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侯门纪事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宝珠的神奇日子

侯门纪事 第一百六十七章 ,宝珠的神奇日子

作者:淼仔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20:5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红花觉得今天真是诸事儿不顺,先是听到紫花说大姑奶奶要害人命,不然她的命就让人给害了;接下来就是她吓得魂掉一地,安家也忘记去――奶奶允她去,红花自然是要往安老太太面前代宝珠请个安的――青花的点心,自然也没有给。

没给就没给吧,最多明天给青花在街上称个好盒子点心补她,却又见到碎点心染了衣裳。

红花是很能干的,可红花也还是个小姑娘。

她傻巴着眼瞪着衣裳,忽然欲哭无泪。这是红花最喜欢的一件衣裳,这是夫人找出来的衣料,至少有十几年的年头。颜色轻俏,花色又好,外面铺子上早就买不到。

家里只有奶奶和红花是年青女人,奶奶宝珠做了一件罗衣,一条裙子,在家里穿。

余下的红花做了这衣裳,是出门儿才舍得穿,而今天还是头一回穿。

红花就眼泪汪汪的往里面走,本想先回自己房里去换衣裳,不想宝珠坐在窗前――四月里天气好,碧窗推开刚好吹风看花两不误。宝珠就唤她:“红花儿,祖母婶娘可好不好?”

说着话,见手中扎的花儿该换丝线,宝珠就低头另取一枚绣花针,又问道:“三姑娘的嫁妆打到了哪里?”

为了嫁妆,宝珠都收到玉珠好几封信,在信上玉珠那语气都像要哭出来:“样样不能越过宝珠,可宝珠去年成亲,木料没有今年的贵,我花费的银子却要和宝珠的一样,打同样数量的床柜子箱子都不能,”

想到这里,宝珠微笑,等着好好听一出子玉珠姑娘挨骂记,却听到“呜呜”两声。宝珠惊骇抬眸,见红花哭着走到面前:“奶奶,不好了,”

“你别急,慢慢说。”宝珠自然是惊的,她强自稳住。

红花用袖子拭泪水。这水红色的衣裳最怕让别的颜色染上,一旦染上就不好洗。她索性大方一回,用新衣裳擦眼泪,看在宝珠眼里更让她吃惊。

红花经常一个人去办事情,也算练出些胆量。能让红花吓得神智不清,擦泪水不取帕子,那会是什么大事情?

宝珠就急上来,先问她:“是铺子上有人来讹诈?”

孔老实看管的那铺子,春风一路无风无浪,喜喜乐乐的赚钱,半点儿悬念也没有。

而另外三个铺子上,卫大壮是个外地人,早就有附近的市井混混们去敲诈。敲了头一回,第二回再也没有上门。宝珠和卫大壮都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放下狠话,却不再来,但庆幸之余,都存着小心。

宝珠想红花哭得这么凶,应该是指这件事情不好了。

红花却摇头:“呜呜,不是的。”

“那,是老太太病了?”

“不是,”

“是三姑娘见嫁妆不如意,又孤高起来,不愿意成亲?”宝珠忍不住笑

“呜呜,不是。”红花还是摇头。

宝珠就嗔怪道:“那,就只能是你红花弄脏了新衣裳,你哭起来对不对?”无事儿就让表凶指责孩子气的宝珠,笑红花孩子气:“没几天就端午节,还给你新衣裳呢。再说,该!你那一块两块点心作贼似的从宫里往外面拿,还全碎了难讨人情是不是?你拿它们作什么。”

她一个人抿着唇笑起来。

姑母是娘娘,以后进宫的次数多着呢,红花你每次都揣点心,仔细让人把宝珠也笑话进去。

红花就不再哭,眼泪还沾在脸上,惨兮兮地说出来:“不好了,大姑奶奶侯府里要出人命了!”袁家真正的姑奶奶没见过一面,红花和卫氏还用安家称呼叫掌珠。

宝珠脑子“嗡”地一声,手中针指滑落,空出双手握住红花肩头,急切地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适才去见紫花,她这般的说……”红花就把话学出来。她怕紫花学话有出入,尽量按紫花的语气,一个字不少的说出来。宝珠还没有听完,已经信了七分。

这是大姐掌珠的个性。

这是她能办出来的事情。

宝珠亦哭了:“套车,去文章侯府。”

红花才刚哭完一场,心里明净许多。见宝珠急急忙忙的就要过去,就劝住她:“话是紫花学出来的,是真是假还不知道。我吓得哭,是觉得句句跟大姑奶奶很像,奶奶急着要去,可万一紫花学错了话,大姑奶奶那性子,难道不怪奶奶吗?”

宝珠想想有理,就按捺自己重新坐下。这才发觉满面是泪,帕子搭在一旁小几上,宝珠取在手中拭泪水,红花又小声地道:“不然,让爷去打听打听?”

“这可不行。”宝珠先就不答应。

要知道袁训在宝珠和红花眼里,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化身。

当差,行的!

办铺子,行的!

中举,行的!

打架,行的!

另外,哄宝珠笑,逗宝珠哭,样样来得。宝珠从嫁过来以后,天天心宽笑容多。带动她的小婢红花,也是把主人放在半天里仰望着。

可红花在此时,就想的和宝珠不一样。红花只想劝住掌珠不要和人下药,小爷无所不能,一出面必定能成。

宝珠却还怕表凶知道,把掌珠看不起。

在掌珠来看,不以牙还牙怎么行?

在宝珠来看,能有什么样的事情,足够你去对自家人下药?

但再不愿意表凶看轻掌珠,在红花把表凶提起来,宝珠心头一暖,人就镇定下来。对红花解释道:“这事儿还没有听真,你千万不要对爷透露一个字。”

“是。”红花也忽然的明了,是啊,奶奶的铺子还瞒着小爷呢,奶奶也不是所有的话,都会对小爷说。

从红花的角度来看,奶奶是怕什么呢?当然是小爷太好,小爷太俊,奶奶不敢全抛一片心吧。红花倒也能理解。

帮着宝珠收拾掉地上的针线,见宝珠颦眉不语,红花好生的担心,又进言道:“不然,明儿去文章侯府里看看怎么样?”

宝珠稍有霁容,语气也缓和起来:“啊,红花儿你愈发的能干,就是你说得对。那常家是说过殿试过后,帽簪金花好成亲,日子前天祖母打发人来告诉我,我回去看看也应当。横竖这几天家里也没有事儿,你去换出门衣裳,我去回母亲,请她应允我明天回家去,对了,就说祖母也请母亲一起回去,祖母本来就说请母亲喝雄黄酒,先聚上一聚,索性我们明天都回去。”

主意拿定,宝珠恢复不慌不忙,款款地起身,告诉红花:“你换好衣裳就候着我,等我回来,你再去见祖母,就说我们明天去聚,问是她打发人请大姐,还是你回来的时候顺便儿告诉大姐明天也回去。”

红花也觉得不错:“还是在老太太那里更好说话。”就目送宝珠走开,红花回房去换衣裳。

宫式点心早就融化得不能下口,红花就给青花包上一个大石榴――捡那皮没绽开的拿上一个,免得又染了衣裳――在袖子里揣好。

袁夫人照例坐蒲团上思念丈夫,她回说不去,宝珠再三的劝她:“隔些日子,也要出去走动走动,再说祖母早就说想您,再您也散散岂不是好?”

袁夫人知道宝珠是好意,却不过她的情意,就说去,又让宝珠备办礼物,说家里没有,就外面去买。

宝珠谢过回来,拿钱给红花,又包上一盒子果品说给祖母,打发红花再出去,宝珠一面为掌珠担心,一面备办明天回家的东西。

总要时新菜,再加上四色东西。

她往厨房里去看,忠婆听说后,就道:“老太太我虽然没有见过几回,但知道也和夫人一样,爱新鲜东西。石榴樱桃都有,那么大个的石榴,一个好有半斤重,我们家得的算早的。再来明儿一早又有人来送新鲜鹅肉,拿上一只,再拿上一条活鱼,奶奶看这样可行?”

宝珠就说费心,果然是周到的。谢过忠婆回房,还是心绪不宁。

宝珠就自语道:“就真的想和人出人命,也得去花功夫买药!可恨那甘草,怎么就不劝着大姐姐,反而助着她!等到她把药买回来,文章侯府人来人往的,下药也得寻个机会吧,不至于今天就出事!明天呢,就能见到大姐姐劝她。宝珠啊宝珠,你千万要镇定,不要着急的才好。”

隔上一会儿,又失手打翻茶盏。宝珠心头一酸,险些又哭出来。强忍住泪,对自己道:“这不算什么大事情,有宝珠呢,还哭什么。宝珠不行,还有表凶呢。”

心头格登一下,好似有把钥匙扭开了郁结。宝珠恍然大悟:“原来我想的,是告诉表凶呢?还是先不告诉他?我想的却是这个……”

她垂头凝神,又痛苦起来:“不!”宝珠不愿意让表凶知道,怕他把宝珠的姐姐看成心狠手辣之人。

掌珠是个性强,性子差,可那是宝珠的姐姐。宝珠素来看别人都往好处去想,何况是自己的姐姐。

“出了什么样的事!上有长辈,外有司法衙门,就是这两样也不行,还有祖母还有宝珠,为什么偏偏要去和人下药!”宝珠想着,又叫起来。

一想到掌珠可能又犯糊涂,宝珠就心如火焚。就揭帘出来,准备往外面散散心。

满面忧愁才下台阶,就见到她此时最不想见到的人,怕他会笑话的人――夫君袁训,大步匆匆回来。

宝珠怔住,就看天色。这才不到中午,表凶回来算是早的。忧愁才上眉头上,就要往心头上按,更是一件不易的事儿。这也是宝珠不想现在就面对袁训的原因。

她往一块不大不小的山石后面藏起身子,见袁训先去见母亲,松一口气,快步回身坐在菱花镜前面,把胭脂又涂上一些,遮盖住泪痕,又对着镜子强笑几回,才笑得有些自然时,帘子一响,袁训的嗓音先过来:“小宝儿,快过来告诉你喜事儿。”

……

袁训今天心情不错。

一大早的,他往太子府上去当差,想到这科举之路总算走完全程,步子就轻快的如踏春风。太子府前才下马,看门的人先过来,恭喜他高中;进府内没几步,遇到的人没有一个不问他昨天宫里簪花的事情,又一个一个地问他讨花儿戴。

平时都是闹惯的,就都跑上来。

袁训没有办法,就地把太子府里的杏花拔了。

侍候太子的心腹小子,叫长庆的那个,就数他最会侍候。长庆就往太子面前去报信儿,故意装得哭丧着脸儿:“殿下不好了,府中的伴当们把袁家小爷围住,问他要花儿戴,小爷正在爬树,掐的就是您昨天才夸日边红杏倚云彩的那杏花儿树。”

太子殿下当时就笑喷,他正在卷头绘瑞草大黑漆书案后看东西,笑得跑出来给了长庆一脚,笑骂道:“蠢才,你这是唐突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到你嘴里就成了倚云彩。”

就出来去看,见袁训果然正在树上掐花儿。

探花郎果然好风采,在树上爬着,绿叶也遮不住他的俊脸儿。就有人在下面起哄:“树上又多一朵子花,这朵花儿大。”

太子掌不住的笑,在厅口儿上负手道:“这探花郎昨天风头没有出够,又来荼毒我的杏花。不过今天这里没有你媳妇,你头一枝子花可就给谁呢?”

下面的人就更哄笑。

宫里的事情,只要不是**,好玩的从来传得快。而太子府上的这些人,又全是消息灵通的。昨天圣旨下,探花夫人不簪花,别的人都不能簪花这事情,早就传遍京中,乐坏一干子风雅人士,和一干子房闱中会风流的人士,街头巷尾都在说今科的探花这是疼媳妇呢?

还是怕老婆。

冷捕头就在下面“犯坏”,凑太子殿下的兴致:“回殿下,他准保一会儿第一枝子花,又要装相揣怀里。不过他回去给不给媳妇,这倒不好说。”

大家更笑起来。

袁训瞪下来一眼,跳下树来,把一捧的好杏花,衣襟兜着的,先送到殿下面前。太子一乐,就对他招手:“把花散给他们你跟我进来,免得他们追着你要,你天天在我的树上倚云彩。”

又把长庆说的笑话告诉袁训。

袁训也笑得“噗”一声,把花散给别人,跟着殿下进来。长庆见哄得太子开心,又见到他们是要长谈的意思,早就退出去守在门外。他手里也有一小枝子杏花,长庆嗅那香,又自语道:“难怪他中探花,以前就香喷喷得殿下只爱惜他一个,现在探花了,就更加的倚重他才是。”

守住殿门,不放外人进去。

殿内,太子把几个公文交到袁训手上,悠然地道:“我的表妹表妹夫要还朝了,母后知道,又是一件喜欢事。”

“真的?”袁训还没有看,先就大喜。

太子此时说的表妹表妹夫,只能是袁训的姐姐陈留郡王妃和姐夫陈留郡王。袁训把公文看了一遍,又去和冷捕头呆上一会儿,就不在太子府上用饭,欢欢喜喜回家里来报信。

他先去告诉母亲,接着就回房来找宝珠。

见宝珠坐在梳妆台前,袁训又要开她玩笑:“妆罢低声问夫婿,你也知道贴过花黄才能见我?”换成是平时,宝珠小嘴儿巴巴的早就还回去了。

今天她没有,宝珠正在维持她“嫣然”地笑容,生怕自己调侃着回表凶的话,会把心中让掌珠引出的尖刺给带出来。

宝珠是“得体贤惠”地一笑,俨然一个小贤妻。笑容满面起身迎接,用的是解释的口吻:“快中午,怕妆容不整齐,才照的镜子。”

袁训倒奇怪了:“你照镜子也要对我解释吗?”

宝珠也一怔,对啊,这件事儿也要解释吗?再说表凶从来不是处处过问的丈夫,难怪他起疑心。宝珠就又想掩饰,又怕自己掩饰不过去,走过去握住袁训的手,把话题岔开:“你刚才叫我要说什么?”

“哦,姐姐姐夫要回来了,舅舅也要回来了,”袁训开心地道。

宝珠就更嫣然,她虽记挂掌珠,也是真心为袁训喜欢,神思暂时能把掌珠放下去,道:“那要收拾房屋是吗?他们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样花色的摆设衣裳,衣裳总要提前做的吧?”

袁训哈哈笑起来:“他们不住在我们家里,另有御赐住所,以前还朝时,也是这样。”主妇宝珠听过,松了一口气,原来不住家里。又觉得遗憾,原来不住家里。宝珠咦了一声:“舅父不住在家里可以明白,姐姐姐夫也不在家里住吗?”

“不住,”袁训把宝珠搂入怀中,轻声地道:“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我是独子?”宝珠想了起来:“媒人都这样说,就是舅祖父也这样说。”

袁训微笑:“南安侯也不完全清楚。”

“那,是怎么一回事情?”宝珠今天已经遇到一件惊吓的事情,由不得担心又要遇到一件。好好的,怎么袁家对外都不承认有姐姐这个女儿。

有了卖皇后的故事在前,宝珠心惊胆战,手指冰凉起来,往袁训怀里挤了挤,颤声地想说句什么,却因为心情而带出来几个字:“我怕,”

袁训的心尖也随着哆嗦了一下,这里面其实也是一番隐情,只是能说的说,不能说的以后大家意会。他还以为是宝珠过于敏感才这样说就搂住宝珠回榻上去,让宝珠坐在怀里,才告诉她:“不必怕。姐姐生下来那天,就过继给了舅父,是舅父的嫡长女!”

“啊?!”此时就是红花来说掌珠杀了人,宝珠也不过就这么惊讶。她眼睛瞪得溜圆溜圆,怕也不记得了,手指揪得袁训前襟紧绷,吃吃地问:“为什么?”

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要过继给舅父家。

宝珠今天是一重惊再加上一重惊,就晕晕懵懵地,没想到一个很明显的原因。袁训告诉给她:“呆子,舅父是国公府第,我们家可是布衣平民。”

一个是国公府的嫡出长女,一个是袁家的布衣小姐,这是不能相比的。

话都说到这里,宝珠也就想问个明白。她还没有理清这里面的弯弯绕儿,只觉得亲生的女儿给了别人这多痛苦,管他是什么国公府第去,就难免还在战战兢兢:“那嫁的又是什么人?”

“陈留郡王,他是姐丈。”

宝珠大脑一片空白,茫然地对住自己夫君,眼神儿连动都不会动了。

当她知道皇后是姑母的时候,也不过就这样的吃惊。

她的脑袋里,一个人接一个人的转出来。先姑母是娘娘,再来太子是表兄,瑞庆小殿下是小表妹……这已经足够神奇了好不好,然后冒出一位郡王是亲姐丈……。

这日子还能更神奇一点儿吗?

“呆子,小呆子?”袁训摇晃着她,呆子小宝一动不动,魂不知飞去哪里。

宝珠咽了口口水,让袁训叫醒。没有征兆的,轻松兴奋起来。现在是她摇着袁训衣裳,嚷道:“陈留郡王是你姐丈,他很厉害是不是?我听人说过他打仗的书,说他一袋箭破一百兵,是真的吗?还有说他……”

袁训吃醋:“我也挺厉害的吧?”

“还有听说他……”宝珠呱呱又是一堆话出来,乍地一停,狐疑上来:“我小时候听说他的书,如果我大了,他是你姐丈?那他还没有老吗?”

婆婆的年纪可在那里摆着呢,姐姐是大不到哪里去的,姐丈就又能有多大?

袁训失笑,抢白道:“你小时候!敢问你今年几岁?”

宝珠呆呆:“我十六啊,”

“你那时候是几岁?”

“我八岁啊。”

额头上挨了袁训一巴掌,袁训笑骂:“难道不对吗?姐姐大我五岁,姐丈今年三十出去,他这个人,心里除了打仗就是打仗,成名的早,成亲的晚,你八年前听到他的故事,正合适。”

宝珠想想:“也是,他还不老。”又笑嘻嘻:“我还以为他是老人家。”

说到这里,宝珠眼睛又直了,又原地不会乱动了。

袁训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接着摇晃宝珠:“哎哎,小呆,二呆,三呆,四呆……”宝珠慢吞吞地动了,但是声调弱弱的:“叫我作什么?”

“哈哈,你不反驳吗?承认这么多的呆子全是你吗?小呆二呆三呆四呆,你怎么又没精神了?”探花郎赢了一回嘴皮子,乐得就快手舞足蹈。

宝珠慢慢腾腾的,先是想不理会,后来又觉得不像自己,慢慢的翻了翻眼皮,好似要做白眼儿,又没有做全,就又塌拉下眼皮,又没精神了。

袁训大乐,继续晃动她:“这是什么表情?是知道你婆家的亲戚全非富即贵,比宝珠的好是吗?”

不但好,还像是宝珠就要有一个去害人命的姐姐,宝珠在心里小小声回了这一句,就更沮丧。

她是由婆家亲戚而想到自己家里,这一想,不得了,掌珠大姐就要犯糊涂,一旦犯出了事……婆家的亲戚难道不笑吗?

表凶不明就里,还在一个劲儿的取笑。

宝珠强打起精神还他:“我们家有舅祖父,总比你马上就要放的官儿高,”这成了小夫妻关门比亲戚去了。

袁训见她十分提不起精神,搂紧她亲昵地道:“呆子小宝,你早就是泼出去的水,是我们袁家的人。我的姐姐,就是你的姐姐呀。”

这话更触动宝珠在想掌珠的心思,宝珠怯声怯气地道:“那宝珠的姐姐,也是你的姐姐?”袁训回答道:“宝珠的姐姐是我的姐姐,宝珠的姐丈,可不是我的姐丈。不过我的姐丈,一定是宝珠的姐丈。”

宝珠满腹心事也让袁训逗得有了一笑,精神头儿就聚回来很多。又想了起来,娇嗔道:“难怪,你许给大姐丈去边城,许得那么干脆。倒是我担心呢,为你好捏着一把汗。”

“我许给,你的大姐丈。”袁训笑着纠正,着重声明“你的”,那去边城的姐丈,是宝珠的。

宝珠翻翻眼:“好吧,你许给宝珠的大姐丈,这样总行了吧。”

掌珠还是心里放不下的那一块儿,但主妇宝珠恢复不少,要去办正事儿了。拉着袁训起来:“虽然不跟我们住,但也得收拾房屋,也许会回来住上几天陪母亲也不一定。快来,用到你呢,陪我去见母亲,问问舅父姐姐一家都喜欢什么,再跟我到库房里搬布料出来,你的活这几天要停一停,”

袁训即刻打断她:“凭什么?”

“要给舅父姐姐一家先做几身衣裳,你就先别争了,可好不好?”宝珠拖着表凶出去,在路上哄他。

袁训这一会儿无精打采,宝珠在前面拖,他往后面堆,还说风凉话:“有了亲戚就不要我了吗?呆子小宝,你皮痒了是不是?”

“痒着呢,等着你给我搔呢。”宝珠拖累了,早有法子,转身面对前面,把袁训手臂搭在肩头上,往前面拽。

她出足了力气,就在前面呼气:“一头牛。”

袁家大院照就是安宁的,几丛蔷薇攀爬上高墙,千头百头的粉红冒出,不是明天就是后天,就要绽放万紫千红。而杏花正是好季节,开得灿若云霞,又寂静无声。

碎金色的光光点点洒布在长廊上,宝珠拖着她房里的“牛”一路行来,想着这日子是多么的好。掌珠姐姐怎么就不珍惜呢?

宝珠也知道有了身后“表凶牛”,宝珠的日子幸运过于别人。可以前宝珠也曾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个。

掌珠姐姐有母亲,夜晚伴着说故事睡眠。

玉珠姐姐有母亲,夜晚伴着看书拍着睡。

乍看上去,掌珠现在并不比别人差才是。文章侯府虽然不是圣眷宠幸的人家,但没有圣眷的人家又有多多少?

大姐丈,以前有不好是吗?可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不是也决心出门去奔前程了吗?有宝珠在,有身后这头“牛”在,不会坐视他不变好的呀。

宝珠在碎金日头中,一面拖着她的“牛”前进,一面心中暗暗祈祷,可千万不要犯糊涂啊。

……

大清早的,安老太太从房里出来,漱了口,就面色一般往椅子上一坐,看着凝重端正,俨然一个上年纪祖母不苟言笑。

但眼皮子却灵活的一掀,往西厢里瞅上一眼。

院子里杏花正闹,几丛蜂蝶绕花行。西厢房的门帘子一打,走出玉珠姑娘来。

廊下的小丫头见到,就先悄悄的捂着嘴笑。跟着玉珠的青花也窃笑,独梅英在房中对老太太使个眼色,悄声道:“三姑娘来了。”

“哼,”安老太太打鼻子出气。

正说着,玉珠姑娘走上来,梅英就往外面退,也是窃笑不止。房中只有祖孙在时,玉珠姑娘笑靥如花,手指院子里一株桃树,上面结出不少花骨朵:“祖母您看,桃之夭夭,桃之夭夭了,”

这是桃夭里的一句诗,出自诗经周南,是庆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玉珠借着机会说自己就要出嫁,余下的意思不言而喻。

姑娘出嫁,自然是备嫁妆。

安老太太面无表情:“采薇去。”

玉珠气结。

她用诗经含蓄要嫁妆,祖母用诗经直接回自力更生。

采薇,不但是出自诗经小雅的一首诗,采薇还有一个典故。

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一个叫伯夷,一个叫叔齐。在父亲死后,兄弟都不肯当国君,都认为自己不如对方贤德。你让我来,我让你,最后两个人相约一起到首阳山下采薇菜吃,也就是泛指野菜的意思。

这是后代大多认为的两位先贤。

现代人讲究进取。年青人更是心态浮躁,估计认为两傻蛋。

玉珠提醒祖母她要出嫁,绕来绕去还是不离最近的主题,嫁妆没有宝珠的多。老太太经典的你诗经来,我诗经还你,不但直接告诉玉珠一个钱没有,你再要,你吃野菜我也不管,还敲打玉珠,人家两位先贤,可是不管家里要东西的,人家可是国君的位子都推来让去,你一直讨要嫁妆真是不该。

玉珠姑娘有备而来,每一回都不是轻易能打回去的,虽然每一回都没赢过老太太,但玉珠接着又吟道:“燕燕于飞,泣涕如雨。”

这又是诗经中的。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玉珠把头一段掐头断尾,余下的都不要了。她笑眯眯暗示祖母,玉珠就要走了,就要不是家里的人了,以后要看只能常家去看回门时看。就要瞻望弗及啊,难道祖母你不伤心难过吗?

照规矩,是要泣涕如雨。

以后泣涕了,会不会后悔现在没有对玉珠好一点儿?玉珠姑娘试图用各种方法,挖出来祖母的同情心。

玉珠缺少银子嘛。

安老太太则悠然:“采薇首阳山,乐哉乐哉。”

她一个采薇,就把玉珠姑娘的诗经打得七零八落。

玉珠道:“祖母您念错了,陶潜的原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老太太不慌不忙:“采薇,也一样的高雅,不然那两位先贤,怎么偏跑去首阳山?”

玉珠想想,再念道:“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这还是诗经中的,玉珠姑娘说我忧愁的睡不着啊。

安老太太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取笑她:“这是白天没采够,再去采一回,跟乡下老农似的,从早到晚的劳作,包你腰酸背痛,一觉睡到天亮,”再次喝斥:“采薇去!”

玉珠悻悻然回房,老太太房里房外的丫头早就笑倒。张氏在西厢里候着女儿,见她又和昨天一样的脸色,而昨天又和前天是一样的脸色,前天就和……

张氏故意逗女儿:“我早知道的,你没赢吧?”

“祖母一个采薇,就把我的所有话都打倒。”玉珠嘟囔:“祖母竟然还看过诗经?”张氏笑得不行:“你现在知道了吧?你家祖母深藏不露,前天你用老子道德经要钱,那道德经能是要钱用的?你大败而回;昨天你把墨子请出来,又是铩羽而归。今天你这诗经出利不捷,我早猜到。”

侯府的姑娘怎么能小瞧呢?

上房里,安老太太伸个懒腰,道:“动动骨头感觉好多了,动动嘴皮子也感觉好多了。”又鄙夷玉珠:“为了要嫁妆,老子庄子墨子全上来了。这些先贤们,是为你要钱才生出来的?”

为了钱就搬弄出先贤们,他们不值钱吗?由着你乱用。

梅英进来也是忍俊不禁:“我以为老太太总会输一回,没想到老太太也是书读百家,不比三奶奶和三姑娘差。”

“我要是不会看书,早就不许她看书,告诉她女子无才就是德。她念的书早就是我翻烂了的,当时看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老了,我就明白了,原来是为着对付她!得早早的备下这一手。”

梅英笑得弯下腰:“哎哟,老太太喂,您这个笑话可比什么都好笑啊。”您当年看书,是还没有出嫁的时候。

没有出嫁就知道备下招儿应付孙女儿,这话还不可笑吗?

这也太有远见了。

安老太太就不笑,继续拿玉珠调侃:“幸亏我当年闺中爱看书,不然的话,我的银子可就不保。”

正说笑着,就见到有人来回:“袁亲家太太,四姑奶奶来了。”安老太太立即摆出喜气洋洋,头一天儿红花说宝珠要回来,老太太一早就是见客的衣裳。这就不用换,大小丫头们簇拥着,欢天喜地般迎接她的亲家,她的得意孙女儿去了。

经过西厢时,老太太故意把个脸儿对着玉珠扬上一扬,让她仔细看看自己见到宝珠才是真正的喜欢,然后扬长而去状。

玉珠正在换衣裳,也是要迎宝珠的,见到祖母的喜色,就要哭不哭的找母亲诉苦:“宝珠就这么的宝珠?”

“宝珠是老太太的养老孙女儿,别比了,我的东西全给你,你还不满意?”张氏早就让女儿和老太太一出又一出的要嫁妆,不给!再要嫁妆,再不给!给磨得说起来只会笑,她也匆匆换上好衣裳,带着玉珠去迎接。

没过多久,掌珠又回来。老太太一个要陪着袁夫人说话,一个是掌珠没有带着长辈回来,她不用迎接,就还坐着。

坐就坐着吧,偏偏在掌珠上来请过安后,老太太笑容可掬,对袁夫人道:“这文探花出来了,武状元又要比试,托亲家的福,我们家中了一个探花,接下来,就要出武状元了,昨天那武状元来看我,我说你可用心的比,不敢说比我好孙婿那样的用心,那样的聪慧,但一个武状元只怕还是稳稳的,”

袁夫人不知道原因,就是听过也早丢开,就和老太太谦虚,说她夸得袁训太过。而掌珠不作声,张氏把玉珠扯到一旁,低声交待:“你要是想以后回门,祖母对着你大夸武状元,你就继续要银子。要是不想听那武状元,你就别再要了。”

玉珠打个寒噤,也是。那武状元后来又想向玉珠求亲,幸好宝珠街上捡到常五公子,玉珠迅速订了亲事。

她的亲事定得快,一家人上门相看,当天看当天就定。那武状元呢,也奇怪,居然不介意,还往安家送了一份儿大礼,老太太自然下喜贴,人家只怕会来。

一次两次的亲事都不成,这家人就不生气?他们还要来走动的话,以玉珠来想,只能是心中有气憋着,想比比看,到底是我好,还是你嫁的女婿好?

接下来就是武举,他要是真的中了举,又让祖母一提再提的,玉珠想想也挺难过,就答应母亲:“我暂时不提就是。”

张氏就再去陪客人。

宝珠这个时候,邀上掌珠去看玉珠的嫁妆。看了一回姐妹们回来,宝珠故意对玉珠道:“三姐,你大喜以前,我们回来的次数可是来一回就少一回,今天麻烦你去照管厨房,看着弄菜可好不好?”

掌珠不知道宝珠是要支开玉珠,也说这样对,玉珠也欣然:“我能管管家的日子,也就不多。”常五公子是最小的公子,玉珠嫁过去以后,也轮不到她当家。

玉珠就出去。

宝珠和掌珠坐在东厢里,邵氏也回来,也在上房里。这里只有姐妹两个人,宝珠一面闲闲的说话,一面想着怎么样把话题引到掌珠的家事上去。正为难,掌珠先问道:“宝珠,你家里的使用开销是怎么样的划分?”

宝珠虽然觉得这就可以说到家事上,再问到姐姐家事上去,但她同时也心头一动,更多的愿意去理解掌珠。

掌珠姐姐的日子,和宝珠的可不一样。

宝珠你一个劲儿的拿自己心思往她身上套,全然的不理会她遇到什么,这也太不对了。

宝珠家里并没有多余的使用,每天水菜全是太子府上送来,衣料衣裳也是固定送来。宝珠就委婉地道:“并没有划分,全在一起。”

“你们家,和我们家不一样。”掌珠拧眉,她不是个诉苦的人,就是想找个人说说:“那侯府里乱到不行,四个房头包括老太太,又有老老太太,竟然是六个房头出来,又有亲戚们在里面搅和,又像多出一个房头来。各自都有私房铺子,都往自己怀里搂钱。”

宝珠就道:“那可就管不住家人们。上梁都不正,”说到这里,歉意的笑笑。再说下去,就像把此时侯府对外名义的上梁,掌珠的公公婆婆给骂进去。

“就是管不住!”掌珠愤然过,又不接着往下说。有些事情是家里的丑,掌珠还不会对着妹妹丢这个人。

宝珠屏住气,轻轻问出来:“那,你过得好吗?”

她不敢问得很在意,可掌珠还是听着惊心。

好吗?甘草昨天晚上拿回来一包子药,掌珠收在梳头匣子里。房里放着一包子药,掌珠借着宝珠的话问自己,好吗?

有人会觉得这样叫好吗?可能也会有人认为痛快极了!

掌珠的心拧着,找不出答案回宝珠。而宝珠的心也拧着,还是想着劝劝掌珠。你这不是风云雷霆,你这是居家的内宅。自己先弄得乌烟瘴气的,以后还容易改过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