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苏先逞威风

侯门纪事 第二百五十七章 ,苏先逞威风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留郡王这就安心睡觉。久经征战的人,都知道一夜好睡难得。此地安全,正是睡觉的好时候。

第二天是梁山王点兵的日子,陈留郡王醒来,只带着大小军官过去。全军都过去,也站不下。见到龙怀文出现,日光这时候又正好,陈留郡王就在他面上装作无意,其实认真的找了找。

果然没有太重的伤,嘴角有点儿肿,眼角有点儿青,这些放在龙怀文面上,并不明显。

袁训是在陈留郡王身侧,陈留郡王也看看小弟,见小弟也是一样,面颊上有稍青,对练武的人来说,自己在家里摸打滚爬都可能发青,也不会让别人察觉异样。

暗放下心,陈留郡王肚子里骂袁训,这小混蛋,揍人的功夫见长。

“走,”不再打量,带着他们去见梁山王。

……

边城外有很多不错的景致,因离中原繁华地方远,很少有人来,纵然有名山景致,也就无人知晓。像梁山王今年选的这一处高山和幽谷,因出谷的地形盘旋,隐藏这么多大军,轻易不会让人发现。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离边城很近,过年中有敌进犯,随时可以支援。

各家郡王们都没有带齐兵马过来,但单只是军官,梁山王的帐篷里就站不下。王爷把点兵的地方选在半山腰,有一块平整大石,旁边有几株怪松,枝节古朴,似老螭枯龙。

山风,从白云中出来,吹得人面上生疼。但这些全是生死中无数次出来的将军,他们又怕什么?

热血豪情,是男儿壮志的基础。梁山王陪同苏先走出来,往下面随便扫一眼,就为一张张坚硬的面庞生出自豪。

几十年征战,妻子儿子全都抛下,梁山王也有自豪的本钱。

风衬笑声,似更深而响亮,直到所有人心中。

“老夫我不废话,咱们直接正题。”梁山王没出来以前,就知道来的这些人,全盯的是京中出来的苏先。

苏大人是来颁发军功赏赐的,他才是今天所有人关注的那个。

梁山王对后面侧身:“苏大人,有请。”

下面有许多人没见过苏先,只知道京中来人。还有人,来的是谁都不知道。这些不知道的人中,包括谁呢?

定边郡王、东安郡王……几乎都不知道。

梁山王不肯早对他们说,自然也有看笑话的意思。

见一个年青人,在随从的簇拥走到台边。他的面色略显苍白,可能与他幼年常时间在水中有关。

但除去苍白,他鼻子高挺,眼眶略深,是一个病态美男子相貌。

给人的感觉,也单薄。

京里出来的文官全是这模样,风一吹就倒那种。大家看一看后,并没有把这位大人多想什么。东安郡王还在想连渊这小混蛋,不想让他这么早升官,却因为小王爷要打石头城,连渊升官这就无人能挡。

靖和郡王想葛通是前江左郡王外孙,他的来意真的不是取走江左郡王人马?

定边郡王又气尚栋出的好主意没告诉他,其实攻打石头城的那笨重东西,尚栋就是先告诉定边郡王,他也不会采纳,嗤之以鼻还差不多。

石头城打下来以后,尚栋亲手放火烧了那东西。没法子带,拆开也得几十辆大车才能带走。和游牧民族打仗,带着是个拖累,

有几十辆大车,带粮草和伤药更实际。

除去生尚栋的气,定边郡王还气龙二。这小崽子,有官升就忘记当初谁奶过他!郡王把个眼珠子冷嗖嗖去寻龙二,如果眼睛能放冷箭,早就放出去一堆。

各家郡王各自心思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思,就是一起看陈留郡王不顺眼。他们中有人早在暗骂,颁吧,颁来颁去,也是他的赏赐最多。

陈留郡王才不怕,他名将十几年,遇到的红眼嫉妒不知道有多少回。别人越是嫉妒,陈留郡王越是把下巴昂起来,把个笑容打得光彩万分,好好的展示一下。

圣旨还没有念,台下千奇百怪的表情早出来。苏先看在眼中,打心里瞧不起。这些当武将的,背后还有脸说文官最龌龊,真好意思说出口!

看你们脸上那勉强的笑,和眸底鹤顶红似的红,这不也同一个人身上出来的?

轻咳一声,苏先开始宣圣旨。

他把军功一一的念出来,小半个时辰才念完。就这还只是大小军官,士兵们的赏赐另有花名册,由郡王们领走,自己回去发。

去年一年,有军功的人很多。但招眼的,还是石头城那一战。念出来时,郡王们倒没有太多的不痛快,这是因为他们过年前全让人在京里打听,先行知道消息,心里落差早就落定尘埃。此时再听到,不过再对陈留郡王多瞪几眼就是。

念完圣旨后,把他们吓了一跳。

台上这白脸儿文官,把圣旨收起后,后退一步,不敢再站到梁山王之前,徐徐说了一句,由山风送出清晰入耳。

“王爷,出京前,我曾在太子殿下面前请战,太子允我苏先,在王爷帐下打一仗再走。”

苏先?

郡王们心还沉吟在军功中,随意地收下这个消息,哦,这个年青人叫苏先。

苏先!

最早醒神的,是定边郡王。苏先这两个字,头一遍似耳边风,第二遍它不请自来,从耳朵外面钻进来,在定边郡王脑海中逛了逛。

定边郡王目瞪口呆,苏先!

有什么从他的后背上往下溜,应该不是冷汗,冷汗出不来这么快。只能,是他的心情。山风在这一刻狂野扑打着他,他的位置并不孤单,却感觉风只吹在他身上。

定边郡王茫然抬起面庞时,见到在他对面站着的东安郡王、项城郡王都和他是一样的神情。以前骂过太子近臣的人,郡王和国公们中,都有份。

苏先报出名字时,大家全呆若木鸡。

陈留郡王也咧一咧嘴,以前他也骂过。那是袁训成为太子近臣以前。三近臣出来以后,陈留郡王才闭上嘴。

他们不是柔弱的草,他们是彪悍的战将。刀头上舔血,铁骑下饮浆。现在让苏先的名字震住,内心都是怔忡的。

他们惧怕的,是太子殿下。

阳奉阴违,从字面上看不是品德,但却是大多数人具有的共性,有时候也是一种保护色。

太子作为储君,没有几把刷子是休想收伏一些人。这一些人,有本事,却也最刺头。就像梁山小王爷,在京里聚众,共然和太子党对抗,太子殿下表面上也是没有办法,随便打去吧,他佯装不管。

远隔千里的边城,桀骜的郡王们,更有的是点子和太子打擂台。拿太子近臣们开个玩笑,更是家事。

直到去年。

直到石头城大捷。

对太子非议的人,这就嘴堵上一大半。他们在领略到太子门下不可轻视以后,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心思稍加改变,不像以前那么轻视太子殿下。

不轻视殿下,也就不再轻视他的人。

连渊在东安郡王帐下,葛通在靖和郡王帐下,尚栋在定边郡王帐下……打压收买还是会有,但心里的认识已经大不一样。

东安郡王都盘算好,让连渊这小子好好为自己立点儿功。靖和郡王也打算对葛通更加的防范。他们对太子党们这就算有忌惮时,苏先出现。

自己曾说过什么话,自己总还记得。苏先还没有发难,他们自己先内心一惊。这时候,石头上苏先面如墨汁,就大骂起来。

“我是水匪出身,还有哪一个敢当我是小白脸儿好侮辱!柳至托我带话,他虽出自柳丞相一族,却也是幼学勤读,不敢有一日怠慢!我七岁上死尽家人,江水中埋伏足有一个月,三天三夜我没出水面,尽杀我的仇人!”

话语声如炸雷般,在每一个人耳边响起。

不管以前非议过苏先的人是什么心情,别的大小军官听得很入神。

文官骂武将粗野,武将骂文官龌龊,道不同,就互相看不顺眼。如果这是个文官在上面斤斤计较,说有人背后说他坏话,只能成为军官们的笑谈。

但苏先破口大骂,钦差身份也不管不顾,反而更合当兵的心。

而他骂出来的话也很惊人,有人没听过他的身世,这就眼皮一眨不眨,不敢错掉一个字。

三天三夜没出水面?

已经有人在纳闷,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是鱼不用呼气吗?

“没有人敢审我的案子!勾决,我年纪小,”苏先把手一抬,在自己腰上比比,瞪圆眼睛:“那时我还没这么高!不勾决我杀的不是一个两个!水底下比的是水性,哪怕你是丈八汉子,别对着我称英雄,我七岁时到水底下,一刀一个,切瓜剁菜!”

陈留郡王也听入了神。

“后来蒙殿下开恩,说我有血性,为家人报仇可留活命!又说我杀的也是水贼,贼窝内讧不在律法之中。从此我到殿下身边,先习文,后当差。我是前朝文武状元,哼,本朝能有几个!”

袁训露出笑容。他一直服气苏先名气比他大,是苏先从没有胡扯过袁训,而且文才武功,样样比袁训为强。

袁训英俊过人,在太子府上先生出无数谣言,当时没有小看他的,就有苏先一个。

苏先自己出身就不好,一直是让人小看惯了的,他深受其痛,发愤用功,时常安慰袁训:“有朝一日,让别人全瞪眼睛去,现在不理他们。”

文武状元?

军官们中有啧嘴声。

“十五岁,我奉命调查江西布政使贪污一案,拿下江西大小官员六十七个!十六岁,铜铁走私案,我独战大盗一阵风,把他生擒。十七岁……。”

下面的人都不再是吃惊,而全用心去听。

就是梁山王,也听进去。

江西重大贪污一案,兵部外放官员与大盗勾结,私运铜铁一案,全是举国震惊的大案子。

权钱,从来与贼污分不开。没有年年有事情这一说,人心受到诱惑,年年不同。去年不贪的人,今年想的就不一样。

今年清廉的人,明年也许手头缺钱。这缺的钱中,并不全是他们花天酒地,也有为急病为有难事……

但贪污,总不是正道。

萧观在他爹身后,见他的爹负手静听。小王爷腆腆肚子,心想我一直信中就没有说错不是?姓袁的最会和稀泥,柳至最狡猾,苏先最难缠!

这个难缠的,知道自己背后让人骂,他怎么能忍得住不来?

不过萧观暗暗担心,小王爷不是绝对粗人,他想太子党们在各家郡王帐下本就不受待见,姓袁的在自己姐丈帐下吃香喝辣的除外。

苏先这一骂,他拍拍屁股没事人一样走了,别人关系就要更僵。

太子党们不招人喜欢,小王爷可以拍手称快。所以他担心一闪就消失不见,反而越听越想笑。最好太子党们落得无处容身,小王爷就一一收下,先得告诉他们,跟收流浪狗似的,好好跟着“爷爷”,不然就没有人要你。

他想得这么得意,自然是越听苏先大骂,他越想笑,与别人不同。

苏先足足大骂一顿饭功夫,每段后面都加上“柳至让我带话来”,有时候让人哭笑不得。这跟孩子吵架拌嘴似的,但又让人不能忽视。他在上面骂的,不就是下面这些人。

郡王们是和他生气也不是,脑子里正消化他说的话,来不及生气。不和他生气,他到底几时才骂完?

陈留郡王对袁训使个眼色,示意他上前去劝阻一下。袁训回他摇摇头,小声道:“快完了,他平生的牛吹得差不多。”

龙氏兄弟窃笑,龙八忍不住开个玩笑:“这牛也足够长了。”辅国公白他一眼:“你什么时候能有这么长,那是祖上生福运。”说得当儿子的立即闭嘴。

现在轮到袁训和陈留郡王窃笑龙氏兄弟。

袁训对苏先的了解,是准的。石头上苏先闭一闭嘴,余音袅袅似还在众人耳边。他的牛就此吹到这里,接下来的话,苏先说得非常之快。

和吹自己牛皮抑扬顿挫大不一样。

他刚猛狂摧的劲头儿:“既然来了,不打一仗就走,让人更不知道我!”微侧目在梁山王身上。昨天和袁训说时,苏先根据细作消息,想用最少的人,打最强的兵。但袁训帮他分析一下,道:“你在这里,就得给王爷几分面子。哪怕你把所有郡王全得罪光,王爷面前还要有礼的。”

这就不自作主张,声明自己要去的地方,苏先对梁山王微欠身子,大声道:“请王爷准我带一支小队,迎战苏赫的先锋军!”

苏赫今年是一定会来的,没有细作消息的人,也心中有数。苏先说出请战的话,就没有人意外,只皱起眉头,这个人是彻底揭脸皮而来。

郡王们在心中盘算,去年太子党们出人意料,今年苏先这从没有打过仗的人也能有场军功,让久经战场的人脸放哪儿?

东安郡王和定边郡王同时张张嘴,正要出声拒绝。

“先锋是我的,有你什么事儿!”暴喝一声,萧观走出来。他斜眼睛歪鼻子,鄙夷地伸出大手忽闪着,好似苏先是只苍蝇,这样就能把他撵回京。

小王爷瞪圆大眼,把个脑袋顶着:“我们自己都嫌仗少,没得分给你,走开走开!”

郡王们暗暗解气,难得对小王爷有赞赏之意。

这话回的好!

“我不动军中人马,我只要太子府上出京的那些人!”苏先大声道。

就有军官们算算,尽皆吃惊。任何一支先锋队伍,都不会低于五千人。军中太子党们,不过二十余人。

想让萧观服气,特别是他现在脑袋上顶个“大捷”名声,难于上青天。

萧观冷笑:“我也不动军中人马,我只要去年跟我打石头城的那些人,还不要当兵的!”

苏先和袁训对视一眼,他们昨天商议的,是苏先只用太子党,而太子党再举荐龙氏兄弟,这个人情就还是袁训的。但现在,全让小王爷打乱。

苏先慢吞吞地道:“原来你也相中他们?”

萧观横眉以对,一语揭破:“你当我傻吗?你打算一步一步的要是不是?去年跟我大捷的人,哪一个不是宝贝,我等着你要,不如我自己要!”

苏先清嗓子,袁训摸鼻子,你不是傻,你就是总坏人事情?

但苏先就是苏先,他不会让小王爷难倒。用手一指龙氏兄弟:“这样,我就要他们,去年跟你大捷的别人,我不要了。”

龙氏兄弟又惊又喜,都对袁训看看。小弟不说话,这位平生经历能当牛皮吹的苏钦差怎么会知道他们。袁训低头看地,让陈留郡王踢一脚:“你做人情,等的不就是这时候,装什么装!”

“他昨天问我要人,我才说的。”袁训再抬头看天。龙八离他最近,见到小弟微微脸红,像是难为情上来。

龙八正要笑,听苏先又道:“不过,我只要去年进过石头城的几位,没进过城的,我一个不要!”

这话让萧观听着喜欢,去年的功劳,全是他脸上的金子。萧观道:“有理!”把手一甩,叉在腰上,那架势分明在说,我也不要。

龙怀文怒气上涌,可又无可奈何。

这分明是踢出他一个人的意思,可他偏偏没有办法。

龙怀文以为丢尽脸面,其实没有人管他心思。看台上越争越凶,苏先大声道:“不把前锋给我,把最难打的给我!我不加兵卒。”

“胡扯!全是我的。”

最后还是梁山王把他们分开,王爷道:“苏赫兵马如何出动还不知道,想来不会只出一路兵马。不要争了,苏大人为太子所派,既然有这样的意思,老夫我当成全。大倌儿啊,仗打不完,你别争了。”

项城郡王回去后,怒气难忍。一个人在帐篷里生闷气,如今是太子府上的狗,也不能小看一眼!

想京中拿我们这些出生入死的人,看得比他府中的狗也不如吗?什么人想到军中来骂,他就敢跑来骂人!

陈留郡王也找来袁训,单刀直入地问他:“苏大人是想逼反谁?”

袁训眨眼睛:“姐丈这话我不懂。”

“他牛皮再长,和我们几十年血里火里不能比。太子纵容你官职一升再升,又纵容他跑来骂人。当兵的认为这人爽直,你认为我会这样看吗?别说是我,只怕别的人这会子都在骂他!”陈留郡王目光冷峻。

袁训微微一笑:“依姐丈看来,谁最有可能反?”

陈留郡王语塞,他急切走上几步,喃喃道:“我明白了,你们这些人到军中不怀好意,为的就是挑出不安分的人。”

“姐丈以为军营里还不够乱吗?”袁训淡淡。

陈留郡王面色剧变:“你这话,我也不懂。”

“张辛兵变,还只是一件小的。在各家郡王中,这种事屡见不鲜。太子殿下在京中运筹千里,他说当断不断,必为所乱。既然要乱,那就乱吧。”袁训笑笑。

和他年纪不相衬的沉着,让陈留郡王张口结舌:“这……。”随即脑中电光火石般一闪,脱口道:“有人要谋反吗?”

袁训不动声色:“不是年年都有人要谋反吗?”拉杆子起义的,反对朝政的,年年都有。他再想含糊过去,陈留郡王也已经明白。

他负手回想京中见过的太子面容,仪表高华,灼灼如珠。但这份儿心思深远幽长,敢想也敢做。

殿下还真不怕逼反几个。

“好吧,殿下要四海宇清,也有道理。”陈留郡王轻轻叹息,不知是为太子的胆色,还是为太子党们的胆量而叹。

一旦明白,他不用再说,挥手让袁训出去。袁训走出来,见晴光正好,雪有消融之势。而雪一化,下面盖住的花草也好,泥地也好,全都要露出来。

袁训也把手负起来,独自出营,在一处早发绿叶的树下走着。殿下雷厉风行,就像日头把雪消融,不管有什么也不能再隐瞒。

军中将是如此,官场上也将如此。老侯那里,也快要动手了吧?

……

二月的边城外,春风一吹,绿得比江南早。无山遮掩,日头光充分照下来,没有春雨,却有积雪的湿润,早发桃杏树都绿叶盈然,间有小小的花骨朵出来。

这花是得春风就生,如果倒春寒,只怕又冻死不少。

邵氏走出房门,紫花告诉她:“老太太又去吃年酒了。”邵氏莞尔:“还是这样的爱热闹。”紫花却持另一种看法:“这里的人好客呢。”看看天,紫花笑道:“这才早饭过不到一个时辰。”

“是啊,好客。”邵氏温暖的笑着,带着紫花往宝珠院里来。

她们正月回小镇上,还是以前的住处。宝珠和袁夫人带着加寿住在杂货店后面,老太太带着两个媳妇住在隔壁,老侯和家人在又隔壁。

“二太太你好啊,”经过的人都对邵氏招呼,笑脸似比杏花骨朵还要让人心中暖。邵氏从不敢得罪人,现在是别人不敢得罪她的境地,更笑盈盈的尽显亲切。

对面,是这镇上的酒馆。老太太的嗓音传出来:“中午吃这个好,我爱吃。”邵氏和紫花同时一笑。

袁夫人的陪嫁补请年酒,一请就请到二月还没请完。袁夫人素来清静,不管住在哪里,最先恢复的,就是她以前的日子。

上午,宝珠把加寿接走,带上她半天,袁夫人继续沉浸在她的相思中。下午,才把加寿带在身边。

年酒她不吃,老太太却喜欢去做客,这乡野风味难得,又不用和京里一样,端端正正坐席面,老太太从正月十七回来,正月十八开始吃年酒,吃到这二月中,还没有吃完。

紫花道:“不但夫人的陪嫁请她,这镇上的外来户也要请老太太,他们过年要自己垦荒,要种四姑奶奶家的地,不敢不恭维老太太。”

咽口水:“昨天送的腊肉真是香。”

主仆说着话,走进杂货店。和守店的婆子打声招呼,往后院里来。进到后院,邵氏心头最柔软的地方,又让撞击一下,生出无数感动。

回来已近一个月,邵氏几时见到这院子,几时就这般感动上来。

加寿近九个月,能自己蹒跚几步,有时候也会叫人。袁夫人让人用黄土重垫院子,铺得平平整整,压得结结实实。台阶上去年还有几点青苔,取的是野意儿,而没有拔去,今年则全没有,石缝中也填得平整,预备着加寿出来逛,路平不会绊倒。

天气温暖,门帘高打,可见房中也是青砖重铺的地面,粗使婆子每天用水洗,加寿着薄薄的小棉裤,在地上坐着扒着墙。

慢慢,她站起来,就把胖脑袋沿墙对着房中看去。和母亲对上眼儿,乐得格格的,小手一拍,“扑通”坐地上。

过会儿,又慢慢爬起来,再去和母亲逗乐子。

奶妈们在后面照看她,按袁夫人和宝珠的吩咐,并不禁止她行走。

见邵氏进来,加寿扬起一个笑容。多出来一个人,她就懒得玩,扶着墙挪步进去,在炕下抬高手,会说:“抱抱。”

宝珠给她拍拍衣上不曾见到的浮灰,把她放到炕里,用自己身子堵住她。炕上,为她准备许多玩的东西,加寿抱过一个,欢乐的玩起来。

“该给她挑几个玩的人,”张氏早在这里,做着针指,让邵氏坐,再为加寿出着主意。邵氏坐下来,也道:“你们三姐妹小时候,在一处玩得好。互相有陪的,也不孤单。”

宝珠也想到她还记得的片段,她在很小的时候,经常和掌珠玩,就在邵氏房中睡。和玉珠玩,又在张氏房中睡。但最记事的年纪,知道那不是自己的母亲,就不再去了。

她点着头:“是要挑玩伴给加寿。”

卫氏也在这里,这就回宝珠:“开酒作坊的张记家里,有个丫头五岁,冷眼瞅着懂事儿;余妈妈的外孙女儿,六岁,会唱山歌,也懂事儿,”

举出好几个来,可见早就留心。

她们热烈讨论起来,加寿面对炕里,却一声不吭。宝珠就去看她这一会儿倒不闹人,一看之下,掩嘴窃笑,对着婶娘们和卫氏指指加寿,让她们都看。

身后的笑语声停下,加寿歪脑袋看下,再扭回去,继续扯块花布头,用胖肥小手指,在上面戳戳戳。

戳几下,对手中有针指的人大眼睛一瞄,像在看自己戳的对不对,再就去戳那花布头。

那是块孔雀蓝色的布头,做衣裳余下的,加寿见到,留下一块在自己玩具堆里。

“她在绣花呢,”张氏一本正经,不肯再笑加寿:“这孩子,多乖巧啊。”宝珠点头,邵氏点头,卫氏和候在外面的侍候人都点头。

小加寿也有闹人的时候,淘气的时候,但在疼爱她的人眼中,是天下第一乖。只看此时,她绣得不耐烦,把布头放在小腿上蹬,也不闹别人是不是?

她在的地方,忠婆永远给她蒸最好的糕饼。软软的,好消化的,不会噎着的,放在她手边,一盘子有十分之九,全揉在衣裳上坐的地方上,把母亲睡的炕上全涂上糕饼,宝珠晚上睡时,红花扫炕,能扫出半簸箕的渣子。

至于她自己的头上,更是经常满头的点心渣子,吃着玩着,就糕饼渣子里去睡,等到给她收拾好,那衣裳可以不用要。

收拾得再勤,也挡不住这边换过衣裳,那边点心一捏,又到自己身上。

但邵氏张氏卫氏一起感叹:“多乖的孩子啊。”长辈们的眼睛,全是拐弯的。

这么好的孩子,怎么能没有陪伴的孩子?

邵氏张氏卫氏说的,全是:“挑懂事儿的,”宝珠却多加上:“要稳重的,仪态大方的,不畏手畏脚的,出身要好,愿意知书达礼,”

邵氏骇然地笑:“宫里公主挑伴读,也不过就这条件。”宝珠眯眯地笑,在心中道,我们加寿迟早要进宫,而且还不会少进宫。

在这里她有些怅然,姑母从没有说过想见加寿,难道是嫌女孩子?加寿少见一个长辈,宝珠都心中闷闷。

但她每怅然过,就能欢颜。姑母虽没有想见加寿的意思,却按月给加寿送衣裳吃的玩的。加寿正在玩的一个东西,就是京中出来。

瑞庆小殿下却表露喜悦异常,时常写信问坏蛋哥哥的女儿,小坏蛋加寿淘气吗?淘气,瑞庆就喜欢她,这叫颇有表姑姑之风。不淘气的乖孩子,公主姑姑是不喜欢的,准备打她屁股。

宝珠回信,把她眼中最乖的小加寿,写成相当淘气的孩子,和回中宫的信大不一样,瑞庆殿下貌似也没有看出来,回信这样很好,继续保持。

把她玩的东西送来一大堆。

红花从外面进来,才把热烈的谈话打断。“奶奶要见的人,名册我已写出来。”红花送上册子。宝珠接过翻看,问道:“哪几个会写?”

红花报出来。

“会算的又是哪几个?”

红花也报出来。

宝珠颦眉头:“会写会算的人太少了,等草场买下来,只怕管不过来。”揉揉眉角,最近几天她常为没人使用而头疼,这就落在众人眼中。

邵氏若有所思,张氏代宝珠烦心,卫氏正惭愧自己不会写字,而兄弟卫大壮又在京里不能过来帮忙时,宝珠已有主意,吩咐红花:“这几天我就在想,真的再抽不出人,底细不明的人也不能要。”

“奶奶说得是,过年又过来许多外来的人,许他们在这里安家,但他们中有些肩不能扛的,都想到家里来找差事,这中间就有几个能写会算,自荐着要当管家。”红花笑道:“我去和他们说上几句,才看出来,他们当我们土财主,没见过世面没见过能人。我让万掌柜的去震吓他们几句,这才服贴。”

卫氏插话:“这不可靠的人,可千万不能要。”

宝珠说声是,正要说话,外面老侯声音过来。老侯年事已高,中气十足,时常和年青人比声调,嗓音洪亮:“加寿在哪里?”

“哇…。”加寿还他一大声,把手中正捣鼓的东西丢下,欢快地往炕外面爬。

宝珠站起抱起她,邵氏等人皆站起。房中太小,红花退出去给老侯让位置,老侯徐步进来,笑容满面:“我要进城,和小加寿道个别,”

接过加寿在手上,老侯乐了:“你这满脑袋又成了糕饼,你呀,长大一定四德具全,治家是不用说的。”

加寿在他手上欢蹦乱跳,老侯每回出去就和加寿话别,回来又给她带好吃的,加寿说话不得利索,但疼她的人她知道,对老侯啊啊几声,笑出一长串子口水,外加小嘴里两颗半露小白牙。

老侯端详着她:“我瞅瞅,下个月就会啃羊排骨,”还给宝珠,笑道:“走了,看着这么小的孩子,我都曾祖父了,能有差使,我格外用心才好。挣得薪俸,给加寿买首饰。”

“啊啊,”加寿对着他背影欢快。

送走老侯,加寿早成习惯,并不闹,宝珠放她炕上去,又去捣鼓她半炕的玩意儿。宝珠接着刚才的话,吩咐红花:“那草场主人约哪天见?”

“他家里缺钱用,说越早见越好,像是家里着难?”

“那三天后吧,这日子真是紧。”宝珠无奈,把册子还给红花:“下午把这些人找来,天暖和,就在这院子里吧,让会写会算的人,教不会的人。让他们用着点心学,我急等用人。实在没办法,说不得拿进来,你我帮着算吧。”

红花陪笑:“奶奶算的自然比别人好,可奶奶是个掌大局的,不能做这小事情。”宝珠叹气:“这也没有办法不是。”

打发红花出去,宝珠要夸她:“幸好红花儿要念书,在京里跟孔掌柜的又学会打算盘,当时不熟,在这里万掌柜的又教她许多,不然我可忙不过来。”

邵氏继续若有所思。

大家互相伴着到中午,和袁夫人一同用饭。老太太是不用管她,她吃得高兴,要吃到晚上才回来。

饭后,宝珠照例要睡会儿,她管家熬神,袁夫人也让她午睡。袁夫人抱走加寿也去睡,邵氏张氏回房,在日头下面晒暖儿,看隔壁的鸡跑来找虫子吃,邵氏忽然对张氏道:“我们去给宝珠帮忙怎么样?”

张氏一惊,这话由邵氏这最怕事沾身的人说出来,张氏不认识她似的凝住眼眸。邵氏局促不安上来,以为自己的提议不好,涨红脸解释:“我想,不肯白吃亲戚茶饭,三弟妹别多心,我不是说你,我是说,我闲着我也是闲着,亲家太太按月给月钱,老太太辞过几回,说她出我们和丫头们的这份,亲家太太不肯,总是送来,这不是白花人钱吗?”

她垂下头。

“好啊!”耳边是张氏兴奋的一声。张氏丢下针线,双手用力一拍,笑得夸张:“二嫂好主张,我就没想到。我听宝珠说没人用,我就急去了,我只想着京里还有什么人可以打发来,就没想到我们自己,”

握住邵氏的手,张氏满意的眯起眼:“我们不比管事的强吗?这也说不好,我们只是放心的人,论当差,不如管事的,不过你会算,我会写,二嫂,别说你这主意想的,真是我们跟着老太太算来着了,在这里还能当个管事的人,也不算你我都没有用不是?”

张氏是说办就办,把邵氏拉起来:“走,去找宝珠说说去。”

邵氏好笑,把张氏拉回来,指指地上日头影子,才打在院中新出的菜青苗上,这是种着好玩,也能添个水菜。

“宝珠歇着呢。”

几只鸡咕咕的叫着,昂首走来走去,仿佛也在说,这才是中午。中午的暖阳,让它们精神更佳。

张氏失笑:“看我,喜欢得糊涂。”和邵氏坐下来,商议着这事。主意是邵氏出的,她一时冲口而出,但真的商议起来,邵氏又有诸多理由。

“宝珠不会笑我们吧,”

张氏胸有成竹:“我们不拿她钱,就是给她帮个忙,再不中用,也多两双眼睛四只耳朵。”在这里,张氏舒展地吐口气:“女儿大了,嫁的不错,我这心里没有牵挂,在京里没跟老太太的时候,有时候我主动去看她,我想这是怎么了,换成早十年地里,我恨不能从此不见她。”

“就是这样。”这话也说到邵氏心里。

“跟着来了,多热闹,亲家太太多气派,招待的多好,可我想长天白日的这样打发可惜,就帮着做个活吧。那天一想,我又笑了。换成十年地里,我曾对自己说,我们玉珠嫁个好女婿,我就跟老封君似的过,诸事不管,我只吃饭穿衣去玩。”

邵氏微笑。

“十年前的心思,到现在全改了。老太太每天吃百家,面皮都年青不少。我寻思我是高兴的,可就是没有老太太那么高兴。我想这是怎么了?那天见到红花挑管事的,让红花挑到的人,面上兴高采烈,我当时想,我要是能这样开心就好。当时没想明白,今天听二嫂一说,我也有想当管事的心思呢。从早忙到晚,为宝珠挣几个银钱,是二嫂说的,我们没白吃她家饭,还有事儿干不是?”

把丢在一旁的针指捡起,张氏有些感伤:“这里做针线的人,比我好得太多。我做这个,也只是寻件事儿办罢了。”

上了年纪,小绣花远不如年青人眼神儿仔细。

邵氏见她难过,把自己的畏缩丢下,反过来劝张氏:“我们还有用呢,不必伤心。”自己的话,把自己打醒。邵氏一怔,失笑道:“是啊,要说在这里吃得好穿得好,还觉得有缺憾。我总怪自己不知足,现在我彻底明白,老侯那么大年纪的人,皇上还要用他。弟妹,我们和老侯比,是年青人。”

“是年青人,可不是年青咋的。”张氏乐不可支,看看地上日头,道:“宝珠该醒了,我们去对她说吧。”

邵氏在今天,总是想得周到的那个人,把张氏一拉,又拖住,笑道:“别急,索性等老太太回来,得回过她吧。”

张氏就乐去了,再加上老太太最近通情达理,说什么都说好,就把这件也忘记。这就让提醒,捡起针指慢慢作着,和邵氏等老太太吃酒回来。

两个中年妇人闲话着,为给自己打气,说着老侯。老侯偌大年纪,筋骨健壮,这不是有差使的好?

让她们谈论的老侯,已经在大同城里。

……

衙门积雪也化得干净,有株槐树发新枝。赵大人在日头暖地儿站着,手按在腰刀上正出神,

就见到老侯进来。

须发皆白的老人,这一回重到山西,几乎全是乐呵呵的,精神好得让赵大人都羡慕。

见老侯满面红光,赵大人笑道:“您老又偏了我用饭。”

老侯从小镇到城里,刚好中午,他就去最好的酒楼上用饭,用过舒坦,再来办公。他的日子,舒服得很。

“我说请你,你不来。”老侯简直像在自己家里,手捧他在山西得的小茶壶,跟个闲人二大爷逛街市似的进来。还在赞叹:“今天这鱼正宗,凿冰现取的黄河鲤鱼,加急快马运来,我约你用饭,你不给面子不是。”

“我给您押犯人去了,依着我也想去吃。”赵大人走过来,凑近低声:“关上几个月,看似都老实,不过等下您见到,还要小心防范。”

“不就是混混们,老夫我见过狠角色。”老侯若无其事,往厅上走,道:“带来吧。”身后脚步声响,是赵大人走开。老侯自语着:“我放你们,还闹什么。总关着,也费粮食不是。”

很快,赵大人押来一批大汉。狱里关几个月,也关不住他们的狂野气势。眼睛瞪起,带着生吞人的架势。

老侯三言两语,说一句你们的罪状,查无实据,就让出城放他们走,又警告不许闹事。有人送他们出城,赵大人对着他们背影悠悠:“老大人您这一计,不但混混们乱,山西也要乱了。”

手指背影中的一个,赵大人道:“这个叫入地龙,他的二瓢把子,不但把他老婆强奸,还把他女儿卖去青楼,”

老侯淡淡,也把手指住一个:“这个人,他的兄弟早就想干掉他,在他被抓以后,勉强在城外闹过一回,回去就说我把他们全杀了,把他的妻儿老小全撵走。山西最近铺子大贱卖,房产大贱卖,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人家里受挤兑,过不下去低价出售。”

在这里老侯微微一笑,宝珠最近想买的几个草场,也是混混们家里出售。老侯那天收到消息,发现自己为宝珠办马场,无意中出一把力。

不过他没说就是。

“您再把这批人放回去,新大哥遇上旧大哥,这是分外眼红呐。这动静可就大了。”赵大人也没有半点怕的意思,反而在看笑话。

老侯沉下脸,哼上一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东西!提审几回,都不肯说!那入地龙能耐一般,也能让上头目,有乐善好施的名,周济一方穷人。我查过,他手下偷盗者不多,他出身贫寒,他的钱从哪里来的!”

“这是有人给他。”赵大人目光凝重。

“还有我把他们一关数月,外面谣言说全都被杀,没有数天,所有新瓢把子全出来,整齐的跟军队似的。这些人不可忽视,无事时无人注意他们,到处都有这样的。但一旦有所约束,能用上,关键时候就是另一支军队,而且防不胜防,他本来就存在!我历任大员,在各地都不轻视他们,就是这个原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老侯面沉如水。

赵大人心头闪过,这是有人在背后支持…。还没有说出来,此地府尹过来,面有埋怨:“老赵,咦?钟老大人也在,”

府尹抹冷汗状:“几处卫所的指挥使又来了,您看您看,老大人呐,这铁甲军您也调动,卫所的人不服,说这一方的治安是他们在管,他们又来吵闹不休,我应付不来。”

老侯不屑一顾:“那请进来吧,我现在清闲,会一会也罢。”

几个将军扬着马鞭子冲进来,这中间有老侯认得的,也有老侯走后又调来的。

“钟老大人,您不知会我们,就抓走太多混混,以前管治安,也没有这样管的。水于清则无鱼在这里谈不上,不过您这是官逼民反,让我们很为难。过这个年,到处打架闹事,都快打到卫所门外。老大人,这人还在不在?您是要杀,还是要放?”

老侯好笑:“我说,你关心的是杀,还是放?杀他们,对你有好处?还是放他们,你更喜欢?”

说得那人哑口无言。

另一个人口沫纷飞:“钦差大人,我们没接到您能调动我们的指令,您怎么就能调动铁甲军?你调动铁甲军,也要知会我们。一共两次从附近过,险些就当他们是强盗进城。这要是打起来,各有损伤,钦差你担着的?”

“我调动铁甲军,与你卫所没有干系,为什么要知会你!”老侯提高嗓音:“要不要京里单独给你一道圣旨,你才知道什么是钦差!”

七嘴八舌中,老侯把桌子一拍,怒斥道:“混混们在各处讨生活,找不了给你们好处吧!要我放人的,只怕是收有的好处。要我杀人的,也没少收!想他们出来,和怕他们出来的人,跟你们全有接触!我今天亮明话出来,下一步,我就要和各位将军们谈谈心了!”

他怒目而视,指挥使们往后退上一步,都有撞上铁壁之感。

他们中有人和赵大人有来往,对他使个眼色,希望能有点儿提示。赵大人高深莫测,嘴角微勾,还是在看笑话。

他想,我不是提醒过你们,这一回来的钦差,可不是能小瞧的。他心思飞出边城,脑海中浮出一张英俊面庞。

能调动铁甲军的那个人不在这里,要是在这里,早把你们全叉出去。

------题外话------

今天多更了,继续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