里,见到前面露出人影,摆摆手,跟来的人退后,只有陶先生不放心还跟上去。

草丛里走出一个人,白白胖胖,胡须刮得一干二净,正是京里的那位福王殿下。

两个福王一照面儿,都咬牙切齿互相瞪视,像不共戴天的几世仇人一样,随时可以分出你死我活。

林虽深,也有日光打下。就没有日光打下,两张面庞对上,不一样的地方也就一目了然。

福王瞪祝王。

一个好似肥白鸭子,去毛洗净那种,面颊涨得鼓鼓的,带着不愁大鱼大肉那种,这个想来就是京中王府酒色财气中的福王,他的眼敛下面,还带着微浮肿,是昨天色多了。

而另一个,精干健壮,长年在外,长年在马上,面上有风尘,面颊上紧绷,肌肤是健康色,这个,就是在外奔波为自己建立新朝努力的福王,好似晒干的酱鸭子。

白鸭和酱鸭,五官哪怕一样,也一看就能分出。

酱鸭福王怒不可遏,手臂有衣衫内有力的鼓起,看这力气随时可以扑上去把白鸭福王扼死,陶先生及时握住他手臂:“王爷息怒!您是和他说话的,不是和他生气来的。”

白鸭福王冷笑:“就他?他也不敢杀我!”把脑袋一昂:“杀了我,你敢进宫去见皇帝!你敢用你这张晒成乡下人的脸去见皇帝!”

下巴抬着,又把酱鸭弄一肚子滔天气出来。

真福王恼得眼前金星直冒。他全是让对面这只雪白鸭子给害的!

他们是远亲,假福王姓韩,与文章侯府的血缘更近。血缘亲里出一个长得相似的不少见,假福王在十岁以前,就让太妃选中。

太妃为儿子选替身,是没把儿子扶上位,对以后的担心。皇帝之所以没发现,是太妃那个时候还能遮点儿天。这个替身早早就长在福王府中,一直只模仿福王,很少出来见人。直到太妃去世,福王为图自己新皇朝而离开京中,假福王才真正的出现人前。

假福王也有野心。

珠宝、王爷大轿、美女无数……除去福王留下的几个忠心老人以外,别的人不明就里,都对假福王言听计从。

假福王在钱之余,还有几个人在耳朵下面耳提面命,当着人他是祖宗,关上门老家人们才是祖宗,于是他用了十年以上的功夫琢磨怎么长保住荣华,还真让他琢磨出来。

在萧仪出生后不久,真福王再次离去,他一走就是经年,有时候两、三年不回来,假福王借儿子庆满月,把老家人请坐一桌,他亲自倒酒。

满月那天,宫中也有人来贺,前面厅上是客人,后面厅上请老家人。一壶酒全都药死,假福王也倒地让人救起。

当时无人敢查此事,还以为皇帝暗中下手。皇帝让人查过,最有可能药人的是执壶的福王,这个可能让忽略,假福王从此高卧在府里。

又有王妃与福王是夫妻,外人看不出来的破绽,夫妻**第间一定能看出,生萧仪时,假福王让她大出血而亡,府中从此任他逍遥。

萧仪是福王的亲生子,小小年纪就生出鳞角。他在外面推动的顺利,与他的生身父不无关系。萧仪不曾出京,他的生父也不敢见他,就一直埋怨父亲无能,到死不知道那不是他的亲生父亲。

萧仪死于福王刀下,福王的荣华让他破坏,又怕他吐露什么,要株九族,不宰他才是怪事。

华阳郡王满月,福王死了一堆家人。消息传开来,真福王知道后,已有两个月,等他奔回京都,又是数月。

不到半年的功夫,足够假福王把自己养成白白胖胖。他明知道真福王风霜苦,而且以前真福王为求逼真,有家人看着假福王练拳脚,看着他在外面晒日头。

这下子无人管束,除皇帝召见,他天天把自己关房里不出去,除年节必须王爷出现外,皇帝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而每一回见,总是养得肥白,只一个肌肤色泽不同,真福王从此流落在外,他倒成假的那个。

又肌肤精干,这一个却肥肥肿肿,俨然就成两个人。

全是这只肥白鸭子害的。

酱鸭恨声:“你也只能在王府里呆着,除了这,哼哼,别的休想!”

雪白福王真恨:“劝你赶快把铺子金钱全数交出,不然我去皇上面前举报你!”

真福王长年在外,他也留着一手。他的铺子钱,由老家人照管。假福王以为药死老家人,钱尽数归他。但等到一查账目,才知道很多铺子不上府中账目,把老家人的房子几乎拆成碎片,也没弄到他想要的钱。

但好在还有常例钱在,后来宫中照例的赏赐,别人有的他也有,王爷体面还能维持。

两个福王都向对方恨之入骨。

“你杀我妻,杀我子,有朝一日,我一定吃你的肉。”真福王怒目。

假福王威胁:“别以为我找不出铺子,那在你的名下,我若是能查…。”

真福王不怒反笑:“你怎么不去查!”

皇帝对福王忌惮,福王没有实权,户部根本不买他帐,不帮他查看。

这两个人见面就掐,一句正话不说,陶先生头疼。先劝酱鸭:“王爷,您有要说的,就赶紧说吧,不然咱们就回去。”

明知道他没有说的,不过就是叫出来泄泄愤。

又对白鸭子板起脸,这是个假的,都看不起他。

“劝你自重,好吃好喝,绫罗绸缎里呆着,不要再生事情才好。”

这话说的陶先生自己都觉得牵强,就是陶先生自己,也有杀白鸭子的心。

仪殿下是他亲手所杀!

他亲手断了福王的子嗣。

福王殿下在儿子出生后就被迫不能回京,不得不别想出路。皇家血脉,自有傲气。在外面又纳妾室,却不能忘怀王妃,又生儿子,却总觉比不上在京中教养长大的长子。

萧仪是七殿下!

却是实际上的第一个儿子。

陶先生深深叹气,他都想上前把白鸭子宰了,何况是身为亲生父亲的酱鸭福王呢?陶先生心想我就说不要见是不是,抱住自家的酱鸭求他:“王爷,咱们走吧!”

还真的不敢杀他,留他迷惑皇帝视线。

而假福王早有言在先:“我前脚死,后面就有人进宫去告密,不信你试试!”

一心要见假福王,也不过是威胁几句,骂上几声,暂出心头气。

月儿上枝头,假福王怎么回京再或者不回,只有他自己知道。而真福王没有回客栈,而是在外面等人手到齐,远望京都月下明亮,又看儿子埋骨处,打马离开。

他不警惕,早就让抓起来。

不防皇帝,也得防假的那个,代替自己享受府中一切的那福王。

为了他的皇帝梦,他放弃的还真不少。

……

月色悠悠,老侯敲开袁家大门,神色谨慎:“袁将军在不在?”袁训就要离京,只怕外面三请四请的不好说。

孔青笑道:“才用过酒回来,您来的正是时候。”听到袁训在,老侯反而有点儿慌张,跟后面进去,孔青早跑进去回话,袁训和宝珠一同迎出。

小袁将军面色潮红,酒劲儿没醒:“祖父到了,宝珠备酒去,我们再喝几碗。”老侯心事重重也一笑:“祖父这两个字叫的好,以后就这般的称呼我吧,你还别说,我没有一个孙子有你出色。”

到了宝珠这里,就中规中矩:“舅祖父请房里坐。”夫妻把老侯让进房中,宝珠亲手去泡好茶。

袁训摇摇脑袋:“这么晚了您来一定有事情,等我醒醒。”一句话飘过来:“听过我的话,包你醒来。”

袁训嘻嘻:“您说,是上山打虎,还是下海擒蛟,我这会儿就想清醒,就是醒不过来,打一架也许能醒。”老侯凑到他耳朵根上:“我在宫里见到山西的混混!”

嘣!

袁训一惊,骤然醒来,眼睛微睁:“什么时候的事情?”

“下午我去给寿姐儿说书,见到一个人好生熟悉,没看到正脸儿,直到刚才我才想起。他跟在林御史后面,是他跟进宫的家人。”

袁训紧紧锁起眉头,喃喃道:“为了我?为了福王府?”

“不为你,你带着宝珠也要小心!”老侯道:“我没有证据,要在宫里查,还得你去。你不要大将军功绩就晕了头,就把袁二爷给忘记。”

宝珠敲此时要进来,夏天是竹帘子,在外面听到,把茶水给红捧着,让她不要进来,二爷一步迈进,脆声问道:“谁找我?”

袁训借着酒劲头,什么都不怕,嗤笑连声。宝珠站到他旁边,妙目流动:“我的差事不是,是我的就告诉我。是来寻仇的,还是来找我攀谈的?”

老侯来前是揣着小心,但见到这夫妻二人年青好时候,胆气正浓时,浑然不怕,也心头解冻,呵呵地陪着笑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