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省部级领导 > 第464章 航天所成了卫星公司

省部级领导 第464章 航天所成了卫星公司

作者:北纬45度牧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0 20:46:07 来源:小说旗

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1977年由航空航天工业部创立,后来因为航空航天工业部撤销,划归到北江省,后期又划归航天科学院。但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其实一直归属滨城飞机制造公司和滨城市政府共同代管。

之前,根据滨城市方面的意见,已经拟同意将该研究所整体划归央企滨城飞机制造公司。但是,该所广大干部职工不同意被划归到亏损严重的滨城飞机制造公司。所长兼党委书记顾大庆多次去省里和京城奔走,表示不愿意被合并到滨城飞机制造公司。因为顾大庆是国家卫星技术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参加两会期间,顾大庆院士主动与孙国华谈了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的问题。

不了解不知道,这一了解,属实让孙国华震惊了,原来滨城还有这么牛逼的一家科研单位。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卫星的设计与研制能力,目前正在与北江工业大学合作,共同研究卫星发射技术。

因为这些年,该研究所一直属于婆婆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步,无论是科研经费,还是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于是他们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独立研发了商业卫星从设计到研制到发射的全套技术,目前苦于没有后续资金,处在了比较尴尬的点上。

其实,孙国华对卫星和发射以及运营这些也是一点儿不懂,他又在京城特地咨询了解了一圈,确定了顾院士所讲的确实没错,应该全力支持。

回到滨城后,市委书记孙国华和市长杨玉柱专门听取了顾大庆院士的汇报,并同研究所的管理团队一起研究了他们的今后道路。

研究所的意见是希望划归滨城市,并且获得一定的科研经费。孙国华说:“顾院士,各位同志们,我的意见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的干部和科研骨干们一脸诧异的望向孙书记。

孙国华说道:“顾院士和我谈完以后,我也在京城多个单位进行了必要的了解,同时也对国外该领域的的研究和运作模式做了一些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和我国国情,我意见,既然我们主攻的是商业卫星,那么干脆,我们就做商业卫星。改制,以市场的方式来做。改制,不是要把你们推到市场就不管了,恰恰相反,我们是为了更好的进入市场而改制。”

孙国华先把重点讲明白:“滨城市将为你们成为我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公司而注资一个亿。”一听孙书记说一个亿,在场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孙国华继续说道:“是的,一个亿,你们没有听错,我刚才说了,不是单纯的把你们推向市场,滨城市政府以后将是你们最大的股东,而你们个人也将成为股东,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用不上几年,我们自己的商业卫星就能上天,进行市场化运作……”

孙书记的想法太超前了,即使是这些科学家们也是在快速的理解中。

“先不着急,这是我的意见,你们也再考虑一下,我就是想起伟人的那句话——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想法提出来了,剩下的就交给顾院士他们了。

本以为这件事儿没有个一年半载不会搞定,可是谁也没想到,顾大庆第二天就来了,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已经通过孙国华的方案。

滨城飞机制造公司现在自己也是经营困难,连年亏损,根本没有资金帮助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改制,于是主动撤出。

在滨城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顺利改制,新名称:北江卫星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家科技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瑞林的帮助下,获得了技术扶持资金三千万元。杨玉柱市长在莫林河空港高新技术园区给他们批了一块新土地,用于建设卫星工厂。

市国资委下属的滨城科创投资公司占股75%,其余25%都给了研究所员工持股会。

“小李,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现在什么情况?”省委书记王利军突然问了秘书李继胜。

“哦,书记,据我所知,滨城航天技术研究所,已经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李秘书回答书记问话。

省委书记王利军心里暗自在想,这个孙国华,凭什么能够鼓动一家副厅级事业科研单位自己主动进行企改?他也是好奇。

今天来看这件事儿,确实看不明白。

但是,仅仅三年后,当一系列“北江卫星”被成功发射升空,进入商业运营时,所有人都不禁为当初的决定感到神奇。望着划破天际的尾焰,有人想起三年前会议室里那场激烈的争论,有人翻出旧工资条上寒酸的数字——那些犹豫与质疑、窘迫与挣扎,此刻都化作了卫星轨道上跃动的光点。其实,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它从不在实验室的报告里沉睡,一旦找到破土而出的契机,就能以星火燎原之势,重塑整个行业的格局。

那些每个月工资几千元的工程师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几年后,他们的年薪会达到几百万。更没想到的是,当年挤在狭小办公室里吃泡面讨论方案的日子,竟成了改变中国商业航天史的序章。他们握着发烫的图纸熬过的无数个深夜,为0.01毫米误差反复调试的执着,如今都化作了卫星传回的珍贵数据,支撑起智慧城市的脉络,点亮远洋货轮的航标。

顾大庆院士更想不到,当初自己找孙书记,只是想搞点科研经费和提高一下工资就行了,没想到,孙书记提出来的商业化运作想法,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当这个大胆的提议得到单位全体员工的支持时,谁也没料到,这一“搞”,竟让中国第一家商业卫星公司在世界版图上站稳了脚跟。此刻站在卫星发射指挥中心,老院士抚摸着鬓角的白发恍然惊觉:科技的奇迹,往往诞生于敢为人先的勇气,生长于脚踏实地的坚守,最终绽放成照亮时代的璀璨星光。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传奇,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的壮丽诗篇,它告诉世人:只要心怀梦想,敢闯敢试,星辰大海的征途,终会留下属于我们的印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